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视儿童在学校的体验感

2022-09-26 06:53沈丽新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小妍卫生间座位

沈丽新

大家是否注意过:为什么钟表广告里的指针几乎全都显示10 点10 分?因为,当指针指向10 点10 分的时候,钟表盘看起来像一张“笑脸”。我们也可以试试把钟表的时间调到8 点20 分,是不是让人感觉不舒服?因为它看起来是一张“哭脸”。所以,钟表商家会刻意把时间设定为10 点10分,拍成广告或摆在橱窗里,以此来提高人们对产品的好感度。

商家重视客户对产品的体验感,才能更好地达到目的——销售出更多产品。那么,教师也应该重视儿童在学校的体验感,努力让教师的“教”及时转化为儿童有效的“学”。

首先,我们要重视儿童对物理空间的体验感

有一年,开学第一天,我在学校餐厅柱子后面“捡”到一个一年级小男孩。他大概被一时粗心的班主任落下了,当然更可能是他自己刻意在“躲”。我问他是哪个班级的,表示愿意送他回教室。这孩子却说不想回,理由是“教室里人太多了”。当时那届一年级大概是每班50 个左右的学生,对比往年30 个学生的班级,自然“人太多了”。我们知道,空间舒朗,人的精神状态就从容,人际关系也会更和睦。

儿童当然有对物理空间的需求,尤其是那些敏感儿童对物理空间的需求相对更挑剔。但是因为他们年幼,很难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所以,逃避这个空间或者在这个空间里表现出很不愉快,是他们下意识的反应。作为教师,不能只以为“儿童贪玩或者胆小不肯进教室”,而是要通过细心观察、及时谈话找出真正的原因,才能让儿童免于被误会。

以我多年的工作经验观察,凡是在那些桌椅排得挤挤挨挨、学生在座位上动弹不得的教室里,学生总是更多一些浮躁。孩子们之间的情绪冲突点会特别低,动辄产生矛盾,课堂纪律当然也更成问题。有的教室的确是因为学生人数太多,没有办法调整,这就另当别论。但有时候,明明教室后面有空间,班主任还是习惯把课桌椅安排得挤在一起。

我会尽最大可能地把学生的课桌椅拉开,前后左右的距离都调整到“最大”,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享有最大可能的分摊空间。学生对物理空间的需求越被重视,体验感越好,整个班级的精神状态也会更好,同学之间相处也会更和睦。

其次,我们要重视儿童对社交环境的体验感

儿童的社交圈相对狭窄,除了亲戚圈、邻居圈、父母朋友同事圈,儿童最重要的社交圈就是同学。成年人都有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的同事。如果我们被安排与喜欢的同事合作,会格外愉快、有干劲儿;如果我们被安排与不喜欢的同事合作,可能会彼此感觉不愉快。儿童对自己最重要的社交环境——同桌,当然也格外关注。作为安排座位的班主任,要尽可能避免把两个“不对付”的孩子安排成同桌。

每学期开学报到那天,我习惯让孩子们先分男女生两列按身高排队,然后说明教室里安排座位的原则:“教室里的座位一定是按身高排的。不然个子高的同学坐在前面,会影响后面的同学看黑板。是不是坐单人桌,或者跟谁同桌,你可以提出申请,我再来最后安排。如果想调座位,一定要在今天申请哦!”

我们教室里有三小排单张课桌的座位,共18 个座位。这18 个座位一般分给爱闹腾的孩子,这样不会互相打扰,影响课堂教学。同时,每个孩子的空间需求不同。有的孩子更喜欢一个人坐,不喜欢有同桌,这种情况当然也要兼顾。

三年级的幼稚鬼还处在异性互相嫌弃的阶段。好几拨女生的需求居然都是“不要和男生同桌”,在她们保证“上课不讲话” 的前提下我都会满足她们的需求,而“不嫌弃男生”的女孩子则可以优先挑选男生作为同桌。也有两个男生从二年级开始一直是同桌,他们坚持要继续坐同桌。我趁机点评,让全班学生听见:“他们两个还想坐同桌,我满足他们的心愿。前提是我观察到他们以前课堂上不会讲话,老师信任他们!”

