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25周年 科技牵引战略转型

2022-10-10 05:01张敏
中国汽车界 2022年8期
关键词:底层广汽转型

文 / 张敏

6月28日这一天,广汽集团连续举办两场重量级活动:一个是以“奋进廿五载·科技向未来”为主题的广汽文化节活动;另一个是一年一度的“2022广汽科技日”。

成长历程与前瞻性目标

前者意味着站在历史的节点回望过去,放眼未来。广汽从初创到强大,一路筚路蓝缕,走到今天成为空前强大的汽车产业集团。按照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的话说,广汽25年,填补了广州本土世界500强的空白,证明了“广州能搞汽车”。

事实证明,当初的“小投入、快产出、滚动发展”路线,并非追求小富即安,而是基于现实筹码,提升资本和产业效率。尽管初始本钱很小,但照样能做大事业。

后者则是每年一度的技术发布平台,看似家常,实际上,广汽的技术积累已经极为雄厚。尽管每年一轮,但全面展示成果也需要巨大的篇幅。

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在受访中解释了广汽为什么要办年度“科技日”,一言以蔽之,广汽要从汽车制造企业转型为科技型企业,就必须打造科技文化。广汽需要一个发布创新技术成果的平台,对外,向全国消费者宣示态度、自我加压;对内,激发11万多广汽人向科技转型的信心。

舆论都很关心广汽未来的销量规划,广汽已经面向2035年有前瞻性安排:2025年整车销量350万辆,全集团营收6000亿元;2035年销量500万辆,营收超过1万亿元,其中中国品牌至少要占到50%。

而广汽有底气考虑上述目标。

2021年广汽集团恢复增长,自主品牌表现远超预期。其中,广汽传祺全年销量达到32.42万辆,同比增长10.35%;广汽埃安全年销量达到12.02万辆,同比增长101.80%,在广汽集团新能源车总产销量中占比约为84%。

今年上半年,广汽埃安销量突破10万辆(100251辆),与去年全年数据只相差一个月的销量。连续坐稳2万辆月销,让舆论界有“蔚小理”正在变成“埃小蔚”的说法。

事实上,新能源车市场格局正在迅速发生变化。比亚迪、特斯拉、五菱月销都在4万辆+(特斯拉Q2数据不佳);而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板块、一众新势力,月销最接近的为1万辆+。埃安的销量攀升到独一档,再向前一步,就进入“第一集团”,与后面的追赶者拉开断档式差距。

埃安管理团队对此颇具信心。上半年疫情导致的供应链问题,令埃安未发挥出真正实力,埃安已经宣布年内冲击30万辆目标。到2023年,埃安将具备40万辆产能。

广汽集团自主品牌的“双子星座”(传祺与埃安)成长性远超同跻,正在成为集团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推手。

转型才能赢未来

很多人信奉,科技比拼下,规模不重要。在广汽看来,并非如此,体量是赢得竞争的关键。没有营收、盈利规模,就无法持续投入研发创新。

冯兴亚提到几个数字,他说,过去几年,广汽投了大概330亿元。这几年广汽挣的钱,基本都投到了研发上。到2030年,广汽还要投入上千亿元。这是广汽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

过去,关注点是产品研发;而现在,讲科技创新。两者的区别,就是后者要更深入地构筑底层技术支持,拓展基础研究的宽度,才能提升应用研究的高度,否则产品的先进性就无法保证。

冯兴亚不再认可中国品牌还有“价格天花板”。他认为,中国品牌不怕没人买,不怕价格高,40万元、50万元都没问题,就怕产品没有科技含量。冯兴亚认为,2025年中国品牌将在市场总量上超过合资品牌。

但这一前景,不是坐等来的。广汽集团为此必须进行深刻、深远的转型:一个是电气化转型,一个是智能网联转型。这不仅是产品、研发的“硬实力”转型,更是头脑思路的“软实力”转型。

广汽科技日令人眼花缭乱的技术展示,也围绕电气化和智能网联两个核心,这恐怕不是巧合。广汽的转型战略,是衔接未来目标与当下的途径。广汽“研产销服”几个板块,所做的种种努力,是让路径变得更具现实性、更具经济性。

底层开发取得重大进展

在前几届“科技日”上,广汽发布了众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科技,诸如ADiGO智驾互联生态系统、高效动力总成技术、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电芯技术、3DG石墨烯制备技术、氢燃料电池汽车、多种电池安全技术以及GPMA全球平台模块化架构、GEP纯电专属平台等。

这些技术大部分已经落实到量产车上,切实增强了广汽的产品力,进而塑造了品牌。

自从确立两个技术发展的核心以来,广汽的众多创新技术不但被迅速识别归类,更重要的是,广汽具备了底层技术储备,这在主机厂当中很少见。在这一点上,广汽拥有了“新势力”一样的技术敏锐度和品牌辨识度。

