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实践与思考

2022-09-24 09:39ZHENGFeng
住宅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外立面文物医院

■ 郑 峰 ZHENG Feng

0 引言

目前,上海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 462 处,近代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的不可移动文物占比非常大。各级文物管理部门对文物进行修缮设计时,对于“适当变动原本结构和布局”的做法一直是比较保守的。杨浦在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中,落实“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理念,针对一直延续原本使用功能的文物,在适应当下科技发展和功能需求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位于杭州路340 号的圣心医院,始建于1923 年,由天主教慈善家陆伯鸿投资兴建,是上海市杨浦区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由于自然老化等原因,存在安全隐患和耐久性问题。本文将以此为例进行探讨,希望能为类似的保护修缮工程提供参考。

1 圣心医院概况

1.1 历史沿革

1923 年,华人实业家、天主教人士陆伯鸿先生集资在宁国路杭州路一带购进土地建造教会医院,取名为“圣心医院”。医院占地面积约4 hm2,共有6 栋病房大楼,每栋可容病员120 人,由天主教方济会修女管理;同时还修建有幼稚院1 座、修女住院1 处(内设小教堂)。1931年,陆伯鸿先生又聘请俄国建筑师W·李文·戈登士达设计新堂,新建教堂及特等病院。新堂取名“耶稣圣心堂”,采用古典复兴和装饰艺术派之间的折衷主义风格,立面装饰非常丰富,顶部为八角钟楼,室内窗户镶嵌欧式彩色玻璃,图案别致、色彩绚丽;内部彩绘拱顶、彩绘地砖、罗马柱式,非常漂亮,可同时容纳七八百人礼拜(图1~3)。同年,在医院创始人之一的宋梧生努力下,医院与中比庚款委员会合作,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癌症放射治疗专科医院——中比镭锭治疗院(即肿瘤医院前生)。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圣心医院被占领,先后成为日军医院和战俘集中营。1951 年,上海市政府卫生部门接管医院,改名“上海市第二劳工医院”;1958 年,更名为“杨浦区中心医院”;2000 年5 月,再次更名为“杨浦区老年医院”,并于2012年转型为“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

图1 圣心医院教堂及特等病院立面图

图2 教堂南立面

图3 教堂内部拱顶及罗马柱

2004 年2 月,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公布圣心医院为杨浦区文物保护单位;2005 年10 月,其中的教堂建筑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1.2 修缮前概况

圣心医院文物建筑为砖混结构,主体结构构件基本完好;但在房屋检查时,发现病房楼都有不同情况的倾斜,且最大倾斜率为5.08‰,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部分密肋板存在钢筋裸露、锈蚀现象;楼板下原砌块模板破损,存在掉落隐患。房屋结构安全性计算和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基础防潮不足;屋面存在不同程度破损,木屋架无法满足医疗用房二级耐火等级要求。

经检查,建筑外立面线脚装饰、正立面入口处山花、阳台宝瓶栏杆、立面窗洞及门窗洞口装饰线条、立面柱装饰、雨水管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风化。立面水刷石有大量修补痕迹,色差非常大,且有的后期表面涂抹黄色涂料;部分文物后期加建部分的外立面与历史原貌不协调;还有在外立面上随意安装的空调外机、线缆和近期新安装的塑钢门窗等,均破坏了建筑原有的历史风貌。

此外,室内原有装饰历经多次装修和布局改动,门窗装饰线条、天花线脚、楼梯及水磨石地坪等均有破损,有的甚至已不存在。

2 保护修缮总体思路

2.1 修缮目标

在深入历史信息调查和房屋质量检测的基础上,通过保护修缮,恢复文物原有历史风貌;并通过结构加固修缮,提高文物的安全性能,从而提升和完善医疗功能及使用需求,延长文物建筑的生命周期。

2.2 修缮原则

2.2.1 整体性原则

本次保护修缮工程将恢复文物建筑的历史风貌和原有的空间格局,保护修缮文物的外立面及室内重点保护部位,使之符合整个区域的历史风貌要求。

2.2.2 真实性原则

真实、完整地保护文物建筑的历史风貌,对历史上历次改建内容进行评估和判断,保留有价值的历史状态和文化环境[1]。

2.2.3 可识别性原则

充分尊重并保护文物历史原貌,慎重对待文物现状(包括历史缺失和不同时期的改扩建)。本次保护修缮工程中,新增的室内装饰内容采用上世纪30 年代设计风格,但在用材、用料、施工工艺等方面,体现一定程度的可识别性,不做仿古的仿制和重建。

