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军领
2022年8月10日上午,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阴天,小雨。
离发射场数公里远的观看台上,从各地而来的人们,不约而同地眺望着远处的发射架。这其中,就有“河南一号”卫星项目的部分建设者。
大家的心情既激动兴奋,又忐忑不安,就像在产房外,等待迎接即将诞生的新生命。
雨,还在下,忽大忽小;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等等,再等等……
约12时30分,云散雨停。发射时间“窗口”如期而至。
12时50分,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长征六号运载火箭腾空而起,直奔苍穹,搭载的“河南一号”卫星升空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成功了,成功了!” 大家激动地互相祝贺,并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印有“热烈祝贺‘河南一号’卫星发射圆满成功”字样的条幅合影留念,定格了这美好的瞬间。
近年来,河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有一颗自己的卫星;浩瀚太空,万千卫星,也应该有颗“河南星”。这不仅是测绘人的梦想,更是亿万河南人的期望。
问星辰大海,谁主沉浮?
事实上,关于发射河南自己的卫星的动议,酝酿已久。此前,就有地方政府和企业看准卫星产业的“风口”,准备放颗自己的卫星。对此,媒体曾多有报道: 2019 年,河南省军工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与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签署了“河南一号”卫星工程研制采购协议;
2020 年,开封市政府与中科宇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黄河一号”环境资源小卫星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
上述计划虽然没有实质进展,但却反映了河南社会各界对发展卫星产业的迫切需求,以及为此做出的努力。巧合的是,当时计划发射的卫星也被命名为“河南一号”,或者带有浓郁河南色彩的“黄河一号”。
进入新时代,我省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高标准打造全方位、多要素、全覆盖的卫星监测预警体系,全面支撑河南省“天眼”系统应用,保障我省各行业对遥感数据的广泛需求。
期盼如约而至。
河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做出重大决策部署。2021 年11 月1 日,在省政府第137 次常务会议上,省长王凯提出了发射“河南一号”遥感卫星的指示;2022年2月25日,副省长刘玉江在“天眼”系统建设专题会议上,明确了“高清数字影像制作和亚米级卫星影像双月度更新同步开展”的具体要求。
“河南一号”卫星项目建设水到渠成。
据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二级巡视员、副主任毛忠民介绍,根据上级领导指示精神,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迅速组织精干人员,对国内主要商业卫星运营商开展了广泛调研和对比。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和运营的“吉林一号”卫星,是我国当前规模最大、亚米级光学卫星数据获取能力最强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其获取数据的精度及频次能够全面满足我省亚米级卫星影像双月度更新的需求。双方以共建模式进行合作,既能够快速发射“河南一号”卫星,又能够立即获取全省高频次、高质量遥感影像数据,同时也无后期运营成本,创新了形式,节约了经费,实现了双赢。
● 杜清华副厅长(左)在“河南一号”卫星出征仪式上
河南省地处中原,是农业大省,以占全国1/16 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4 以上的小麦,被称为“大国粮仓”。河南拥有自己的卫星,实现“天眼”及时巡查,将更加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河南一号”卫星,呼之欲出。
星辰大海,“河南星”当有一席之地!
“接到‘河南一号’遥感卫星建设任务时,我们感到非常振奋。”河南省遥感院卫星应用技术中心主任余海坤说,“这一天,我们期待已久!”
卫星项目恰逢其时,河南测绘厉兵秣马。
接到任务后,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党委班子高度重视,河南省遥感院第一时间安排部署,下沉卫星应用技术中心指导开展工作。
河南省遥感院成立于1974 年,是全省最大的测绘地理信息单位之一,拥有能征善战、技术精湛的测绘队伍。特别是由该院牵头,建立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王家耀、李建成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龚健雅等签约的河南省时空地理信息院士工作站团队,更是开了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先河。
河南省遥感院早在2016 年就成立了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河南分中心,当时,全国仅成立了包括河南在内的四个省级分中心。国家机构改革后,自然资源部门组建,肩负行使“两统一”的职责。自然资源部把遥感技术作为新时代自然资源部门履职尽责的重要技术支撑,自2018 年推进建立贯通部、省、市、县的卫星应用技术体系。在此背景下,2019 年,由河南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申报、经自然资源部批复,河南省遥感院牵头成立了河南省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中心,自此,河南省自然资源系统有了专职“玩”卫星、搞监测的遥感技术队伍。
像是要故意考验这支队伍,2021 年11 月初,刚接到任务不久,新冠疫情突然局部暴发,随之一切进入静默状态;疫情尚未消散,元旦、春节又接踵而至。
时间紧,任务重。人被困在家里,但工作仍然紧锣密鼓地进行。余海坤牵头带领项目组开展工作—— 一个又一个调研电话拨打出去,北京、呼和浩特、长春、珠海……
一场又一场方案编制视频会议召开,讨论、修改、补充、完善……
余海坤说:多年来,卫星中心一直接收使用的以国家公益性卫星为主的遥感数据,分辨率多以2 米为主,一个季度才能覆盖全省一次,而分辨率优于1 米的则要一年覆盖全省一次,分辨率低导致监测应用时“看不清、判不准”,覆盖周期长则造成相关问题线索发现不及时,已经不能满足河南自然资源监测监管和各行业应用需求。接到“河南一号”遥感卫星建设任务时,大家非常高兴——我们终于要用上自己的卫星了!但同时也深感压力。为此,院里和卫星应用技术中心都召开了会议进行动员,大家坚定信心,决心不辱使命,圆满完成这项光荣的任务,为河南测绘人增光添彩,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一次又一次优化方案。从2021 年11 月初接到任务,到2022 年2 月底完成方案设计,整整三个月,经过八易其稿,方案终于通过审核。
那段时间,不论在单位还是家里,加班成了常态,他们忙并快乐着;那段时间,也恰是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时候,他们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迎接春天。
“河南一号”卫星建设工程是河南测绘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彰显了河南测绘人的责任担当,他们用汗水诠释着“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实际上,在这背后,他们也有着不为人知的苦衷。据了解,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所属四个生产单位,至今都还是财政差供单位,这在全国测绘地理信息系统是绝无仅有的(其他省份均为财政全供)。
尽管如此,河南测绘人没有怨天尤人,坐等“躺平”;而是变压力为动力,自立自强,努力拼搏。一方面,保质保量地完成政府下达的测绘地理信息基础保障任务;另一方面,勇敢地投身到市场经济大潮中,磨砺队伍,创造价值。
在现实世界中,他们不仅实实在在放了颗“河南一号”卫星;在精神世界中,他们也放了颗彰显自身奋斗与追求价值的“卫星”。
致敬,河南测绘人!
