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松材线虫病马尾松无性系与油茶混交造林技术

2022-10-09 09:06肖爱文周仁利徐六一郝焰平陈雪莲
江西农业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松材线虫病马尾松

王 松,肖爱文,周仁利,何 兴,徐六一,郝焰平,陈雪莲*

(1.安徽省全椒县瓦山国有林场,安徽 全椒 239000;2.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松材线虫病预防与控制技术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1;3.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00)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既是园林绿化和营建防火林带的优良树种,也是我国南方主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植物,四季常青、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适生范围广、生态效益显著。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利用荒山、荒坡推广栽培油茶,既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又能够保持水土、防火防虫,使得荒山得以绿化,农村生态面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改善。一直以来,经济林的种植多采用纯林模式,生产经营成本相对较高。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是主要用材树种,在林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当前纯林经营中出现了灰化作用强烈、地力衰退、病虫害发生严重、林木生长下降等诸多问题,因此,人工混交林的培育愈加受到重视。培育人工混交林的主要目的是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上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1],面对日益增长的生产成本和人们对绿色产品的需求,经济林培育是否也可进行混交,提高经济林的自肥能力,减少人工施肥量,从而降低培育成本,同时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是值得探讨的问题[2]。为此,笔者开展了马尾松和油茶混交造林试验,以期为下一步分析马尾松与油茶混交造林的生产效益,以及用材树种和经济树种的造林经营模式提供参考。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瓦山国有林场,地理位置32°10′N、117°49′E,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15.3 ℃,年极端最低气温-15.5 ℃,年极端最高气温41.4 ℃,年平均降雨量为800~1000 mm,无霜期215 d[3]。此次造林试验所选地块位于林场场部大李冲营林区93号小班,该处地貌为岗地,坡度<25°,海拔高度80 m,土壤为地带性黄棕壤,母岩为灰绿色千枚岩,pH值6.0,土层厚度50~70 cm,肥力中等;阳光充足,主风向为上坡风,无病虫害和兽害,为适当的天然隔离地段,便于隔离处理或设置隔离带且交通便利,非常适合马尾松和油茶的生产。试验林地总面积约8 hm2,位置如图1所示,分为3个区,1区图中红线为栽植起始线,3区作为对照区,由6个油茶良种混合栽植。

图1 抗性马尾松无性系与油茶混交试验林的位置示意图

2 造林材料

2.1 马尾松抗性无性系亲本的来源

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松材线虫病抗性育种中心从2000年开始开展马尾松松材线虫病抗性育种研究,从松材线虫病疫区共选择了324株马尾松优势树,分别采种育苗,以火炬松、黑松、湿地松和黄山松为对照,连续2年进行人工接种松材线虫测定,将抗性水平高于对照且无感病症状的个体保存下来,筛选出长势优良的251个抗性家系作为抗性候选母树,每个家系保存5株,共计1255株候选母树,2006年作为抗性家系保存圃定植于安徽省林业高科技中心,最终保存了1201株抗性候选母树[4]。2008~2010年分别从这些抗性母树上采集穗条,通过嫁接的方式进行无性系繁殖,再连续2年进行人工接种松材线虫测定,以筛选出抗性无性系[5],于2011~2012年在安徽省全椒县瓦山国有林场建立了保存圃,2013~2014年对保存圃内死亡的无性系进行了补植,目前该保存圃共保存抗性家系89个,抗性无性系118个[6]。本次造林所用的马尾松无性系亲本即来自该保存圃(表1)。

表1 造林用马尾松抗性无性系亲本的来源

2.2 造林用马尾松无性系的培育

无性系能够稳定遗传母本性状,本次造林试验地处松材线虫病疫区,因此选用具有松材线虫病抗性的马尾松无性系进行此次造林试验。2019年4月份从全椒县瓦山国有林场的马尾松抗性无性系保存圃中采集抗性无性系的当年生半木质化嫩梢作为穗条,以2年生马尾松容器苗为砧木,以髓心形成层对接法进行本砧嫁接,2020年将嫁接成活的马尾松抗性无性系用于造林试验。

