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刘琦瑶 伍昌友
齐齐哈尔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这里是丹顶鹤的故乡,古称为卜奎城。这里不仅有昂昂溪文化和工业文明,更有着极具丰富历史文化的建筑。在这众多丰富的历史文化中,建筑本就是一种讲述文化的形式,同时作为历史长河变迁中的见证载体,更加提供了最直接的参照,卜奎清真寺便是这其中瑰宝之一。
卜奎清真寺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卜奎”和“齐齐哈尔”均为达斡尔语。这座古老的清代宫殿式清真寺建筑虽历经了300多年,但建筑主体和内外装饰都保存完好。其建筑风格将伊斯兰教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融合,形成具有中国建筑特点的清真寺建筑。
卜奎清真寺由东寺、西寺、女寺三部分组成,在《齐齐哈尔清真义地迁移始末记》中记载,东寺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建成,起初仅仅是三间草房,随后于嘉庆年间在原有的基础上经历了多次的扩建和修缮后成了现在规模。西寺最初于咸丰二年(1852年)建成,在不断的发展历程中,建筑逐渐向东侧扩建,进而修建了专供穆斯林女性单独的礼拜场所清真女寺。2006年“卜奎清真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伊斯兰教建筑的建造基本使用砖石材料,通过穹顶和拱券达到突出主体的中心构图形式,而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结构是以群体性建筑为重。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清真寺的建造也从传统技术逐渐向中国传统建筑的建造技术转变,在适应中国传统建筑的同时保留伊斯兰教建筑的建造原则。卜奎清真寺作为清代宫殿式建筑在建筑布局、空间处理、建筑装饰上都打破了原有的伊斯兰教建筑风格,将中国传统的木构架结构和具有地域性的材料、装饰元素融入其中,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伊斯兰教建筑,形成典雅、庄重、独特的艺术风貌。
卜奎清真寺的东寺西寺的院落布局差别不大,东寺的屋宇式大门为三开间的硬山式结构,寺院中的建筑类型丰富,其中包含礼拜殿、窑殿、对厅、讲堂等构成和谐的整体。东西寺都是以庭院为中心将院落围合采用合院式的布局,这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同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思想文化传统在建筑上的体现,更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文化内涵。此外,在大多数清真寺建筑中,会有一条东西向的中轴线在主院落中,卜奎清真寺作为宫殿式建筑更加强调中轴线,但不同的是卜奎清真寺在建造时就呈现出非对称性的建筑形式。在卜奎清真寺东寺中,礼拜殿和对厅虽处于轴线的东西两端,但对厅加设的两个耳房使布局结构形成了非对性的结构,此外大门和讲堂的布局在对称位置上也相差得甚远。因此在平面布局上卜奎清真寺的建筑虽然沿轴线作对称布置,却不具备对称的形式。
图1 卜奎清真寺东寺(拍摄者:李兆平)
图2 卜奎清真寺平面图(作者自绘)
图3 、4卜奎清真寺东寺礼拜殿及窑殿(拍摄者:李兆平)
礼拜殿作为清真寺中的重要建筑,它的建筑风格影响着整个寺庙的建筑风格,也反映出当地穆斯林的经济实力和地位。卷棚、大殿、窑殿构成清真寺主体建筑。礼拜殿的大门在东方,大殿平面呈“凸”字形,屋顶为“抱厦式勾连搭”结构。这样的结构是因为礼拜殿作为穆斯林们朝拜聆听讲解经文的重要建筑,它需要更大的面积和空间,弥补了传统的木构结构建筑的面积不足,“勾连搭”的屋顶形式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将多个建筑单体合成的礼拜殿,建筑内部空间更加宽阔。
礼拜殿正门上方悬挂着“太斯米(赞主词)”的横匾。大殿前的卷棚是一座五开间的歇山砖木结构,东面的敞开空间处理,西面设置两扇门,南北由木板围合,与大殿的礼拜空间区别开形成层次分明的入口空间。大殿在卷棚的西侧,由两栋五开间的硬山式建筑组合而成。
在进深较大的大殿西侧还有一处单开间单进深的空间,这就是窑殿的所在之处,也是卜奎清真寺建筑点睛之处,窑殿是极神圣之所,一般不作使用,它采用出檐方形三层高的建筑,自下向上逐层收分。第一层是具有装饰性的“米哈拉布”(壁龛),这是清真寺建筑内部重要的一部分,人们把它看作为精神世界的入口。第二层是雕刻着阿拉伯文字多种图形组成的图案。第三层在飞檐下面有一处匾额砖雕。窑殿的顶部为黄铜制成的六尺高莲花托葫芦,葫芦的顶尖处为二尺高的月牙,这是卜奎寺最为经典的特征标志。
