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天威 by Wu Tianwei
黄色石膏
矿物药是自然产生和人类智慧的共同结晶,矿物的观赏和药用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大体现。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把两者都分别列入了传承保护项类。
自汉代以来,先人便对矿物的药用进行了文字上的收载,如西汉《五十二病方》中收载的20 种矿物药,东汉《神农本草经》中收载的46 种矿物药,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的223 种矿物药等。从历朝历代中医药发展史的角度去看,矿物药的收录数量逐渐增多和对其性味归经的完善、配伍组合的逐渐多样化等,我们也可在这一过程概略地了解矿物药的历史重要性。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梦寐长生不老药,到汉武帝重用方士,各地寻觅不死仙药,魏道武帝食散而死,唐宪宗服金丹而亡,至明朝朱家服丹成癖,或许,为效忠皇室、邀功争宠,炼丹炼金已成为那些时代的某一部分人的工作重心,同时也造就了各学家对炼丹炼药的独到见解与方式,许多矿物药很可能就是在此过程中被发现的。
虽然大部分历史的真伪无从得知,但矿物药的影子却始终贯穿于历史之中,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点,也是对矿物药的搜罗和鉴别进行去伪存真的一大历史立足点。至少,我们可以知道,金石的可食用性在各朝各代的医家手里已经大显光彩。
当我们面对矿物时,对其外表的观赏往往是首要举措,仔细一点,甚至能观察到矿物漫长的生长过程、生长环境,以及它衰亡的终点。这可能是人们常说的事物的内在与外在的表现,这也是观赏的美妙之处。当然这对于地质专业的学者来说会简单得多。
观赏不仅观其形,也要听其音,听矿物向你诉说它的过往,甚至是需求。矿物相对于人来说是属于被动状态的。《庄子》有云“金石有声,不考不鸣”。如果不去研究与发掘,矿物并不会将它的价值主动赋予你,更不会将它的过往告诉你。聆听何尝不是一种观赏呢!
对矿物的观赏是一种深层的观赏,因为先人在观赏矿物之美时,同时也挖掘出了矿物的药用价值,将两种不相关联的属性奇妙地结合在一起,也不知是先人的超凡智慧,还是金石的无声诉说促成了这种结合。
华夏民族对矿物药的研究丰富多彩,以各种形态存在的矿物药约有500 余种。在历代文献中,有些矿物药及其名称从古至今仍在应用,如硫磺、滑石、钟乳石等。但每个时期都有些毒性小、疗效高的矿物药逐渐被使用,而毒性大、疗效低的则会被逐渐弃用,等待着被发掘其新的药用价值或者被淘汰,这也就形成了矿物药不断更新和随时代变化的现象。
但正因如此,这种更迭也导致了矿物药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等混乱现象的产生——各个时期的矿物药的勘探采挖、开矿技术、炮制方法、丹药炼制等并不完全相同;同时,各医家的辩证思想、用药习惯、地域差异等,也影响矿物药的收录。且近年来,受西方医学的影响,以及古籍、文献的丢失和对医书错误理解后的传承,导致现代中医常用的矿物药仅余数十种,很多矿物药知其名不知其物。所以后人对矿物药的去伪存真和去粗求精,是复兴矿物药的一条必由之路。
移动互联网时代,为矿物药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人们通过网络硬盘、云数据存储等新技术、新方式将矿物药的图片、视频储存起来,与先人的记载方式相比更为便利、更为准确。这也为矿物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传承和发展空间。未来,我们的后人可以直接通过高清图片对照矿物药以及矿物药名称,通过视频了解中医生对矿物药性味归经的感悟。这也使得我们对矿物药的研究、鉴别、对比、采集等变得格外重要。
历史的变迁和环境的改变,不变的是矿物药本身,变的是我们对其不断深入的理解。矿物药是中医药发展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希望能在新时代中再次听到它从上古传来的声音,能够从藏家的作品中闪亮显现,故而期待它的价值能够呈多元化的再次展现。
雌黄、雄黄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