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乡村产业基金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背景及路径

2022-09-27 22:10:46王维东
现代国企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城乡基金

文=王维东

近年来,基金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以产业基金推动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提供了充分的模式与路径借鉴。

共同富裕是城乡、区域实现均衡发展的结果,是效率与公平的统一,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我国欠发达地区和广大乡村地区经过脱贫攻坚后,乡村产业、基础设施、乡风文明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但对标乡村振兴目标任务,仍面临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任务艰巨,短板突出。对照部分海外推进乡村发展富裕的做法,结合中央企业乡村产业投资基金的探索经验,研究乡村振兴产业基金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有助于我国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探索新模式、取得新突破。

推进乡村振兴对促进共同富裕的必要性

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仍然薄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实现了摆脱绝对贫困,但乡村振兴基础依然薄弱,总体来看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返贫风险高,规模性返贫仍然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最主要风险因素;二是农业现代化水平偏低,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生产以及科技化应用都难以实现;三是城乡收入差距绝对值“鸿沟”拉大,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任务十分艰巨;四是乡村地区发展呈现“两极化”,农村群体内部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进与乡村振兴的实现。

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意味着可支配收入的持续提升和中等收入群体的持续扩大。基于我国共同富裕相关政策的梳理,当前语境下的共同富裕有几个重要特征。一是强调发展的作用,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富裕;二是强调发挥政府职能,保障和改善民生,重视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扶幼;三是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着力点;四是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五是向困难群众倾斜,强调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总体来看,增强全体人民的获得感与机会感是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缩小区域和城乡的差距是现阶段共同富裕的最主要着力点,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广大乡村地区。

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面临的主要短板。“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围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从规划部署的目标要求来看,当前补足推进乡村振兴的薄弱环节,仍面临几方面的短板。一是农村资源流失,主要是劳动力的流失造成农业现代化发展后继无人;二是村集体经济缺乏调节能力,蓄水托底能力有限;三是乡村产业市场化程度低,缺乏富民龙头产业和完整的生产经营体系,仍以小农经营为主;四是收入与精神文明建设滞后。这些短板是推进区域和城乡均衡发展、实现乡村振兴面临的直接挑战。

海外振兴乡村缩小城乡差距的探索经验

从20世纪30年代起,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已开始探索乡村振兴的路径。他们通过对传统农业进行全面改造,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开辟出了各具特色的乡村发展道路,给我国推动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带来诸多启示。综合日本“造村运动”、韩国“新村运动”及德国乡村推地整治的经验,有以下几方面启示。一是乡村振兴必须具备可持续的资金来源,二是必须强化现代农业的功能性,三是必须立足于特色资源禀赋,四是必须调动各类主体积极性。各国的经验都表明,乡村振兴必须充分调动农村各类治理主体,特别是农民自身的积极性,深挖内驱力,塑造多元参与、多元治理的现代化治理格局。

产业基金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选择

中央企业乡村产业投资基金(原用名中央企业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央企基金或基金)是2016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引导中央企业、民营企业分别设立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的要求,按照相关分工方案,由国资委牵头、财政部参与,中央企业出资设立的,经过三期募资及转增资本,规模达到337.43亿元,股东110家,涉及92家中央企业,是中央企业覆盖面最广的国家级基金,成为中央企业服务国家民生战略和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平台载体。近年来,基金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以产业基金推动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提供了充分的模式与路径借鉴。

(一)产业基金的特点和优势

实践证明,产业基金作为一种金融间接作用机制,是乡村振兴长期、可持续资金投入的重要支撑,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一是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带动优质产业企业更加关注欠发达地区、县域和乡村的经济发展,促进城乡与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为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供有效助力。

二是聚焦乡村振兴关键领域,立足于产业基金投资特点,央企基金探索以产业为载体推动城乡和区域均衡发展、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双向有效流动,聚焦“卡脖子”技术、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主”等关键,以社会效益显著、具有发展潜力,形成规模特色为导向,形成了现代农业、资源开发、加工流通、新型服务业等重点投资领域,投资覆盖领域上、中、下游并具备一定影响力和协同力。

三是以市场化运作实现可持续投入,城乡资源要素有效流动的主要载体是产业,是解决乡村资源因虹吸效应单向流失的关键。以市场化方式运作的产业基金“造血”能力强,能够以组合投资、合理管控赋能、有效退出路径实现高效资金运转、自身滚动发展,是乡村振兴可持续资金投入的重要支撑。

四是管理模式可复制可输出。央企基金从产业基金管理体系、方式、平台,全面风险管理、ESG管理、投后管理、双轮驱动、信息化建设、党的建设、品牌建设等10个方面,构建了既充分体现国有资本市场化、产业化扶贫特色,又有理论高度和借鉴意义的乡村振兴产业基金管理模式,这套模式目前已在多只基金的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产业基金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探索方向

产业基金投入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与财政等投入方式不同,意味着对资本的运用,资本回报是评价其效果的重要标准。如何通过投资布局、项目选择和利益联结机制降低资金成本、把控投资风险、避免资金“脱实向虚”、资源漏损,更好使增长红利惠及更广泛的地区和人群,结合产业基金服务乡村振兴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在实践中持续探索。

一是更好把握投资布局,从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目标出发,深刻理解我国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跳出“就农业论农业”的窠臼,从推动城乡和区域均衡发展进而实现国家全面现代化的视角进行谋划。

二是更好把握项目选择,产业基金服务乡村振兴的应当更加关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促进乡村发展、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促进乡村建设等方面,投资布局应聚焦农业和区域发展的基础产业领域、富民产业领域,前沿科技领域,并充分把握好组合投资原则,以本土特色项目、高成长性项目、大型企业富民项目,通过对接资本市场为乡村振兴目标持续发挥作用。

三是更好平衡资源禀赋、参与主体和社会效益。乡村振兴目标相对脱贫攻坚更加宽泛,实施期限也更长,对于准确把握产业基金投资的方向以及衡量社会效益的尺度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乡村振兴产业基金的代表,中央企业乡村产业投资基金在脱贫攻坚战尾声的2020年将ESG作为价值驱动因素,推动其脱贫攻坚阶段的社会效益闭环管理体系向ESG投资管理体系进行了全面升级,形成了富有国资央企特色的ESG+乡村振兴影响力投资管理体系,在基金“募投管退”的运作中已体现出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成效。

(三)产业基金服务乡村振兴的成效

以中央企业乡村产业投资基金为代表,产业基金在实现保本、滚动、可持续的同时,立足于“三农”主体,有效服务农业、农村、农民,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截至2021年末,基金累计撬动社会资本3400亿元,带动就业300万人次,为就业人口提供收入3900亿元,为地方政府贡献税收900亿元,截至2022年6月,基金累计投资167个项目,投资金额461亿元,股东内部收益率达到8%,有力地实现了以产业兴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产业基金运作提供了良好借鉴。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城乡基金
共同富裕
经济(2022年11期)2022-11-05 08:25:06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02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华人时刊(2021年21期)2021-03-09 05:31:28
城乡涌动创业潮
红土地(2018年12期)2018-04-29 09:16:34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中国卫生(2015年5期)2015-11-08 12:09:58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中国卫生(2015年6期)2015-11-08 12:02:38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