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都市圈研究的现状与展望(2019-2021)——基于SATI、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2022-09-21 02:41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城市群都市高质量

龙 萱

新时代我国都市圈研究的现状与展望(2019-2021)——基于SATI、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龙 萱

(湖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1)

2019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要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为探究新时代都市圈研究现状,运用SATI和CiteSpace文献分析工具对484篇都市圈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近两年学界对都市圈的关注度逐渐增加,但依然有很大上升空间;研究领域仅集中在经济和城市规划两个方面,涉及的学科较单一;研究的热点主要包括都市圈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关系以及区域协调发展。未来可以尝试与大众传媒、城市传播等结合,多学科多角度聚焦都市圈发展。

都市圈;知识图谱;研究现状;研究热点

都市圈建设打破了行政区划分的束缚,通过对区域内的经济与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缩小城乡和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现代化都市圈的提出,也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提供了动力。特别是在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发布后,学术界对都市圈的关注度迅速上升,达到了都市圈概念出现以来的峰值,同时都市圈的建设也进入了现代化的新阶段。为了深入了解新时代我国都市圈的研究现状和热点趋势,本文对2019年以来都市圈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整理,从中提取相关信息进行分析,以期加深学界业界对都市圈的认识,并为后续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和方向,推动我国都市圈领域的学术发展。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数据是研究一个领域当前成果、相关热点和未来趋势的关键,数据来源的权威性和精确性决定了研究结论能否展示出当前领域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和核心期刊具有较高质量、较大影响力和较强代表性,能够反映出我国都市圈当前研究成果和研究热点。因此本研究将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和核心期刊的文献作为数据来源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在知网以“都市圈”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选择“学术期刊”文献类型,并将年限定位至“2019年—2020年”,得到有效文献484篇。将这些文献以Refworks和EndNote的格式导出,对文献的来源、作者、关键词、机构进行可视化分析。

(二)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元分析(Meta-analysis)的研究方法,运用文献题录信息分析工具SATI和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CiteSpace这两个数据分析工具对目标文献进行计量。SATI主要用于抽取关键词、统计词频、生成共现矩阵等,CiteSpace的CNKI数据分析板块可以将目标文献的关键词、作者、机构、文献来源生成可视化的知识图谱,定量的分析近两年我国都市圈传播的研究现状与热点。

在运用CiteSpace对相关热点和研究前沿进行分析时,通常将中心度这一指标作为主要依据,以此测量节点在共现网络中的重要程度。中心度越高,代表节点在该领域的重要性越大、地位越高,因此具有高中心度的文献、研究机构或关键词通常是研究领域中的关键枢纽,能够将两个不同的节点连接起来。

二、整体分析:都市圈研究之现状

(一)文献数量与年度分布

图1 我国都市圈核心期刊和CSSCI文献年度分布趋势图(2019-2021)

把筛选出的484篇有效文献导入到SATI软件中,选择“年份”进行字段抽取以及频次统计,得到2019年至2021年我国都市圈研究文献的年份分布图,如图 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关于都市圈的研究呈上升趋势, 2019年至2021年,我国都市圈研究的文献数量增长显著,这与我国对都市圈建设的重视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有着密切联系。2019年2月出台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2年,中国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显进展,到2035年,现代化都市圈格局更加成熟,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1]”;同年6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院、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又联合发布《中国都市圈报告》,对我国发展较快、建设较完善的18个都市圈进行了评测,从经济实力、宜居环境、商业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分析其竞争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界对都市圈的关注度也随之增加。

(二)作者统计与共现分析

专家学者作为学术研究的核心力量,对于我国都市圈研究有着较丰富的知识储备,他们提出的观点和见解也可以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具有一定启蒙意义,因此,通过对我国都市圈研究文献的核心作者进行统计,分析出该领域内的关键研究群体尤为重要。

通过运用Cite Space对我国都市圈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整理得出有关我国都市圈研究的发文次数超过三次的作者,如表1所示。

表1 都市圈研究发文学者统计表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大部分学者中心性都为0,最高也仅有0.01,这表明各学者间的学术交流和融合有所欠缺。发文最多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肖金成教授,他结合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对都市圈建设提出新要求的背景,在对都市圈的概念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对现代化都市圈的规划重点进行研究。其次是学者安树伟、高国力和杨开忠,发文量均超过了五篇,安树伟将都市圈的研究重点放在了中小城市的功能提升上,研究都市圈内中小城市的提升策略、提升机理和提升体系。

为了进一步了解各个作者之间的关联度,对作者进行字段抽取后,利用SATI进行数据分析,然后生成知识图谱,可以得到如图2所示的作者共现网络图。图中以发文作者为节点,并用线条将节点连接,线条粗细代表合作的密切程度。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则显示为聚块,研究团体人数越多,聚块越大。因此从图中可以看出,样本文献中对都市圈的研究大多是独立研究,合作研究较少。现有的合作研究人数主要在两人到三人,三人以上的研究团体仅有两个,这表明我国都市圈研究的核心团队还需要不断巩固和强化。

