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洁
茂名市人民医院血液风湿免疫科 525000
痛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炎类型,由于尿酸排泄异常和/或嘌呤代谢紊乱导致,临床表现为关节炎、高尿酸血症、关节畸形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1〕,痛风与高嘌呤饮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仅凭药物治疗难以获得满意的效果。对于痛风患者的病情控制除了药物治疗以外,还必须与调整饮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锻炼等健康行为的依从相结合。但据相关调查显示〔2〕,痛风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较低,不能进行有效的疾病管理。认知-信念-行为导向性干预模式是通过纠正患者的认知水平,建立健康信念,调整行为方式的一种方法〔3〕。本研究选取2019年6月至12月收治的84例痛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认知-信念-行为干预对患者自我负担及病情控制的影响。
选取2019年6~12月茂名市人民医院血液风湿免疫科84例痛风患者。纳入标准:①均符合《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4〕中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8~75岁,病程>3个月;③均自愿参与研究;意识清楚,④言语表达、沟通能力及视听正常,可配合完成调查;⑤有自理能力;⑥临床资料完整;⑦病情稳定;排除标准:①合并有恶性肿瘤者;②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者;③有精神经家族史或既往精神疾病史,存在严重意识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者;④从事医学和护理相关职业者。将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46.13±19.42)岁;病程(8.54±3.13)年;体重指数(BMI)(27.38±5.41)kg/m2;有家族病史者31例;文化程度:小学10例,初中11例,高中及中专13例,大专以上8例。观察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45.62±20.25)岁;病程(8.34±3.27)年;BMI(28.12±5.04)kg/m2;有家族病史者27例;文化程度:小学8例,初中13例,高中及中专11例,大专以上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认知-信念-行为干预,内容如下。
1.2.1组建干预团队 组建认知-信念-行为导向性干预小组,包括1名医师、1名护士长、3名护士。医师负责患者的治疗及复诊计划,工作年限>5年;护士长负责干预过程实施的监督,及时修正不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修订干预计划。护士护理经验>5年,负责对患者的认知、信念和行为干预以及病情评估等。小组成立后开展认知-信念-行为导向性干预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的相关培训,并组织会议,制定干预计划。
1.2.2强化健康教育 扩展健康教育的方式,包括电话防随访、微信公众号及痛风干预知识讲座等,(1)电话随访:每周电话随访1次,了解患者的病情康复情况、用药情况、在院外遇到的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通知患者按时复查。(2)微信公众号:每周定时推送痛风的相关保健知识,内容包括痛风的诊断、分期、治疗、症状控制的方法、合理饮食、康复锻炼、压力管理等,采用文字、视频、图片相结合的形式。同时配有专业医师在线答疑,并分享一些患者的患病经历、康复心得等供患者评论、交流。(3)痛风干预知识讲座:健康知识讲座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①痛风疾病的基础知识、痛风发作的危险因素;②治疗痛风的常见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新型药物等)、疗效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③饮食控制的重要性和个体化营养选择(饮食原则、饮食结构的重要性,结合食物模型让患者学习日常生活食物嘌呤含量,告知患者多吃蔬菜、瓜果,食用低嘌呤食物,低盐饮食,如何采用合理的烹调减少食物中的嘌呤量,如煮和凉拌;④运动锻炼的重要性(选择散步、慢跑、太极等有氧运动,运动频率和强度的安排等,运动过程中避免受伤,注意保护关节);⑤定期复查,监测痛风相关实验室指标。共进行5次知识讲座,讲课时间为40 min,每次讲座知识讲解完毕后进行现场答疑,回答患者的疑问,鼓励患者之间相关交流,为20 min。
1.2.3建立信念 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向患者灌输遵医嘱用药以及自我管理的重要性,讲解遵医嘱用药对于防止病情复发的重要性,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鼓励患者倾诉,了解其内心想法,对患者进行精神支持,建立康复信心。同时让患者知晓自我信念水平与疾病转归、康复的密切关系,帮助患者分析消极信念的成因。通过微信群鼓励病友相互交流,鼓励患者的家属多关心、爱护患者。
1.2.4改变行为 患者对自我健康行为有更为明确的认知后,肯定患者为自身疾病康复做出的努力,通过电话、微信随访以及建立家庭支持者的方式,监督患者的健康行为,针对性的指导患者存在的不健康行为,如停药、减药量、不健康饮食等,并教会患者运用冥想训练、音乐疗法、倾诉法等疏导不良情绪。
1.3.1自我感受负担 于干预前、干预后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BP)进行调查,该量表由Cousineau等研制〔5〕,共包括1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照程度不同评分1~5分,1分为从不,5分为总是,除条目8外均采用正向计分。得分越高患者的负担感越重,<20分无负担,≥20且<30分为轻度负担,≥30且<40分为中度负担,≥40分为重度负担。
