经济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文献综述研究

2022-10-10 02:00:56聂军代彬吴霞
公关世界 2022年17期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经济学研究生

文/聂军 代彬 吴霞

(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重庆 400031)

我们以“经济学”和“研究生”为主题,梳理了2016-2021年间有关经济学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研究。接下来,我们将从“经济学研究生人才培养遇到的问题”、“提升经济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研究启示”等三方面展开。

一、经济学研究生人才培养遇到的问题

问题导向是创新经济学研究生人才培养的起点。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现有研究关注了经济学研究生人才培养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课程体系等方面中存在的问题。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研究生最为核心的课程之一。学者们发现,在计量经济学的课程培养中,存在内容针对性差、缺乏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例如,杨永兵和丁梦石(2016)指出,研究生计量经济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实验平台建设不足和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罗知(2017)认为,忽视与经济学的联系、忽视实践操作、与本科生教学内容重复等问题是计量经济学教学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叶阿忠等(2020)强调发现计量经济学课程存在连贯性较差、缺乏前沿性引领和应用训练不足等问题。

教学方法是培养人才的路径。学者们发现,当前的经济学教学方法存在脱离前沿、脱离实践等问题,不能满足研究生培养的需要。例如,苏梽芳和肖威(2017)发现,数量经济学研究生的教学内容针对性差、教学方法与手段不适应培养需要等问题;郭元源等(2018)认为,传统的经济学教学方法存在与学科前沿脱节、与学科前沿脱节、与学科前沿脱节、与学科前沿脱节等问题。任慧和齐亚楠(2020),发现公共经济研究生存在缺乏实践性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传统单一、互联网教学资源运用的程度低等问题。

随着研究的深入,课程体系也受到了大量学者的关注。学者们发现,课程体系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本科化”验证、与现实脱节等方面。例如,段禄峰(2016)发现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存在课程体系要素“本科化”色彩较浓、课程设置要求“统一化”倾向突出、课程体系结构“学科化”特征明显、课程实施过程“应用化”倾向不足等问题。李贵平(2018)发现,当前应用经济学的课程体系设置存在要素“本科化”色彩较浓、课程要求“统一化”倾向突出、课程体系结构“学科化”特征明显、课程实施过程“应用化”倾向不足等问题。钱力和倪修凤(2020)指出区域经济学研究生的培养存在科研研究与社会实践创新活动重视度不够、科研研究与社会实践创新活动重视度不够、培养条件与培养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问题。

此外,最近也有少部分学者注意到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存在问题。例如,张国兴等(2021)的研究发现,当前河南省的经济学研究生培养存在研究培养模式同质化、单一化、高校教学队伍缺乏结构化、协同化、产学研基地建设动力明显不足等问题。

二、提升经济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如何创新经济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是学界关注的焦点。针对经济学研究生人才培养中遇到的问题,学者们也提出了对应解决方案。

首先,在计量经济学课程上,学者们强调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要增加前沿内容、面向实践、创新教学方式等。例如,米国芳(2016)认为,计量经济学的教学需要加强前期基础课程培训、优化教学内容、补充实验课教学、重视案例教学等;张卫东和黎实(2015)强调要有“重思想、重方法、重应用”的教学理念,采取“课堂讲授、实验教学、课程论文”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叶阿忠等(2021)认为需要开设前沿计量经济学课程、邀请专家讲座和慕课形式加强前沿知识引领。

在教学方法和内容改革方面,学者们强调要激发学生兴趣、善于运用大数据工具、创新教学方式。例如,苏梽芳和肖威(2017)强调要以提升学习兴趣为突破口,从课程的实践性、学生的参与性、课堂的趣味性以及知识的应用性等方面,充分提升经济学研究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郑月明(2017)强调在大数据背景下,教学模式需要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手段,改进课程设置。劳昕(2021)提出,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设计课堂辩论、案例讨论、课程汇报、生活实例、课堂提问、课程总结等启发式教学环节,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程体系方面,学者们强调构建面向前沿、学科交叉、面向实践的重要性。例如,张晴云(2018)指出,加强协同创新培养,增强管理保障力度,强化课程学习,开展学术活动,重视导师指导有利于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余玮(2018)认为需要建立研究型课堂、强化以科研为中心的研究生教育特质,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前沿讲座的常规化,产学研相结合;钱力和倪修凤(2020)认为需要侧重培养学生科研探索能力、设置学科交叉课程体系、创新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打造科研创新实践平台等。

随着研究的深入,大量学者指出协同培养在提升经济学人才的重要性。例如,张协奎和张练(2016)指出,提升区域经济学研究生创新能力需要从整课程体系、教育国际化、搭建政产学研用平台、创新导师指导方式等方面同时发力;孙畅等(2019)强调基于协同创新的“四位互动”人才培养机制,即协同培养科研反哺机制、协同培养方案制定机制、协同培养实践教学机制、协同培养导师共享机制等,以满足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张国兴等(2021)则提出基于培养方案、师资机制、课程模式、实践基地、人才队伍的“五位协同”应用经济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路径,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三、研究启示

通过上述的文献梳理可以发现,现有关于经济学研究生的培养已从单一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课程体系,逐步转向培养培养模式上。未来的研究围绕着人才培养模式,至少可以做如下三方面的拓展:

第一,探究在“新文科”背景下,经济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新文科”是当代中国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新文科”强调要立足新时代,回应新需求,促进文科融合,提升时代性,加快中国化、国际化进程,引领人文社会科学新发展,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人的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因此,有必要探索适应“新文科”建设的经济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要。

第二,关注“双一流”高校经济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了非“双一流”高校经济学研究生的人才培养,对“双一流”高校的培养模式探讨还较为少见。较于非“双一流”高校,“双一流”高校的经济学研究生在培养目标、教学平台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有必要深入考察“双一流”高校经济学研究的培养模式及其与非“双一流”高校培养模式差异的比较。

第三,关注国外经济学研究生人才模式探讨。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现有关于经济学研究生人才培养大多基于本校的实践经验展开,较少关注或者介绍国外同类高校的做法。尽管国外的经济社会环境与国内存在较大差异,但其一些人才培养理念、模式对我们依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通过学习国外高校在经济学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可为国内高校如何创新经济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启示。因此,关注国外经济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最新做法、动态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计量经济学经济学研究生
简明经济学
关于研究生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改革与思考*
海峡科学(2020年2期)2020-06-04 01:39:36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英语文摘(2019年11期)2019-05-21 03:03:30
应用型经管类本科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研究
——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山东国资(2017年11期)2017-11-20 08:22:24
一部深度反思计量经济学科之作
——《计量经济学方法论研究》评介
经济学
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 09:28:48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及其应用
经济学的优雅
海峡姐妹(2014年2期)2014-02-27 15: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