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经济全球化重要论述:价值意蕴、科学思维及实践指向

2022-09-24 03:05陈彩云
邓小平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全球化世界经济

陈彩云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和特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我国发展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要“坚决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当前世界经济进入深度动荡调整期,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经济全球化遭遇重创。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更加重创世界经济,使本已放缓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时刻保持定力、坚定信心、把握方向,科学认识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坚定开放发展信心决心、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全球经济企稳复苏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价值意蕴:牢牢把握世界经济正确方向

近年来,学术界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出现分歧。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加剧了人们对经济全球化的各种担忧、反思、质疑甚至否定;另一方面,众多学者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发展,肯定全球化是必然趋势,判断逆全球化动态只是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减速路障”,全球化或全球秩序仍将存在。学术界更多的声音是对全球化的未来发展进行反思,如认为疫情加速推动了全球化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全球化仍将继续,但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将从“超级全球化”走向“有限全球化”;判断经济全球化未来将温和复苏,应正视和积极应对反全球化诉求,努力打造“更为包容、均衡和公平的新型全球化”;等等。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和趋势,科学分析并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挫折困境,是把握世界经济正确走向的应有之义,也是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发展的现实需要。正如习近平所说:“面对重重挑战,我们既要增强紧迫感,也要保持理性,登高望远,以负责任态度把握世界经济大方向。”

(一)世界经济复苏发展的现实需要

习近平指出:“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战胜各种挑战和困难的历史。”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来不是一个直线前进的过程,正是在不断涌现的波折矛盾推动下,人类社会才能不断调整、变革和前行。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相伴而生,其发展进程中挫折不断。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分析指出,全球化对于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但对于其发展进程中的不足,应加以改革完善,推动全球化潜力发挥,以改善人们的生活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当前,世界正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和大调整,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复苏增长亟需新动能。随着全球治理赤字、发展赤字继续扩大,各类风险挑战层出不穷,国际格局面临深刻调整演变。面对困难和挑战,习近平指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问题本身并不可怕,关键是采取正确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新的转折点,应客观分析、科学判断和精准施策。首先,应直面问题,充分估计世界经济发展的曲折性。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技术和就业等矛盾关系,应充分理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理性看待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曲折和调整,科学分析经济全球化发展遇挫的深层次原因,从而积极寻找应对之策。其次,应客观分析、科学判断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方向性。越是面对挑战,越是需要正确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科学判断事物发展的方向,充分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必由之路和历史大势,波折挑战改变不了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再次,应积极应对,携手推动世界经济的复苏发展。开放前进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团结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增长的关键。在当前困难的背景下,世界各国更应增强互信,守望相助,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推动发展区域伙伴关系和全球协调合作,创新增长方式,完善全球治理,正确引导经济全球化发展走向,让经济全球化更好造福全人类。

(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抉择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十四亿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之下,我们相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和巨大成就,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回顾历史,奋斗的道路充满艰难险阻;展望未来,前行的道路上各类风险挑战不可避免。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中华民族不畏险阻、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伟大斗争精神是我们不断前行的重要法宝。当前,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关键时刻的战略思考和勇敢抉择至关重要。就世界经济而言,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重大挫折的关口,开放还是封闭?进步还是保守?合作还是对抗?前进还是倒退?这是关键时刻需要做出的抉择。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历程,我们也曾面临关键抉择。20世纪70年代,围绕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国内也有过疑虑和争论。最终,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分析和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破除了“两个凡是”的严重阻碍,强调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邓小平提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关起门来,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是发达不起来的”,应该实行开放政策,努力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装备。中国曾经对于经济全球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有过疑虑和忐忑。但是,我们准确判断经济全球化是历史的大方向,中国经济要发展,就必须融入世界经济。“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如果永远不敢到大海中去经风雨、见世面,总有一天会在大海中溺水而亡。所以,中国勇敢迈向了世界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呛过水,遇到过漩涡,遇到过风浪,但我们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这是正确的战略抉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发展举世瞩目,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全球经济的贡献不断加大,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新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一部对外开放史就是当代中国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中国从全球化的边缘者,逐步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遵循者和获益者,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支持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中国。坚持融入经济全球化这一被事实有力验证的正确战略抉择,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不动摇,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路径。

