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娥
职业院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及其评价机制研究
张明娥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医疗与护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教师是职业院校建设和发展的第一资源,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在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及职业院校“三教”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以新的视角,通过混合研究法,对职业院校教师的能力素质要求进行重新梳理,提出从内因和外因、内力和外力等多维度构建职业院校教师胜任力结构模型,并从评价激励层面构建职业院校教师人力资本激励模型,以此建立起教师胜任力评价机制,为建设胜任职业教育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教师队伍提供参考。
职业教育改革;教师能力;胜任力;人力资本;激励机制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下面简称为《职业教育法》)已于2022年5月1日正式实施,新职教法第一条开宗明义,“为了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创业,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对依法开展新时代的职业教育,依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依法提升职业院校治理能力,对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的原则。教师是职业院校建设和发展的第一资源,《职业教育法》第五章对从事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培训、职称评聘、配备标准、资格准入、企业实践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为增强职业教育内生动力和办学活力、依法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了法律保障。
在新职教法正式实施背景下,在深入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双高计划”和1+X证书制度试点过程中,我们从试点实施母婴护理1+X证书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入手,站在新的视角进一步梳理分析作为第一资源教师的能力素质要求和激励、评价手段,从内生需求和外部政策环境共同发力,切实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这为深入推进“三教”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以促进职业院校高质量健康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将教师素质能力提升的制度优势转化为职业院校治理效能,以为构建职业院校建设、教师发展、学生培养为一体的良好生态环境。
1+X证书制度是职业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和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创新。自2019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以来,全国各培训评价组织、职业院校积极行动,截至2022年3月国家层面先后发布了四批共计442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全国所有的高职院校、全国300余个培训评价组织共同推动,取得了积极成效,推动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但据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课题组调查研究显示,职业院校教师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适应程度相比其他指标还稍低[1],在此背景下,需要进一步梳理分析职业院校教师能力需求和岗位适应性要求。
笔者所在院校在试点实施母婴护理1+X证书过程中,重构了学历教育和X证书制度融合互通的高职助产专业课程体系[2](如图1所示),围绕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1+X证书实施,需要进一步围绕重构的专业课程体系实施来深入分析对教师能力素质的新要求。从职业教育总体环境来看,双师型是对职业院校教师的“面”上要求,职业院校教师的能力要求从“线”上分析主要包括“为师”(为人师表的师德方面)“能说”(讲授方面)“会做”(实践方面)“善研”(教研、科研、社会服务方面)[1],从“点”上分析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实践动手能力、交际沟通等通用能力、课堂讲授和学生管理能力、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组织和研究能力、社会服务能力、适应能力等等。概括来讲,主要体现的就是教师对岗位、对职业教育发展变革的胜任力。而要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就需要围绕行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变化来跟进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岗位的对接,实施系统性改革和变革,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实施的主体和第一资源的职业院校教师,首当其冲的是其自身的适应能力、胜任力就需要及时跟进。
图1 1+X证书制度融合互通的高职助产专业课程体系
胜任力是哈佛大学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学概念。在推进和深化1+X证书等职业教育改革实施过程中,对职业院校教师胜任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对政策环境和改革方向上的教育理念、对实训指导的职业技能的核心要求、对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团队协助要求,以及个人职业发展和职业规划、项目实施组织和教科研能力、社会服务的要求。
扎根理论是由哥伦比亚大学的Anselm Strauss和Barney Glaser两位学者共同发展出来的一种研究方法,是一种定性研究方式,其主要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参考扎根理论的模式和知识抽取的概念,在实施1+X证书等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胜任力结构主要包括政策研究和学习能力、产业需求分析和跟进能力、教育教学组织和实施能力、实践操作和技能学习能力、管理和服务能力、课程开发和模块教学重构能力、实训设计和条件建设能力、校企合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教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几个核心内容,抽取归纳为教育理念执行力、教师教学力、教科研组织力、专业发展力、职业规划力等几个关键要素[3-4],通过广泛的文献研究和实践总结分析,构建了职业院校教师胜任力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
职业院校教师教育理念执行力处于思想引领层面,属思想认识范畴,对推动落实1+X证书制度等职业教育改革起到方向指引作用;教师教学力、教科研组织力起基础保障和支撑作用,也可以说是岗位本身履职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求;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规划力、专业发展力是其内生动力和成长要求,是教师自我加压、持续发展的自我激励力量。这些关键要素共同构成职业院校教师的胜任力结构模型,它们之间有上下层关系,也有相互作用和反作用影响,共同协调促进职业教育改革正确方向和行动的自觉,深度开发职业院校教师人力资源,使得职业院校教师在思想认识、自我加压、能力提升中更加胜任于职业教育各项改革的落地和有效实施。
图2 职业院校教师胜任力结构模型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强调,对职业学校评价方面重点评价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学生获取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毕业生就业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情况,这些无不与教师胜任力相关。因此,对前述提出的职业院校教师胜任力结构模型中的关键要素,需要通过机制和手段对其进行评价,从对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总体要求出发,评价、激励、指引职业院校教师在适应职业教育改革方面起到主力军作用,最大限度激发教师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创新活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见效。