卜奎清真寺中的建筑类型丰富,使用功能不言而喻更是灵活多变。卜奎寺东西寺的对厅都在它庭院的东侧与礼拜殿相对,对厅都采用“一正一耳”的布局形式。正房是硬山式建筑带有前廊,耳房在其南侧。虽然使用的功能性不强,但是所处在院落布局中的空间位置不容忽视;由于穆斯林教规定在礼拜前需要用清洁的水进行大小净,因此寺内一般都设有沐浴室的空间。不仅如此,寺内还需设有阿訇休息室和教长室,同时卜奎清真寺中还单独提供女穆斯林使用的礼拜场所。
在卜奎清真寺中,宗教对建筑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平面布局和建筑用途等方面,更能展现清真寺韵味的便是寺内外精美的装饰艺术。卜奎清真寺将伊斯兰教建筑装饰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手法相融合,建筑外观大气雄伟、细部装饰精雕细琢。卜奎清真寺建筑中精美的石雕、内部繁复的木雕配以细腻绚烂的彩绘,肃穆庄重、自然严谨又不失亲切。利用建筑装饰将卜奎清真寺的神圣、华丽表达出艺术性的同时,借此烘托出浓郁的伊斯兰教气息。
清真寺建筑中通过木雕的技法来强调装饰艺术的主题和内容,通过圆雕、透雕、浮雕等工艺手法,使建筑装饰部件作品栩栩如生。同样木雕作为卜奎清真寺主要的建筑装饰之一,将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与伊斯兰教艺术特色融汇成型。因木材这一材料的取料便捷,且容易加工,因此木雕成为卜奎清真寺建筑中最基本的装饰形式。在吸收中国传统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呈现出表现形式丰富的木雕作品,大到建筑形制,小到装饰细节。
寺中木雕多用于梁架、斗拱、雀替、楣子、枋、槅扇门等处,通过几何纹、植物纹等寓意吉祥的图案加以装饰,采用层次丰富的透雕、立体的浮雕组合形成构图优美、造型多变、雕工精巧,精细地雕刻在满足了观赏的同时也兼具实用性。如卜奎清真寺东寺中抹角梁的下方设置一圈倒挂楣子,不仅带有花牙子,还使用几何图案在边框处装饰,这一装饰形式采用透雕的形式丰富建筑装饰,图案以花卉为主,卷草、云纹等为辅助,形成更具特色的装饰内容;在东寺礼拜殿的正门处设有20扇活页木门,木门的雕刻与门的整体构图比例考究,使得整体疏密有致、节奏关系和谐,与其他部件形成有生命、有活力的整体结构;礼拜殿活页门的木雕部分由上下的绦环板和裙板组成,绦环板的图案由几何纹衬托花果、器具、卷草的精致浮雕,简洁美观。20扇门裙板处的回纹边框加以各不相同的四季花草、花瓶,这些图案配以不同形式的云纹和水波纹,千姿百态的组合造型成为日常与人接触最密切的重要装饰;大殿内的透雕雀替纹饰由木兰花、梅花和卷草组合而成。由于木材保存时间久且不易损坏,加以精细的雕刻表现出丰富的内容,给室内装饰添彩。窗的主要功能是采光,同时作为装饰功能。其在木结构中属于比较重要的部件,但由于特殊的结构,装饰也存在局限。为了使窗更具有观赏和装饰价值,在窗户的形状上也可以体现装饰作用。这些造型结构严谨、做工精细的木雕作品不仅是伊斯兰教艺术的延续,保存完整更是为研究非物质遗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表1 建筑装饰表现手法及题材(作者自绘)
图5 、6卜奎清真寺东寺礼拜殿内挂落及殿外活页门(作者拍摄)
图7 、8、9东寺建筑外部砖雕(作者拍摄)
图10 、11东寺建筑外部砖雕(拍摄者:郭家)
图12 、13东寺石雕(作者拍摄)
卜奎清真寺也使用砖雕这一装饰形式作为建筑装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清真寺装饰艺术,在造型上有几何纹、植物纹、文字纹等。题材也十分丰富,有花卉、草木、动物、器物等。作为卜奎清真寺装饰艺术的砖雕,其中还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岁寒三友”“四君子”(梅、兰、竹、菊)等题材。作品主要呈现在屋檐、屋脊、山墙、脊兽、悬鱼、山花、窗楣等处;在青砖这种质朴的材料上雕琢上各式的古朴简洁纹样,使建筑别具特色。卜奎清真寺的砖雕艺术精妙绝伦,这不仅仅体现在它保存得完整,更体现在雕琢得精细优美,将材料的天然质感完美展现,又不失艺术气息。
大殿屋脊上用青砖雕刻的脊兽,位于下端的垂兽和戗兽之间装饰着三到五个不等的小跑,天然古朴的造型,极具地域性。正殿山墙顶角上的雕刻着的镂刻悬鱼,即使在不显眼的建筑细节上也给人赏心悦目的视觉感;在礼拜殿大殿的北山墙上的窗楣突出墙表,斗拱和椽均由青砖雕刻而成,两旁的落柱也精致雕琢,使建筑外观起伏变化错落,本就朴素的墙面散发着光彩;东寺窑殿的三层塔式建筑,每一层都有砖雕雀替、挂落和斗拱。下方都分布着精美的砖雕器具,有如意、宝瓶、护板等。在窑殿的山墙上采用了许多几何形进行装饰,有菱形、回纹、圆形等。这些图案有的独立组合,有的多种图形组合,这样的纹饰起到了烘托其他装饰图案的作用。建筑外墙以及窑殿的墙面上还装饰着造型各异的阿拉伯文字,它的内容大多为《古兰经》的内容。植物纹样是砖雕中不可缺少的纹饰在卜奎清真寺中多出现在墀头和窑殿外墙中,有松竹梅的岁寒三友、吉祥富贵的牡丹、多子多福家族兴旺的石榴葡萄、蜿蜒的卷草等,它们不仅装饰着建筑,同时塑造着更多样的艺术风格,体现出不同地区特有的文化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动物纹样赋予了浓厚的精神内涵主要是代表吉祥的神兽,例如龙、麒麟、蝙蝠、仙桃、鹤等。器物纹样采用浮雕的手法,造型儒雅。在卜奎清真寺中包括博古纹、四艺纹、暗八仙纹等。还有四意图为琴瑟、棋盘、书籍和画卷,这样的纹饰多在建筑的拐角处。
