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媛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 710300)
现阶段的教学实践已经不同于以往,时代的发展也催促着教育行业进行改革与创新。我国具有上千年的历史,自然也具有非常丰富的政治文化,目前各高校在艺术设计课程中逐渐地融入了思政元素,但是随着文化创新的进行,思政文化与艺术设计的融入中也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教育者要对教学方式进行高度的反思,并在反思中发现新的途径,为政治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做贡献。
现代化教学实践对思政要素的内容融入具有相对较高的要求,“政史不分家”,不了解政治也就不懂得历史,政史要素的缺失不利于学生的全方位发展。目前,国家在经济上的发展态势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所以政治文化建设也被提上日程,优秀的政治文化可拼凑成完整的政治思想,给国家政府和党政机关指明发展方向,所以政治文化与艺术设计的融合是发展中必经的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元素非常重视,在以往的讲话中,总书记指出“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政文化同向同行”。为了响应总书记的指示,很多高校对思政元素融入艺术设计的方案也逐渐重视起来。目前不管是思政课还是艺术设计课,课程的主题都相对单一缺乏趣味,也许二者相融合会产生良好的效应。但是目前教育工作者仅仅是对其产生了重视,具体策略的实施还在磨合阶段。
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艺术市场从不缺乏有天赋又肯努力的人才,艺术市场缺的只是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又同时具有以上因素的人才,教育工作者的身上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因为学生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储备人才,因此如果教育工作者不能把持好自己优秀文化传播者的身份,就会影响一批人才的成长,进而影响到中华民族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
针对这样重要的身份高校在选拔人才方面一定要仔细对其进行考核,过高的专业条件是必备的,除此之外教育工作者还要敢于承担社会责任,做中华优秀文化的推进者,有经验的老教师也要时刻反思自己在教学方面不足的地方,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紧跟时代潮流,将思政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相融合,真正意义上推动文化与艺术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适用于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科技,所以艺术设计与思政融合要推陈出新,绘画与书法的形式本就丰富多彩,所以思政元素在绘画课程中融入会相对容易一些,但是还有一些艺术的表现形式本身就是僵化枯燥和乏味的,这样的科目本身就会给学生增加学习压力,更不要说在课堂上融入思政元素了,所以老师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老师的教育手段要不断地更新,设计趣味课堂,在艺术设计课堂中要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巧妙地将思政文化带入到课堂的学习中。
思政文化是促进高校学生加强政治素养的有效途径,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艺术设计的学习中,通过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连接,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优秀艺术作品与思政元素的连接,也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文艺作品与思政元素的融合手段是多样的,艺术作品产生的背景才是影响创造者心境的关键因素,所以政治要素需要教育者自己去挖掘并向同学展现。
中华民族文化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不管是儒道法的思想还是绘画书法与雕塑的表现形式,在世界上都享有盛名,改革开放之初对于我国的发展现状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开发经济,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文化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近年来文化艺术市场建设的速度已经不能满足当下民众对文化的迫切需求,因此文化与艺术设计也要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增强文化的传播速度。我国优秀文化根植于各民族的发展,所以在传播方面也要加强重视。
我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都立足于传统文化,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所以国家高度鼓励在艺术设计中重视对传统政治文化的继承,继承并不是指全面的继承,因为有一些消极的文化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例如先秦时期的法家思想,朱熹先生的“存天理,灭人欲”,这些文化只是针对当时的大环境作出的必要措施,在当时也的确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今时今日的发展早就不同于古代社会,因此在艺术教学中对这部分的政治元素仅需要做到基本了解,并不要了然于胸。
