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自豪 在追梦千亿医药产业路上,一往无前

2022-10-09 04:04向煜
现代苏州 2022年18期
关键词:生物医药园区生物

○记者 向煜

看过这么一个报道,说的是多年前百济神州联合创始人王晓东在一次会议上表示:“虽然现在入园的企业还处在起步阶段,但是他们有一个长远的眼光。十年以后在中国做生物医药,如果在苏州BioBAY没有一块地方,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

当时很多人对此不置可否,不过多年后的当下来看,王晓东的这句话已经成真了。事实上,即便再过几十年,追溯苏州工业园区的科技创新发展史,生物医药产业也一定是一个标志性的存在。

一代代开发建设者执着的信念,一批批科研工作者激情地投入,一位位企业家在这里为梦想奋进,伴随着园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提速,生物医药产业也不断蓄势聚力成长,迅速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敢闯善创从零开始,培育一个新兴产业

生物医药界有这么一个说法——园区发展看长三角,药物生产看药谷(张江),生物创业来BioBAY。BioBAY是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的“英文名”,而更多的人,喜欢昵称其为“B村”。要谈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B村”是一个绕不开的主题。

2007年,“B村”最早竣工两栋大楼,第一拨十几家公司进驻,派格生物便是最早的那一批,总经理徐敏还记得,当时这片区域的冷清。

其实,过去15年里,差不多10年时间,苏州的BioBAY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将自己定位为“专注做创新创业企业孵化”的BioBAY,也注定了一开始的路并不好走。

彼时,上海张江已经发展了十几年,有大量国内外顶级药企入驻,对于BioBAY而言,与上海张江正面冲突无异于是以卵击石,而国内其他区域,又都没有非常准确的产业定位。

不得不佩服当年决策者们的魄力与胆识——既然招不来“大树”,也无其他先例可以借鉴,那么就从零开始,瞄准生物高科技的初创公司或刚起步的公司,并明确地将行业范围锁定在药物开发、医疗器械和生物技术三个大方向上。

确定了方向,接下来就是行进路线的设定。没有成熟的大企业可以招引,那么最佳选择就是挖掘高科技人才,引进回来,耐心培育。

正巧也是在2007年,园区经过充分调研和周密部署,启动了第一届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旨在更好地会聚人才,给人才平台。这套“组合拳”,为生物医药产业日后腾飞埋下了重要伏笔。

吉玛基因创始人张佩琢、开拓药业创始人童友之、盛世泰科创始人余强……很多日后在国内生物医药领域响当当的人物,都是园区领军人才出身。

起步阶段,还有一件必须载入史册的事件,2009年冷泉港实验室在园区设立了唯一海外分支——冷泉港亚洲。当年,也有人质疑过,园区为什么要投入一大笔钱,来吸引冷泉港亚洲会议的落地。历史再一次证明了,这是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决策。

据统计,自正式启动以来,冷泉港亚洲会议已经成功举办了100多场高端学术会议,将300多位各国院士、6500名青年科学家邀请到苏,并直接或间接介绍了一批高水平团队来到苏州创新创业,其创造的价值也远远超过当年的投入。

美丽绽放 “熬”出来的全国第一

2012年,罗培志在园区创办天演药业。此时园区的生物医药产业还不算特别热闹,但适合新药研发工作的完整的上下游配套产业已初具规模。

“做创新药真的很难!”这是生物医药领域公认的。创新药的研发时间长,而且相当“烧钱”。但若研制成功,在专利保护期内可获得垄断性的销售市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看,做创新药是一件高投入、高回报但也极具高风险的事情。

这样的风险,园区愿意与企业共同承担。当年,国内资本市场的热钱集中在IT、互联网行业,很少有人愿意投资生物医药产业,更别说是创新药物的投资。作为园区成立最早的国资投资平台,早年间元禾控股就充当着领军人才落地苏州的最大支持者,特别是对早期入驻BioBAY的企业,元禾控股投资比例最高的时候达到70%,而且是长期投资。

2013年10月,作为园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主阵地的BioBAY,还“牵手”园区另一家国资企业新建元控股集团共同发起了新建元生物基金,旨在立足于BioBAY,着力推动园区生物医药产业产制、规模的快速提升。此外,BioBAY还作为有限合伙人参股通和毓承、美敦力基金、泰福资本和礼来亚洲等知名的产业基金。这一系列举措都增强了BioBAY与资本之间的联系,让他们能更有效地帮助园区企业寻求资本支持。

