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玉雕在于传神
——玉雕创作中细节的把握

2022-09-22 02:28夏立仁
上海工艺美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玉料神韵玉雕

“出色的作品,往往都是意到情至,念起刀落之间是天人合一的入情之作。”作为一个合格的玉雕师,我也有同感。

我创作过很多类型的玉雕作品,人物件颇多,感触也多,深感要雕好一件玉雕人物精品并非易事。曾在我执笔的《人物玉雕邹议》一文中,从某些角度阐述了一些关于人物玉雕的个人观点,比如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对艺术的认知,以及对人物玉雕创作的一些体会与看法,这些只是我玉雕经历感受中的小小一部分,本文我想更细化一下,从人物玉雕中的某一点深入进去,进一步研究、领悟、阐述、探讨和分享玉雕艺术的点点滴滴。

细节决定成败

一件玉雕作品的价值,完全取决于玉雕大师对题材的把握与技艺的掌控,以及文化思想的融入。这既是优秀玉雕大师所应该具有的能力,更是玉雕作品具有艺术价值的根本保证与必备条件。也就是说要想雕琢出一件有价值的且精美的玉雕作品,玉雕大师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这些努力既有工艺上的要求,还要有艺术上的突破。

1. 将“因材施艺”做到淋漓尽致

通常我们对玉料都是充满期待,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好的玉石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这却不是件坏事,因为不够完美才成就了玉雕师存在的价值——创造完美。中国玉雕为何以精湛的工艺享誉海内外,这里面涵盖了很多,其中就包括合理用料。玉雕创作作为特殊的艺术创作,它的特殊性就在材质上。每个玉雕师都期待能够遇上一块可以展现自己雕刻才华的玉石,但面对一块玉料,不是你想要把它雕成什么,而是看它适合雕成什么?所以因材施艺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因为它决定着一件玉雕作品的成败。其中要注意两点:(1)深度审玉识玉,因料选题立意;(2)先构思后设计,突亮点巧用色。这里着重点一下这个“色”,玉料的颜色是天然形成的,清一色的玉石很少,大多数玉料是多种颜色共存一体。玉中艳丽的颜色被称为俏色,玉雕创作必须根据玉料中的各种颜色进行构思设计,用好用巧玉中天然俏色,就可能创作出精巧绝妙的佳作,所以说俏色可以为作品增添无穷的韵味和魅力。当然先决条件只有读懂玉料,读透玉料,合理用料,方能因材施艺,创作出理想的玉雕佳作。不过“因材施艺”并不是只有玉雕艺术才有,它在工艺美术这个范畴里很多都有涉略。

观音

2. 题材不能单一

在题材里玉雕人物是一个大项,也是一个重要的类别,男人、女人、老人、孩童等,就传统题材而言有佛教人物类、神话故事类、历史人物类等,其中佛造像占据核心重要位置。玉雕创作时多选用佛、观音、弥勒、罗汉,以及黄财神、绿度母等深受民间爱戴的汉藏传佛教人物。可以看出,这些佛教人物不仅信众广布,同时,极具亲和力的品貌特征,或是象征着财富也是大众崇尚的关键之一。

神话祥瑞题材其实在传统人物玉雕中也是主要的存在,传统玉雕囿于某些原因,给创作者自我表达的空间并不大,对人性的自我抒发也显然不够。达到的结果很明显,那便是人物题材的创作均偏向于类型化。关公表现忠义,钟馗表现正义,仕女表现柔美和伤怀。我的个人创作大都以情绪和内在精神为主导,想从过去的桎梏中跳脱出来。在我看来既然为神话,就应该有“似是而非”的元素进行发挥,这种创作,无疑使人物更加鲜活、生动,更具艺术表现的张力。

在玉雕领域关于古代人物尤其是圣贤、历史人物题材的创作,实在数不胜数。这些圣贤、名人形象为我们所熟知,德行为我们所效仿,关于他们的一切,我们是如此熟悉,这恰恰给玉雕创作提出了难题。但是所有的玉雕创作者都希望走出一条新路,塑造出强烈的个人风格。譬如不仅仅只是注重形的表现,反而更强调神的塑造。又譬如不纠结于整体效果的权衡,而是着重局部效果的放大。作品讲求局部的特写,并且通过局部细描来达到情绪的渲染,释放无限张力,让人过目难忘。最终予人的感觉便是,这些圣贤们形象千般幻化,长久如新,精神却永恒方正。他们各自的相貌特征,加以传奇事迹的渲染,人物多半由静态变得立体鲜活起来,成为玉雕创作的热门题材。

