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

2022-10-08 04:18范会兵果金龙罗广文
轻兵器 2022年9期

□范会兵 果金龙 罗广文

无人机的概念最早在20世纪20年代出现,自航空技术诞生之初,军方就对无人驾驶飞机的概念很感兴趣,首先研制出飞行炸弹、靶机,然后推出了无人侦察机。一个世纪以来,无人机已经成为现代战场各领域的新型武器装备,用于代替士兵执行“重复性、枯燥性、危险性”等任务。

军用无人机具备成本低,技术要求低等特点,从近年来发生的局部战争可以看出,其军事应用主要涉及情报侦察、战场监视、信息对抗、通信中继、精确打击等方面,见下表。

侦察监视

侦察监视历来都是无人机运用的主要形式。一些大型无人机通过安装高性能侦察设备,在战场上空进行信息扫描,凭借高分辨率照相设备拍摄清晰的地面图片,对战场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侦察。例如美国的RQ-4“全球鹰”侦察无人机,装备雷神公司研发的图像增强感应套件,这组套件包括光电感应器(EO)、红外感应器(IR)、合成孔径雷达(SAR),利用它们可以拍摄到目标的高清图像,这些图像中包含了所有识别目标所需要的基本构成信息。光电感应器就是一部数字摄像机,可以在白天开展照相活动;红外感应器是一部红外成像装置,在白天和夜间均可以工作;合成孔径雷达可以与光电或者红外感应器同时工作。这些感应器由地面任务控制组的一名操作员控制。

另外,与大型侦察无人机形成优势互补的微小型便携无人机,以其小尺寸和轻质量,方便士兵携带,并且可以悄无声息地深入敌方腹地,以极低的速度飞行或者悬停凝视,对大型无人机无法侦察到的隐蔽区域(地下、管道、室内等)进行全方位细致的侦察,为部队提供实时情报支持。典型的微型侦察无人机首推美国“黑黄蜂”无人机,因其飞行声音酷似“黑色大黄蜂”扇动翅膀的声音而得名“黑黄蜂”。它机身尺寸很小,目标特征十分不明显,5m开外就听不到声音了,距离稍远就难以发现它的身影,用枪械击落它的难度也不小。基于这些优点,“黑黄蜂”无人机十分适合作为单兵侦察无人机。

无人机战场运用

精确打击

察打一体无人机是人们不满足于侦察无人机的结果,已经发现敌情了,“顺手”把敌人干掉,这是自然而然的想法。作战型无人机按照是否可回收分为自毁型和返回型两种,其中自毁型通常体型较小,而返回型多为大型无人机。典型的返回型无人机如MQ-1“捕食者”,通过携带武器,对目标实施攻击,完成任务后能够返航并多次使用。大型作战型无人机体积大、速度快,可攻击、拦截地面和空中目标,是实现全球快速打击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北约空袭利比亚的行动中,使用“捕食者”发射“地狱火”导弹对利比亚实施空袭,对地面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黑黄蜂”无人机的机身尺寸很小,目标特征十分不明显

自毁型无人机一般为微、小型无人机,因其尺寸小、造价低,隐身作战性能较好,适合执行自毁型的攻击任务。比较典型的自毁型无人机包括美国的“弹簧刀”系列无人机,它类似于巡飞弹的定位,可以由单兵携带快速部署发射,用来侦察和打击地方堡垒据点和车辆,也可以由火箭发射筒集群发射。“弹簧刀”无人机在阿富汗、伊拉克及叙利亚多地的定点打击行动中,都有不俗的表现,因而也被美军冠以迷你“神风”无人机、“单兵巡航导弹”“杀手无人机”等绰号。由此可见,在反恐治安及城市居民地等作战环境中,“弹簧刀”可以换装穿甲和破片战斗部,对敌方轻型装甲车辆、机枪手、狙击手、迫击炮等目标造成一定杀伤,进而达成显著削弱敌方火力的目的。据美军方披露的数据来看,截至2016年1月,仅在阿富汗境内,该型无人机的使用数量就已突破4000架之多。类似的自毁型无人机还有土耳其的卡古-2无人机、俄罗斯“柳叶刀”无人机等。这类察打一体无人机也在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冲突中展示了神威,号称精锐的亚美尼亚军队在某种程度上是被阿塞拜疆的无人机打趴下的。

