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热议上半年政府工作逆境中展现担当 冲击中显示韧性

2022-09-22 10:33王海燕
上海人大月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代表疫情

文/王海燕

▲刘永炜/摄

8月27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会议(扩大)举行代表分组会议,800多名市人大代表围绕龚正市长代表市政府所作的上半年工作报告展开评议。

“我们在大上海保卫战中上下同心,经受住了考验。”代表们认为,报告直面问题、困难和挑战,分析清醒、透彻、深刻,抓发展促改革有力度,对民生工作有思考有温度,在逆境中展现了担当、在冲击中显示了韧性、在民心工程中践行了人民城市理念,也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正增长”目标提振信心

今年以来,上海经济运行经历了“平稳开局、深度下跌、加快恢复”三个阶段,整体呈现“V”型反弹的走势。“这充分体现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韧性,也给大家鼓了劲,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凝聚一心向前看。”高德毅代表说。

代表们认为,报告研判了当前形势,立下了全年“力争实现正增长”的目标,非常提振信心,相信只要全市上下一心,抢抓机遇求突破,攻坚克难抓落实,一定能够把耽搁的时间抢回来。

今年6月、7月,上海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分别为15.8%、16.1%。“连续两个月实现了逆势两位数增长,这个成绩很不容易。”市人大代表陈猛仔细比较了各行业数据,发现以汽车为代表的制造业反弹最快、韧性最强。他进一步分析,作为长周期行业,制造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耗时耗力,夯牢基础设施,也就抓住了主动。

成本上升、供应链不畅、消费不足……当前,不少企业发展还面临不小的困难,代表呼吁尤其要关注中小微企业的现实处境,进一步助企纾困解难。韩若冰代表认为,要多听听中小企业的声音,尤其是科创企业、创业企业的声音,不断稳定市场预期,帮助企业纾困。潘俭代表建议保持纾困解难政策的延续性,推动政策真正落地生根,特别是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要有实在的作为。“要把好政策用足用透,让各类市场主体享优惠、得实惠。”林龙全、李飞康等代表认为,政策的靶向发力要更精准,把真金白银花在刀刃上。代表们建议,进一步营造公开、透明、高效的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增强各类企业在沪发展信心,更大程度吸引各类投资项目。

在李永杰代表看来,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产业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世界各国都在寻求经济增长的突破,未来经济格局也将会有新的变革,建议更加重视产业体系前瞻布局,加大产业聚集度,打造有特色的产业生态圈。

钟晓咏代表也建议在产业链布局上多下功夫,推动产业结构、业态结构、动力结构全面升级,着力培育新产业、布局新赛道,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对上海经济发展的冲击和影响,确保上海经济大盘稳定向好。李麟学代表则建议在芯片、生物医药、绿色低碳、先进材料、在线新经济等方面加强前端布局,推动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增强上海的城市竞争力。

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朱惠蓉代表认为,要加强前瞻性布局,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大力支持高校与研究院所、医院等开展跨学科、跨领域合作,推进临床研究;支持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促进企业与学校的点对点培养。

“抓住了核心支柱产业,就抓住了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今年1月至7月,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的比重提高到42%。在市人大代表洪程栋看来,“战略”一词的指向,正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在应对超预期困难挑战时的超强定力。“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起势回稳也特别快。”

谋长远的战略要久久为功

今年以来,本市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牵引,着力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更大力度创新。其中一点就是浦东这张“王牌”肩负的重大使命——全力打造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在相关部门支持下,浦东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和首批授权事项有望尽快出台,加快形成更多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开拓性创新成果。

“信心比黄金更宝贵。”管景志代表说,报告指出,今年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方面有突破,特别是新增12家跨国公司总部、2个研发中心,成就喜人。围绕稳增长稳外资,他建议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和开放政策,不断提升外资继续扎根中国的信心,营造良好的吸引外资和高端人才的环境。

作为从浦东出发的本土企业,盒马成为国内零售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案例。沈丽代表表示,报告全面客观、振奋人心。她提议在数字消费和跨界融合方面鼓励本土老字号品牌与新零售融合。建议优化消费相关产业与行业的准入机制,比如出台境外多元化品类试点相关政策。

陈杰代表说,尽管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但上海的核心功能没有变,而且持续增强。改革开放创新是总书记交给上海的重大任务,无论是浦东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引领区的建设,还是临港新片区、长三角一体化,以及科创中心建设,这些谋长远的战略需要久久为功。

不少代表注意到,临港新片区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正增长。“临港新片区的数据令人振奋。”金煜代表说,临港要花大力气去做,打造亮点,使其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新高地,这对上海恢复信心非常重要。

王振代表认为,临港显示了经济活跃度,上海许多地方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何将临港热气腾腾的场景辐射到其他区域,相关政策是否可复制,值得思考,建议进一步激活多区域的动力,产生多点活跃的效应。奚志忠代表提出,临港地区目前正在建设滴水湖AI创新港,而张江区域在科创方面有着深厚基础,可以从战略角度增进两地合作,发挥制度优势,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杨国平代表认为,要坚定不移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对外交流,进一步提升枢纽功能,增强立体化交通服务保障,发挥上海在长三角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程向民代表表示,要落实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家战略超预期发展。五年来,通过经济指标高速发展、重大硬核科技项目落地居全市前列等情况支撑,长三角九城市高度认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进一步打响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品牌。下一步,要通过贯彻落实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家战略中期评估工作,推动实现“三先走廊”(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先进走廊、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先试走廊、产城融合发展的先行走廊)建设。

