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涛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文化特色的建设。城市文化特色的建设能够展现各城市的民族历史文化特色,对塑造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品牌形象十分重要,是延续历史文化记忆的主要方式,其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要想更好地保留城市历史文化气息,对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尤为关键。鉴于此,现以罗江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讨论与研究空间叙事理论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在新时代背景下,现代化城市建设尤为重视城市特色与特性的凸显。因此,如何根据城市的民族文化特色、风土人情以及历史故事打造具有特色的城市文化,是当前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历史文化街区是承载城市文化与特色的主要建筑,因此各城市要重视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
空间叙事理论主要是指在基本叙事过程中将空间维度作为叙事的逻辑主体,将事件中所涉及的历史人物与故事融入特定的空间,用以搭建叙事性场所的理论。在最开始的叙事学探究过程中仅仅将时间维度作为叙事依据,并没有人提出将空间维度作为叙事依据的概念。人们没有意识到空间维度可以用于叙事,导致鲜有空间维度作为叙事依据的叙事方式或叙事手段。美国学者约瑟夫·弗兰克在1945年撰写的《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中首次提出了空间形式理念,发表了以空间形式进行小说创作的基本概念,这也是空间叙事理论的雏形。自此之后,美国作家纷纷借鉴该基本概念,使空间叙事得以快速发展,培育出了大批优秀作家,使人们了解并接受了空间形式小说。由于空间叙事理论发源于西方国家,我国并没有及时接受并了解这一叙事概念,直至20世纪后期,我国国内学者才发现空间叙事理论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国学者在应用空间叙事理论时不单单将其应用于小说创作方面,还将其应用于其他题材的创作领域。例如在绘画作品的解读中应用空间叙事理论,此领域的代表人物为殷双喜,其于1996年发表的《李帆:城市考古与空间叙事》一文便初次运用空间叙事理论深入分析了相关绘画作品。殷双喜认为该石版画具备一定空间维度的叙事性和可读性,“李帆的石版画艺术中的叙事性,是一种以空间维度的叙事过程,是无法通过小说、戏剧或者电影所能充分表现的”。通过上述内容能够发现,空间叙事理论不单单是文学作品特定的创作以及解读方式,该理论还适用于艺术类作品,对契合的作品所展现出的指导意义远超于普通分析方式。空间叙事理论内容不断丰富,促使空间叙事理论的运用领域逐渐扩展,不再局限于小说的创作与解读,甚至逐步扩张至电影、绘画乃至城市建筑保护等诸多领域。
“历史文化街区”这一概念最早于20世纪初被提出,在此时期,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传统建筑物的保护层面,历史文化街区原有的特色地域风采与文化精神并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与保护。随着时代的发展,陆续颁发了《威尼斯宪章》《内罗毕建议》等一系列文件,并把保护关键点放在传统建筑物和文化街区上,很多学者意识到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价值不再局限于街区自身建筑的重要性。1964年,《威尼斯宪章》发布,该宪章内容着重关注对传统环境的整体性保护。1987年颁发的《华盛顿宪章》更是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引领至全新的发展时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措施和经验得以丰富,为今后的保护探究提供了大量的经验参考。
实际上,虽然国外历史街区保护的相关经验没有我国充足,但国外的保护方式也有值得参考借鉴的地方,例如意大利博洛尼亚老城的经典保护标语“建筑要维修,人也要留下”,其不仅保护了老城内居住的居民,还较好地将老城的历史文化气息保留了下来。不仅如此,国外还有很多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优秀案例,如建立以旅游业为保护手段的美国黑石河峡谷地区历史文化街区等。
总而言之,国外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上,主要的保护核心是依据历史文化街区的实际需求,该实际需求往往不被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和商业形态所限制,会更加还原城市居民的真实生活,这是我国开展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所需要借鉴的。
我国最早于1999年提出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概念,并在《北京宪章》中指出“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它留存于建筑间,融汇在生活里,对城市的营造和市民的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城市和建筑的灵魂”。该宪章的内容以及规范是国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参考依据。现阶段,我国相继发布了多个有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条例和规范,明确指导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的开展方向。