广汽的口号是“消费者定义汽车”,这似乎应该理解为接口易用、界面友好、拓展方便、智能更高,同时还要成本可控。

但实际上,“体验决定产品”导致需求输入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开发难度大增。

广汽研究院从底层入手,去年和今年连续推出了星灵架构和普赛(ψ)OS。很多人忽略了其中的意义,认为只是电气架构和车机界面而已。实际上,这无疑是重磅技术,它标志着广汽从传统汽车产品,已经过渡到以互联网思维来开发智能化产品。

汽车从功能需求出发,向“客户体验”为核心的理念演变的结果,就是交互式、智能认知的发展。多屏、大屏、3D(AR、VR)、抬显,不过是功能表达而已,关键在于构建软硬件基础能力。

而广汽恰恰在底层技术取得重要进展。

星灵架构即由镜像云和本地中央算力、娱乐信息算力三驾马车,组成车云一体E-E架构。该架构不但为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实现硬件预埋,还能无缝对接第三代GEP纯电平台。广汽打造了智能化产品的硬件基础。

在“星灵”上运行的是底层OS(操作系统),包含了系统内核、底层驱动和定制化开发预留。此前,这是一级供应商的一亩三分地,现在广汽作为主机厂把这部分能力开发出来,拓展了自身能力边界,而且为更个性化的需求提供了开发接口。

在硬件平台支持下、底层OS之上是广汽开发的中间层。它介于底层OS和应用程序之间,提供标准接口和协议,程序实现可移植性和扩展性。这样就可以迅速拓展到集团内所有符合硬件条件的新车上,具有普适性,这就是普赛(ψ)OS。

在功能软件,包含客户直接感受到的智能座舱和各种交互、自动驾驶软件上,广汽实现了传感器和执行件的即插即用,同时实现了场景驱动的智能化。

科技转型与软件价值

这里面煞费苦心的,其实是为以后的功能升级和后续新技术开发预留的软硬件空间。比如在车辆很少的时候,就建设高标准的双向八车道。

按照以往传统汽车的开发思路,这是成本浪费。但现在软件迭代速度之快,可能一两年后所有预埋的硬件和软件能力,就都派上了用场。客户在拿到车之后,还能不断收获新功能,这是以往传统车企、传统产品所不敢想象的。

广汽集团自我定位向科技公司转型,不是空话。它体现在汽车硬件固化后,软件在产品生命周期中还能增值。在开发阶段,广汽研究院已经降低了外部软件的供应成本,从而在自己手中实现更大范围的产品增值,原因就是向软件盈利模式转变。

广汽集团总经理 冯兴亚

IT和3C公司常说的“用户生态系统”,其实就是在服务周期内不断向客户提供新价值,强化了客户黏性,也强化了自身盈利能力。盈利资金投入新的研发进程,从而实现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电气化的新能力

在电气化维度上,广汽去年的“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超级快充技术以及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令人印象深刻。

今年,广汽集团又发布了突破型复合电池技术——基于微晶技术的新一代超能铁锂电池技术(SmLFP)。超能铁锂电池相比当前市面上量产的磷酸铁锂电芯,质量能量密度、体积能量密度都有两位数的提升,可实现2C快充和寿命延长,同时在磷酸铁锂头疼的-20℃低温条件下,容量提升10%。

在纯电技术突飞猛进的时候,广汽的两条混动路线同时铺开。广汽研究院院长吴坚称,丰田的THS系统,以及基于钜浪混动模块化架构的GMC混动系统,同时都在上产品。

对于同一家企业而言,同时走两条混动路线是一种奢侈。吴坚解释称,后续评估各自优势后,再进行更深入的开发。广汽并未放弃燃油机技术本身的研发,只是令其在混动平台上发挥作用。

而且,今年4月刚刚发布的钜浪混动,本届科技日有了新进展,即钜浪-氢混动系统。在广汽研究院手里,可以衍生出四大类别、多种动力组合,适配所有的HEV、PHEV和REEV等XEV车型。倒退几年,广汽都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它体现了广汽的技术积累速度,呈现出不断加速的形态。

在埃安概念车绿境SPACE亮相后,观众第一次感觉到,未来科技、零碳概念和中国古典的“空灵秘境”艺术感受,可以融为一炉。

冯兴亚表示,汽车业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革,“新四化”浪潮的挑战已经来临,想要在未来的竞争中立足,仅重视产品开发是不够的,必须向以创新为支撑的科技企业转型。

广汽一口气拿出众多新技术,不算令人意外。这些自下而上、自成体系的技术,其实用化能力之强,才真正令人感到惊艳。

从“25周年庆”和“科技日”的调性,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广汽集团已经越过短期销量目标,面向未来10年布局。

而且,广汽将未来目标与眼下的实际运营、研发、生产,已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衔接。这不仅让广汽集团迅速获得当期收益,得到更多的研发资源,还令广汽对坚持长期规划、快速转型拥有更多的信心。

猜你喜欢
底层广汽转型
Voci,Paola.China on Video:Small-Screen Realities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常州钟楼:“老字号”的转型奋进路
广汽AcuraRDX钛金暗夜限量版
广汽本田型格INTEGRA
广汽丰田赛那SIENNA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写给厌学的你:不读书,换来的是一生的底层!家长也读读!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底层文学”向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