图2 作者共现网络图

表2 都市圈研究发文机构统计表

(三)机构统计与共现分析

学术研究机构是学者们相互沟通,钻研学术并交流学术经验的场所,每个机构都有其明确的研究方向。表2对在都市圈研究领域出现频率为4次及以上的发文机构进行统计分析,截取了排名前十三的发文机构。从表中可以看出,研究我国都市圈相关议题的机构主要集中在经济、地理、建筑和城市规划等领域,其中经济领域占大多数,比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除此之外,也有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和城市规划的机构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以及政府机构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城镇化规划处等,对我国都市圈的发展规划进行相关研究。而关于机构之间相关性的分析,从图3可以看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作为在经济领域比较强势的高校,对都市圈的研究较为突出,其学术交流也更为密切。

图3 发文机构共现网络图

图4 文献来源分布图

表3 文献来源统计表

(四)文献来源可视化分析

文献来源能够反映领域的主要研究阵地,为了了解我国都市圈研究的期刊分布情况,研究通过SATI对2019-2021年我国都市圈研究的论文刊载来源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并显示刊载相关论文数量前十的文献来源,如图4和表3所示。都市圈研究论文主要集中在《区域经济评论》《规划师》《宏观经济管理》《经济地理》《城市发展研究》《城市规划学刊》等经济和城市规划类期刊上,其中《区域经济评论》和《规划师》作为中国区域经济和区域规划领域权威学术期刊,刊载数量最多,均为21篇,这说明区域经济和城市规划是都市圈研究领域的主要阵地,此期刊上的文章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都市圈研究领域的重点。从整个样本文献的来源分布图可以看出,都市圈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经济、宏观经济、城市规划与发展这几个领域,涉及学科较少,这也说明了都市圈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研究还存在不足。

三、关键词分析:都市圈研究之热点

(一)高频关键词的共现分析

对我国都市圈研究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有助于把握我国都市圈领域的研究热点,在众多文献中提取出该领域最新、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将484篇都市圈研究文献导入 CiteSpace,以关键词作为网络节点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我国都市圈研究高频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如图5)。

图5 高频关键词知识图谱

图中有155个节点和155条连线,节点的大小反映了该关键词在文献中的频次以及在都市圈研究中的重要程度,节点越大,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越高,关键词的中心度可以测量节点的重要性,具有高中心度的关键词在研究领域内具有重要的枢纽作用。将Cite Space中的数据导出,可以得到与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对应的频次中心性汇总表(如表4)。

表4 高频关键词的频次和中心性

综合图5和表4的数据,对关键词的频次、中心性以及具体属性进行梳理,频数和中心性较高的关键词,能够反映出我国都市圈研究的主要热点。

(二)研究热点分析

第一,有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这个关键词的频数为31,中心性达到了0.3。都市圈和高质量发展在分析中占据高频词汇反映出新时代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安树伟表示,我国都市圈正处于发展阶段,都市圈经济条件优越,能够带动核心城市发展,在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通过提升都市圈功能带动和支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2];胡明远等人也认为培育现代化都市圈是我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他从都市圈、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入手,指出我国都市圈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针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培育现代化都市圈提供基本思路和相关对策[3]。除了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的分析,张人戈还从经济高质量发展视角研究都市圈建设,他指出在我国宏观经济体系下,都市圈发挥着连接城市群与核心城市的重要作用,为促进我国新经济高质量、高效率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动力变革提供了动力源泉[4]。

第二,对城市群、城镇化和都市圈三者关系的研究。都市圈是以某一个特大城市为中心所形成的一种城镇化形态,多个都市圈相互融合则形成城市群,因此城市群是比都市圈体量更大,层级更高的广域城镇化形态,由此可以看出城市圈与都市圈的关系十分密切,都市圈建设离不开对城市群和城镇化的研究。方创琳的《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城市群与都市圈建设》指出,在我国新发展格局下,城市群和都市圈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其战略引领及战略支撑地位将逐步提升,除此之外,在我国城市群和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进程下,生态功能的作用也进一步凸显[5]。宋准、孙久文、夏添则是从差异视角切入,指出城市群和都市圈在发展机制上的不同,都市圈是由政府进行规划形成,而城市群是通过市场自发形成,因此,两者在发生尺度、动力机制及政策手段上具有较大差异,在推动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也应在城市群框架下进行,从而避免区域政策泛化、城市群过度扩容等问题[6]。