在同一个教室里,不同孩子的社交需求都被教师了解,并给予最大限度的满足。这样一来,学生在愉快的社交环境中学习,校园生活也就更可能让他们充满安全感。

最后,我们要重视儿童对成长支持的体验感

每一个孩子对成长支持的需求不同。有的孩子从小就具备领导者气质,乐意当各种团队的队长,也会很积极创建各种团队。但有的孩子觉得担任领导者是最艰难的任务,面对这样的任务他们会尽可能地退缩。对于不同的孩子,教师要尽早甄别,然后小心谨慎地一点点推动他们成长。

对于具备领导者气质的学生,教师要帮他们多设置各种为班级服务的岗位、多安排各种为同学们服务的机会,推动他们从配合教师去完成任务到能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甚至自主策划班级活动。

一年级刚入学的时候,我建议每个孩子都朗读《365 夜儿歌精选》,并一首一首到我这里过关。而最早过关的小朋友,我就邀请他们来做“小老师”,听同学们的诵读、给他们盖上“过关章”。这些“小老师”从这里起步,慢慢接受一个个任务,成为一次次活动的组织者。在后来的双语节、儿童节活动中,负责筹备、排练本组节目的,基本上都是最初的“小老师”,他们甚至会自己准备道具和演出服装。

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如果用力过猛反而会让他们心生畏惧。我们可以慢慢寻找合适的机会,逐步推动他们成长。

一年级孩子入学第二周的时候,小妍的家长反映:“每天给孩子把水壶装满,放学回家发现水一点也没少,孩子整天一口水都没喝。”这个不爱喝水的女孩似乎有分离焦虑症,每天要在校门口跟妈妈开展“我不要进学校”的“拉锯战”。我跟她单独对话的时候,她基本不搭话,我观察到她在课后与小朋友也几乎没有任何互动。于是,每个课间,我都提醒小妍“先喝水,再去玩”。她会在我的注视下假装喝水,但事实上只是润一下嘴唇——小妍不肯去上厕所。

学校的卫生间宽敞明亮,保洁阿姨每节课都会打扫。卫生间的洗手台很低,整面墙都是大镜子,镜子前有灯光。许多女孩子就爱躲在卫生间对着镜子各种做表情、摆动作——显然,小妍不是因为环境问题不去卫生间。

我分析,小妍是不喜欢在家以外的卫生间上厕所。那么长此以往,在校生活对她来说每一日都是煎熬——她的“不要进学校”的原因就在这里。教师应该去观察到问题背后的真相,然后去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我选择不去问“为什么”,而是请小妍去帮助更不爱说话的小朗。想让一个人觉得自己有力量,最简单的办法可能就是帮他(她)找到比自己更羸弱的那一个。一对比,他(她)察觉自己不是最软弱无力的那一个,就可能生发出力量。

我拜托小妍:“我想请你帮个忙,你能替我陪小朗去卫生间吗?路上你告诉她,学校的卫生间可干净了。然后呢,你顺便也可以上个厕所,再一起回来,好不好?”——我试图用描述他人的表象、问题,在不会被小妍抵触的情况下,不动声色地去触动她本人。

小妍笑道:“好的。”然后去牵小朗的手:“我陪你去卫生间吧。”小朗不说话,羞涩地笑……后来小妍一再主动告诉我:“老师,我又陪小朗去卫生间啦!”“老师,我今天喝了快一整瓶水呢!”她在校门口与母亲的“拉锯战”不再上演了,每天能够愉快地进入校门。

比小妍更不爱说话的小朗,让小妍映照出了自己有力量的一面,她因此而默默成长。这样的孩子需要的成长支持不是过于用力地推动,而是想办法激发她的内驱力,让她按着自己舒服的节奏和能够接受的方式,慢慢生长。

教师有时候也是个设计师。设计教室的布置,设计学生的座位安排,设计同伴互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课外活动……每一次设计,教师都该重视儿童的体验感。是的,所有的设计都要以儿童接受的方式,让他们拥有良好的体验感,并因此成长得更好。

猜你喜欢
小妍卫生间座位
换座位
一家公司的卫生间能有多惊艳
压力是个无孔不入的小坏蛋
好玩的“躲猫猫”
卫生间抢劫案
我帮你上卫生间
绿荫来时路
巴士上的座位
换座位
小妍的博物馆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