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化养老服务的实施路径*

2022-09-30 02:13沈阳师范大学魏然孙悦邵若
区域治理 2022年35期
关键词:养老机构老年人

沈阳师范大学 魏然,孙悦,邵若

我国在2000年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国家行列,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老龄人口规模大,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人口老龄化程度深的显著特点。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呈现加快的趋势。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的调查显示,截至2020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18766人,占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35280人,占13.5%。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在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79个百分点的同时,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3个百分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的发展。“银发产业”面向的主要群体为老年人,机构养老属于“银发产业”中的本位产业。作为我国养老模式之一,机构养老近些年发展势头迅猛。养老机构以及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在突发情况下,很难得到系统的、科学的、专业的护理,人才队伍的匮乏在服务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方面均有体现。

基于此,我国现代化养老产业发展刻不容缓,亟需探寻一种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并符合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模式,缓解养老供需矛盾、为社会养老减压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任务。

一、文献综述

现如今,养老问题成了社会的突出问题。根据《第七次全国普查报告(第五号)》表明,2020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32.2%,已经进入了老龄化进程,但专业养老护理员在社会中又十分稀缺。我国2015年数据表明,养老机构的专业养老护理人员有60万人,其中持证的养老护理员仅有2万人。如果按照国际标准1∶4.5的标准计算,我国养老护理员严重缺乏,养老服务行业需要更高效、更专业的养老护理团队。基于此,本路径在养老护理员一侧,让个人或者专业养老机构能够有效且方便地通过网页或者App来预约聘请具有专业老年护理知识的医护人员,形成长期有效的人才分配系统,形成以资深老年护理人才为核心,为家庭与养老机构定制适老化改造和养老方式的服务,切实为老年人打造适合、安全、专业、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利用以上三个板块,形成一个从培训到投入人力资源市场、提高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开启摆脱时空局限的新模式。

本项目组采用了文献梳理法和问卷调查法展开研究。

本文主要梳理了人口转变理论、福利多元需求理论、需求层次理论等基础理论,并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和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

2020年,本项目组对河南、湖北、辽宁三个重点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及其家人发放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河南、湖北、辽宁三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基本情况、养老服务需求偏好情况。

二、现存养老服务结构分析

(一)PEST分析

1.政策因素

近年来,为了吸纳社会资本的投入,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是仍然存在落实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的问题。而一些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于民办养老产业还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使得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社会资本较难融入养老产业中。另外,养老产业发展缺乏中长期规划,特别是老龄市场的培育计划。目前养老服务业尚未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集群,难以获得规模效益,导致零散的养老服务业因成本高、利润低而经营困难。

党的十九大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而如何使老有所养便是增进民生福祉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容易体现的。

2020年提出了加快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是保险业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积极服务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建设体系的重要着力点,体现了国家对贯彻落实养老金融服务改革的决心。

2.经济因素

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向好态势的趋势下,养老服务的需求量不断增大。根据福利多元理论,目前除了养老保险,人们会选择更多元的养老服务模式,养老机构、社区养老等被提上日程。而目前更多的是子女参与到父母的养老服务中,而父母也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能够选择多元养老服务模式。基于此,就需要更有性价比、更专业的养老服务。

3.社会因素

在人口加速老龄化、人均寿命延长、出生率下降等多方面作用下,作为全球人口最大国的中国,将会拥有全球最大体量的老龄人口,老龄人口的增长,必将增加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市场。由此可见,这是一个日益扩展的市场。

富人变老将是未来养老服务产业的新机遇。改革开放后第一代中产阶级即将退休,养老需求将会爆发,包括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在内的优质养老服务将会更进一步得到消费者青睐。中高端需求旺盛,品牌效应将助力中高端品牌营收增长。如图1,大多数子女更愿意父母选择全方位的老年护理,让更专业的养老护理员进行养老服务。

图1 对养老问题的态度分化(1为不认同/5为认同)

4.技术因素

大部分协助老人年日常起居生活的机械构件都可使用通用技术来解决。信息技术的应用,功能性定位则包括生命体征监测、老年人异常行为监测、血糖监测等技术;智能硬件技术包括可穿戴设备、便携式监测设备、自助式检测设备、监护设备、家庭服务机器人等;服务系统平台则以大数据、云计算、5G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为主。而本次的智慧养老,主要应用其中的可通过5G传输技术,实现远程监控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包括心脏、血糖血脂、血压等基础硬性指标,并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制定出更适合的保健方案。

(二)现存问题

1.分析资源整合能力较弱,没有形成完备的产业链

养老服务过多依赖政府资源和行政运行。政府相关涉老部门,如民政、财政、卫生等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配合和信息共享,没有形成合力。