如前所述,职业院校教师胜任力包括教育理念执行力、教师教学力、教科研组织力、专业发展力、职业规划力等主要要素。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胜任力属内力范畴,是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要求和自我发展所需的内生力量,具有职业性特征。而对职业院校教师胜任力的评价,是促进和激发、激励和引导职业院校教师胜任职业教育岗位、促进职业教育改革有效实施的手段,属外力范畴,是约束力、推动力,起促进和推动作用。怎样最大限度地激发、挖掘、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需要“内力”(教师自身)和“外力”(国家政策、社会业态、院校制度)的共同发力,把自我的职业要求和外部的评价激励相结合,形成院校发展和自我提升有机结合的共同体。
对教师胜任力的评价是为建设和营造职业教育和职业院校、院校教师共同协调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手段,从宏观上看包括法律约束、政策要求、业态培育和校本环境,从微观上看包括对教师个体的岗位考核和聘任、职称晋升、绩效考核、绩效工资改革等等。从职业院校教师是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主力军等基础性、重要性、奠基石等方面考虑,这里研究的基于人力资本概念的教师胜任力评价,主要基于微观上直接面对教师本身的激励其更加胜任的机制探讨。
人力资本是一个西方经济学中的概念,被称为“人力资本之父”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W·舒尔茨(Theodore W.Schultz)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演讲中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人力资本比物质、货币等硬资本具有更大的增值空间并将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这里借用人力资本概念通过对职业院校教师的激励起到资本增值和提质增效的目的。通过对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教师人力资本的结构、激励特征分析及现状调查,对职业院校教师激励因主要包括长期激励、短期激励、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等四种类型[5],为此,研究构建了职业院校教师人力资本激励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职业院校教师人力资本激励模型
职业院校教师胜任力评价的激励机制中,长期性非物质激励主要包括院校文化、发展前景、声誉地位、编制保障、工作条件和教师人际关系等方面,这些起到长远影响;长期性物质激励主要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及其调资政策、健康体检和运动场所设施、五险一金待遇、退休金计划保障等;短期性非物质激励主要包括工作本身、工作认可、发展晋升机会、先进表彰等;短期性物质激励主要包括绩效工资、奖金与福利、专项奖励、年度表彰等等。为有效促进职业院校教师胜任力提升,需要通过这些长期的与短期的、物质的以及非物质的激励条件协调配合、共同发力,通过评价机制形成良好氛围和政策环境,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提升职业院校自我治理效能,充分挖掘人力资源潜能,发挥人力资源第一生产力的改革创新效能。
建设教育强国,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强化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形象,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具有较强胜任力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曾说过“教学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教师,改到实处是教材”,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一系列的职业教育改革措施实施落地,关键是“三教”改革的成效,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能力和胜任力的提升也必将是一个持续深化、永远在路上的重要课题。
[1]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课题组.建设能说会做善研“双师型”教师队伍[N].中国教育报, 2022-06-07.
[2]张明娥.母婴护理1+X证书制度试点下高职助产专业课证融通的教学改革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1):55-58.
[3]房亮,关志伟,蔡玉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模型构建与验证[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8):52-59.
[4]彭飞霞.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教师胜任力:结构模型与优化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8):12-18.
[5]石芬芳,任婷.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本激励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2):9-13.
On Competency Model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fo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Zhang Ming’e
(Wuhan Railway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Wuhan 430205 Hubei)
Teachers are the first resourc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teachers is the guarantee of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form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ly revised vocational education law and the in-depth promotion of three education reform of teacher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method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from a new perspective and through a mixed research method, reorganizes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requirements of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proposes to build a competency structure model for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 such as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internal and external forces, and builds a human capital incentive model for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level of evaluation and incentive. In this way,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teachers’competence is establish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who are competent for the requirement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Teachers’ ability;Competence;Human capital;Excitation mechanism
G719.21
A
1672-1047(2022)04-0023-04
10.3969/j.issn.1672-1047.2022.04.06
2022-07-07
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学研究课题“母婴护理1+X证书试点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ZJGA202226)。
张明娥,女,湖北随州人,副教授、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助产、护理专业教学和相关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曹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