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群建:家院情怀 重塑蓝图

2022-09-22 03:12黄柳
中国医院院长 2022年16期
关键词:附院南阳神经外科

文/本刊记者 黄柳

随着院校升级正式完成,越来越多的学科发展步入省内第一方阵……在新的发展蓝图中,南阳医专一附院“重塑辉煌”目标达成。

医学博士,南阳医专一附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三级教授,中国神经外科转化与循证医学协作组全国委员,河南省科普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常委,河南省神经外科分会委员、神经肿瘤学组委员,南阳医学会神经修复学会首届主任委员、南阳市拔尖人才,南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创伤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9年前,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崔群建作为神经外科学博士由市政府人才项目引进入职医院。9年后,他担任学科带头人的医院神经外科按照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STEM量值已入围全国百强;近年来,他担任副院长分管的领域包括科研教学、医保支付、药事服务等越来越多的板块……毫无疑问,崔群建已集合学科专家、医院管理专家的双重身份,更好地践行着他的职业理想以及为家乡医疗事业做贡献的人生抱负。

家院情怀 技术扛鼎

2012年,崔群建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毕业并获得全日制博士学位。“当时面临的选择包括留在大城市三甲医院,但遵循自己内心想法,我选择了回到家乡南阳。”他向《中国医院院长》杂志记者回顾,彼时,他在理论学习、临床实践上都有了较多的积累,希望可以借助管理的平台,更好地践行一些理念,促进学科发展,也为家乡的医疗事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崔群建在攻读硕士、博士期间,有大量的临床培训和实习都在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之一的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外科进行。“科室当时设有专科重症监护室,我长期在其中工作,也留意到很多脑动脉瘤的患者都由地市级医院转来。”他对此表示遗憾,“在当时,多数地市级医院没能掌握这块核心救命技术,没发挥好使命与担当。”

因此,在崔群建正式入职南阳医专一附院之前,他与院领导班子谈到神经外科核心技术的痛点与难点问题,得到班子成员一致认同。“当时我们医院提出的目标是‘重塑辉煌’,后来院党委又明确了重点打造6项核心技术,实施‘以核心技术为支撑锻造优势拳头学科,以家院情怀为依托打造特色医院文化’的发展战略。”

核心技术不在多,关键在于彰显担当,崔群建继而介绍,他举全力在科室实施的动脉瘤夹闭术,综合应用了先进的治疗理念及显微外科技术,对如不定时炸弹一样的脑动脉瘤发挥出“看家”本领,奠定了学科的底气与地位。

“这确实有守好家门的意义!”他阐释,神经外科的大部分疾病,区县医院按照规范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向上转,基本不耽误患者的救治,但唯独上述与动脉瘤相关的危急手术,上转所需的时间极大增加了风险,因此地市级医院必须做强这个部分。

发展至今,医院神经外科已经形成了涵盖颅脑损伤、脑血管病、神经肿瘤、脊柱脊髓病变、神经康复等疾病诊治为一体的综合学科。目前拥有床位70张,年收治各类神经外科疾病患者近2000人,完成各类手术500余例。

发展新机 重塑辉煌

在医院倡导“以核心技术为支撑锻造优势拳头学科”的号召中,以崔群建带领的神经外科为代表,大家都是医院“二次创业”中的践行者,也是贡献者与功臣。

南阳医专一附院前身为南阳卫校附属医院,1951年,随南阳卫校成立而设门诊部应诊,1976年,设立住院部接治唐山地震伤员。2004年,南阳卫校升格为南阳医专,医院更名为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至今……

“在南阳市,医院是一家口碑与影响力俱佳的医院,但随着后来医保农合政策的铺开,医院反而因隶属关系等未能占得优势,在区域竞争中一度处于劣势。”崔群建表示,尽管有物理空间相对狭小等受限因素,医院从未放弃锻造内功,并在近年迎来一连串新的发展契机。

“2019年,在学校位于城区的旧址,南阳医专一附院建起了8.5万平方米的病房大楼,成为全市设施环境最好的一栋住院楼,医院开放床位也冲上新高,业务规模上到新的台阶。”崔群建介绍,医院多年前圈定了以“核心技术”为重要发展目标,自2015年发起“微创”的学科建设专题,腹腔镜、关节镜、胸腔镜的应用在次年进入高峰期,至2018年,肠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人工血管置换联合恶性肿瘤及血管切除术等高难度手术陆续展开。

崔群建还介绍,院区扩建后,医院更新了核磁、直线加速器、生化流水线等重要的一线设备,为随之而来的业务量倍增以及众多高难度手术的开展保驾护航,也让医院在高质量发展、绩效“国考”的背景中,做强科研、医教研进一步协同进步提供平台与保障。

今年4月,医院就成功实施了南阳市首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这项技术同样填补了南阳市空白,此前我们做过一次手术失败后二次移植成功的,也做过同基因移植,标志着医院相关技术步入省内第一方阵。”

2021—2022年更令人欢欣鼓舞的消息是,张仲景国医大学启动重建并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大学,在2022年开设9个本科专业的同时,启动招生。南阳医专成为张仲景国医大学复建主要组成部分,这代表医院正式成为本科院校的附属医院。随着院校升级正式完成,越来越多的学科发展步入省内第一方阵……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重塑辉煌”指日可待!

厚积薄发 GCP见成效

对地市级医院而言,开展药物临床试验、建好GCP中心有着特殊意义。“地市一级的医院长期忙于大量的临床工作,参与GCP项目可以让大家更加熟悉科研的思维与方法,有更多机会做科研,出成果的同时也能获得一定的阳光收入。”崔群建表示,领导班子一早达成共识,“这从根本上讲是一件好事!”

院领导重视,各科室配合,调动临床专家的积极性的同时,南阳医专一附院筹备GCP中心“花了比较长的时间”,崔群建介绍,医院严格按照备案要求搭建硬件设施平台,配套设置与药物临床试验相适应的办公场所、临床试验病房、样本储存室等必要的场地及设备设施。在各相关委员会的领导下,由药学部成立专班,广泛征求意见,拟定了科学的工作流程,运行顺畅度与成效得到参与方和业界的一致赞许。

截至2022年5月底,医院临床试验已立项111项,其中85项已启动,包括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3项,医院还作为研究发起单位承接1项血友病基因治疗项目。2022年1—5月份已受理立项33项。

以内分泌科为例,崔群建介绍,GCP开设1年来,科室门诊量、住院人次显著增加,2022年相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40%。在肿瘤科、神经内科等科室同样有相似效应、多方获益,崔群建特别介绍,在绩效“国考”的科研经费占比这项指标中,GCP的运行能发挥不小的效力,“且有了科研赋能,我们的专家、学科将在业界获得更大话语权,进一步提高医院的学术地位与品牌影响力。”

实现科研临床并驾齐驱,推动医院转型发展,GCP中心确实发挥了以点带面的牵引效应。

猜你喜欢
附院南阳神经外科
专家集体跳槽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南阳汉冶特钢有限公司
高校为1300余名湖北学子寄加餐券
南阳:高质量开展人大工作评议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彩图版)
丁志斌,为神经外科患都带来福音
《南阳解放纪念碑》失误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