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璐
妊娠糖尿病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血糖水平异常[1,2]。若产妇长时间处于血糖水平较高的状态,则会增加羊水过多、高血压等的发生率,影响妊娠结局。运动、饮食等基础疗法在妊娠糖尿病中应用,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但是对于效果不佳者,仍然需要配合药物干预[3]。胰岛素是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主要方法,其可促进机体葡萄糖的利用、摄取,控制肝糖异生,以此使得血糖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4]。但是部分妊娠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仅实施胰岛素治疗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二甲双胍是胰岛素增敏剂,其与胰岛素配合应用于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可更好促进降糖效果的提高[5]。为探究妊娠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应用二甲双胍的临床价值,本研究以2020 年6 月~2021 年6 月本院收治的30 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实施门冬胰岛素治疗及门冬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分析治疗的结果,总结二甲双胍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6 月~2021 年6 月本院收治的30 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通过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 例。纳入标准:①确诊为妊娠糖尿病;②肝肾心等功能基本正常者;③饮食、运动控糖效果不佳者;④依从性较好者。排除标准:①药物过敏史者;②合并内分泌系统疾病者;③血液/免疫系统疾病者;④精神疾病史者;⑤拒绝配合本研究者。试验组年龄22~38 岁,平均年龄(28.02±3.69)岁,平均孕周(30.69±5.69)周,平均孕次(1.69±0.61)次。对照组年龄21~39 岁,平均年龄(26.35±2.88)岁,平均孕周(30.71±5.52)周,平均孕次(1.70±0.58)次。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且本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注:两组比较,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门冬胰岛素治疗,以皮下注射的方式用药,初始剂量为0.2~0.3 IU/(kg·d),用药后强化患者血糖水平变化的观察,按照患者血糖水平具体变化,逐渐降低用药的剂量,每次胰岛素减少量为2 IU。
试验组在门冬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二甲双胍治疗,其中门冬胰岛素用药方法与对照组一致。二甲双胍口服,0.5 g/次,2 次/d,连续用药至胎儿娩出。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清学指标水平以及不良妊娠结局、新生儿不良结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血糖指标包括HbA1c、FPG、2 h PG。血清学指标包括SOD、NO、MDA、Hcy、CysC。不良妊娠结局包括早产、蛋白尿、剖宫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酮酸中毒。新生儿不良结局包括胎儿畸形、巨大儿、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低血糖、新生儿黄疸。不良反应包括呕吐、腹泻、腹胀、恶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HbA1c、2 h PG、FPG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bA1c、2 h PG、FPG 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患者的HbA1c(4.96±0.71)%、2 h PG(5.01±0.34)mmol/L、FPG(3.83±0.22)mmol/L 均低于对照组的(6.55±0.83)%、(6.93±0.80)mmol/L、(5.01±0.37)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b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SOD、NO、MDA、Hcy、CysC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OD、NO 均高于本组治疗前,MDA、Hcy、CysC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患者SOD(113.36±6.78)nU/ml、NO(71.86±8.86)μmol/L 均高于对照组的(96.21±7.45)nU/ml、(62.01±6.12)μmol/L,MDA(2.01±0.21)nmol/ml、Hcy(8.01±1.80)μmol/L、CysC(0.66±0.13)mg/L 均低于对照组的(3.12±0.25)nmol/ml、(11.13±1.75)μmol/L、(0.90±0.22)m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bP<0.05
2.3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比较[n(%)]
2.4两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0 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情况比较[n(%)]
2.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与对照组的2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女性在妊娠后,机体内性激素的分泌量会有所增加,这些分泌物于机体组织内会产生胰岛素抵抗的相关作用,随着时间的进展,雌激素的分泌量也在不断增加,导致更多胰岛素分泌,维持机体正常糖代谢[6,7]。妊娠期女性的体质存在差异性,且其胰岛功能也伴有一定的差异,若胰岛素功能为代偿期,则对于胰岛素代偿能力较差的产妇,易发生糖代谢异常,引发妊娠糖尿病[8,9]。妊娠糖尿病发生后,若患者不能得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则会增加新生儿窒息、羊水过多、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影响母婴安全,因此,对于妊娠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有效治疗干预来控制血糖水平,以此保证母婴安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HbA1c、2 h PG、FPG 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患者的HbA1c、2 h PG、FPG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OD、NO 均高于本组治疗前,MDA、Hcy、CysC 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患者SOD、NO 均高于对照组,MDA、Hcy、CysC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代表二甲双胍与门冬胰岛素联合治疗妊娠糖尿病,可更好改善患者的血糖、血清学指标水平,降低不良妊娠结局、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门冬胰岛素是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主要药物之一,其能够与肌肉、脂肪中的相关胰岛素受体结合,提高机体对葡萄糖的摄入效率,抑制肝糖原的释放,起到降糖的作用,且不会穿透胎盘屏障,安全性较高[12-14]。但是单一门冬胰岛素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二甲双胍是胰岛素增敏剂,其可抑制肝脏糖异生,提高胰岛素的相关敏感性,使得外周组织更好利用葡萄糖,避免小肠对葡萄糖过量吸收,以此稳定控制血糖水平,其与门冬胰岛素联合应用,可起到协同的作用,更好改善妊娠结局[15-20]。
综上所述,二甲双胍应用于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可更好改善患者的血糖等指标,降低不良妊娠结局、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