总结好经验也要补短板

“疫情期间我给一位基层社区干部发短信问候,他一个星期都没回,我心里挺难受,因为我知道他奔忙在一线,根本没有时间回……”在浦东组分会场,连柏林代表动情地说,要向疫情中奋战在一线的社区工作者、志愿者致以崇高敬意。

800多名市人大代表中不少就是社区一线工作者,很多代表也是坚守在各自小区、单位里的志愿者。代表们认为,大上海保卫战的胜利来之不易,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给全市上下以抗疫必胜的坚定信心,同时也坦诚分析了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短板和不足,“五个不够”体现了直面困难、问题的勇气。大家表示,一定要好好总结大上海保卫战的好经验、好做法,也要补短板和不足。

“疫情期间我是小区里的志愿者,真切地感到社区一线力量还不够充足,我们要加强对基层人员的配备,也要发挥好楼长、团长等基层自治力量的作用。”周丙辉代表说。

尚艳华代表建议,更好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吸引更多社工、志愿者尤其是更多的年轻人到社区工作,完善基层应急处置机制,强化社区内居委会、业委会以及居民间的互动与沟通,持续激发社区工作活力,使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

刘民钢代表提出,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要对基层居村自治组织的职责边界、自治程度、人力物力配备加强调研,使基层更好地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王运丹代表建议,进一步总结提升应急能力,把防线前移,把疫情风险控制在萌芽阶段;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举措,做到各部门、各街道、各居委各司其职,体现上海精细化治理水平。

在林丽平代表看来,疫情中邻里关系得到改善,居委、业委会、物业“三驾马车”之间的关系理得更顺了,小区里的年轻志愿者也被充分调动,但也暴露出一些不足,比如基础数据还不够完整,对特殊群体的救助和保障存在一些滞后,建议固化好的做法,针对问题和不足要加强研究,逐一加以解决。

袁鹏斌代表认为,当前上海疫情防控形势总体趋于平稳,要切实巩固来之不易的战疫成果,在切实总结疫情防控经验的基础上,做好后疫情时期的评估和改善,尤其是针对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老年人群体,建议能有持续跟进的托底保障。周俭代表也认为,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抗疫胜利成果,坚持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有效防止疫情反弹,同时加大对一线医护工作人员的关心,凝聚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

用心用力加大民生保障

改善民生、加大民生保障,是人民城市的应有之义。

“面对疫情冲击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我们更注重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对报告中的这句话,代表们深有共鸣。

旧区改造是会场中最受关注的议题之一。目前,本市已提前完成了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的目标,正转向“两旧一村”的改造。李萍代表提到,“城中村”是疫情防控薄弱点之一,一些城中村基础设施差,无独立厨卫,有的房子出租给外来人员,给防疫管理工作带来极大难度,极易造成“破防”。建议加快“城中村”改造工作步伐,提升农村地区居住环境,补好“老、小、旧、远”短板,尽早改善群众居住质量。

许丽萍代表注意到,老城厢居民对旧改需求强烈,对煤卫改造有更高的要求,希望相关部门认真研究群众需求,回应群众关切,改造既要符合保留保护建筑的规定,也要尽量满足群众的需求。

“我们要用心用力改善民生。”孙雷代表认为,要尽最大努力、最快速度做好“两旧一村”改造,同时也要关注好郊区农民在住房上遇到的突出问题,对非保护保留村农民住房改善需求要加强政策研究,赋予区政府一定的政策自主权,消除危旧房屋安全隐患,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连正华代表建议,加快推进“两旧一村”改造等城市更新工作,尽快纳入市级层面的计划,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实施;要形成条块之间的共识,在明确更新统筹主体、整合市场资源、编制区域更新方案、进行土地前期准备、推进更新项目实施等方面形成最大公约数。

万添杰代表建议,通过全域统筹协调发展、全要素推进老城区成片更新,在环境、形态、秩序、功能、品质等方面整体性提升,让有年头的街道焕发新的活力;在打造品质生活的过程中,更新普及社区文体设施,赋予社区公园新的文体服务能级和演出功能,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就业也是大家关注的热点。沈炜代表说,今年上海有22万高校毕业生,前期通过征兵、企事业单位的政策性岗位招录等措施缓解了一定的就业压力,但稳就业的关键还是促发展,要沉下心来一心一意谋发展,以经济发展带动就业。李萍代表说,7月通过的《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促进就业工作的决定》非常及时,建议抓好这项决定的落实,进一步加强援企稳岗、精准帮扶、就业服务等力度。

杜剑峰代表建议,在打造国际人才发展引领区的背景下,浦东新区可以进一步对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相关人才,在就业、住房、户口等方面予以帮扶,让人才资源实现可再生。

“我们要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吴前进代表认为,民生工作要体现“以人为本”,在实施过程中倾听群众的心声,“看见”他们的真实需求,这样也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得到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猜你喜欢
代表疫情
战疫情
诠释代表初心 践行人大使命
四季的代表
月圆代表什么
疫情中的我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数字:日周月,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