“‘河南一号’,出征!”7 月17 日7 时37 分,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杜清华一声号令,“河南一号”遥感卫星在人们的热烈欢送中,“乘车”离开吉林长春,驶向目的地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杜清华表示,此次“河南一号”卫星出征仪式,以及与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对推动河南省高标准打造全方位、多要素、全覆盖的卫星监测预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出征令言犹在耳,发射声震撼传来。8 月10 日12时50 分,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河南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并顺利入轨,发射圆满成功。
“今天值得纪念和铭记,从此,太空中有了‘河南星’。”在发射现场,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二级巡视员、副主任毛忠民兴奋地说。
飞天梦圆,收获满满。
8 月29 日,在全国测绘法宣传日郑州活动现场,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发布了“河南一号”卫星拍摄的黄河、郑州东站、南水北调干渠等河南地区分辨率为0.75 米的高清影像。蜿蜒曲折的黄河、阡陌纵横的农田,现场观看的人们不禁发出赞叹——太漂亮了!
在黄河高清影像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黄河弯曲的走向,黄河大堤,防波堤,二广高速开封黄河大桥;在郑州东站高清影像上,一辆高铁正在出站,高铁站36 个雨棚,周边道路上行驶的车辆清晰可见;在南水北调干渠高清影像上,双洎河渡槽工程及周边村庄尽收眼底。
据介绍,“河南一号”卫星自8 月10 日发射升空以来,已拍摄508景高清影像,其中河南境内影像40景,覆盖面积达8065 万平方千米。
“河南一号”不负众望,向家乡展示了惊艳之作。
“河南一号”卫星投入使用后,与在轨的数十颗“吉林一号”卫星组网,一是可以实现河南省优于1米卫星影像每两月覆盖一次(必要时具备30 分钟重返能力),更好地满足违法违规问题及时发现、突发事件及时响应、自然资源保护监管和生态文明建设数据需要;二是实现海量遥感影像数据自动化加工处理、智能化监测应用、信息化分发服务,实现全省遥感影像分发共享网络化和云平台服务社会化;三是形成横向到边覆盖政府各行业管理部门、纵向到底贯通市县乡的遥感应用服务体系,实现全省遥感影像数据开放共享,使遥感技术应用进入行业主体业务和地方综合治理体系,提升政府数字治理能力。
具体来说,在自然资源管理方面:高频次、高分辨率的卫星数据,能够辅助规划决策、监管、成效评估,促进优化空间布局和有效资源配置,能够为调查监测、耕地保护、矿产资源保护及开发、生态修复、地质灾害防治、执法监管等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信息及技术支撑。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结合多光谱、高光谱卫星数据,能够提供秸秆焚烧预警、温室气体遥感监测、挥发性有机物遥感监测、气态污染物立体监测、黑臭水体监测、河湖岸线监测、面源污染、生态红线监控以及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调查等服务,全面支撑各级环境管理决策。
● “河南一号”卫星拍摄的黄河高清影像
在现代农业建设方面:综合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光谱信息,系统掌握农业土地资源、种植结构、农产地环境、农作物长势、产量估产分析、规模化设施农业占地面积及空间分布等情况,为农业精准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源。
在公共安全与灾害应急管理方面:利用高频次的亚米级卫星遥感数据,能够对矿山、危化品、医疗、卫生等公共安全基础设施进行监测和分析;结合气象卫星、雷达卫星和无人机航空摄影,能够对气象、洪水和地质灾害救援应急、突发传染病疫情监测与管控、社会群体突发事件处置等工作开展提供精准可靠的评估、监测、预警和救援服务。
在林业管理方面:能够为林业资源分布与变化监测、森林火灾预警与监测、森林病虫害监测、森林蓄积量估算,跟踪森林碳汇指标提供技术支撑。
……
飞天梦圆入苍穹,巡天遥看河南星。
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高度重视卫星产业发展,对“河南一号”卫星应用做出重要批示。
8 月31 日,《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加强“河南一号”等卫星成果应用的实施方案》印发各地。该实施方案提出:依托“河南一号”等卫星资源进一步提升自然资源管理数字化治理能力;推进“河南一号”等卫星遥感数据成果的广泛应用;大力推进卫星和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河南一号’卫星的成功运行,结束了河南没有卫星的历史,在全国省级自然资源系统中,成为第二个拥有自己卫星的省份;今后,河南省‘天眼’系统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和完善,对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实现破冰抢滩,换道超车,开启空天信息产业新格局,带动河南卫星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二级巡视员、副主任毛忠民说。
河南卫星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据了解,继“河南一号”卫星之后,“中原一号”卫星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
未来,太空中将会有更多的“河南星”。
人们期待着,在“河南一号”卫星引领下, “豫”星更加灿烂。
星辰大海,我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