(三)大国责任担当的深刻体现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向世界庄严承诺:“中国将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走共同发展道路,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经验和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一起来实现共同发展。”面对经济全球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中国秉持“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的发展理念,践行“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中华民族传统义利观,倡导“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共赢合作思想,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全球经济的开放联动增长。“聚焦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在实现造福中国人民的同时,也造福沿线各国人民。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面对一些国家推卸责任、蓄意抹黑和甩锅嫁祸,中国不仅自身在疫情防控上表现出色,而且坚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国际社会安危与共、同舟共济,积极给予其他国家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援助支持,帮助其他国家抵御疫情、恢复经济和促进发展。2020年5月,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习近平呼吁各国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号召国际社会团结合作、加强治理、恢复经济。中国在困难时刻的负责表现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深刻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二、科学思维: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习近平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应“立足时代特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更好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历史的脉络和走向”。当前,经济全球化正处于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十字路口,习近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透过现象分析本质,为拨开全球经济发展迷雾、提出经济全球化改革方案、推动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见解。

(一)不能将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我们应该从具体实际出发,寻找固有规律性即事物内部联系来指引我们的行动。习近平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

梳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虽然挫折不断,但其带来的好处也是毋庸置疑的。经济全球化大大加快了全球资源配置、科技进步和人员交流,有力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强劲增长和人类相互依存关系的不断加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和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客观表现。封闭主义、保守主义的逆全球化思潮和行径不利于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违背了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客观规律,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而言,无异于“饮鸩止渴”,倒退回以邻为壑的老路,世界各国只会更陷危机泥潭。简而言之,作为全球经济社会运行机体的重要组成,全球化可调、可控、可变,但不可逆,更不可能被简单抛弃。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其背后原因来自于多方面,包括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全球经济发展乏力脆弱;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同区域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全球经济治理滞后;经济深层次矛盾远未解决,疫情带来的挑战又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等等。发展中的不充分、不平衡、不可持续等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的矛盾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挑战,继而引发了经济全球化动态发展中新一轮的调整,但是“把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实,也无助于问题解决”。

(二)经济全球化有两面性,但大方向正确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两面。”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运动和变化过程中,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分析、应对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发展前进。习近平强调指出,矛盾普遍存在是“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应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观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科学改造世界,“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

经济全球化本身是一把双刃剑,从一开始就存在利弊两端。它既能促进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优化配置资源、获得全球市场,从而推动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全球交往融通,同时也可能给参与全球化的国家带来不平等、不稳定或者不安全问题。当经济全球化带来发展、进步和富裕的同时,也带来了被疏远、被剥夺权力或被边缘化的群体。穷国源于地方冲突、自然资源禀赋差异或者治理不力等因素容易掉入发展陷阱,而全球化的系统不公平性也同样会重创部分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特别是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时,人们更加认识到全球化的两面性特征,即在催生非凡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隐患。对此,习近平强调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矛盾观,辩证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方面,应全面看待事物的发展。“从哲学上说,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因为事物存在优点就把它看得完美无缺是不全面的,因为事物存在缺点就把它看得一无是处也是不全面的。”另一方面,应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民生福祉提高。其利大于弊,大方向正确,需分清主次,辩证看待,不能因噎废食。“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要适应和引导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建立起公平合理的新的经济秩序,以保证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获得公平和有效的竞争机会,尽力消解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从而让经济全球化更加完善有力,推动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

(三)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共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进,形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和历史必然性。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我们树立科学的历史观,正确认识、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趋势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方向指引。

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商品、资金、人才、信息等经济要素的跨国流动是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逻辑。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虽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暂时遇到了一定的挫折,但从历史演进规律来分析,开放、进步、发展是必然规律,是不可逆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大势。“人类可以认识、顺应、运用历史规律,但无法阻止历史规律发生作用。历史大势必将浩荡前行。”随着产业分工、技术互通、市场分布、资本流动、人员往来的高度全球化,人类已经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在技术革命的强力推动下,世界已成为无法分割的地球村。切断产业链、技术链、市场链、资本链的后果无法想象,逆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而言是危险的,世界不能退回到一个封闭、保守、割裂和落后的旧时代。波折挑战改变不了历史前进的大方向。“经济全球化是历史潮流。长江、尼罗河、亚马孙河、多瑙河昼夜不息、奔腾向前,尽管会出现一些回头浪,尽管会遇到很多险滩暗礁,但大江大河奔腾向前的势头是谁也阻挡不了的。”

三、实践指向:开放创新,完善治理,共谋新发展

如何破解全球化困局、寻找经济发展新出路,习近平提出,要“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应坚定经济全球化大方向,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推动全球经济更具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

(一)顺势而为,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

习近平指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关键在于能否“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新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历程有力证明:“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困境波折,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组,国际贸易萎缩,质疑恐慌加剧,全球治理赤字进一步凸显。但是,疫情也在启示人类,“经济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和历史潮流。面对经济全球化大势,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里假装视而不见,或像堂吉诃德一样挥舞长矛加以抵制,都违背了历史规律。世界退不回彼此封闭孤立的状态,更不可能被人为割裂”。