当然也不必非得追溯历史,单从艺术来源于生活的角度来说,玉雕人物件的创作空间也比其他任何题材都更广阔。正是基于此,玉雕创作者有责任从生活中汲取灵感,进而创造出符合当代审美风格的艺术珍品,真正反映这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同时留下有时代印记的传承与积淀。

麻姑献寿

3. 披形入神

此处是我想着重阐述的部分,人物玉雕贵在传神,这点很重要。玉当传神,这个理论适用于玉雕所有题材的作品,此“神”当然指的是神韵。“神韵”一词,是一个很深的词,辞海中对神韵的解释为“它以抒写主体审美体验为主,追求生动自然、清奇冲淡、委曲含蓄、耐人寻味的境界,使人能从所写之物中冥观未写之物,从所道之事中默识未道之事,即获得古人常说的言外之意、像外之像、意味无穷的美感。”

中国艺术以形传神 ,这是中国艺术创作的原则,也是审美的原则,中国的绘画、雕塑、舞蹈、戏剧等无不以这一原则为指导。“形”,得之于视觉、触觉,这是外在的,具体的、直观的,“神”的表达更高一层,它是抽象的,是内涵、神采、韵律、气质,更可以说是本质,通过意识与感觉来表达。把玉石原料的“形”进行提升和升华,把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因素融入其中,这是我们所说的达到形神兼备的表现效果。但在实际的人物玉雕创作过程中,由于此类作品对于雕刻者的要求甚高,要求在神超越形中追求高致。

佛教造像之所以在中国的雕塑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不仅因为它们在数量和体量上有着其他作品无法比拟的尺度,而更在于它们将形而上之道与形而下之器合而为一的悟道方式所带来的深刻启示。几乎每个人物玉雕大师都创作过的题材,我也有过不少创作,其中无论是造型、还是线条的处理,都讲究节奏和笔意,为气韵,为形神的表达,每一件都包含着作者对于佛的了悟以及恭敬,除了拥有佛的外观,更具有佛性,这便是玉与佛最曼妙的结合。多年的沉淀,让我更多地在佛的神态上下足了功夫,兢兢业业地精于技艺的升华,更赋予造像具足的神气,卷入生命的旋风,每一个眼神,嘴角的浅笑,都是由内透出的鲜活证据。可以说,正是在灵感迸发间,赋予了玉雕艺术温度,赋予佛造像不朽的庄严。虽然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机器可以成规模地压模雕琢佛像,但这样的作品只是具备外形,没有灵魂,在线条的刻画中始终隐藏着机器的冷漠感。况且在原料的形状并不规整的情况下,生搬硬套,我十分不认可如此的“商品”,因为它根本谈不上艺术。玉佛雕像应是让人虔诚地向往,是玉雕人的一次修炼,是神圣而不可亵渎的。

虽然时代的框架总限制了思维,但也要突破创新。行文至此,在我悟来,所谓佛造像不过是人自身形象乃至于心境的映照和投射,佛并没有真实不虚的形象可言。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追求象形的完满都是创作者所崇奉的金科玉律。但纵观我所有的仙佛类造像创作,或多或少,已经跳脱了桎梏,越来越追求纯精神意义的表呈。现实中多的是人求佛而不可得,但只要善于观察自然万物,就会发现所谓的佛与禅其实无处不在。比如古木催发新叶,所昭示出来的生机里面便满溢慈悲;又如江上行船,又分明掺有苦海无边、人生若寄的寓意,如果坚持修行,内心澄澈,自然会超脱轮回而得解脱。使作品呈现的画面元素更简略得当,静谧而空寂,禅意便隐然顿出了。.

玉石为质,美在神韵,有神韵的玉雕作品是会说话的。在我的人物作品中仕女是第二重位,她们也是十分讲究的。古人画仕女,立体或坐或行,皆质朴而神韵自然妩媚。我琢仕女增加了适宜的动态描绘,使整体面处理动静相间、错落有致、相互促进,进而达到非“重神轻形”,而是“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审美效果。有的温婉恬静,有的高贵清雅,有的天真浪漫,有的大气沉稳,散发着阵阵的古韵风姿。我的仕女玉雕乍一看是静止的,仔细观赏却能在静穆中看到灵动,从神韵中散发出灵气。