2.3 油茶良种的选择

为了提高油茶的种植质量,选择了适合种植地区环境、出油率高、抗病性较强的油茶优良品种。本次造林试验所选用的油茶是适合滁州地区生长的6个优良品种,分别是由黄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黄山1号、黄山2号、黄山6号,以及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长林4号、长林40号和长林53号,共计3500株,均为苗高≥50.0 cm、地径(嫁接口以上) ≥0.5 cm,有3个以上分枝、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2年生轻基质网袋嫁接容器苗。无纺布填充基质后的规格为12.0 cm×16.0 cm,轻基质含量在35%以上。

3 混交造林技术

3.1 整地

试验地在林木采伐后进行全面清理,运出有利用价值的小径木,清除杂草和灌木、草本植物和采伐剩余物,进行堆积处理。2019年冬季对造林地进行机械全垦,块状整地,全面耕翻,耕作深度40~50 cm,适当平整后再清理出表层的杂草、碎石和树根等杂物。按照行间混交的方式沿着山坡等高线挖种植穴,马尾松种植穴的规格为70 cm×70 cm×50 cm,株行距为7 m×6 m,在马尾松行间栽植油茶,种植穴的规格为50 cm×50 cm×40 cm,株行距为7 m×3 m(图2)。

图2 马尾松抗性无性系和油茶混交栽植平面图

3.2 苗木栽植

油茶栽植前,每个种植穴内撒入堆沤的有机肥2 kg左右,表土回填,将油茶苗放进穴内,保持根系舒展、幼苗直立,再细土回填,分层压实,根基20 cm范围内进行龟背状培蔸,保证嫁接口高出地面约2 cm,浇透定根水,最后,在苗蔸基部进行地表覆盖2~3 cm稻壳,以保水保墒。

马尾松栽植时保持苗木直立入土,先回填地表腐植土,再回填母土,并适当压实,要保证根部表面土比周围土略高,以防苗木积水,最后,浇透定根水。

4 抚育管理

4.1 除草松土追肥

对于油茶幼林,第1年应除草松土2次,分别在5~6月和8~9月份进行。被除草可覆盖于树蔸周围地表,以减轻地表高温造成的灼伤。培蔸要做到不伤根、不伤皮、不伤枝、蔸边浅、冠外深[7]。油茶幼林栽植第1年通常不需要施肥;第2年的2~4月份可施1次速效肥,以复合肥为主,每株0.3~1.0 kg。在油茶树茂盛生长阶段,需加大有机肥的施肥量。

马尾松林当年至少也要进行2次抚育,造林第1年通常只除草不松土,一般分别在4~5月和8~9月份进行,松土作业在定植的第2年开始,与除草同时进行,松土深度不要超过10 cm,以免伤及根系。马尾松在定植的第2年开始要及时做好追肥管理,一般每株约施100 g磷肥和50 g钾肥,以促进幼树生根抽梢,增强树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8]。

4.2 树体管理

油茶定植后,在距嫁接口30~50 cm上定干,适当保留主干;第1年在20~30 cm处选留3~4个生长强壮、方位合理的侧枝培养为主枝;次年再在每个主枝上保留2~3个副主枝。在继续培养正、副主枝的基础上,将其强壮的春梢培养成侧枝群,并使三者之间的比例合理,均匀分布[9],为后期油茶果实提供良好的空间,也便于果实的采摘。为了维持树体营养充足,加快树冠的成形,油茶幼树在栽植前3年要摘掉花蕾,避免其挂果。

为了避免养分被无用枝过度消耗,马尾松定植后要及时修剪掉砧木萌发枝,还要从上而下修剪掉枯枝、病枝、直立枝和过密枝等,来改善光照条件和增强树体的通风性,以减少病虫害的滋生。修剪时要注意切口平滑顺直、不留桩、不带皮,避免出现死结等问题、

