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校纪念活动及其文化育人功能

2022-10-09 10:45张晨航
中国军转民 2022年17期
关键词:纪念活动纪念育人

■张晨航

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了文化育人的重要性:“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在新时代高校通过组织纪念活动,把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的日常教育中,有助于大学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助于保存、强化对于纪念对象的历史记忆;有利于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政治认同;还有助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从而使纪念活动成为文化育人有效途径,发挥重要的育人功能。

一、高校纪念活动的对象

(一)重大历史事件纪念

中国共产党自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以来,已走过百年历程,其中有很多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值得纪念,如中国共产党建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均是高校开展纪念活动的重要对象。每逢这些重大事件的周年纪念之时,均会举办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使青年学生在不同的纪念场域中唤醒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2022 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向全国各族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并提出:“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的谆谆嘱托,在全国高校范围内的青年学生广泛学习热议,迎接五四青年节的到来。

(二)重要人物纪念

当前,高校重要人物的纪念活动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纪念、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纪念以及校史名人纪念。中国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2018 年5 月4 日,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国各高校师生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渠道,集体收听观看了大会直播,纷纷开展了不同主题的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纪念会、研讨会等纪念活动。对历史重要人物的纪念,高校会通过召开学术研讨会、座谈会等方式,对老一辈革命家诞辰、逝世纪念,使青年学生不仅能缅怀先人,而且能掌握其辉煌成就、领会其思想精髓、传承其精神品格,从中受到感染与熏陶。

(三)重大节庆日纪念

重大节日纪念是党和国家经常性的庆典仪式。在纪念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纪念时,青年学生能够意识到中国五千年历史的厚重,对国家及民族产生温情和敬意,并在集体记忆中感知民族的凝聚力。校庆纪念堪称大学最为盛大的仪式化和发起范围最广的纪念活动。对一所大学来说,举办校庆活动,回顾学校历史,展望璀璨未来,既有助于激发全体师生的自豪感与归属感,提高学校的社会认可度;又能通过总结学校办学经验,增加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

二、高校纪念活动的形式

(一)会议纪念

会议纪念包括学术研讨会、座谈会、校庆纪念大会等,这是高校开展纪念活动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形式。纪念大会规格较高、影响较广泛,形式较隆重,大会现场布置庄重,形成浓厚的纪念氛围,且能涵盖较多的师生参与其中。此外,知名高校届时还会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题词、致贺电。纪念学术研讨会、座谈会,其召开规格和形式均低于纪念大会,参会人员多属于与相关纪念对象关联性很强或是研究人员,专业性、学术性较强,能够很好地反映出高校学术共同体本质,并且能够直接反映出一所高校社会地位与学术地位,目的在于理清纪念对象的历史轨迹,展现纪念对象的典型事迹,凝练纪念对象的精神品格。

(二)文本纪念

大学是凝集学术资源,展示文化层次的高等学府,在纪念活动中通常会产出以文本为载体的纪念品。大学校庆之时,校友及学校师生往往会发表文章,就建校以来的历史展开追忆,透过今昔之感,将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和精神升华为一所大学的“集体记忆”。大学的党委书记、校长往往会在中央或地方的主流媒体上发表署名文章以示庆贺,新闻媒体则以专题式集中报道。为了纪念校史名人,尤其是学术届具有极高威望的学者,其学术后辈、同侪友人将通过发表回忆文章、撰写学术论著及出版纪念文集等方式,总结其学术贡献、卓越见识、人格风骨,从而激励后人并推动相关学科的研究和学术发展。总之,通过文字输出,激起学生探究纪念对象意义、价值,从而继承并发扬纪念对象的理念与精神,相比其他纪念形式更有针对性,是各高校乐于采用的一种纪念方式。

(三)符号纪念

纪念符号包括建设校史馆、名人纪念馆、雕塑,制作相关纪念活动的标志、徽章、纪念海报等,以传承历史记忆。校史馆是大学的编年史,能集中展示一所大学文化和精神。修建校史名人雕像,则能让师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学校人文历史。特别是山东省内的高校校园中里几乎都建立古代先贤孔子或孟子的雕像,纪念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孟,以表示对知识的尊重,一方面能使广大的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用儒家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另一方面又反映学校文化底蕴,进而提升学校形象和文化品味,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同时许多高校校名、院系名以人名命名来纪念在某一领域作出卓越特殊贡献的历史人物,冠以伟人之名,使身处其中的大学生睹物思人而深受感染,接受其中蕴含的文化教育。此外,高校校园内的一步一景、一树一木以及各类建筑、设施的名称也具有纪念意义,设计的纪念玩偶形象、纪念币、纪念品等各具特色,都为高校各种纪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物质载体,将文化通过景、物的形式得以广泛育人。