石雕艺术与建筑本就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卜奎清真寺中使用石雕作品来辅助表现建筑的艺术感,通过石雕多样化的装饰表现出中国传统建筑的意蕴文化,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同时追求艺术的美观性和精神性。石雕装饰以石块为原材料,利用工具将石块雕刻成各种造型的艺术品,石雕作品不仅对技法技巧上有要求,对材料的品质选择上也有一定的规范。与木雕、砖雕相比,石雕的制作技术不如前两者复杂,在卜奎清真寺中的作品也比前两者要少些,它们被用作于压面石、角柱石、柱础石和石鼓等。在东寺的大门处设有一对抱鼓石,它位于宅门门轴的下方,承托着门扇,为了使门可以转动开合,结构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石鼓内侧有雕花,雕刻花卉为阳刻手法,图案雕刻有力,生动形象。第二层小型底座铺有锦,造型优美。第三层为底座,造型简洁大方凹凸有致,简约而不简单。
图10 东寺礼拜殿内(拍摄者:李兆平)
图11 东寺窑殿墙壁(作者拍摄)
作为中国传统建筑重要装饰形式之一的彩绘,这种兼具实用和艺术的装饰形式成为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卜奎清真寺建筑的木质结构,因此相应配有彩绘装饰,其多绘制于梁、枋、门窗、斗拱、天花等处。最初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彩绘的作用是为保护建筑木质构件,其后逐渐延伸出对于建筑物的装饰功能,在延长木构件的使用寿命的同时兼具美观性。在遵循伊斯兰教建筑基本色调的同时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色彩,整体色调倾向暖色。这些彩绘作品多以绿色、白色填充,配以金色勾边,虽然经历了几百年的风华,但展现的花卉、几何图案仍清晰明了。伊斯兰教建筑的彩绘装饰元素以及何纹、植物纹和阿拉伯文为主,因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纯粹的几何纹样渐渐地增添了中国韵味,纹样也更加的多样化,中国的吉祥图案的装饰纹样也被吸收其中。比如东寺礼拜殿内雀替“缠枝莲”寓意吉祥,梁、柱的彩绘除了常见的须草纹,还有云纹等团;在卜奎清真寺的枋和檩处以旋子彩画作为装饰,在彩画中常以勾丝咬、一整二破的形式出现,同时绘制于找头和燕尾中;除此之外,卜奎清真寺中还会用彩绘来装饰墙壁,在东寺窑殿的米哈拉布以彩绘装饰,梁枋配以五彩图案,柱子和大门使用红色与之形成对比,为建筑提供了更加生动、直观的感染力。
表2 彩绘颜色的具体、抽象内涵(作者自绘)
卜奎清真寺无论是在建筑外部的布局上还是在建筑内部的装饰上,都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其建筑布局以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院落式布局构成,这一种艺术处理手法更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文化内涵。同时木雕、砖雕、石雕、彩绘作为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常用形式在卜奎清真寺中大量采用,形式多样,造型生动,栩栩如生。在匾额楹联的内容上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合,生动直接地反映了伊斯兰教中国化的情况。装饰题材上大量采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富有吉祥寓意的纹饰图案。在卜奎清真寺的建筑装饰艺术,无论是在形式内容还是表现技法等处,都显示出了中国化的特点。
在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清真寺作为穆斯林审美的代表建筑,体现出了中国传统建筑与伊斯兰教建筑碰撞后的融合产物,说明其中的建筑装饰具有美的形成构成要素,更代表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作为历史遗存即是伊斯兰教建筑在中国历程的艺术体现,更为当代清真寺建筑的建造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