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红伟,姜海霞
(1.南京晓庄学院 外国语学院,南京 211171;2.青岛黄海学院 国际商学院,山东 青岛 266427)
2012年8月1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指出:“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自此之后,“双创”教育理念开始逐步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获得重视。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是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也将“双创”理念融入其中,在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中明确了“具备商务沟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并在素质规格中进一步指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要具有“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学科基本素养”等,这是对国家发展需要的现实呼应。
商务英语专业作为典型的新文科专业,要求学生不仅夯实英语语言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更要增强语言实践能力,提升跨文化交际、商务沟通、思辨、创新创业等能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就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探索,并进行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培养模式研究,也有学者进行了基于EOP理论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但专门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目前尚不多见。商务英语专业在理论研究、教学实践诸多方面都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如何结合教育信息化的时代特征,借助数智化时代的优势,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国家及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成为应用型高校急需探讨的课题[1]。
通过对国内应用型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进行调研和访谈发现,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开始了有益的探索,主要采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共建实训基地和产业学院等育人模式。然而,目前大多数合作仍然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缺少深度合作与交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专业建设定位不够清晰,“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实践教学环节质量不高,产、教、学、研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等问题,影响到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养成。
商务英语专业作为典型的新文科专业,要求学生不仅要夯实英语语言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更要增强语言实践能力,提升跨文化交际、商务沟通、思辨、创新创业等能力。目前,高校尤其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缺少深入行业、企业的调研和考察,较少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论证工作。在人才培养上定位不够清晰,实践类课程缺少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方案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不够紧密。
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学科背景主要是外国语言、外国文学和翻译,大多数都是由大学英语教师和英语专业教师转型而来,缺少商务背景知识和商务素养,参加商务领域的会议和培训相对较少,缺乏与相关企业的互动交流和深度合作。校企共建商务师资队伍的意识较为淡薄,或虽有共建师资队伍的想法,但校企间因找不到合作的共赢点或结合度,其合作仍停留在形式上。学校因缺少高级技能人才和具有实操经验的销售人才、谈判人才担任实习实训课程的指导教师,进而导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不够,教学改革的深度不够,教师在授课时无法将行业标准、操练技能、行业与企业经营情况有效结合起来,不能为课堂增加鲜活案例,把企业的经验嫁接到课堂教学中来。高校在定期派遣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或顶岗实训方面的力度不够。据调查,大多数顶岗实训仍停留在表面上,实习实践流于形式,同时,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单位,也未能很好地为企业提供所需的毕业生及语言服务者。另外,由于商务英语双师型师资缺乏等原因,导致虽有较为理想的人才培养方案,但相关实践教学、实习及实训类课程不能有效地高质量地落地[2]。
学校在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上的投入力度不够,学校和企业在校外实训基地搭建方面缺乏契合点,缺少必要的利益驱动,合作意愿不强。一方面,企业不愿意为高校搭建实习实训平台,主要考虑到学生在实习实训时,对实习内容接受较慢,需要耗费企业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商岗位操作流程复杂、涉及面广,需要实操,学生只掌握理论知识,缺少行业实操经验,不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及工作流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企业精神、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3]。
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就业市场越加青睐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型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科学、系统的专业课程。现有课程主要分为三种:以商务方向为主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以全英仿商科形式的课程;以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学科课程。校企共建课程的情况较为少见。前一种是目前采用最多的一种方式,但存在重视专业英语,忽视商务知识的问题;后两种能够同时注重语言水平和专业知识,但对商务英语教师的英语水平、商务素养和实战经验均有较高的要求,推广难度较大。目前,校企共建、联合开发课程较少,不利于发挥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各自的优势,不能有效解决课程设置和实施中存在的不足。
在制定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高校应依据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结合学校实际和办学定位,将“双创”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制定实施全过程。将商务英语实训课程模块化和系统化,聘请企业人员与学校教师联合授课,共同开发课程,保证课程的实践性。提升实践类课程占比,借助知名企业在跨境电商行业的领先地位,保证课程的先进性,打造商务英语实践“金课”,在相关课程实践环节聘请企业项目经理或业务骨干入校为学生授课。采取外引内育相结合的方式,引进高水平学者和专家,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行业企业、高水平高校或国家机关挂职锻炼。另外,可结合数字化时代的便利,采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受众面,为教师和企业员工提供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让更多的教师有机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定期参与培训,为商务英语教师增强商务素养和专业知识提供平台,稳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商务能力和锻炼实操能力的基础。一方面,以现有的实践教学中心为基础,进一步提升商科仿真实践教学的软硬件条件;另一方面,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制定合理的评价激励措施,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共建共享校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基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校可以将课堂搬进企业,同时也可以以工作室为平台,引企入校,让学生利用自习和业余时间,进入工作室帮助企业完成项目和订单,在实操中切实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4]。
图1 五方共育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
如图1所示,政府部门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以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人才市场最新需求为导向,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制定扶持制度和优惠政策,构建良好的合作环境。高等院校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寻找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共赢点,采取教师驻企顶岗的方式,解决企业人员缺乏的同时为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聘请企业经理或业务骨干进校讲课,提高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感。由于企业经理和业务骨干很多都是商务类专业科班出身,既熟悉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便于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结合跨境电商和营销案例,对在校生进行实习和实训指导,带领学生体验创新创业过程。同时,学校通过开启企业人员回炉教育通道,筑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知识体系,为企业人员再学习提供平台。提升社会服务水平,聚焦地方经济发展,深化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共建、共育、共享长效机制,打造政、产、学、研、用五方命运共同体,共育复合型数智化商务人才,助力学校、地方和企业共同发展[5]。
依托教学平台与实践教学基地,通过五方命运共同体将专业课程商务化、授课形式混合化、教学内容案例化、教学活动实战化,形成语言文化素养、商务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融合发展的“双创”育人培养路径。具体可以“互联网+”大赛等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采取以赛代考的方式鼓励和动员全体学生组队参加比赛,在比赛中学习提升,在比赛中发现不足,在比赛中夯实专业知识,锻炼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大赛的目的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创立自己的公司,而是在参赛的过程中打磨历练,培养不畏艰难,勇于攻坚克难的精神及创新思维和意识。
商务英语专业属于交叉性较强的新文科专业,其育人模式改革充满机遇和挑战,需要政府、高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联动,打通政产、产学、学用、研用之间的壁垒。高等院校管理者和专业教师需要率先转变育人理念,政府部门需要给予政策支持和引导,企业和行业需要积极参与,通过多方联动打造政、产、学、研、用五方命运共同体,对课程体系进行升级改造,将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融入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构建具有校本特色、适应地方需求的商务英语专业“双创”育人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