(四)行为纪念

行为纪念即通过某种仪式化的活动来开展相关纪念。通过组织重大纪念活动,加强青年学生文化记忆,巩固青年学生的文化认同。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时,主基调应该是欢庆,突出举国欢庆的节日氛围,开展文艺汇演、歌舞比赛、体育跑步等文体活动,形式相对轻松灵活;而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0 周年纪念活动应该营造一种沉重的情境,如参观烈士陵园、集体默哀等,其形式应庄严肃穆,体现对历史的敬畏感。各地高校也十分重视前往相关纪念对象的革命旧址、革命纪念馆开展线下思政课,以表达对先烈的缅怀和对历史的敬意。除此之外,一般高校在举行大型纪念活动的过程中,各种活动形式会综合相继开展,比如采用主题讲座、书画摄影征文、知识竞赛等专题教育活动,使学生熟悉纪念对象,形成纪念声势,兴起纪念热潮;利用海报、条幅、网络及“快闪”等新媒体媒介广泛宣传纪念对象,扩大纪念活动的宣传面和影响范围;利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知行合一来表达对纪念对象精神的传承。种种形式的行为纪念,既表达了对纪念对象的敬意与缅怀之情,又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满足了师生的精神生活,营造良好的纪念氛围。

三、高校纪念活动文化育人的功能

(一)借助纪念活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也是我国高校的鲜亮底色。高校通过举办纪念活动,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通俗化。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庆祝建党100 周年等大会上所发表的讲话,都会有特定篇幅来深情缅怀马克思,宣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出席重要纪念活动并发表主旨讲话,不仅是一种政治仪式、政治象征,还以大会会场所展现的庄严氛围、大会议程所呈现的神圣仪式,使广大青年大学生对党创新理论内容获得强烈地认同感以及对于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感,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让文化育人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彰显文化育人的政治引领性。

(二)借助纪念活动,促进新时代青年学生意识形态教育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关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系列论述,其中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都强调了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因此,纪念活动以其承载的丰富内容和主客体之间的良好互动,可以作为高校文化育人的绝佳选择。高校通过组织各类纪念活动,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掌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有助于高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有助于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从我们党把握重大转折关头的历史清醒中培育“四个自信”,激发广大青年学生强国志、报国行的爱国之举,从而不断巩固文化认同,充实政治认同。

(三)借助纪念活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应积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所举办各类纪念活动的独特场景与仪式过程中,深人阐释党和国家纪念活动的当代价值所在,充分释放出活动所包含的教育效应,切实“涵化”价值认同并实现一种潜移默化的价值观教育。高校在党和国家纪念活动中充分挖掘价值观念、文化意蕴、精神内涵,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国家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参与纪念活动的过程中,调动受教育者的情感认知与体验,使大学生在活动氛围、人际互动、自我反思中受到潜移默化地接受价值观教育,将价值观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实现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从而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

(四)借助纪念活动,打造校园文化新形态

校园文化建设成为了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需要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必要的引导;纪念活动是高校运行和发展的一项日常内容,也是构建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将二者有机融合,打造校园文化的新形态。无论是为迎接重大节庆活动焕然一新的校园、新建或翻新的校舍,还是为了纪念而增添的雕塑、石刻等校园景观,既构筑重要文化景观,烘托纪念氛围,又夯实了学校发展的基础设施,是学校长远发展的物质基础;校史、纪念文集等的出版与发表,学术会议的召开,是提升高校学术氛围、促进学术发展的重要方式;庆祝晚会、高雅艺术进校园、书画展览等的举办,是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举措;观看党和国家重要纪念活动的直播,参与学校、地方政府乃至国家所组织的仪式化纪念活动,则是促进学生政治生活和个人生活体验社会化的有效措施;通过学生自主自发组织的校内活动、社团活动、主题团日活动等多种形式和渠道,营造重大历史纪念活动的现场感,学生直观感受互动,让教育过程不仅入眼入耳,更入脑入心。

高校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讲述光荣历史、留住历史记忆、提炼办学理念、传承优良学风、更新校园面貌、升华大学精神、提升大学形象……这些都有利于大学校园新型文化形态的构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和大学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高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播的主战场,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育人的主阵地。重大纪念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记忆资源,通过举办纪念活动,加强青年学生文化记忆,强化文化认同,有效防范文化认同危机,为国家、民族的统一团结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实践形式日益多样化,应更多地通过重大纪念活动的场合,弘扬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和巩固文化认同,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纪念活动纪念育人
纪念九一八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特别的纪念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为纪念中俄建交 7O 周年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我也来两圈
50岁
受邀者 安倍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