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康,张 浩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
癌症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晚期癌症基本无法治愈[1]。晚期癌症患者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如癌性疼痛、食管梗阻等。食管梗阻一旦发生,就可影响患者食物的正常摄入,导致其出现营养不良[2-6]。对伴食管梗阻的晚期癌症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对改善其营养状况、延长其生存期至关重要。本文主要是探讨对伴食管梗阻的晚期癌症患者实施CT 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对其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选择2019 年11 月至2021 年10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 例伴食管梗阻的晚期癌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晚期癌症的诊断标准,且经病理学检查得到确诊;存在食管梗阻的情况;认知功能正常,能配合完成本研究;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存在由其他原因导致的食管梗阻;对手术或麻醉存在禁忌证;病历资料缺失。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9 例,女性患者11例;其年龄为55 ~75 岁,平均年龄为(61.13±3.45)岁;其中,食管癌放疗后出现食管再狭窄的患者有18 例,颈部转移瘤患者有5 例,中耳癌并发会厌功能障碍患者有2 例,纵隔肿瘤患者有3 例,气管隆突下占位患者有1 例,食管癌放疗后发生食管气管瘘的患者有1 例。
对这些患者均进行CT 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方法是:术前为患者肌内注射阿托品,让其口服胃镜润滑剂。术中在胃镜的帮助下,将5F 导管置入患者的胃腔中。将患者转移到CT 床上,采用飞利浦Big Bore CT设备对其进行CT 检查。将定位栅贴在患者的左上腹部,用三通注射器向其胃腔中注入500 ~700 mL 的空气,使用CT 扫描确认进针点、进针角度及深度。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消毒铺巾,做好局部麻醉后,以得到的CT 图像为根据,对患者实施经皮穿刺。将胃壁固定器置入患者的胃腔中,然后再次行CT 扫描,确认胃壁固定器置入成功后,向胃腔内送入蓝针套圈,抽出黄针针芯,引入滑线,回拉蓝针套圈,感觉到回拉阻力后套牢滑线,并将胃壁固定器拔出,结扎固定。采用同样的方法在相邻2 cm 处对胃- 腹壁再次穿刺固定,对固定的中间区域行局部浸润麻醉。用手术刀挑起约5 mm 的皮肤切口,再次向胃腔中打入空气,行CT 扫描,对手术的安全范围进行评估。拉起滑线,沿胃底方向将套件PS 针缓缓刺入,当阻力突然降低时,对支撑套进行调节,将PS 针的针芯拔出,向支撑套中插入胃造瘘交换导管。在水囊中注入2.5 mL 的灭菌蒸馏水,使其保持充盈状态,压下固定板,用纱布包扎固定,完成手术。术后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3 d 的抗感染治疗,手术当天需给予患者输液支持治疗,并让其禁食24 h。24 h 后,协助患者取半卧位,经造瘘管给予其流质食物。进食完毕后需及时冲洗造瘘管,避免造瘘管堵塞、脱落,每个季度需要更换一次造瘘管。
比较30 例患者术前、术后1 个月及2 个月的营养指标,包括体质指数(BMI)、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血清肌酐、血尿素氮、空腹血糖、血清钠离子、血清钾离子。观察并记录30例患者手术置管的成功率、对手术的耐受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如排黑便、造瘘口疼痛、造瘘口周围渗液、吸入性肺炎等)的发生率。术前、术后1 个月及2 个月,分别采用自制的“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评估30 例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生理机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三个维度,各维度的总分均为100 分,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质量越好。
用SPSS 20.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用χ²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1 个月及2 个月,30 例患者的BMI、Hb 和血清白蛋白的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 个月及2 个月,30 例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空腹血糖、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血清钠离子、血清钾离子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30 例患者手术前后营养指标的比较(± s)
