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成熟,短视频成为人们记录生活、传播信息、娱乐休闲的新形式。短视频的异军突起,不仅改变了新闻生产及传播方式、信息传受方式,而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当“短视频+”成为常态,短视频新闻逐渐成为主流媒体青睐的新闻形态。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基于此,文章结合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通过个人的沉浸式体验进行案例分析与文本分析,分析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的发展现状与特征,探讨其发展困境,研究其未来发展方向与策略。
关键词:短视频新闻;使用与满足;5W理论;发展现状;发展方向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5-0095-03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短视频成为全社会的日常表达,对媒体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产生了强烈冲击。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34亿,占网民整体的90.5%。在短视频用户规模如此庞大及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主流媒体注意到短视频新闻的发展潜力和巨大影响力,纷纷布局短視频平台,探索短视频新闻,争夺新舆论场的话语权。
与此同时,学界也从学术角度分析短视频新闻的发展现状、价值及发展策略,但研究多集中于对特征和现状的分析,且较为散乱、重复性较高,缺少深层次的问题分析与发展方向探究,亟须更全面、深入的研究成果来助力业界发展。
基于此,本文聚焦头部短视频平台中传统主流媒体发布的短视频新闻,关注其发展现状与问题,深入探讨其未来发展方向与策略。
我国短视频新闻萌芽于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后期,最初是广电媒体的浅层次尝试,随着商业短视频平台的崛起,短视频新闻走上了发展之路。
2014年,中央部署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不到两个月,新华社即上线国内首款短视频新闻客户端“15秒”,主打短视频新闻。此后,随着媒体融合的推进,许多主流媒体也开始跟进短视频新闻。
不过,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的爆发,是随着2016年、2017年短视频井喷式发展,才得以达成。此时,各大主流媒体纷纷跨入短视频新闻赛道,积极布局,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经过多年发展,多样化、个性化、趣味性的短视频新闻层出不穷,各大主流媒体也在眼花缭乱的短视频环境中寻求长久发展之道。
现阶段,传统主流媒体生产的短视频新闻呈现出比较突出的特征,可以结合拉斯韦尔的5W理论进行简要概括。
传播主体,也就是媒体层面。因短视频新闻制作门槛低,从中央媒体到省级、市级乃至区县级媒体,都进行了短视频新闻的尝试。各级媒体的积极参与,让短视频新闻的竞争加剧,但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影响力梯度。当前,部分媒体仍存在账号定位不清晰、内容质量不达标、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
内容层面,短视频新闻的分类可从多个角度进行。呈现形式上,可分为聚焦新闻现场某一片段、长视频新闻的拆条两种,时长15秒左右,传播碎片化的信息。叙事形式上,强调画面、同期声、音乐的配合,在实现社会价值或内容趣味性的基础上,着力营造受众的在场感,引起受众情感共鸣。这样的短视频新闻“是对专业报道模式的丰富与补充,是对社交化、移动化、碎片化消费性阅读的迎合”[1]。内容来源上,主要由UGC(用户生产内容)和PGC(专业生产内容)两部分组成。其中UGC内容占较大比重,一是来自媒体自己构建的爆料库,二是来自其他商业平台搭建的爆料库。UGC内容质量良莠不齐,发布前媒体基本都会进行二次加工。即便如此,主流媒体仍广泛采纳受众采制的短视频新闻,不仅为丰富平台内容,更为拓展受众表意空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2]。
受众层面,大部分主流媒体账号积累了可观的粉丝数量,如人民日报抖音号粉丝1.6亿、央视新闻粉丝1.5亿、四川观察粉丝4600万、湖北日报粉丝突破4000万。成绩虽喜人,但问题也比较突出,主流媒体的短视频平台账号普遍存在受众黏性不强的问题。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会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获得满足。