“越是面对挑战,我们越是要遵循历史前进逻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呼应人民群众期待,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当全球化遭遇困境,中国正逐渐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坚定的支持者。习近平多次强调,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转,中国对外开放不动摇、不停滞、不回头,绝不会走历史回头路,更不会谋求“脱钩”或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经济数字化、治理分散化以及政治多极化正不断挑战旧模式,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带来的新方式、新模式、新规则、新路径和新治理要求发生相应改变。我们应顺势而为、因时而变,主动顺应和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支持世界各国扩大开放,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推动人类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实践中,中国主动、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积极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全面履行自身的国际承诺,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以实际行动积极为世界经济作出贡献,有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复苏和经济全球化治理体系改革,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

(二)借势而进,抓住世界经济转型机遇

危中寻机,变中求进。虽然历史发展有其规律性,但人类也可以主动作为,在尊重历史客观规律的同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经济全球化陷入困境的同时,也蕴藏着转型发展的新机遇。对此,习近平强调要转危为机,“认识和把握自身发展和外部环境的互动变化,捕捉新机遇,定位新角色,创立新优势”。

首先,创新驱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习近平反复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核心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新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将越来越多依赖于技术创新。尤其是在芯片制造、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蕴藏着经济全球化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中国近年来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技术等领域发展迅猛,但在半导体、飞机、机器人制造等方面与世界领先水平仍有差距。因此,应加强创新引领,牢牢抓住发展的牛鼻子,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经济发展更具活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

其次,双循环互促,打造新发展格局。伴随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传统产业将不足以推动就业和经济增长,消费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增长最为强劲的服务业。我国国内消费市场快速扩张、潜力巨大。经济新常态下,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对于我国经济稳定运行尤为重要,中国的广阔市场为企业提供了重要发展机会。因此,应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实现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带动下的更加强劲、更可持续的开放发展。

最后,统筹发展与安全,提高经济发展韧性。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不断涌现,进一步凸显了安全对于发展的重要保障作用。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必须统筹协调才能相互促进行稳致远。习近平指出,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要努力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坚持底线思维,提升防范和应对各种风险隐患的能力,提高经济发展韧性,努力实现更具效率、更可持续、更加公平和更为安全的高质量发展。

(三)逆势而生,推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

经济全球化大方向正确,但前进中客观存在的发展失衡、治理赤字等问题也亟需解决,全球治理体制的改革完善十分必要。习近平一再强调要不断完善全球治理,推动完善更加公平公正、合理有序、平等包容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我们要拆墙而不要筑墙,要开放而不要隔绝,要融合而不要脱钩,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首先,以开放为导向。“各国走向开放、走向合作的大势没有改变。我们要携起手来,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共同加强合作沟通,共同扩大对外开放。”应顺应开放融合这一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坚持理念、政策、机制等的多方位开放,鼓励各方积极参与,捍卫多边主义,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孤立主义等排他性安排,加强政策协调和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建设平等、公平、开放、透明、包容的多边贸易规则体系,防止治理机制封闭化和治理规则碎片化,共同推进共担、共治和共赢的合作开放。

其次,以合作为动力。合作是经济全球化的必要遵循。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世界各国是深度融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休戚与共、利益相连。“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历程一再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协调合作是我们的必然选择。”金融危机、气候变化、新冠肺炎疫情等全球性挑战更加凸显了全球合作的重要性。各国应携起手来,增强互信,责任共担,照顾彼此利益关切,加强互联互通,在合作共振中实现世界经济的联动发展。

最后,以共享为目标。共享是经济全球化的价值引领。发展不平衡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障碍,日益加剧的发展鸿沟成为反全球化进程的重要推手。因此,国际社会需要促进公平、民主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使全球化更加公平有效。应以共享发展为目标,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引领,摈弃赢者通吃或零和博弈的旧思维,缩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实现利益共享和发展共赢,推动世界经济包容、均衡、充分和可持续发展。

“越是困难时刻越需要思想之光的指引,越是危机面前越能彰显真理穿透时空的力量。悟懂习近平主席关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论述,能够看到世界经济复苏发展的希望和路径。”习近平关于全球化的重要论述,既有对经济全球化发展曲折道路的客观分析,又有对世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把握,更体现了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智慧。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转折期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动荡期,习近平关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如何“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以负责的态度、正确的立场、科学的方法和有力的举措,为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发展新变局,推动经济全球化更加强劲、包容、可持续提供了方向引领、重要遵循和关键路径。

猜你喜欢
全球化世界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全球化陷阱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