不仅仅是资金支持,服务也必须不断提质增效。去年,园区正式启用生物医药产业综合服务中心,提供政务类、服务类、培训类、机构类专项业务,一站式解决企业在特殊物品风评、人类遗传资源、产品审评审批、实验动物许可、金融资本对接、知识产权运用保护等方面的专业服务需求;举办“生物荟”系列活动,定期为企业开展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投融资、产学研对接交流活动;召开生物医药专班例会,制定“一企一策”精准支持方案。

十余年春去秋来,园区走出了信达生物、康宁杰瑞、博瑞医药、康众医疗、贝康医疗等一批明星企业,正瞄准各自细分行业最前沿的领域,不断去追求突破和创新,用勇气与激情演奏着各具精彩的“华美乐章”。

创新主体的快速发展,往往是区域产业腾飞的缩影。仅仅十余载,一家家初创型生物医药企业在园区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也让区域生物医药产业成功“出圈”——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公开对外发布的“2021中国生物医药园区竞争力排行榜”,一共五个单项竞争力排名,苏州工业园区占了三项第一,其中更是直接拿下了被认为含金量最高的单项指标——产业竞争力的“冠军”。

未来已来不惧挑战,勇往直前

2022年8月,盛世泰科研制的首款国产特立氟胺片上市销售,为国内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用药带来新选择和供药保障。

很多人可能不了解多发性硬化症的严重性。其实这是一种终身、慢性、进展性疾病,全球有超过230万人患多发性硬化,我国有近5万名患者。2018年5月,多发性硬化症被纳入中国《第一批罕见病目录》。而特立氟胺是一种具有抗炎作用的免疫调节剂,长期服用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是国内外指南推荐的多发性硬化治疗一线药物。

“让每一个小群体都不再被放弃。”该公司创始人余强强调,其实罕见病,并不罕见,但无药可医,才是罕见病患者难以言说的痛楚。此次盛世泰科研制的特立氟胺片上市销售打破了目前多发性硬化症治疗药物过度依赖进口药品的局面,将明显提高国内患者的用药可及性,保障药品供应的持续性。

经过十余年培育,园区已经累计获药物临床试验批件590张,其中累计一类新药临床试验批件484张,占比超80%,66个项目获国家重大新药创制支持。这意味着,未来几年,会有更多的国产抗癌和其他急需新药在这里诞生。

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一流的创新“软环境”。2021年以来,园区出台《苏州工业园区关于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政策,在支持研发创新、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促进产品销售流通、完善产业配套等方面给予企业全产业链支持;重大战略平台布局日益完善,陆续获批建设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生物大分子药物产业创新中心。

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创新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经常与企业交流,发现很多生物医药中小企业专注研究,往往外部信息渠道不畅,找不到研发外包和实验仪器等各类服务。为此,依托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中心,园区于2021年成功上线运营江苏省生物医药创新资源协同运营平台,整合汇集省内已建生物医药创新平台资源,已入驻服务提供方130多家,服务次数超200次。

市场最敏锐,数据最有说服力。目前,园区聚集各类生物医药企业超2000家,2021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1150多亿元,生物药领域上市企业和创新型龙头企业85家,在全国同类企业占比超20%;生物医药企业市场融资约200亿元,占全国同期超20%。

有媒体报道中提到,2021年下半年开始,大家感觉到好日子被打破——二级市场股价猛跌,一级市场投资降温,生物医药创新的未来在哪?童友之感慨,自己正在经历创业以来最艰难的时间。罗培志则相信,这是生物医药发展的必然周期。

大家都很清楚,现实世界不会永远一马平川,园区的生物医药产业也不可能永远停留在如今的阶段,如果躺在荣誉簿上,优势总会消磨殆尽。对于未来,园区目标明确——年内,产业规模突破1350亿元;到2025年,上市企业突破40家,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累计上市新药30个,产业竞争力保持全国第一,成为全球知名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猜你喜欢
生物医药园区生物
全球生物医药发明专利 TOP100榜单公布 鲁南制药全球排名59
生物多样性
整合后开发区(园区)名单“3+17”
生物多样性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河北邯郸拥有现代农业园区167个
第12话 完美生物
生物趣多多
新三板生物医药企业价值评估问题研究
京津冀跨域生物医药创新网络拓扑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