1969年,麦奎尔等人对电视媒体的使用与满足进行了调查,发现可分为四类:心绪转换效用、人际关系效用、自我确认效用、环境监测效用。这份调查结果可以套用到短视频新闻的使用与满足中。反推用户对短视频新闻内容的需求可以发现,心绪转换对应内容的趣味性,人际关系对应内容的互动性和社交性,自我确认对应内容的实用性及舆论引导,环境监测对应内容的社会价值。调查表明,重视受众需求,注重换位思考,能够让短视频新闻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媒介方面,对于短视频新闻而言,平台的作用十分重要。一方面,伴随技术的发展,各大短视频平台的玩法越来越多样,其分发策略一定程度影响着短视频新闻的触达情况。因此,主流媒体大多与平台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甚至还呈现出媒体反哺平台的趋势。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主管部门对短视频平台的监管发力,短视频新闻内容生产与审核机制得以建立健全,短视频新闻的生产与发布得以在合法合规的轨道上运行。而在短视频分发渠道上,媒体大多选择“广撒网”的策略,也就是囊括尽量多的平台,最大限度地扩大影响力。
传播效果方面,受众的使用、分享、关注等成为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传播效果的重要表现[3]。当前,主流媒体已成为短视频新闻的重要生产者。每当有重大事件发生,以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为代表的主流媒体生产的短视频新闻,已成为受众了解事件进展、辨别信息真伪的主要渠道,而这些短视频新闻所传递的立场和态度也深刻地影响着广大受众。
当前,短视频新闻处于快速发展期,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但也暗藏着一些危机。极快的发展速度往往会导致规范与标准的缺失,短视频新闻想要走得更远更好,就必须不断反思,一路修正。
(一)堆积同质内容
短视频新闻堆积同质内容的问题已愈发严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内容来源看,目前主流媒体大都比较依赖UGC内容,多个账号使用同一素材的可能性很大。同时,媒体追逐热点的天性,导致多家媒体跟进报道相同的内容,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另外,短视频平台竞争激烈,媒体必须尽量保证露出频率,也就是每天要产出足够多的内容,其中就包括同质化内容,以此尽可能实现拉新、促活、留存、转化。针对堆积同质化内容的情况,短视频平台已经有了一些应对,如对同质化内容进行折叠等,这也让媒体不得不思考如何避免内容同质化。
同质化内容不仅会降低对受众的吸引力,还会使账号的影响力积累变慢。因此,媒体必须坚持“内容为王”,负责短视频新闻的新媒体部门应与传统采编部门通力合作,利用好内容资源优势,互通有无,尽可能生产优质原创内容。新媒体团队应相信并支持传统采编部门,传统采编部门应培育视频优先、移动优先的新媒体意识。同时,应增强新媒体从业人员的时效意识,及时发现网络新闻线索,争取做热点新闻的首发者。当新闻已被多家媒体报道,又不想错失这一流量高地时,则需独辟蹊径,找到该事件的其他新闻点,做新颖的第二落点。此外,要想生产出优质原创短视频新闻,还必须确立有效的生产规范与标准,以此确保短视频新闻内容的基本质量与合法合规。
(二)缺少深度解读
主流媒体为了进入短视频平台争夺注意力,对平台的特性与受众需求都进行了研究,积极生产“短平快”的内容。但“短平快”的内容也存在着一些弊端:新闻事件的呈现不够完整,只有部分突出的画面与同期声配以少量文字解读,受众难以了解事件全貌;缺乏对新闻事件的深度解读,缺乏清晰有力的观点,在舆论引导上比较乏力;娱乐化倾向冲淡新闻的严肃性,损害媒体的专业性。
碎片化时代其实更需要媒体以负责任的态度正视社会真实面貌,通过增加报道的深度,立足于社会[4]。短视频新闻的“短平快”形式与深度内容本就存在矛盾,因此如何平衡内容深度与视频长度,在有限时长里输出尽量多的观点,还需深入探索。目前,短视频新闻的时长多为15秒左右。若能产出观点明确有力、时长为1~3分钟的优质深度新闻,受众是愿意埋单的,拥有数千万粉丝的央视短视频新闻栏目《主播说联播》就是最好例证,值得借鉴。不过,深度内容的短视频新闻,从文稿撰写到视频生产,质量要求更高,需要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支撑,这也对主流媒体的新媒体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多要求。
(三)困于“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是指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茧房”中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短视频平台更为常见。对于短视频新闻而言,“信息茧房”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受众专注于其他娱乐内容,不会主动接收新闻内容,或者完全相反;受众对新闻内容的接收固定在某一类别,无法拓展新闻视野。从整个社会层面看,“信息茧房”会造成网络群体的极化及社会黏性的丧失,是亟须重视的议题。虽然在概念中着重强调是因为人们的使用偏好而造成“信息茧房”,但其实,各平台基于商业目的的算法推荐才是导致“信息茧房”的更大因素。
