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锋利
(安陆市普爱医院,湖北 安陆 432600)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临床上治疗髋关节疾病常用的术式之一。进行此手术可使患者髋关节的功能恢复正常,但手术创伤较大,易引起剧烈疼痛,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故在术后对患者的疼痛进行控制尤为重要,可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其快速恢复[1]。常规的麻醉药物可缓解患者的疼痛,但使用剂量过大易引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2]。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是临床上常用的术后多模式镇痛方法之一,可以阻断体表躯体痛与内脏痛,具有镇痛效果好、作用时间长等优点。本文对在我院接受THA 的104 例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对THA 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的影响。
选取2019 年3 月至2021 年3 月在我院接受THA 的104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男51 例,女53 例;其年龄为65 ~75 岁,平均年龄(70.36±2.26)岁;其中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麻醉(ASA)分级为Ⅰ级的患者有56 例,为Ⅱ级的患者有48 例。其纳入标准是:1)病情符合髋关节骨折的诊断标准[3];2)年龄≥50 岁;3)其本人及其家属均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1)对麻醉药物严重过敏;2)存在凝血功能异常;3)存在心、肺、肝、肾等器官的疾病;4)存在精神疾病;5)存在血液系统疾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腰方肌阻滞组(n=52)和腰丛阻滞组(n=52)。腰方肌阻滞组患者中有男29 例,女23 例;其年龄为65 ~75 岁,平均年龄(70.23±2.87)岁;其中ASA 分级为Ⅰ级的患者有27 例,为Ⅱ级的患者有25 例。腰丛阻滞组患者中有男22 例,女30 例;其年龄为65 ~75 岁,平均年龄(70.49±2.13)岁;其中ASA 分级为Ⅰ级的患者有29 例,为Ⅱ级的患者有23 例。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和ASA 分级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前准备方法是: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均接受禁食、禁饮8 h。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为其开放静脉通路,监测其心电图、血压和血氧饱和度。所有麻醉操作均由同一个麻醉医师完成。麻醉诱导方法是:为患者静脉输注咪达唑仑注射液(生产厂家: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80026)0.03 mg/kg、依托咪酯注射液(生产厂家: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2379)0.2 mg/kg、舒芬太尼注射液(生产厂家: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4171)0.5 μg/kg 和苯磺酸顺式阿曲库铵注射液(生产厂家: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0869)0.2 mg/kg,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进行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让患者持续吸入1.5% 的七氟烷(生产厂家:河北一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73156),并为其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生产厂家: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199),泵注速度为10 μg/(kg·h)。根据患者心率、血压的变化情况调整麻醉药的用量。麻醉方法是:待麻醉诱导完成后,为腰方肌阻滞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腰方肌阻滞。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后,将凸阵低频超声探头(4 ~8 MHz) 置于髂嵴与肋缘之间的中线上,缓慢向背侧滑动,找到“三叶草”结构。然后用2% 的利多卡因(生产厂家: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3856)进行局部浸润麻醉,采用短轴平面内技术将22 G 神经穿刺针穿刺至腰方肌与腰大肌之间。在回抽确定无血后,注射0.4% 的罗哌卡因(生产厂家:河北一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13463)30 mL。在找到腰丛阻滞组患者的腰丛神经(腰大肌内后高回声结构)后,将针尖引导穿刺至其周围。在回抽确定无血后,注射0.4% 的罗哌卡因30 mL。在术后,为两组患者均使用自控静脉镇痛泵进行镇痛。
1.3.1 血流动力学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开始诱导前2 min(T1)、麻醉诱导后(T2)、插入支气管镜时(T3)及术后清醒时(T4)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情况。
1.3.2 疼痛评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 h、12 h、24 h 的疼痛程度。0 ~2分为轻微疼痛(Ⅰ度),3 ~5 分为中度疼痛(Ⅱ度),6 ~8 分为重度疼痛(Ⅲ度),>8 分为严重疼痛(Ⅳ度)。
1.3.3 麻醉后不良反应 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胸闷等)的发生情况。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和组内差异,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T2、T3、T4, 腰 方 肌 阻 滞 组 患 者 的HR、MAP 均低于腰丛阻滞组患者(F时间=4.003、P时间=0.007,F组间=13.670、P组间<0.0001,F交互=1.054、P交 互=0.368 ;F时 间=10.850、P时间<0.0001,F组 间=18.020、P组 间<0.0001,F交互=1.663,P交互=0.174)。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 s )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 s )
注:*与T1 比较,P <0.05。
组别 HR(次/min) MAP(mmHg)T1 T2 T3 T4 T1 T2 T3 T4腰方肌阻滞组(n=52) 83.61±7.15 84.21±7.62* 85.58±8.45* 84.75±7.58* 84.58±7.45 85.62±7.45* 88.37±7.42* 86.23±8.20*腰丛阻滞组(n=52) 84.12±7.16 87.47±8.55* 89.26±8.61* 88.67±7.43* 85.11±7.34 88.60±7.34* 93.13±7.56* 90.71±8.42*F 值组间/P 值组间 13.670/<0.0001 18.020/<0.0001 F 值时间/P 值时间 4.003/0.007 10.850/<0.0001 F 值交互/P 值交互 1.054/0.368 1.663/0.174
在 术 后6 h、12 h、24 h, 腰 方 肌 阻 滞 组 患者的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腰丛阻滞组患者(F时间=221.400、P时 间<0.0001,F组 间=35.180、P组 间<0.0001,F交 互=5.166、P交 互<0.0001)。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VAS 评分的比较(分,± s )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VAS 评分的比较(分,± s )
注:* 与术前比较,P <0.05。
组别 VAS 评分术前 术后6 h 术后12 h 术后24 h腰方肌阻滞组(n=52) 6.38±1.28 4.22±1.60* 2.28±1.24* 1.49±1.14*腰丛阻滞组(n=52) 6.27±1.20 5.37±1.27* 3.26±1.57* 2.58±1.32*F 值组间/P 值组间 35.180/<0.0001 F 值时间/P 值时间 221.400/<0.0001 F 值交互/P 值交互 5.166/0.0001
腰方肌阻滞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7.69%)与腰丛阻滞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3.4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髋关节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致使THA 的使用愈发广泛。在术后,部分老年患者会因疼痛而出现焦虑、恐慌等情绪,不利于其术后恢复[4]。随着快速康复理论的普及,围手术期镇痛得到了临床上的重视。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躯干神经阻滞技术,适用于髋部及下肢手术的围手术期镇痛,可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其术后的恢复[5]。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相较于腰丛阻滞组患者,腰方肌阻滞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更平稳。这说明,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有利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进行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时可对麻醉药物的用量进行控制,从而可减轻药物对机体产生的损伤。有学者认为,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可明显减小患者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可使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保持稳定[6]。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术后6 h、12 h、24 h,腰方肌阻滞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腰丛阻滞组患者。这说明,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可缓解THA 术后患者的疼痛。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进行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时麻醉药物在腰间筋膜及椎旁扩散可阻滞交感神经,增加侧支循环,改善血供,从而可达到快速镇痛的目的,且有利于组织损伤的修复。此外,进行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时将麻醉药注入患者的腰背筋膜内可增加药物的作用时间,扩大药物的作用范围,使药物更易浸润到腹横肌群以上至胸段椎旁间隙或胸腰平面,从而产生更广泛的镇痛作用。进行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时麻醉药物扩散的范围距离神经轴突的交感干更近,可在短时间内达到镇痛的目的。
综上所述,进行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可减轻THA 患者的术后急性疼痛,且有利于维持其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从而可促进其术后恢复。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