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守护好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

2022-09-28 02:42牛秋鹏
中华环境 2022年9期
关键词:面源整治管控

文|牛秋鹏

土壤和水是人类文明产生与发展的根基,农业农村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有效防范风险,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要“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如今,土净水洁、美丽乡村的景象不断展现。

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2016年5月,国务院发布实施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土十条”),成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纲领。

“土十条”针对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土壤环境问题,以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为重点,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指明方向,净土保卫战也由此拉开序幕。

十年来,我国已经顺利完成“土十条”目标任务,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污染风险基本得到管控。

——在政策和制度上先行先试

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取得的成效,是我国土壤生态环境改善成绩单里的一项。

2016年底,浙江省台州市、湖北省黄石市、湖南省常德市、广东省韶关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和贵州省铜仁市六大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启动。2017年8月,《关于加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指导各先行区在土壤污染源头预防、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等方面开展示范先行。

成立全国土壤污染防治部际协调小组,出台《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管理办法》,设立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启用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平台,建成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土壤污染防治协调机制、责任体系、监管体系、资金保障体系等日益健全。

“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共安排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8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累计安排33.4亿元以加大对先行区建设支持力度,占中央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总量的11.7%。

——首次制定专门法律规范土壤污染防治

2018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通过,2019年1月1日施行。这部法律明确了土壤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污染担责、公众参与的原则,迈出了依法防治土壤污染、贯彻落实“土十条”的重要一步。

在土壤污染防治过程中,湖北黄石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建立“腾笼换鸟”倒逼机制,实行园区集聚发展,源头预防,全方位切断工业污染进入土壤途径。浙江台州温岭市对受污染耕地开展精细化分类施策,多模式探索农用地安全利用,确保群众吃得放心,取得良好成效。广东韶关以阻隔污染物迁移、管控生态环境风险为目的,严格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切实保障群众住得安心,积极打造暂不开发污染地块管控模式。

——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掌握潜在环境风险

十年来,我国已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初步查明我国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潜在环境风险情况也已基本掌握。全国1170个地下水考核点位质量极差比例控制在15%左右,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污染风险基本得到管控。

如今,全国2783个涉农县(市、区)全部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实施分类管理,实现风险分类防控。全国30个省区市(除西藏自治区外)建立健全用地准入管理机制,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依法依规对4万多个地块开展调查,将1500多个地块列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将1.8万多家企业纳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

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稳步推进

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和战略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夯实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基础,碧水保卫战有关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2015年4月,《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出台,明确到2020年,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如今,“水十条”确定的有关目标任务已经完成。特别是“十三五”期间,连续4年实现地下水极差比例控制在15%左右的目标。

在体系建设方面,建立了“分区管理、分类防治”的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实施《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2020年,生态环境部启动第一批地下水污染防治试点项目,涉及18个省(区、市)共49个项目,试点项目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地下水生态环境管理和技术模式。

在风险防控方面,持续开展全国地下水状况调查评价,基本掌握440万平方公里1∶25万比例尺区域地下水质量,初步建立“双源”(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和地下水污染源)清单,掌握城镇1862个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和16.3万个地下水污染源的基本信息。完成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改造任务,全国共计完成9.6万座加油站的36.2万个地下油罐防渗改造工作,基本控制了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地下水污染风险。

在保水源方面,实施“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成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20469个,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控制面积达350万平方公里的监测网络。推进地下水型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加强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

据悉,“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贯彻“水土共治”理念,强化“地表与地下、土壤与地下水、区域与场地”协同治理。选择地表水、地下水交互密切的典型地区,开展污染综合防治试点,减少重污染河段补给造成地下水污染,阻断废弃矿山酸性废水等污染地表水体。推进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地下水重点排污单位一体化管理,同步开展土壤和地下水隐患排查、调查监测、管控修复。统筹重点区域、重点污染源,聚焦地下水国控点位质量管理、重点场地污染防治,科学评估、精准施策,点面结合,有效遏制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加剧的趋势。

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取得进展

实施农村环境整治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聚焦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黑臭水体整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膜回收、养殖业污染防治等重点任务,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十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累计整治19.7万个行政村,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初见成效,村庄脏乱差问题得到扭转,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稳步推进,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整治提速

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与改善农民群众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举措。

十年来,我国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逐步消除人口聚集村庄生活污水引发臭味、滋生蚊蝇、脏乱差等问题,村庄及附近水体水质得到改善。乡镇政府驻地、中心村等重点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以上。建立农村黑臭水体国家监管清单,优先治理面积较大、群众反映强烈的黑臭水体。

——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

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十三五”以来,《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攻坚行动方案出台,为坚决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奠定了基础。

目前,我国已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高毒高风险农药淘汰也在积极稳妥推进。深入实施农膜回收行动,农膜回收率稳定在80%以上。推进畜禽养殖绿色发展,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引导,推动粪污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规模化率接近70%,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7%。

——生活垃圾治理成效显著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离不开生活垃圾治理。

2020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提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防治,保护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十年来,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比例达到90%以上,基本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15万个行政村完成了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

不过,目前,我国三分之二的行政村尚未开展环境整治,农村黑臭水体量大面广问题仍然存在,四分之三的行政村未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刚刚起步,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占全国总排放量的49.8%、46.5%、67.2%,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仍十分艰巨,仍需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监督指导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监管等重点工作。

土生万物、水泽众生。如今,净土保卫战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正在神州大地铺展开来,必将带动土壤污染防治迈上新台阶,农村环境整治也将取得新成效。

猜你喜欢
面源整治管控
基于国家粮食安全下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体系思考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澄江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对策
到2025年,重点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得到初步控制
沁水县端氏镇『六乱』整治不松劲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EPC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管控探讨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