2.供给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

相对于机构养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资源不足。在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机构建设和床位建设,对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相对于机构养老而言,居家养老的基础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我国主流的家庭养老方式本身没有配备任何医疗保障,对于日常养老服务、医疗护理服务需求量最大。包含社会养老服务在内的社会服务仅占第三产业的0.6%,第三产业的产值占国民经济的50%左右。相当数量的养老机构和组织所提供的养老服务与老年人及其家属的质量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市场上个性化、针对性强的高质量养老服务仍然十分难寻,服务多限于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对老年人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3.专业养老服务人员缺口大,质量低

现在国内缺乏专业的资格认证机构,没有形成人才培养体系,从业人员多数没有专业知识和资质。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类养老服务人员约100万人,有专业资质的约30万人,较之2.6亿老年人口且不断增加的趋势来说,专业养老服务人员缺口不小。目前无论是养老机构还是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缺乏,经常一人多职,工作强度大。由于养老服务多数职业社会地位低、待遇差,吸引不了较高层次的人才,导致从业人员流动性非常大。

4.养老床位结构不合理

根据民政部《201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20.4万个,养老床位合计775万张,比上年增长6.6%,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0.5张。其中:全国共有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3.4万个,比上年增长19.9%,床位438.8万张,比上年增长15.7%;社区养老照料机构和设施6.4万个(其中社区养老照料机构8207个),社区互助型养老设施10.1万个,共有床位336.2万张。

三、细化养老服务措施

(一)搭建教育平台以培养专业化养老护理人员

在教育阶段,本模式通过线上教育与线下实践组成,即减少了学校建设的开支,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扩招学员,通过再教育的方式,普及养老护理教育,扩大专业人才队伍。

在师资配置阶段,可以招聘医院中具有老年护理资格证的临近退休或者刚退休的资深医护人员作为讲师,此类人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实践知识,并且在退休期间有时间和精力来从事此类工作。而在此期间,因为有退休金等收入,对讲师这种具有高度精神层面追求的职业,拥有较小的酬劳需要。所以在此方面,这类人群有较高的优势。根据养老护理员考试大纲进行每天备课课程,并以直播+录播的形式上课,认真回答学生问题,让学生觉得课有所值。

(二)搭建雇佣平台以为专业养老护理人员提供就业机会

将上文所述的培训具有养老护理职称的专业人才在官网与申请上进行投放。

1.让专业养老院与养老机构在此招聘适合的专业养老护理人才

作为专业人士的智力人才投放,让养老机构能够聘请具有养老护理专业素养、养老护理实践高于其他护理人员的专业团队,提高养老院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满足社会需要。

2.打造专业护理团队

进行一对一或多对一的上门养老护理服务。针对调查中的大多数老年人不愿意在养老院养老,本路径采用上门养老护理,并建议用户进行适老化改造,再利用专业知识,设计个性化的养老方案以及紧急情况保障处理方案,打造一个独一无二的适应性设计,推出合情合理的方案,迎合子女时间成本少、专业护理知识低、养老能力弱的问题。根据马斯洛需求曲线,老年人大多在能够生活自理的基础上,需要精神上的支持,这就更需要养老专业护理人员进行陪伴与护理。

3.宣传推广方面

利用讲师团队深入社区、学校进行宣讲,普及养老常识,推广此种养老方案,申明科学养老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利用互联网精准投放至中年子女的用户端,利用大数据让子女知晓养老方案,突出便捷性与科学性。

(三)以专业护理人员为核心提供适老化改造

很多家庭在父母步入老年时,未对生理机能衰退父母的居住环境做适当的装修改造,导致很多意外事故的发生,而适老化改造就有利于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本路径采用专业技术人员与装修公司合作的模式,为家庭个性化设计适老化改造,如加装扶手、老年专用淋浴、去除门槛等。此方法可以与上门老年人护理相辅相成,加强上门养老服务的人性化设计。

在中国快速步入老龄化的国情下,人们对养老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但如今的养老服务缺少专业化人才、缺少系统化的服务体系。因此本项目组设计调查问卷,并参考文献,通过问卷分析法与量表法,探明子女最看重的养老服务模式与核心需求。基于此系统化的链式养老服务体系与对专业化护理人员、卫生条件等需要,本项目组为此提出一种新模式作为应对策略:第一,组织培训机构,深度发掘潜在用户,将有一定医学或护理基础的学生纳入教育系统,让资深养老护理员担任教师职责,辅导学生掌握知识并考取职称。第二,再为合格学员提供养老机构或个人的应聘机会,并打造一对一或者多对一的专业化、个性化养老服务方案。第三,与装修公司开展适老性改造,让老年人具有安全、卫生、舒适的生活环境。这样的链式养老服务系统具有可管理、可监管、专业化、个性化、系统化的特点,形成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体系,为养老服务行业提供新的思路,完善社会养老服务系统,促成养老事业健康稳健发展。

猜你喜欢
养老机构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