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小巧
女儿马上就要上高三了。
周六下午,女儿对我说,这是最后一次做志愿者活动。
我哼了一声,你说了几次最后一次啦?
女儿握着彩虹夹,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看了又看。这个彩虹夹,其实就是一把夹垃圾的铁夹子,像小时老家用的火钳子,长两三倍而已。当初把它从志愿者驿站领回来时,女儿觉得黑乎乎的不美观,突发奇想,拿出过生日留下的蛋糕包装彩带,紧紧缠绕一圈,最后在手柄部位系了一根红绸。哈哈,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女儿高兴地舞起来,夹子在空中舞动,一时彩虹如练。
我笑说她在跳彩虹舞,从此,夹子就有了名字:彩虹夹。
你可以送还给驿站啊,或者跟驿站说一声,自己先留着,高考后继续。我提议。
女儿仍在痴痴地看,不说话。
我心里一紧,顺从了她,开车向环湖绿道进发。
阳光不算炽热,风从湖上吹过来,陡增几分凉爽。绿道比上几个周末都要热闹,行人如织,往来不绝。女儿手握彩虹夹,我提着环保垃圾袋,行走在绿道边。绿道很干净,看上去一尘不染,偶尔能看见绿道旁的花草丛里有些许垃圾。女儿眼尖,不放过任何一处,但每每用彩虹夹夹起垃圾时,都要嘀咕:这人在想什么呢?不把垃圾往垃圾桶放,偏偏要扔到偏僻处,给清洁带来难度。
绿道平陡有度,环湖,绕山。不用夹垃圾时,我们跟其他休闲者一样,走走停停,看漾漾碧水,望青青群山,闻花香,听鸟鸣,吸负离子。通常,我俩走到某座人少的亭子,女儿便会拐进去,兴奋地跳起“彩虹舞”,舞毕,还要张开双臂,夸张地呼出一口气,说,好舒服啊!
每每此时,我便很欣慰。刚上高二那阵,女儿精神出了点状况。一个研究心理的朋友告诉我,是学习压力过大造成的,多陪她亲近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让她去做喜欢做的事,还可以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体现自身价值,刷存在感,控注意力,抑郁的情绪就可能会逐渐好转。
走到圆梦亭,我们又拐进去了,女儿舞起她的彩虹夹。我坐在亭子的休闲凳上,低头看手机。女儿突然停下来,用彩虹夹指着亭外,说:妈妈,看!
那是一丛盛开的塞布丽娜绣球,花朵层层叠叠娇美动人,边缘的花枝上却挂着个蓝色口罩,随风摆荡,很是刺眼,就像红唇皓齿的漂亮女子突然行为无状,大煞风景,而不远处就有一个垃圾箱。
女儿戴上口罩,跨过凳子,侧身伸臂,倾力用彩虹夹去夹,够不着,女儿下意识地往前挪,前面花草杂生,萋萋丛丛,无从下脚。我喝止了她,说,咱们去找根长棍子,把它拨过来。
正说着,长棍子就来了。是一对母子找来的。男孩母亲忙向我们解释,那口罩原本是她儿子拿在手里的,不小心松了手,就被风吹到花丛深处了,母子俩徒手捡不回来,就去找棍子,好不容易才找到这根长度适宜的。那母亲说着,便去挑那个口罩,男孩的注意力却被我女儿手中的彩虹夹吸引。男孩八九岁的样子,忽闪着大眼睛,迟疑着伸出手,想去摸,又不敢。他怯怯地问,姐姐,这个是什么?可以给我玩玩吗?
女儿眼睛一亮,说,可以啊,它叫彩虹夹,夹垃圾可好用了。你试试,把你妈妈挑过来的口罩夹起来,扔进最左边那个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里。
小男孩欣喜地接过彩虹夹。彩虹夹有一定的重量,女儿教他怎么握稳手柄,怎么开,怎么合,怎么用力。口罩轻薄,彩虹夹在小男孩手中不太听话,夹住又掉下,开开合合总是夹不稳。女儿不断给小男孩鼓劲加油。重复几次后,小男孩终于稳住了,成功地用彩虹夹把口罩送进了垃圾桶。
女儿欢呼着跳起来,感觉比自己做成功一件事还要兴奋。女儿问他,喜欢它不?男孩点点头。女儿又问,送给你,要吗?男孩很吃惊,回头看母亲。我向他母亲解释,女儿马上上高三了,没时间做志愿活动,她想亲自找到彩虹夹的新主人。她认为你们母子俩是最合适的人选。
小男孩从母亲眼里得到了默许,点点头,咧嘴一笑,露出当门两个大缺牙,可爱极了。女儿拍手赞道,太好了,以后,你就是个顶呱呱的环保小卫士!
小男孩的母亲笑了,她拿过彩虹夹,左看看,右看看,上看看,下看看,向我女儿竖起了大拇指,说,谢谢你小姑娘,让我儿子也拥有了一道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