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墨涵 马丽莹 唐靖廷
1.广东白云学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2.广州华商学院金融学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证券投资学课程是A 学院应用经济学院金融系的核心课程,也是金融学的必修课程。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课程理论性较强,在教授过程中需要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自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金融市场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从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得到了裨益。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关于投资理论与实践的课程,其中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证券投资工具、证券估值、证券投资分析等相关知识。证券投资学也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证券投资学课程也增添了新的内容。科创板的建立、股票发行制度的改革、衍生品市场的不断完善等等都为证券投资学课程增添了新的内容,这充分体现了课程与时俱进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金融市场的完善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像“证券投资学”等金融课程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课程思政的要求更为证券投资学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证券投资学课程不仅仅理论性强、实践性强,同时也要求与课程思政协同起来,达到专业与思想共同提升的目的。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如何将理论较抽象、实操专业性强的课程与思政完美融合,是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
因此,证券投资学课程改革既要与我国金融市场改革与发展同步,更要与思政产生协同作用,达到本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
证券投资学课程具有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特殊性使得课程思政在本课程的实行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独特之处。证券投资学课程理论性较强,在授课的过程当中学生对于理论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这要求学生不仅仅要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更要对金融市场的实操具有一定的感性或者实践认知。在理论性和专业性较强的背景之下,课程思政的融入需要授课者有更好的构思以及设计,更好地将课程思政恰当、适合地融入到证券投资学课程当中来。
总而言之,课程思政对于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满足教学大纲对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充分完成的基础之上,授课教师需要将课程思政更加自然、恰当、适宜的融入到课程当中。
课程思政教育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大学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此外,我国最新的思想政治内容和精神追求等角度也是课程思政教育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之下,专业课教师虽然具备课程思政的知识体系和思想政治修养,但是相对于思政专业老师来讲仍有一定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思政知识储备上,在思政内容教学设计上更是存在不足。由于思政内容具有抽象、与时俱进等特点。如果没有思政专业教师专业知识储备、多年授课经验,以及时讯专业敏感性,很难将思政内容深入浅出、融会贯通的教授给学生。因此,思政教育的特点使得证券投资学课程思政教育的难度增加,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思政教育质量仍有上升空间。
证券投资学课程具有理论性和专业性强的特征。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不仅仅要求教师按照教学大纲以及授课计划对证券专业内容进行授课,更要求教师适宜、恰当地融入思政内容。尽管教师已在授课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但由于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特点,思政内容融入力度仍然有待加强。恰当、适量、适宜地在证券投资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为证券投资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
思政教育理论性强并与历史、时事关联度大等特征使其教育方式不同于其他课程。在传统大学教育中,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优点。教师通过讲授的方式使得思政内容更加直接的传授给学生,但是这种方式也使得内容较单调和枯燥。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高速发展对大学专业课教学的方式方法提供了创新的模式和方法,也对证券投资学课程思政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证券投资学课程思政教育方式创新性仍有提升的空间。
思政内容已融入证券投资学课程中来,但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实践较少的问题。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思政内容的理解较抽象、难理解。缺少实践环节使得思政教育更加趋于枯燥的说教,不利于学生正真做到学以致用。因此,课程思政背景下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改革更加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证券投资学授课教师可以加强与思政教师的沟通,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平时多向思政教师请教思政专业知识以及国家最新思想政治动向,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自身思政修养。另一方面,授课教师可向思政教师学习思政课程教学设计的方法和内容,加强翻转课堂、网络课程平台等资源运用,加强思政内容的充实性、趣味性。通过思政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提升证券投资学课程中思政教学的质量。
课程思政环节既要加强课上的融入,更要加强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的适当融合。在课上,教师要充分理解证券投资学课程内容,多挖掘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例如,金融市场改革背后的历史背景及条件,从历史出发引入思政内容是比较恰当的切入点。在课前,可以安排学生阅读和观看金融历史视频,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为更好地理解思政内容提供背景支持。课后,可布置宿舍小组讨论专业课和思政题目,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和背后思政内容理解。证券投资学课程思政内容多环节融合方式多种多样,举例如表1 所示。通过将思政教育在证券投资学课程中的多环节融合解决思政内容融入力度不足的问题。
表1 证券投资学课程思政内容多环节融合方式举例
结合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设计,创新思政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可在课堂新闻回顾环节中,在进行证券投资学专业知识讲授的同时融入思政要素。在课堂小组案例分析,学生可以各抒己见从中发现其中的思政思想。其次,充分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加入思政要素。通过使用慕课等平台资源、自建网络授课平台等方式加入思政内容。再次,结合A 学院应用经济学院金融系人才培养方案中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环节课程设置的形式和内容,在课堂实践环节融入思政内容。例如,在证券投资实训中,学生使用模拟炒股软件进行模拟投资,在分析宏观环境时,可引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我国经济发展趋势。通过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提升证券投资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A 学院应用经济学院金融系的学生,在本校特色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阶段可到金融机构实习。思政导师在企业实践的各环节阶段,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思政教育,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在实践环节树立正确、积极、健康的实践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毕业进入社会、适应社会提供正确、良好、健康的精神食粮,将思政教育贯彻到企业实践中来,做到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多环节融合以及完成大学教育全周期思政育人的贯彻落实。
思政教育是我国教育当中的重要环节。课程思政对不同专业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课程思政教育使学生在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思政素养,真正的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由于证券投资学的课程特色,在课程思政大背景下,本文提出了如下对策:
首先,证券投资学教师与思政教师加强交流,提高课程思政内容质量。
其次,加强思政内容的多环节融合,完善课程思政教育多角度渗透。
再次,加强课程思政方式创新,提高授课的质量和趣味性。
此外,结合A 学院企业实践特色育人方式,将课程思政融入其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改革能够为课程思政教育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下,使得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产生协同效应,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