如今对思政文化的传承既要运用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又要与习近平当代的思政理念相结合,这样交融的文化才会更加凸显民族特色,有利于直接与民众建设连接,不会与时代的发展脱节,这样也更加有利于我国的优秀文化走向世界。艺术是文化传播最为鲜明的一个途径,所以思政文化要通过书法绘画等途径融入艺术设计中去,为优秀的艺术作品增强政治性,政治思想通常都具有宏观性,所以思政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融入并没有消极意义,相反宏观的政治思维可以延学生对艺术的想象,这是十分有意义的创举。
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最能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便是深入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只有让学生本人亲自深入到实践中,才能引发学生对文化的了解。目前的艺术设计课程中,老师和学生都不再是艺术的献身者,而是利益化的普通群众,老师对学生的素养和素质根本不是很重视,学生对思政文化的了解不足,导致了一部分学生虽然能够拥有高水平的创作能力,但是却不具备最基本的爱国意识。文化的根本内涵之一就是肃清人的心灵,在艺术设计的学习中要摒弃金钱的铜臭味,专注自身在艺术、政治、科学等方面的全方位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革,为了提高学生整体的政治素养,在艺术设计的教育教学中要开创多样性的文化活动,例如在课外实践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去艺术馆当志愿者,来培植学生的服务意识,要想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首先就要有服务社会与服务人民的低姿态。艺术课堂的设计中要全面地对中华政治文化进行讲解,例如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在当今应如何应用到实践中,这些问题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影响学生的政治素养。老师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景,让学生可以置身情境,感受政治文化的巨大魅力,这是思政元素与艺术相融合的手段之一。
艺术史从古延续至今已经有了上千年的文化积淀,每一个时代文化的诞生都意味着背后有着重大的政治变革,百家争鸣诞生的时代正是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姓民不聊生居无定所的叙说。五四运动发生的年代也出现了许多书法大家,例如胡适、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鲁迅等先生,他们不仅是艺术文化的演说者,也是政治文化的创造者,所以每段艺术课程的讲解都可以延伸到丰富的政治文化中去。而艺术创作者本身受到时代的影响,但是其作品的风格却是和自身的性格有关,所以学生在艺术设计的学习中也可以探讨艺术大家的性格与作品风格,这样也有利于发掘适合自己进行艺术创作的路径。
良好的素养与丰富的内涵是当今时代对高校学生最基本的要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道路还需要发展和传承,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非常重要的。红色文化是我国最具有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的文化,这种文化与精神根植在每个中国人的骨血之中,爱国精神是每个中国人都应具备的基本精神。近年来艺术设计与思政文化都各自作为独立的学科去培养学生,这样方式反而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老师填鸭式的教育使学生不管在思政领域还是在艺术领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都不够牢固,一知半解的状态一旦持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降低。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思政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艺术设计课程要想融入思政元素在当今科技与信息交融深入化发展的今天是十分便利的。抗日战争几乎席卷到了全国范围内,以陕西为例,延安是我国革命时期的重要根据地,在陕西范围内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中,教育者就可以抗战思想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普及,对其他地区来说也是同样的,例如九一八事变发生在辽宁地区,辽宁的院校就可以这次战争为切入点,以上仅是举例,可以利用但不要局限。