表1 30 例患者手术前后营养指标的比较(± s)
P 值术前、术后2 个月相比BMI 19.35±2.09 21.83±2.76 22.81±1.82 3.924 <0.05 6.838 <0.05淋巴细胞计数(109/L)1.36±0.34 1.47±0.56 1.50±0.45 0.920 >0.05 1.360 >0.05 Hb(g/L) 90.40±13.85 103.54±16.06 106.21±0.78 3.394 <0.05 6.242 <0.05血清白蛋白(g/L) 32.73±4.89 38.70±4.49 38.17±5.48 4.926 <0.05 4.057 <0.05血清肌酐(μmol/l) 83.48±10.26 82.46±11.06 82.13±10.98 0.370 >0.05 0.492 >0.05血尿素氮(mmol/L) 7.61±1.56 8.03±1.87 8.26±2.41 0.945 >0.05 1.240 >0.05空腹血糖(mmol/L) 4.68±0.69 5.03±1.32 5.11±1.67 1.287 >0.05 1.303 >0.05血清钠离子(mmol/L)134.22±6.54 133.89±7.45 132.55±7.91 0.182 >0.05 0.856 >0.05血清钾离子(mmol/L)3.32±0.53 3.45±0.60 3.27±0.47 0.889 >0.05 0.387 >0.05营养指标 术前(n=30)术后1 个月(n=30)术后2 个月(n=30)t 值术前、术后1 个月相比P 值术前、术后1 个月相比t 值术前、术后2 个月相比
30 例患者手术置管的成功率为100.00%,其对手术的耐受率为100.00%。术后,30 例患者中有1 例患者发生排黑便、造瘘口疼痛,有1 例患者发生造瘘口周围渗液,有1 例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00%(3/30)。
术后1 个月及2 个月,30 例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量表中的生理机能评分、心理健康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30 例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 s )
表2 30 例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 s )
P 值术前、术后2 个月相比生理机能评分 50.17±15.35 69.28±16.50 70.56±21.36 4.645 <0.05 4.246 <0.05心理健康评分 48.77±14.23 61.97±16.33 62.88±15.65 3.338 <0.05 3.654 <0.05社会功能评分 41.27±13.65 59.74±18.60 61.51±17.83 4.385 <0.05 4.937 <0.05指标 术前(n=30)术后1 个月(n=30)术后2 个月(n=30)t 值术前、术后1 个月相比P 值术前、术后1 个月相比t 值术前、术后2 个月相比
晚期癌症患者由于癌细胞不断侵袭、转移,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严重降低其生存质量。食管梗阻是部分晚期癌症(如食管癌、颈部转移瘤、纵隔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晚期癌症患者在并发食管梗阻后,会影响其正常进食,导致营养摄入受阻,出现营养不良,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也会缩短其生存时间[7-10]。静脉输注营养液是一种很好的肠外营养支持方法,但输注的营养成分相对单一,且输注量较少,无法充分满足机体对营养的需求。另外,长时间静脉输注营养液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血管栓塞、感染、变态反应等。因此,现阶段临床上对伴食管梗阻的晚期癌症患者多进行肠内营养支持[11-13]。肠内营养支持的置管方法较多,其中鼻胃管比较常用,但伴有食管梗阻的患者插入鼻胃管的难度较大,原因是食管梗阻处的张力较高,无法有效扩张,且鼻胃管的硬度较低,造成插管困难。另外,梗阻处的食管若发生再扩张,会导致食管狭窄口的位置出现变化,在盲视野下鼻胃管无法有效通过狭窄的食管梗阻处[14]。最近几年,临床上对伴食管梗阻的晚期癌症患者进行CT 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进行该手术时,将5F 导管和导丝配合,能顺利通过食管的狭窄处,提升胃造瘘的成功率。另外,在CT 的引导下插管能有效弥补盲视野下插管的缺陷,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5]。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对伴食管梗阻的晚期癌症患者实施CT 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能显著改善其营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且手术置管的成功率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好,其术后的并发症较少,手术的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