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婷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妇产科 102218
母乳是新生儿的最佳食物,然而对于初产妇而言,由于缺乏喂养知识及喂养经验,从而影响母乳喂养率〔1〕。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是指产妇分娩后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的信心及态度,高水平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有助于增强产妇母乳喂养信心,提高产妇母乳喂养主观能动性,继而提高我国新生儿母乳喂养率〔2〕。健康宣教是产科护理干预的重要内容,通过健康宣教可提高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及技能的掌握,并有助于改善产妇身体状态及心理情绪,改善母婴妊娠结局〔3〕。团体心理辅导是指通过团体力量及心理辅导技术,让团体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经验、感受,提高团体成员对疾病的认知,并督促团体成员改变不良习惯的干预方式,对于改善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状态具有重要意义〔4〕。既往团体心理辅导主要用于疾病管理中,而关于团体心理辅导在初产妇中的应用目前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将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及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旨在促进初产妇身心健康,提高产妇母乳喂养信心。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产科收治的28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20~35岁;②为首次分娩;③产前检查正常,无产科并发症;④产后愿意进行母乳喂养;⑤产妇及其配偶对本研究内容知晓,并愿意积极配合。排除标准:①产妇合并精神类疾病、认知障碍疾病;②合并其他不适宜进行母乳喂养的疾病,如艾滋病或慢性肝炎;③新生儿患有先天性吞咽功能障碍,不适宜进行喂养。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例。观察组年龄22~ 35岁,平均(28.25±2.98)岁;孕周37~42周,平均(39.52±3.12)周;学历:初中或以下42例,高中/中专40例,大专或以上58例;分娩方式:剖宫产85例,自然分娩55例。对照组年龄21~ 36岁,平均(28.78±3.22)岁;孕周36~42周,平均(38.02±3.22)周;学历:初中或以下40例,高中/中专37例,大专或以上63例;分娩方式:剖宫产80例,自然分娩60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指导,内容涉及产前检查、饮食指导、产后康复等。干预方式为医护人员面对面交流沟通、图解、看录像、教育短片、心理干预等,干预目的在于让产妇保持一个良好心态,能够更加勇敢面对分娩过程。
1.2.2观察组 在上述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团体心理辅导结合健康宣教。(1)组建干预小组:筛选成员的方法为自荐或他人推荐,入选标准为已婚已育、性格热情开朗、时间充足、有意愿参与团体心理辅导及健康宣教工作,同时还需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2)培训小组成员:本次研究共纳入10名成员,培训时间为1个月,分为4次开展,每周进行1 h培训,培训内容为团体心理辅导的目的及意义、团体成员间交流沟通技巧及形式、孕期自我监测、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心理情绪调节等内容,1个月的培训结束后,所有成员均需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正式开展团体干预工作。(3)实施方案:将产妇分为两组,每组安排2名团体心理辅导人员以及2名专业护理人员进行干预,频率为1次/w,每次持续时间1 h。①启动阶段:本阶段干预主题是“怀孕的喜悦”。团体心理辅导者需要帮助成员间相互沟通和了解,具体方法是组织成员开展互动小游戏,让团体成员间相互了解,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的良好氛围。团体心理辅导者作为代表和其他成员一起分享怀孕做母亲的喜悦,鼓励成员之间相互讨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分享孕期的健康食谱、运动方法、情绪调整方法等。②工作阶段:此阶段的主题是“勇敢面对分娩”。成员一起进行小游戏,增强成员之间的凝聚力,成员彼此分享自己的分娩经历和感受,同时也鼓励成员表达出自己的疑惑,由专业人员及时进行解答。③关键阶段:此阶段的主题是“成为智慧母亲”。干预小组带领小组成员一起观看胎儿成长的健康教育视频,让新妈妈们一起了解胎儿的成长过程、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及技巧,成员之间探讨如何在成为一名母亲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心态。④成功阶段:此阶段的主题是“母亲的伟大”。团体成员需要在本阶段内谈论接受团体干预后自己的一些心得及与感受,团体心理辅导者要做合格的倾听者,耐心地倾听产妇的表述,在合适的时机对患者进行鼓励和表扬,成员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新生命的成长过程,辅导者引导成员一起期待和想象未来,带领大家交流新生儿母乳喂养过程中可能遇见的一些问题,介绍相关处理方法,提高新妈妈母乳喂养知识及能力,增强母乳喂养信心。
由干预小组成员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于干预前及出院时收集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相关数据,调查前由干预小组向产妇讲解本次研究目的及相关问卷填写方法,在产妇完全知悉后,向其发放相关问卷,本次共发出问卷280份,有效回收280份,有效回收率100%。