第三,对都市圈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区域协调发展这一关键词的中心性为0.21,仅次于都市圈,反映了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过程中,推动区域之间协调发展尤为重要。马交国、张卫国、宋昆针对济南都市圈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策略,通过对合肥、西安、成都、南京等典型省会城市的都市圈发展及行政区划分案例的分析,指出了建设现代化都市圈过程中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困境,并结合济南行政区划分历程和都市圈发展优势提出相关策略,为其他同类型都市圈规划与协调发展提供借鉴[7]。

四、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本文运用SATI和CiteSpace软件,对知网中2019年-2021年有关都市圈研究的文献及相关数据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分析和可视化研究并得出下述的结论。

1. 从年份分布来看,近两年关于都市圈研究的文献达到了顶峰值,同时,2019年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也表示我国都市圈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仅仅两年时间,由于相关政策尚未成熟,缺乏专业人员以及区域协调困难等原因,新时代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并没有达到成熟阶段,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2. 从机构和期刊分布来看,现阶段我国都市圈的研究仅集中在经济和城市规划这两个相关性较高的领域,所涉及的学科较单一,而都市圈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管理等多个方面去思考,培育和建设现代化都市圈也将涉及到地理学、政治学、社会学、传播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未来有待更多学者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关注都市圈发展。

3. 通过对都市圈研究高频关键词的可视化分析发现,该研究领域的热点主要包括都市圈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关系以及区域协调发展,即通过分析城市群和都市圈二者的关系,充分发挥都市圈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展望

1. 多学科交叉研究将是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关键

过去对都市圈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经济和城市规划这两个领域,而都市圈的建设作为一个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方面面的复杂问题,仅仅从经济和城市规划两个角度去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在促进我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下,要建设市场规划统一、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服务完善、产业分工合理、生态环境良好、城乡结合紧密的现代化都市圈,更需要从不同学科角度进行交叉研究。

物流与都市圈研究相结合,有助于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优化物流资源配置。通过对货运站、物流中心的统一布局,可以促进城市间物流枢纽共建共享,达到提升都市圈物流运输效率的目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与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关系密切的学科,那就是生态学。建设美丽都市圈需要强化生态环境的共保共治,共同建立生态网络对环境污染进行防治,最后在推动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生态环境的同步发展。都市圈的研究又可以与生态相关知识相结合,对如何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同时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维持生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等方面进行研究。

因此,从《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中涉及到更多领域可以看出,要想对现代化都市圈进行深入探讨,与多学科结合交叉研究是关键。

2. 与大众传媒结合将成为现代化都市圈研究的新趋势

现代化都市圈的建设离不开区域经济发展,而传媒产业对区域经济的推动具有重要作用。传媒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依靠着区域经济体系得以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传媒组织往往在大城市及周边地区聚集,这种集群化的传媒产业不仅可以给其中的个体组织带来影响,而且还渗透到了所在城市和区域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8]。因此传媒产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整合,能够提高区域空间的和谐,进而促进现代化都市圈的可持续发展。

3. 城市形象将成为都市圈研究的新热点

城市形象是城市内部实力、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的综合体,它代表城市内外公众对城市的总体印象和综合评价。现代化都市圈的建设既对城市的规划布局,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有利于城市形象的的塑造和提升,由此看来,都市圈与城市形象传播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但是,城市形象的构建不仅包括区域内的规划布局、建筑、绿化、环境等硬实力,还包括政府行为、市民素质、城市文化等软实力,因此,要想充分发挥都市圈建设对城市形象的提升作用,还需要结合相关领域对都市圈建设作进一步研究。

[1]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EB/OL]. http://www. gov.cn/xinwen/2019-02/21/content_5367465.htm,2019-02-21/2022-05-27.

[2]安树伟,张晋晋.都市圈带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研究[J].人文杂志,2021(4):22-31.

[3]胡明远,龚璞,陈怀锦,杨竺松.“十四五”时期 我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培育现代化都市圈[J].行政管理改革,2020(12):19-29.

[4]张人戈.经济高质量发展视阈下都市圈建设探析[J].长白学刊,2020(6):100-105.

[5]方创琳.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城市群与都市圈建设[J].经济地理,2021,41(4):1-7.

[6]宋准,孙久文,夏添.城市群战略下都市圈的尺度、机制与制度[J].学术研究,2020(9):92-99.

[7]马交国,张卫国,宋昆.行政区划调整导向下 济南都市圈区域协调发展策略[J].规划师,2020,36(4): 5-12.

[8]张瑜烨,强月新.新闻传媒与和谐社会经济 发展的共生关系[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5):104-108.

TU984.11

A

1672-1047(2022)04-0083-05

10.3969/j.issn.1672-1047.2022.04.21

2022-07-09

龙萱,女,湖北黄石人,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媒介经济。

[责任编辑:吴祝平]

猜你喜欢
城市群都市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穿越水上都市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威尼斯:水上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