虽然地区不同政治文化却都是蕴含着相同或者类似的民族精神,但是不得不说,我国的民族精神和思想内涵实在太过丰富,高校在艺术设计中要多举例,广泛的举例,使学生能够对当时的政治文化产生更深的共鸣。此外,艺术设计课程还应该不仅局限于校内,在重大纪念日的时候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去红色文化博物馆去参观,之后学生再上交心得体以便于学校对思政文化传播的效果进行检验。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政治多元化发展的时代下,国内外文化的交流也增强了很多。中华民族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所以国内各高校可以组织老师与学生前往不同的国家交流,一方面要把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播出去,另一方面也要吸收国外的优秀文化与我国现代文化相融合。国外的艺术呈现方式相对开放,东方民族的文化相对含蓄,二者具有很强的参照性。
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是我国与其他国家互惠互利,共同进步的过程。所以在文化传播时不应该具有排外性。国外的绘画、雕塑与音乐也有很强的造诣,比如抽象派画家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虽然光怪陆离但是非常有艺术性,米开朗琪罗的《大卫》至今还有很重要的文化价值,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与《最后的晚餐》从西方文艺复兴起到今天都是艺术界广为流传的优秀作品。
而事实上只有各国文化不断地发展,在未来艺术界才会出现更多有价值有意义有时代性的作品。目前的艺术设计课程中在深化教育改革中的实践还不够深入,学生的对思政课的兴致低,主要是老师脱离了时代背景只讲作品,过分的专业化课程过于乏味,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在艺术设计课程与思政文化尚未深入融合之前,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发现新的教学手段,避免艺术设计走向边缘化。
我国的艺术类院校在近几年的竞争压力逐渐变大,艺术市场的人才缺口大,但是优秀的艺术工作者却是十分稀有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艺术类院校进行了扩招,可是降低门槛和标准选拔的人才资质也会相对较差,而且新阶段艺术设计与思政元素融合的不够深入,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走向边缘化,僵化的体制与麻木的教学方式,导致艺术类教育的发展存在很大的缺陷。
目前的艺术设计与思政元素融合中的确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教育工作者本身可能对思政文化的了解就不足够全面,因为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思政与艺术二者就是脱节的,因此如今的引导者本身可能就缺乏专业的素养。其次,很多艺术类学生对艺术设计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就业,但是艺术这门学科如果不具有充分的热爱,是很难拥有好的造诣的。所以高校在二者融合过程中要多方并举来共同面对不同的问题。
另一方面令人惋惜的是,市场上冗杂的艺术者颇多,但是社会上对其接纳程度不高,艺术工作者的就业大环境较差,待遇也相比其他专业较差,因此很多优秀的人才不断地在流失。就业市场中应该对艺术工作者更加包容,高校也要提高思政元素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比重,这样尚未进入就业市场的学生综合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在过往的理念中,艺术工作者就是徒有其表的,现如今的教育改革就是来对峙这些片面的观点的。
现代的教学方式与以往不同的是更具有灵活性,课上的学习是一部分,课下组织的活动也是一部分。现如今,大部分高校学生都会在老师的领导下组织自己感兴趣的社团,艺术设计类的社团种类就更加丰富了,仅舞蹈就可划分为民族舞、爵士、街舞等等,绘画方面也有素描速写,油画等等,还有篆刻和泥塑这种比较少见的艺术种类,各种艺术设计汇聚在一起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景。
为了提高当代学生的政治素养,可设立单独的艺术与思政文化周活动,可分为一个学期一次,或者一个季度一次,又或者分为在校和暑期。活动的主体要切合时政,在选题方面由老师负责,选定大范围的主题,再由学生自己挑选适合自己团队的。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老师可以采用线上+线下同时监测,也可以挑选出一个社长固定的时间为老师报告活动策划进度。在团队合作中,每个人各司其职,通力合作,这样才能在活动展现环节获得良好的成绩。
在展示活动成果环节,高校的党委团委应组织学生会成员布置好会场,每种思政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同,因此社长应该及时的与会场布置人员沟通,在活动正式开始前,为了避免发生意外,应该多进行几次彩排。在不同社团进行展示的时候还可以设置一些小型竞猜活动,让未参与到活动中的学生也能融入艺术氛围中。等到整个环节从策划到表演结束的时候,首先由老师对作品进行评价,然后现场的观众为参赛作品进行投票,最后为前几名的社团颁奖。为了褒奖参赛同学的积极性,每个参与者都可获得小礼品。
思政元素融入艺术设计是十分必要的,在二者相融合的过程中,教育者要敢于承担社会责任,做优秀的中华文化的推进者。目前的教育机制还存在僵化单一的现象,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学方式。现代思政文化的学习是十分关键的,但是也不能完全忽视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此外,中外文化交流也是促进思政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艺术设计的生命力很顽强,所以思政元素的融入也会给其创造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