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后不良情绪、母乳喂养情况及母亲角色适应性。①不良情绪: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5〕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6〕进行评价,HAMA量表共17个条目,每个条目赋值1~4分,将所有条目相加获得粗分(17~68分),将粗分转化为百分制评分(0~100分);HAMD量表共24个条目,每个条目赋值1~4分,将所有条目相加获得粗分(24~96分),将粗分转化为百分制评分(0~10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不良情绪越明显。②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采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7〕进行评价,量表共计14个条目,每个条目赋值1~5分,总评分14~70分,评分越高说明产妇母乳喂养信心水平越高。③母乳喂养知识及技能:采用母乳喂养知识及技能调查问卷〔8〕进行评价,问卷共17个条目,其中母乳喂养知识(10条目)、母乳喂养技能(7条目),共计17个条目,每个条目答对得“1分”,答错“0分”,总评分0~17分,评分越高说明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及技能水平越高。④母亲角色适应性:采用楼燕芳〔9〕设定的产妇母亲角色适应状况调查问卷进行评价,问卷共16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1~5级评分,总评分16~80分,评分越高说明产妇社会角色适应能力越好,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896,效度为0.912,提示量表信效度理想。
干预前两组HAMA评分、HAMD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A评分、HAMD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不良情绪比较(分,
干预前两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母乳喂养知识、母乳喂养技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母乳喂养知识、母乳喂养技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母乳喂养知识及技巧评分比较(分,
干预前两组产妇母亲适应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母婴适应性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母亲角色适应性评分比较(分,
初产妇由于缺乏分娩经验及育婴知识匮乏容易出现产后焦虑和抑郁〔10〕。研究指出,提高初产妇对分娩的认知及育婴相关知识,有助于减轻产妇产后焦虑、抑郁情绪〔11〕。团体心理辅导是将个体置于团体情境之中,引导个体在团体中体会、学习、自我认知与自我肯定,让个体在行为与认知上发生转变,促进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从而减轻个体对未知事物的焦虑及恐惧感〔12〕。本研究对初产妇实施团体心理辅导,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HAMA评分、HAMD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说明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减轻初产妇不良情绪。蔡红霞等〔13〕在研究中指出团体心理辅导的应用,能够帮助产妇尽快适应母亲的角色,提高产妇的幸福感,对于预防产后抑郁有重要作用,与本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通过团体互相帮助的形式能够给产妇提供一个倾诉的渠道,使她们放心大胆地说出自己初为人母时的经历和感受,释放出自己的一些焦虑和困扰,改善负面情绪〔14〕。
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是指产妇对自身母乳喂养信心,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越高越有助于激发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的信心,从而促使产妇学习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及技能,有助于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率〔15〕。本研究对初产妇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母乳喂养知识、母乳喂养技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母乳喂养技能。考虑可能由于团体心理辅导能为产妇营造一种和谐安全的氛围,产妇除了获得护理人员的健康指导外,团体成员间也相互分享母乳喂养相关经验及育婴知识,同伴间的相互分享能增强可信性,使产妇更容易接受及认可母乳喂养相关知识,从而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其对母乳喂养技能的掌握〔16-17〕。
研究指出,产妇角色的适应对初产妇及新生儿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并可直接影响其母乳喂养信心。本研究说明团体心理辅导可促进初产妇母亲角色转变,使初产妇能更好地适应母亲角色〔18〕。这是因为团体交流能够提高其适应性,增加产妇的信心,使其尽快适应新身份〔19〕。另外,团体内成员相处融洽,感情良好,能让产妇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母乳喂养信心及新生儿照顾信心,使产妇保持良好的照顾行为,从而更好地完成母亲角色的转变〔20〕。
团体心理干预可减轻初产妇产后焦虑及抑郁情绪,促使产妇更好地适应母亲角色的转变,增强产妇母乳喂养信心,进而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及母乳喂养技能。然而本研究受时间及人力资源限制并没有对产妇进行远期随访,关于团体心理干预能否有效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率在日后还需要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研究。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