电子干扰

电子干扰无人机主要是指对指挥通信系统、地面雷达和各种电子设备实施侦察与干扰,掩护己方飞机突防和实施对敌攻击,达到有效阻断敌方装备的攻击、指挥和侦察目的,提高己方信息作战效率。电子战系统通过发射电磁波来干扰对方接收机的正常工作,发射的功率越大,破坏效果就越明显。但电磁波传输距离越远,能量损失就越多,因此干扰距离越远,或要想达到更强的干扰压制效果,就需要更强的发射功率。在实际使用中,发射功率不可能无限大,一方面是性能有限,另一方面是更大的发射功率意味着对方更容易找到发射机的位置,容易招致对方的打击。小型干扰机成本低,在实施干扰时即使被击落了也不是太大的损失,反而迫使敌人暴露目标、消耗弹药,是不错的战术。同时利用自身小巧、隐身的特点,可以逼近到敌方很近的地方实施干扰,据悉2W干扰机在2km的距离上与1kW干扰机在100km上的功率密度相当。MQ-1C中空、长航时无人机搭载了2部网络电子战遥控系统(NERO),覆盖范围更大,干扰机功率更大,可有效覆盖营级作战地域。

“捕食者”无人机为典型的返回型作战无人机

“弹簧刀”无人机的定位类似于巡飞弹

通信中继

战场通信通常受地形天候影响,同时在长距离通信数据传输的场景下,由于无人机载荷有限,不易携带高射频天线,需要多个无人机协作才能够较好地进行长距离的通信。无人机通信平台机动性好,易于部署和控制,通信组网方式灵活。搭载有中继通信设备的无人机可迅速飞抵指定空域,有效解决无线通信设备易受地形限制、抗干扰能力不足的问题。各作战单元之间采用视距内模拟数传系统,与卫星之间采用超视距通信中继系统,可高速实时传输图像、数据等信息。例如飞行高度为20000m的“全球鹰”无人机和飞行高度几十米的RQ-11B无人机,均搭载中继载荷,满足不同高度下的中继通信任务,参战部队可根据任务需要,构建距离覆盖、高低搭配、功能多样的无人机通信网络,提升战场通信保障能力。

“地狱火”导弹

MQ-1C无人机搭载2部网络电子战遥控系统

ADM-141战术空射无人机诱饵

伪装欺骗

复杂电磁环境中,无人机可以协同其他电子侦察设备进行诱骗侦察,诱饵无人机携带雷达回波增强器或红外模拟器,模拟大型空中目标,欺骗敌方雷达和导弹,诱使敌方雷达等电子侦察设备开机,引诱敌防空兵器射击,掩护己方机群突防。纳卡战争中,阿塞拜疆使用老式的螺旋桨双翼飞机作为诱饵在战区上空进行无人飞行,在亚美尼亚防空部队的SA-15雷达锁定诱饵并实施攻击时,阿塞拜疆的无源定位系统捕捉到其位置信息,并一举将其摧毁。海湾战争中美军向伊拉克目标发射了38架BQM-74C型无人诱饵靶机,这些无人机诱使伊拉克防空导弹雷达开机,随后F-4G战机发射AGM-88“哈姆”(HARM)反辐射导弹将雷达摧毁。美国空军和海军同时使用的还有更为小型的ADM-141战术空射无人机诱饵(TALD)。一方面这种无人机诱饵可以对伊军雷达系统实施欺骗式干扰以为己方攻击机提供掩护,一方面可为攻击伊军雷达系统的反辐射导弹提供目标参数。

BQM-74C无人诱饵靶机

目标导引

传统的作战部队侦察观瞄手段往往存在着侦察纵深有限,侦察效果受天气影响较大,夜间侦察效果不佳,易受地形影响等问题,而将无人机作为陆军侦察装备,可以发挥其看得远、看得清、反应快等优势。无人机飞抵目标区域上空并回传侦察视频图像,当地面控制站发现目标后,立即向无人机发出指令,控制无人机在目标上空盘旋,对目标进行侦察和定位,同时将目标相关数据(地理坐标、特征等)传输上报后方火力指挥所。指挥所对目标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决定目标射击诸元后下达射击指令。第一轮火力打击后,无人机观察炸点。并将目标毁伤情况反馈给指挥所,指挥所根据无人机反馈信息,评估毁伤效果,确定是否需要对目标进行二次打击。俄罗斯制造的Ka-52M武装直升机升级后可与无人机直接通信,飞行员能看到无人机的实时图像,并实时控制无人机飞行,新硬件将帮助飞行员在后方发现目标并对无人机发出突袭指令。

军用无人机具有无人员伤亡、使用限制少、隐蔽性好、效费比高等优点,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在以往的历次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中,相关国家军队的无人机均参加了作战,并且其使用数量、种类和频次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力发展军用无人机,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主要军事大国的共识。近年来各国纷纷出台无人机系统发展规划,并加大了在相关领域的投入,世界军用无人机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潮。可以预见,军用无人机今后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国军事装备序列中,并将以其特有的优势在未来战争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