凡琢玉,人最难,难成,但是一旦雕成便是佳作,这就是所谓的“难成而易好”,也就是说,只有将人物的人格情操、审美风韵通过玉作表现出来,这样的作品才是能使人产生“迁想”最终得其妙处的精品。所以说,对于人物玉雕作品“形”是其外在基础,“形”象则雕“好”,但是如果想要达到妙处则必使其具备内部的张力,即“传神”方可。归根结底,作为一件有神韵的作品,首先,它应该是美的,至少应该是符合我们大多数人主体审美体验的;其次,它要生动自然,含蓄流畅;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它能够给我们一种视觉味道,一种想象空间,能够让人去“悟”。

换而言之,一件好的、有神韵的玉雕作品就像是一个活着的人,在静静地给你讲述那些它所经历过的故事。

十八罗汉

4. 每件玉雕作品都是有故事的

自古以来,中国人在人与人的交往之中,向来以祝福他人来实现和谐相处与共同发展。所以,题材寓意美好的玉雕作品在市场上自然会占有一定优势,会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从思想意义上看,一件具有丰富思想内涵的玉雕作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就可以为这件玉雕作品增色不少,甚至具有了特别的人文价值。毕竟,文化是无价的。依托文化的力量,玉雕作品的升值空间自然就会十分巨大。

人物玉雕讲究以人物作为主体,通过肢体动作或面相表情,个人生平或是其言语思想,表达其外在形象、内在气质,以及赋予其某些特定的言语寄托和美好期盼,如红花配绿叶般,才可相得益彰。换句话而言一件优秀的玉雕精品是既有技艺的精湛,又赋文化的内涵。我赞美人是“秋水为神玉为骨”;夸男子则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而在琢磨玉雕人物时,更是竭力做到以人物为主体,通过人物的自身动作和情景来生动展现人物的形象、挖掘内在独有的气质,以最有效地展现出作品的气韵、格局。

5. 技艺

“工有巧”是玉雕过程中具体实践的形式手段,但在人物玉雕艺术中,我觉得技艺是不可或缺的砥柱,依靠熟练准确的技法,可以使人物玉雕的线条更有起讫、顿挫、深浅的效果。有一点我需强调,有高超的雕刻技艺、扎实的艺术功底是一个合格的玉雕人应具备的素质,缺一不可,它们决定着其作品的艺术水平。这其中包括琢玉技巧、绘画能力、思想感悟、文化修养以及艺术鉴赏与审美能力。玉雕人的这条路,仿若人生,靠的是手艺,急不得,懒不得,千锤百炼,才能成,也异常辛苦。这个过程意味着固执、缓慢、少量、劳作,但是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专注、技艺、对完美的追求。

6. 风格

玉雕作品是玉雕艺人思想的反映,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不同的思想创作出不同的作品。在领悟这些之前,我也走过一段玉雕的“弯路”,曾经也常常受客户的影响,把大众审美与现代审美搞混,但渐渐地发现并不是这样。客户有时其实并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他们能说出自己喜欢的元素,但是这样组合起来的东西并不是设计。想明白之后,我的作品开始了质的变化,以自己的创意想法为主,并通过学习、研究,向大众传递出属于我的审美观,我的琢玉风格。就像没有两块完全相同的玉石一样,走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才能推陈出新,立于不败。

当一件作品在以某种体悟作为灵感切入点做出后,这件作品不但会引导出一系列新的作品,更有趣的是这件作品在与大家交流的过程中又会产生出许多新的解读,而且很多是超出我做这件作品的动机和最初创意的。其中一些解读和建议反馈给我后,又会给我更多的启发。玉雕之于我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机缘,并又反过来塑造着我。做玉雕,尤其是到了当代,除了要有一条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作主线,我认为还是需要有博杂的背景储备和见地。这些见地和储备未必每一件都能很清晰地被理智所运用,但我相信它们都会沉积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或许某个机缘就会使某种相应的潜意识浮出水面,并启发我们的智慧。每块玉都流淌着玉雕人的心血,或许我的作品不那么主流,不那么大众,但这个时代好的作品必须有它存在的价值。

玉雕,得慢慢看,从细节来看来欣赏,你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猜你喜欢
玉料神韵玉雕
《一带一路》 张嘉伟玉雕作品
神韵李太白
玉雕作品分析与欣赏
浅谈近代玉雕工艺
论玉雕山子工艺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珠峰神韵
玉器之美
浅析玉雕人物形象与用料选择
7月,色彩斑斓,青春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