为降低“信息茧房”对短视频新闻的影响,媒体要加强与平台方的合作,改变内容分发策略,使新闻内容触达到更多用户。同时,要不断调整优化内容,争取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契合用户的使用习惯。而平台方要意识到“信息茧房”的危害,主动调整算法推荐机制,增加内容推荐的多元化,并给受众更多自主性,如抖音长按视频会出现“不感兴趣”选项,小红书长按内容会出现“不感兴趣”“内容反馈”选项。
(四)忽视受众互动
当前,主流媒体生产的短视频新闻普遍存在与受众互动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互动意识不足,放不下身段;人员不足,无法兼顾大量互动工作。增强互动,能有效提高受众的忠诚度,使账号更加人性化。因此,主流媒体必须培养新媒体采编人员的互动意识,重视受众互动。
受众互动可细分为三种情形:与评论区受众互动,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受众点赞、评论、转发;与作为内容来源的受众互动,鼓励其进行内容创作与发布;与其他同类媒体账号保持良好关系,必要时可以联动,扩大影响力。
(五)难以商业变现
从现实情况看,短视频新闻除了追求社会价值,还要考虑经济收益。目前,很多主流媒体账号面临变现难的问题,主要原因包括:账号定位不清晰,无法把内容聚焦到某一类别或没有鲜明特征,导致受众记忆度不高;受众忠诚度不高,无法转化为有效购买力,粉丝量级与商业价值不匹配;变现方式不够有力,无法带来大量经济收益。
短视频的商业变现需要以流量为基础。因此,主流媒体短视频平台账号不仅要持续产出优质内容,营造账号的良好生态,还要明确账号定位,增强用户黏性,更要加强与平台方的合作,探索变现新方法。
从发展趋势看,短视频新闻还会继续发力,迎来更激烈的竞争。一方面,传播主体还会增加,更多地市级、区县级媒体会陆续入场,而部分在短视频新闻领域取得一定成绩的媒体则会打造账号矩阵,或尝试产出泛资讯内容。另一方面,受众对短视频新闻的质量要求会越来越高,媒体需要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要应对激烈的竞争,媒体必须打造核心竞争力,制定更加完善的发展策略。
在内容层面,短视频新闻要始终坚持“内容为王”,坚守新闻真实性原则,延续年轻化、多元化的发展道路,注意社会价值与经济效益并重。当账号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考虑进行内容细分,做好打造垂类内容账号矩阵的准备。此外,要重视UGC内容,搭建完善的爆料库来鼓励用户创作,提高用户参与感。总之,要摸清用户需求,以培养忠实用户为目标,增强服务意识,为商业变现打好基础。
在渠道层面,要与各平台建立良好联系,根据平台特点调整内容,助推日常内容传播;要利用平台特性与优势,探索媒体类账号的新玩法,包括在内容上进行共创等;要未雨绸缪,继续寻找新的潜力平台,同时要打造或完善自有传播平台,如2020年上线的微信视频号、近期势头强劲的小红书等。
互联网时代瞬息万变,主流媒体要强化互联网意识,主动拥抱新技术、新平台,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03亿,其中电商直播是2021年网络直播行业发展最突出的两类业态之一。在解决变现难问题时,媒体可以在慎重考虑、制定详尽规划的基础上开设直播,可以是新闻连线直播,也可以是以售卖相关产品为目标的商业性质的直播。
此外,重视新技术的运用,如人工智能、VR、AR、MR等,也能为短视频新闻带来新的发展,不仅能提高短视频新闻的制作效率,增强时效性,还能提高视频质量,丰富短视频新闻的玩法,吸引受众关注。
总之,未来主流媒体要迎合发展趋势,重视技术与人才,合理拓展业务范围,为短视频新闻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从而增强自己的影響力与生命力。
短视频新闻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主流媒体大多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进行了尝试。短视频新闻碎片化、情感化、故事化的特点,使传统新闻的叙事方式受到极大冲击,但也成为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契机。当前,短视频新闻的发展存在不少问题,想要走出困境并走得更远,必须在新闻与平台、新闻与技术、价值与流量之间找到平衡点,并注重新媒体人才队伍建设。
作为主流媒体,必须明确初心与使命,正确引导舆论,凝聚社会共识,提高新闻影响力与品牌辨识度,使短视频新闻发挥应有的正向传播作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蓝刚.新闻短视频的传播价值及对传统媒体的影响[J].编辑之友,2021(2):59-63.
[2] 韩立新,蒋钰皓.我国短视频新闻的发展特征与发展困境[J].传媒,2022(2):55-57.
[3] 赵晓含.大众媒体短视频新闻的传播效果研究[J].声屏世界,2020(16):90-92.
[4] 高贵武,薛翔.深入“短”出:短视频时代的新闻深度:基于深度报道短视频化的实践考察[J].当代传播,2020(6):51-53,65.
作者简介 刘凤羽,专科,记者,研究方向:新闻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