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奇,杨玉珍,田云芳,王会鱼,周明媚,罗青,李春阁,苏芳谊
(郑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河南郑州 450044)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教育生态和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教学单位“停课不停学”,雨课堂、钉钉、智慧树、学习通、腾讯会议、Classin 等软件或平台纷纷推出助学模式,形成了以网络为媒介的教学行为的创新实践[1],教育信息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在线教学或者在线学习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让教与学更加便捷。而回归主流教学的传统课堂后,网络课程平台和开发的教学资源使用偏少、利用率不高。因此,课程团队通过对郑州师范学院园艺背景专业学生进行学习通平台《植物生理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分析课程学习效果,总结课程平台的使用经验,期望为教育工作者和同行在线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借鉴。
以园艺专业班的《植物生理学》作为研究对象,在泛雅平台建课。课程平台资源包括:34 个授课视频,视频总时长364min,非视频资源27 个。视频资源占总资源类型的55.74%,文档其他辅助资料占总资源类型的44.26%。
该专业班进行章节学习共计14280 人次,学生章节平均学习255 次,参与讨论16 次,参与课堂活动38 次。课程平台共发布41 个任务点、38 次签到、5 次投票、4次问卷、9 次随堂练习。
依据课程资源和教学活动的安排及使用程度,设置以下形式的过程性考核权重:课程音视频完成度、章节测验成绩、讨论、签到、章节学习次数、分别占比30%、30%、20%、10%、10%。其中,签到率低于40%,签到权重成绩计为0 分;章节测验未做按“0”分计算;章节学习次数达平均分以上计满分。课程考核总成绩=课程平台的综合成绩50%+线下考试成绩50%。
采用SPSS 软件对课程平台过程性学习数据进行统计与关联性分析,用量化方式对学习过程跟踪管理进行评价。此外,发放该专业所在班级65 份调查问卷,回收65 份有效问卷,获取学生对课程教学以及平台设计使用的满意度数据。
学习通平台上学习行为记录数据的统计结果表明,学习行为数据越积极响应的学生,其考试成绩会越高,这与刘霓[2]、范志祥[3]研究的规律相符。对单个学生学习统计数据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如图1),课程平均成绩较高的班级,单个活动项目的班级平均参与量比课程平均参与数量高。学生参加单个项目的活动量高于班级平均数,往往考试成绩同样高于班级平均成绩。图2 为某同学的某段时间章节学习次数与班级和课程章节学习统计,可以看出,该学生课程学习登录的时间较杂乱,但又明显与某时间段教师平台活动发布和任务布置规律基本一致,且该同学平台的持续学习时长大于班级平均数据,与图1 的基本规律表现一致。
图1 某位同学活动统计数据
图2 某位同学的章节学习数据
使用SPSS 25.0 计算考试成绩的基本描述统计量,结果显示,统计量的极小值为48 分,极大值为85 分,平均70 分,标准差为8.5 分,表明课程考试成绩分差较大。由图3 可知,植物生理学课程期末成绩近正态分布。偏斜度和峰态是成绩分布特征的两个重要参数,二者分别为-0.23 和-0.04,均靠近0,说明成绩分布对称性好,与图3 趋势吻合。二者均小于0,表明数据为负偏态分布,峰态为平阔峰。平均值、中位数、众数数值均为68~70,同样说明了分数呈现近正态分布。
图3 课程期末成绩统计结果
期末考试成绩体现的是学习综合效果的评价,受学生过程性学习行为的影响。为了评价课程平台过程性学习行为与考试成绩的关联性,研究借用SPSS 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由表1 可知,期末考试成绩与在线平台的音视频学习时长、章节测试成绩、学习总时长、讨论参与度等学习行为极其显著相关。(1)在线平台的音视频学习时长。课程音视频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途径,课前预习或课后巩固均能加强知识的灵活掌握,是课堂教学的很好补充。学生的基础层次不齐,新知接受程度有差异,而学生进行平台课程视频的学习不受传统课堂时间的限制,方便进行针对性自学,能有效提升学习成绩。(2)章节测试。备课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知识基础进行测试题设计,试题可来源于试卷库,可根据不同专业和教学班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多样化的选用。此项学习行为可衡量一个小的学习单位的过程性学习质量,模块知识学习效果的叠加最终会影响课程考试成绩,因此二者关系极其显著。(3)学习总时长成绩。学习总时长是个多方面综合数据,包括课件学习、文本资料阅读、视频观看、完成作业等行为,体现了课程平台的访问度,与考试成绩呈极显著正相关。夏庆利[4]、韩晓玲[5]、熊思灿[6]、王晶[7]等研究中同样揭示了该共同现象。(4)讨论参与度。在线讨论是线上一种最常用的沟通交流形式,该统计数据是学生课程学习投入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师生、师师、生生间提问、答疑等形式,使参与者逐渐发现错误或偏差,建立正确认知,受教师在网络课程活动的投入精力和积极角色扮演的影响。该指标与考试成绩极其显著正相关,与不少研究者结果吻合[8-9],意味着讨论参与时长,且高质量的交流提升高质量的知识构建。
表1 考试成绩与课程平台学习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调查问卷共计11 道选择题,主要包括三大模块:(1)学习通平台资源建设和使用满意度;(2)教师相关工作的满意度;(3)课程学习的满意度。由图4 可知,对平台学习体验的满意度,对老师批改作业、讨论回复的满意度,课程学习的总体满意度3 个选项的非常满意度位居前3,分别占比69.23%、60%、58.46%,3 项的累积满意度均大于90%。除平台辅助学习资料的累积满意度略低于80%以外,其他所有调查项的累积满意度均超过80%,说明部分学生对课程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愿望,课程前沿拓展资料没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学生最不满意的是平台课程模块的多样性,没有达到4.62%同学的要求,表明多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对多样性学习形式有较高的需求。
图4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通过学习通平台的使用与管理数据分析,结合“植物生理学”课程特点与当前的学习体验,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综合性考评相结合,使用合适权重的考核方案是当前形式下进行教学改革实践的首选方案。
结合学习通平台建设体验、使用经验及学习效果的数据分析,推荐使用基于学习通平台的线下与线上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课程需要根据平台模块的建设和使用情况,设置合适的过程性评价模块权重。过程性评价数据方面要注重以下方面:①课程视频制作时,要充分考虑本专业的学生知识基础储备,难度适宜。视频时长要短小,根据相关研究结果,单个视频长度尽量控制在12min 以内[10]。②巧用、活用章节测试。作为学习效果的突出影响因素,教师要对该内容精心设计。教师要根据此项目映射出的教学问题进行教学调整。③教师热情投入教学,引导讨论互动。教师团队需要投入足够的精力,重视教学,增加课程平台访问量,避免“回答”模式的平台讨论,要扮演引领、积极领导的活动角色,形成有效的、高质量的、良好的对话氛围,以此达到高水平的知识建构的目的。④设置合适的平台学习行为的预警条件,力促学习群体凝聚力。在保持课程平台合适的学习内容的前体下,通过积极生的内驱学习行动带动深沃学习土壤的形成,教师要及时发现个别消极学习的同学,在学习平台设置合适的预警条件,可涵盖视频分数点、测试分数、学习次数、章节次数、讨论分数、视频任务完成率、章节测试完成率、作业完成率、考试完成率等具体观测点。当学生活动指标低于设定的阈值,系统将发出提醒通知,督促学生参与课程学习活动。
课程团队在完成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项目基础上,对课程平台的建设、使用、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整提升,进一步探索课程改革和建设,期望未来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方面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