2.2.4 可逆性原则

由于历史信息和主观认知上的局限,在修缮工作中应尽可能保留、保护原有历史构件,以满足今后修缮时的信息考证和拆除复原,以便于更科学、更完整地修缮。选择可逆技术与可再处理的施工措施,避免对历史建筑造成不可逆的干预[2]。

2.2.5 可持续利用原则

组织专家对文物建筑的重要保护部位进行认定,以保护为前提,结合文物建筑现状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功能置换;对于经历过多次装修和布局改动的部分病房,结合现行规范进行结构加固和功能提升,使文物建筑得到合理有序的可持续利用。

3 保护修缮设计与实施

圣心医院现为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是集监护、治疗、护理和康复为一体的医疗机构。病人基本无行动能力,康复治疗需要推着病床前去,因此,原病房空间尺度已无法适应当前的使用规范,需要进行优化和改善。

3.1 结构加固修缮

3.1.1 墙下基础加固及刚性避潮层设置

本次修缮将一并解决底层地坪的防潮问题。在底层重做钢筋混凝土防水内胆并做架空组合楼板(卫生间区域不架空),防水内胆可以兼作筏板基础,可增加地基承载力,有效降低基底压力,提高基础安全储备。

为了彻底解决底层墙体避潮层失效的问题,采用浇筑传统地圈梁的方式来新增避潮层。将避潮层设置在室外勒脚部位(室外地坪标高以上);地圈梁则采用抗渗混凝土浇筑(抗渗等级为P6),且地圈梁钢筋需焊接接通。挖槽过程中,需采用适当的临时支撑(钢板凳顶紧)以确保上部结构安全。

3.1.2 加固受压及抗震承载力不足的墙体

本次修缮对局部受压及抗震承载力不足的承重墙采用“双面钢筋网+水泥砂浆”进行加固,外墙则仅在内侧采用“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进行单侧加固;且加固处理前,需先对墙体结构裂缝进行修复。

3.1.3 走道的修缮改造

本次修缮中,对北侧走道进行扩宽,并将原走道木搁栅楼板改为现浇楼板(图4)。

图4 走道修缮前后对比

(1)为满足康复病房的需要,将一、二层1 500 mm 宽的走道向南扩宽至2 400 mm。同时,在原走道南侧新增1 道纵墙,纵横墙交接处增加构造柱拉结,且新增纵墙需按现行规范要求设置圈梁。待新纵墙砌筑完成后,再从上至下拆除原走道南侧砖墙。

(2)现场检查时发现,除二楼走道仍为木搁栅楼板,其余均已改为现浇楼板。

3.1.4 电梯加建及钢筋混凝土楼梯改造

出于康复病房的使用需求,本次修缮中,在文物建筑后期加建的北侧中翼增加医用电梯1 部;同时,将北侧东西两翼后期改造过的钢筋混凝土三跑楼梯改造为两跑楼梯,以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3.1.5 白蚁防治

由于文物建筑采用了大量木结构,存在蚁患。在屋顶修缮施工时,聘请专业防治公司对文物建筑进行全面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治理和防治措施,特别对木屋架各受力承重构件进行重点防治。此外,对所有隐藏在装饰层内的木搁栅、木龙骨,亦采取有效可靠的防白蚁措施;装饰外露的木材料在施工前,也应采取必要的防治检查和防治措施。

3.1.6 木结构防火、防腐

对所有木结构构件修缮加固后,均刷防火涂料两度。对进墙的木搁栅端部、木梁搁置端及人字木屋架搁置端的腐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对未经防腐处理的木构件重新刷防腐剂两度。为满足医疗用房二级耐火等级要求,二层顶棚新增钢结构,涂刷钢结构防火涂料,以防止应急事件引发的木屋架坍塌。

3.2 重点保护部位修缮

3.2.1 外立面

外立面清洗后补刷涂料层,恢复原有水刷石立面;同时,对所有建筑外立面历史材料出现的破损进行修复。修缮后外立面见图5。

图5 修缮后外立面

修复前,应先对原水刷石进行勘探检查,明确修理部位;再根据损坏程度和大小,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可先做小样与原墙面进行对比,直到材料及配合比满意为止。采用剔凿、斩剁等方式,将空鼓、开裂及破损饰面清除。凿搓并剁毛待修补基面,弹出(绘出)修补分格线,且修补前在基层上涂刷界面剂;新做水刷石表面略高出5 mm,且表面不能露出石子,用微水冲洗表面,再用软毛刷子清除表面的泥浆,直至云石露出。在水泥初凝后终凝前,用喷壶清洗粉刷表面,并注意对原有保留墙饰面的清洁保护。对于外立面窗框线条,可先采用植筋加现浇混凝土(水泥砂浆)的方法修补基层,再进行水刷石饰面修缮。立面水刷石修缮后,需喷涂保护剂,且喷涂前需将材料表面清洗干净;喷涂完一层后,手感干燥时即可进行第二次喷涂。修缮后的水刷石墙面见图6。