4.3 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4.3.1 马尾松病虫害的防治 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的癌症”,目前主要通过清除病死木来切断传染源,通过诱捕松墨天牛以消灭传播媒介的方式来进行防治,虽然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耗费了林业部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本次造林所用的马尾松是通过4次人工接种松材线虫测定所选育出的无性系,对松材线虫病有较高的抗性,可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叶枯病是马尾松幼林常见的一种叶部病害,是由赤松隔尾孢霉菌引起的,主要表现症状:发病初期,针叶尖端有黄褐色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而逐渐向针叶下端蔓延,导致针叶枯萎,并向全树扩散。该病常发生于下半年,高温、高湿天气会加剧病情。叶枯病防治措施:一方面,要加强营林管理,改善林间环境,合理间伐和修枝,增强林间通风透光性,彻底清除病株、病枝、病叶,降低病害扩散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可在发病时喷施1∶1∶100波尔多液,每半月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10]。

马尾松松毛虫是马尾松重要的防控对象之一,其在冬季一般隐藏于树皮缝隙或地被植物叶下,通常在次年春季会大量繁殖,随着幼虫生长龄时的不断增加,其对马尾松不同的部位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严重时会造成大面积的灾害。4月上旬可使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 mL/hm2兑240 mL柴油和30 mL热雾沉降剂进行喷施,然后再对地面喷施白僵菌高孢粉以增强防治效果,也可用50%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喷施防治[11]。

松梢小卷蛾主要危害松林的果实及新梢,从而使树体逐渐枯死。可利用虫害的趋光性,通过在林区悬挂诱杀灯对其进行灭除,也可在4月中上旬左右,持续性喷洒80%敌百虫等强效型药剂进行灭除[12]。

4.3.2 油茶病虫害的防治 炭疽病:该病发病初期,油茶叶、枝、果上会出现褐色小斑点,随着病程的加重而逐步变成黑褐色的大斑点,后期病斑上会出现轮生的小黑点,至8~9月份会出现大量的落果落叶[13]。该病发病初期可采用1%波尔多液、多菌灵500倍液、甲基硫菌灵800倍液喷洒进行防治,后期发病严重时,需砍除发病严重的幼苗或枝条进行隔离[14]。

软腐病:该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病斑初期呈半圆或圆形水渍状黄色,之后逐渐扩大,颜色变为黄褐色或黑褐色,病叶2~3 d就会脱落[13]。为有效预防软腐病,冬季可对病枝、病叶作修剪处理,以增加树体的通风透光性;在易发病的季节,可喷淋新高脂膜乳液2000倍液或在4月份喷洒1∶1∶100倍的波尔多液[15]。

油茶煤污病:该病因介壳虫、蚜虫等害虫吸食油茶叶片中的液汁,并产生分泌物,进而影响了油茶的光合作用,从而造成植株逐渐死亡的一种病害。如果长期处于低温或高温环境中,油茶感染煤污病的概率就比较高。目前,主要的防治措施是清除染病枝叶、切断传播源,在发病初期,也可使用扑磷500~1000倍液或者90%敌百虫晶体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16]。

此外,油茶枯叶蛾、天牛和尺蠖等也是在油茶生长过程中常见的害虫,若杀灭不及时,都会对油茶生长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要根据病虫的生活习性,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可以利用昆虫的趋光性、生物药剂、灭蛹刮卵等物理方法进行人工防治。

5 结语

混交林既可以充分利用地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又能对地力进行维护和提高,同时,也能增强林分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马尾松作为主要的用材树种,与马褂木、枫香、木荷等[17-19]树种进行混交造林时,都产生了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油茶作为重要的经济林树种,主要通过与农作物进行套种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与树木混交模式较少,叶锋[20]通过对油茶和橄榄混交造林模式的经营效果分析发现,油茶和橄榄混交后形成了复层林结构,能使土壤的营养成分得以充分利用,与纯林相比,其林分的生产力和利用率均得到了明显提高,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显著提升。本研究开展了抗松材线虫病马尾松无性系与油茶造林技术的探索,后期将对此混交造林模式的经营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出关键的营造林技术,以期为用材树种和经济树种的造林经营提供一种新的造林模式。

猜你喜欢
松材线虫病马尾松
松材线虫病的危害与综合防治对策
马尾松造林技术要点与推广应用浅析
松材线虫病多种防治措施成效
香樟树之恋
宁波市松材线虫病疫情继续“双下降”
山药线虫病的研究进展
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