1.3.2健康知识掌握 于干预前、干预后采用《痛风健康知识问卷》〔6〕进行调查,该问卷共包括痛风病因、诱发因素、临床症状、饮食控制、合理锻炼、睡眠状态、规律服药、定期检查等方面,共50个条目,为选择题,答对2分,答错1分。得分范围5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痛风知识掌握越好。
1.3.3健康行为 于干预前、干预后《痛风健康行为调查量表》〔7〕从运动、治疗、饮食、复查4个维度进行调查,每个维度按照患者的依从情况分为完全做到、大多分能做到、有时做到、做不到4个等级,计分4、3、2、1分,总分16分。得分越高表明依从性越好。
1.3.4尿酸的控制情况 于干预前、干预后抽取患者的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查尿酸的水平,该院检验科统一化验。尿酸达标率:绝经前女性≤250 μmol/L,绝经后女性及男性≤420 μmol/L。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BP评分、健康知识掌握及行为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SBP评分低于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高于对照组,健康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感、健康知识掌握及行为评分比较(分,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尿酸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干预后的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尿酸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比较
痛风是一种慢性疾病,与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可诱发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等发生。痛风于近年来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据相关报道其发病率每年增加2.68‰〔8〕。遗传因素是痛风的主要病因,但不良生活习惯、饮食方式、心理等因素也是导致痛风反复发作的原因〔9〕。目前,临床上对痛风的干预主要采取药物治疗为主,非药物性干预为辅。由于痛风的病理生理特点,该疾病比较容易进行管理和防治〔10〕。但痛风患者的病情防治形式并不乐观。汪亚玲等〔11〕调查显示,近5年痛风患者诊疗现状和对疾病的认知虽然有所改善,但仍存在许多误区,如对忌食猪肝、白酒的了解并未发生显著变化。痛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差,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既担心患病的事实,又会产生连累家人的心理负担,会有较为沉重的疾病自我负担感。这种自我负担感会导致焦虑、愤怒和抑郁情绪,而不良的情绪不仅影响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而且降低了治疗效果,还会可能导致其他情绪相关性疾病的发生〔12〕。要改善患者疾病自我负担,就要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培养患者的健康素养,帮助患者建立健康行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健康教育比较,认知-信念-行为干预组的患者干预后自我负担感评分显著降低,健康知识评分、健康行为评分显著上升。吴海燕〔13〕的研究发现,痛风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疾病认知程度显著相关,而对患者进行认知行为理论的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在从饮食、运动、治疗和复查方面的依从性。常规健康教育的内容大多依赖于医护人员的知识和经验,讲解的内容较多,缺乏条理性,患者掌握起来具有一定难度,而且健康知识外化为患者行为的转化率较低。而且出院后的电话随访漏接、拒接的情况时有发生,不仅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差,而且不能起到指导和监督效果〔14〕。认知-信念-行为导向性干预是改变人类健康相关行为的模式之一,其中健康知识是健康行为的基础,态度和信念是健康行为的动力〔15〕。行为改变是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和是否获得成功的重要标志〔16〕。认知-信念-行为导向性干预通过多样化、阶梯性的健康教育方式,有利于帮助患者建立掌握相关知识体系,提高患者获取知识和接受信息的积极性,主动采取积极行为导向性思辨方式,达到建立信念,不断纠正其不正确的护理行为,最终达到改善行为的目的,本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患者对痛风健康知识的掌握、健康理念的建立和健康行为的形成,使其在应对疾病时更加从容,在对抗疾病的过程中能够以正性情绪来对抗负性情绪,减轻了疾病的自我负担〔17〕。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与常规健康教育比较,认知-信念-行为干预组的患者干预后的尿酸水平控制更好。认知-信念-行为导向性干预在实施过程中,运用微信、健康讲座等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建立健康信念和改变行为,提高了患者对自身疾病的重视程度,增强了患者在疾病知识、饮食控制、合理锻炼、遵医嘱服药以及复诊方面的管理能力,能够主动调整自身不良生活习惯,进而有效控制了的尿酸。
综上所述,认知-信念-行为干预能够增强痛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促进健康行为形成,有效控制疾病,减轻自我负担。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