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小勇 赵微
连云港,古称“海州”,别称“港城”,江苏省省辖市,因面向连岛、背倚云台山,又因连云港港,得名连云港。这座生态独特、资源丰富、山海相拥的沿海城市,自“创森”以来,全市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推门见绿,出门进园,绿色已成为这座城市层次分明、色彩浓郁、空气清新的亮丽风景线。
2017年,连云港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作,部署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增进居民生态福利为目标,完善城市森林网络,发展城市林业经济,规范城市森林管理,全面建设结构布局合理、景观优美、环境宜居、特色鲜明、功能高效的现代化森林城市。5年来,连云港市成片造林达29.5万亩,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3%。通过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广泛开展各种专题宣传活动,推进重点绿色廊道建设,打造网红森林景观,实现全市范围内应绿尽绿,让全体市民共享绿色生态成果。
对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36项建设指标,全市各项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评价标准,城市整体面貌有了显著提升,织就了一张“绿网”,建设了一座“绿城”,构筑了一面“绿盾”,创造了一份“绿业”,致富了一方百姓,惠及了城乡居民,印证了森林城市建设坚持为人民而创、为百姓而建、为城市而生。
连云港市是一个具有山海情韵的城市,全市按照森林城市的建设理念,统筹全市山、水、林、田、湖、草、湿等绿色网络,织就了一张覆盖城乡的绿色大网。2017至2021年,全市开展大规模造林86.4万亩,其中,成片造林达29.5万亩,新建、更新和完善农田林网147万亩,农田林网化率达96.04%;建设沿海防护基干林带152公里,沿海防护林5万亩。全市共建乡镇休闲公园148个,村庄休闲绿地1576个,每个乡镇街道都建设1个或多个休闲公园,全市已有1261个村达到 “三化”示范村的建设标准,重点河湖库海等水岸绿化率达88.02%,开展高速公路、高铁、国省干道为重点的绿色景观廊道建设工程,市域内铁路、县级以上公路道路绿化率99.97%,已形成覆盖城乡的生态绿色网络。
领导重视,谋划“创森”。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2017年6月,连云港市出台《关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启动申请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2017年12月29日,全市召开“创森”动员大会,并印发《连云港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由此正式拉开全市“创森”大幕。市委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指导,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市长为组长的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力推进“创森”各项工作。
部署落实,高位推进。5年来,全市先后召开14次工作会议,专题研究森林城市建设及国土绿化工作,下发《连云港市2018—2021年国土绿化工作方案》《连云港市山体绿化及宕口修复三年行动方案》《连云港市两山行动植树活动责任制实施方案》《连云港市石梁河库区绿湖行动实施方案》等专题文件。组织召开了工作推进会、观摩会、现场会,采取现场观摩检查的形式推动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和重点绿化工程。全市各县区各部门高度重视,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层层传达和贯彻落实推进,签订目标责任状,各县区主要领导亲自抓“创森”及国土绿化工作,在全市形成了高位推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连岛西大堤 张言华摄
迎曙亭 范守梅摄
科学规划,增绿提质。编制《连云港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6—2026年)。按照规划设计和“创森”三年行动方案的部署,全市提出了“山海相拥、绿韵港城”的建设理念,全力打造城市“绿色雕塑”,建设国土空间“永续森林”,依托本地区特有的山、海、林、田、湖、湿等各类地貌,构建“一屏、二核、三轴、四组团、五带、百廊、千点”的绿化主体框架,打造“十二大”重点“创森”工程,实施了城市绿量提升、山体增绿色提质、海岛绿化美化、绿色廊道建设、废弃地生态修复、镇村绿化美化等“创森”重点工作。全市因景植绿,依绿配景,“点、线、面”相互融合,构建出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山海生态屏障。2017年至2021年,全市重点打造了云台山景区“祥云景观”“万年山花海”“石梁河水库生态修复”“城市动车沿线”“大小排淡河”等特色景观森林,在提升森林质量的同时,打造网红森林景观,改善了全市整体森林景观新风貌。
多种宣传,点燃“创森”激情。连云港市推进“创森”宣传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积极性。通过义务植树、野生动物保护、地球日、湿地日、防火季等关键时间节点,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开展“两山行动”植树活动,调动全市154个机关单位、企事业、民主党派、驻连央企、省属国企和金融企业等,参与植树包片绿化。开展了创建森林单位示范单位、“创森”进社区、“创森”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扩大“创森”宣传的范围和参与度,激发市民参与森林城市建设的热情;通过多种媒体全方位、多角度报道森林城市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打开电视、翻开报纸,可以看到“创森”报道;拿起手机,可以看到连云港市“创森”微信公众号;走在城市的街头,可以看到森林城市主题广告。连云港市处处营造森林城市建设的浓厚氛围,让“创森”家喻户晓、尽人皆知。