图6 修缮后水刷石墙面

3.2.2 屋面

屋面平瓦尽量原物利用,凡损坏及风化严重的原平瓦、脊瓦,均按原瓦式样予以调换,且规格和颜色也与原瓦相同;并将新换瓦片集中在屋面非主要立面的方向。局部屋面角度过大时,瓦片需在挂瓦条上吊铜丝固定,以增加安全性。此外,屋面天沟、泛水、檐口水落、雨水管等全部按历史图纸原样调换。

3.2.3 室内

按要求重做水磨石地坪、楼梯踏步及公共走道墙裙等。分析现存保留的水磨石水泥标号、石子色泽粒径、分割条镶嵌造型和图案等,将选择好的水泥、石子、色粉等进行配合比计量,并根据配合比小样的效果确定最终水磨石地坪、楼梯踏步及公共走道墙裙等的选用。

3.3 医疗设备安装

病房气体管道的立管沿管井敷设,层间管道沿走廊吊顶内敷设。管道由天花通过卫生间,暗装进入病房的设备带内。

根据修缮设计要求,供氧系统采用紫铜管件和金属密封连接,管件之间采用套管银基钎焊焊接,且三通及接头的材质均与主管材相符。金属密封连接使用寿命一般在20 年,密封材料耐用不易老化,且维修拆卸方便,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铜管接头焊式管件》(GB/T 11618.1)的有关规定,不锈钢管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制对焊无缝管件》(GB/T 12459)的规定。

3.4 项目智能化系统(采用“智慧医院”部分标准)

3.4.1 智能远程探视系统

在病房楼病区入口处配置探视分机,护士站配置探视管理机,并在病区配置移动式探视机。

3.4.2 智能病房显示系统

每间病房安装1 块LED 显示屏,内设温湿度传感器、联网播放器等。

3.4.3 弱电机房物联网管理系统

机房内配置UPS 监测模块、红外探测模块、漏水监测模块、电量监测模块、温湿度监测模块、烟雾监测模块等,以便实时了解弱电机房状况。

4 对文物修缮项目流程的思考

4.1 文物修缮

在文物建筑保护修缮项目启动前,应提前与文物管理部门进行沟通,了解文物建筑的保护等级、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及重点保护部位等信息,将修缮意图汇报清楚,尽可能获得文物管理部门的支持。在前期方案设计阶段,对文物建筑的历史研究和安全性检测要尽可能做细做精,这是项目是否成功的关键。

文物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基因,文物保护最主要目的就是尽量完好地继承并延续这些历史文化遗存。因此,竣工资料编制是文物保护的重要环节,是区域历史文脉的传承,也是我们守住中华文化应有之义。

4.2 文物建筑的日常维护保养

文物建筑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需制定科学的使用和维修计划,同时加强日常维护保养,如木制材料、水磨石、大理石、电气设备等都需要不间断保养。随着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医院的大型设备会越来越多,文物建筑的合理使用与文物管理的矛盾也越发凸显,因此,对大型医疗设备的添置和使用区域需要进行科学论证。为杜绝人为破坏和自然损伤,需常态化巡查和专项检查,及时处理安全隐患,确保文物建筑使用安全,减缓文物衰败。

4.3 新技术在文物建筑保护中的应用

应进一步探索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助力文物建筑保护。在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的原则下,采用可逆新方法使文物建筑适应当代建筑功能要求,是当前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方向。应用BIM、IoT、FM、5G 等数字技术,开展文物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3]。另外,综合应用三维激光扫描、倾斜沉降监控测量等技术,精细、准确地采集文物建筑变化信息,杜绝因周边环境而引发的建筑损坏。

5 结语

我国文物建筑保护制度由古建筑保护发展而来,而近现代文物建筑在价值判定、维护管理、功能提升改造等方面与古建筑保护存在明显区别。因此,近现代文物建筑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需在文物建筑保护制度上逐步完善。近几年,国家文物局对文物的利用持开放和鼓励的态度,保护和利用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也能够起到相互转化和促进的作用。本次对圣心医院的保护修缮,是在保护历史价值和特征的前提下,提升其使用功能,使建筑更符合当前使用规范,延长建筑的生命周期。

猜你喜欢
外立面文物医院
老旧小区外立面整体改造的实践分析
文物的栖息之地
建筑设计中色彩对外立面的创新性应用思考
关于住宅建筑外立面设计的探讨
文物的逝去
萌萌兔医院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