国内历史街区保护理念的发展经历了多个积极探索的阶段,自该理念提出以来,经历了实物到精神、建筑遗产到城市和自然环境、保护修复规范到跨学科研究方法的有效应用等阶段。进一步促进了以人为本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发展。我国地大物博,各城市空间分布、文化特色以及发展规划皆有相同之处,导致我国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的开展进度与效果参差不齐,各城市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对策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在分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与空间叙事理论之间的相适性时,必须引出空间概念。工作人员若想对历史文化街区空间进行合理的设计,可以借鉴或参考空间叙事写作技术。在我国此种空间形式的历史文化街区中,有诸多案例可以佐证。例如,我国四川省成都市人尽皆知的宽窄巷子。该巷子在康熙年间分为宽巷子与窄胡同,而宽巷子是当时的街道名称,在该地段坐落的房屋多为满族官员的宅邸,而窄胡同则是士兵日常居住的场所。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在2003年对此地进行保护与更新,以及业态调整,将该地区尽可能恢复至当初原有的风貌。现如今的宽窄巷子的作用更加偏重于对我国市井民间文化和慢生活方式的展现,其展现了康熙年间巴蜀文化的历史文化气息,具有浓厚的老成都城市生活记忆。
实际上,历史文化街区中蕴含着众多城市记忆,其所涵盖的历史文化并不局限于文字叙述,无论是建筑风格、建筑特色,还是居民生活方式,都是历史文化街区展现文化的一种方式。通常来说,文字叙述会更倾向于选取重点历史事件进行系统的阐述,其中,历史文化街区只是历史佐证的证据之一。而新时代下,叙事方式不再局限于文字,人们可以借助视频、图片等去表述历史文化,该种方式的空间性更强。
总而言之,空间叙事理论下的空间一般指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根据前者在意识中再现的空间,二是叙事写作结构的空间性。再现的空间更为抽象,可以打破视觉以及触觉的制约,借助用户的建构搭建多元的空间形态。而写作结构的空间性主要是指文学作品,其具备不同的故事情节。
1.多元化分析原则
在图片、视频还未全面发展和应用的阶段,我国对历史事件还原和重现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部分记忆重新构建历史事件,为了保证所构建历史事件的真实性与还原度,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大量的民间走访调查,尽可能多地收集历史资料信息;二是对随机来源的调查数据进行计算,获取信息数据中的相同点,围绕相同点进行历史事件的还原。需要注意的是,历史文化事件的还原因为年代久远,一般难以寻找到真实经历事件的人员,因此,多元化分析的原则大多适用于文件记录或口口相传的历史文化事件。
2.时空统一分析原则
所有历史文化事件的发生都有相关的时间和空间。目前,我国叙事学的研究大多是针对时间的分析与研究,空间叙事理论的研究相对较晚。但考虑到历史文化街区自身的特征,对其的保护和发展更重视空间层面的感知,但往往容易忽视时间问题。大部分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在最开始保护的时候,会普遍应用与历史文化空间不匹配的现代事物,而这容易破坏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原有的文化气息。笔者在调查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罗西亚大街时看到,历史建筑的翻新通常会破坏原有的建筑风格。但值得注意的是,时空统一原则并不代表相关保护人员在开展工作时要确保历史文化街区不变,也不代表要将历史文化的部分节点无限放大,而是要寻找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适宜时间点,借助对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展现该时间点前后的历史发展情况,进一步营造历史文化氛围。
3.双向构建原则
双向构建原则主要是指在叙事作品中,作者依托写作把脑海中的意识撰写成文学作品供读者阅读与鉴赏。不同读者对作品的鉴赏与理解也不同。所以,要合理分析不同读者群体的期待与需求,从而打造更具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
罗江位于我国成都北部边缘地区,该城市曾被评为全国首批示范县,罗江城具备两千六百多年的文明史与一千六百多年的建城史。罗江城市周边四面环山,自古为出入川蜀的物资交通要道,拥有古代关隘文化。自古罗江宗教文化繁荣昌盛,其中包括罗汉场、罗汉寺、游龙寺等众多宗庙文化。而在名人名事方面,罗江自古人才辈出,李调元等李氏兄弟为罗江留下了“弟兄三翰林”的美誉。在罗江特色产业中,百货、药材以及小食品等应有尽有。罗江被誉为文化之乡,自古诗风盛行,清代张问涛以及宋代陆游均题诗于罗江,而罗江中心城区的魁星阁为诗书文化的直接代表。罗江民风淳厚,民间习俗更是百花齐放,其中包括舞狮、龙舟以及元宵灯会等众多艺术展演活动。
借助空间语句法,罗江老城中交通最为发达的地区便是城中心的十字形街巷,且伴随罗江城市的进一步完善与规划,其老城中相关区域的格局有所变动,罗江城中心迁移至古城东门位置。从宏观上看,罗江城南街的交通能力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弱化。
借助叙事空间理论相关内容,而后参考叙事性设计策略相关标准,并对罗江城市现状与实际规划方案进行有效分析。
一是优化罗江历史街区叙事结构。在叙事结构方面,可以拆除罗江历史文化街区质量不合格的建筑,逐步恢复罗江南街的传统街巷空间特色。不仅如此,要在街巷的合理位置建设绿化广场,提高街区开敞空间供给。
二是罗江历史街区整体作用定位。在历史街区的普遍居民区,可以混合搭建书院、商铺等公共设施,同时优化居民的居住环境。通过对各个公共设施的细节刻画以及对公共建筑的功能置换,展现罗江人民传统的生活气息和市井文化。
三是对拼贴格局的保护。罗江历史街区主要以传统楼房为主,可以对老旧庭院、天井内的临时搭盖物进行拆除,并对老旧建筑的结构以及装饰细节进行修复与完善。需要注意的是,建筑修复需要结合历史文化和传统居民的生活模式,以避免在修复过程中破坏建筑原有的历史气息。
四是罗江历史街区文化主题与活动组织。罗江历史街区可以组织以民间文化等为主题的街区活动,注重历史街区叙事空间阅读者以及保护者两者的交流,提升游客的体验。与此同时,可以借助短视频进一步讲解罗江历史文化,扩大罗江历史街区的宣传范围,激发游客对罗江历史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综上所述,借助空间叙事理论研究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能够为相关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本文根据罗江历史街区的具体情况,依托空间叙事理论展开相关研究,进一步详细地阐述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原则,以此为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关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