连云港市生态本底优良,云台山脉横亘城市中央,建设森林城市就是为了做到把“城市融入山中,把山融入城中”。连云港市编制《连云港市公园城市实施方案》,启动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推进公园、游园、林荫路、绿廊、绿道、立体绿化等项目落实,新增绿地覆盖面积483.43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3平方米,林荫道路率达到74.05%,城区树冠覆盖率达到30.85%,新建林荫停车场树冠覆盖率达到34.98%,建设各类公园292 处, 公园500米服务半径达90.8%。通过打造环城市林带、城市绿化纵贯带、绿化游园、口袋公园,进一步在主城区拓展绿色空间,让森林真正走进城市,也让城市完全拥抱森林。
连云朝霞 张言华摄
连云港海上云台 王健摄
加强森林生态资源管理,落实全市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林地资源总量占补实现平衡,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分级管理,确定生态红线、重点公益林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区,出台《连云港市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全面建成市、县(区)、乡(镇、街)、村(居)四级林长制体系,实现森林资源“一增、二保、三防”目标(增加森林蓄积量,保持森林覆盖率和林地保有量稳定,防控森林火灾、防治林业有害生物、防范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全市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在6.23‰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超过98%,有效开展松材线虫、美国白蛾、杨舟蛾等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和监测、检疫、防治,实现飞机防治美国白蛾的办法全覆盖。认真开展森林防火工作,建设林区防火监控254个、瞭望塔8座、护林站点239个、防火通道679公里、林火阻隔带约110公里,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3‰以下。实施了全国第一部保护滨海湿地的地方性法规《连云港市滨海湿地保护条例》,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49.7%,有效地保护了各类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环境。陆续开展了“清风行动”“盘羊二号”“2021清风行动”等多项野生动物专项行动,共查办野生动物案件50余起,解救野生动物活体12690余只。全市登记挂牌的古树名木共548株,实现信息化管理档案和保护救助。连云港市范围内未发生重大森林资源案件,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接受中央环保督察,未发生重大涉林生态典型案件,全市全方位、多方面开展细致工作,实现守土有责筑牢生态绿盾。
全市注重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整合资源,凸显优势,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发展森林产业,如森林旅游、经济林果茶、木本油料林、药用植物、林下种植养殖、苗木花卉、木材加工等森林生态产业,增加林业生态和文化产品供给,满足城乡居民对森林产业的多元化需求。连云港市拥有全省最大的鲜切花基地和国内最大的蝴蝶兰种苗繁育基地、全省最大的薄壳核桃基地和金银花基地,茶叶、葡萄、草莓、樱桃、蓝莓等经济林果种植面积居全省前列。拥有花卉苗木种植面积33.96万亩,省级良种基地2个,大中小各类苗圃905家,全市林苗自给率超过85%,东海县还获得“中国花木之乡”美誉,也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鲜切花”基地;宁城苗圃是江苏省内成片规模最大的苗木企业。目前,全市森林产业总产值达351亿元,森林及生态产业已经成为带动居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显著改善城乡面貌的同时,成就百姓致富“绿”业。
全市的生态文明发生了综合性变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全市居民“植绿、爱绿、护绿”的意识大幅提升。全市建有市级以上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22个,大型郊野公园与生态型绿地38个,生态休闲旅游20公里服务半径对市域覆盖达99.91%,由财政投资建设的37个大型公园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建设乡镇休闲公园148个,村庄休闲绿地1576个,建成绿道网络437.31公里,城乡居民每万人拥有绿道长度达0.83公里。居民们可以在城乡范围内充分享受到绿色发展成果,充分走进森林进行休闲、游憩、运动健身,积极参与和开展义务植树造林活动,注重古树名木保护,珍惜湿地资源、动物资源,爱护和保护鸟类,生态文明建设与市民生活协调共生。连云港正协力打造生态环境优雅、文明程度高端的森林城市命运共同体。
连云港市花果山玉女峰 范守梅摄
绿色已成为连云港最亮眼的底色,徜徉在这座现代化山海之城,人们随时可以看海、登山、赏绿、观鸟,市民的“绿色幸福感”与日俱增,市民对绿色生态的美好期待已变为现实,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卷在海州湾畔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