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丽娟 周佳璇 魏梓晗 李康旭 河北农业大学理学院
为响应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中科学合理用糖和细化减糖意见的要求,以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中提出的居民减糖建议,各种减糖方式五花八门,层出不穷。糖作为人体获得能量重要及主要的来源之一,其对人体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然而,凡事过犹不及,糖分摄入过量或不正当方式摄入会导致某些疾病的危害。中国疾控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提到,我国6-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超重肥胖率超过10%。不禁令人深思,究竟是糖本身的问题,还是摄入方式问题?为此我们展开了此次调查。
据以往研究表明在运动干预的情况下,调节人体糖脂代谢问题;在中年阶段频发的“三高”问题中,注重规律饮食尤为重要,同时也要改善饮食方式,旨在通过低碳水化合物和运动的方式检测人体含糖量。
在《世界糖尿病地图(第10版)》中显示,我国已然成为全球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俗称“富贵病”之一的糖尿病患者人数仍在持续性增长,且患者年龄比例逐渐趋于年轻化,其造成众多不可逆影响。在形式如此严峻的今天,我们旨在呼吁大家加强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注与重视。
为广泛普遍地了解后疫情时代对居民对糖分关注度的影响问题,我们通过文本探究糖分关注度导向问题。
图1 减肥相关词云图
利用文本挖掘后疫情时代居民对减糖抗糖的关注度,我们采集上述词云脑图分析发现,“减糖”与减肥理念相联系,且具有较大关联,抗糖饮食法更是风靡当下。减糖不等于减肥,减糖的目的更不该是为了减肥,正确的减糖理念、健康的减糖方式才是根本之道。
运用对应分析探究减糖态度同行动之间的联系;运用二阶聚类预测健康饮食搭配方法;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了对糖分的依赖度;采用多元数据图表分析了烹饪方式选择的重要性;采用文本挖掘在后疫情时代的大背景下,通过百度平台抓住居民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
本文采用“网络问卷+深度访谈”的方式进行了数据采集。线上以问卷星的形式展开数据采集,线下则针对难以实现线上智能端答复问卷的老年人,以实地访谈的形式对河北省部分地区老年人展开调查。我们以河北省部分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非严格的πPS六阶段抽样调查方式,共发放8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751份,有效率为93.875%。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采取的是n=6的非严格的πPS抽样法,来检查本次的抽样效果。为了本次抽样的精确性,我们通过抽样估计量的方差来进行测定,使抽样估计量的方差与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差进行比较,从而比较πPS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显然πPS抽样法比简单随机抽样更集中于总体总量,更具有代表性。因此,πPS抽样法的估计量比简单随机抽样的估计量更加准确,效果更好。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对糖分的依赖程度分析,以检验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对糖分的依赖是否有显著差异性。
由表1数据可知,青少年(Q5)和青年(Q11)对糖分的依赖度没有显著性差异,即其方差齐性一致,接受假定等方差,均值方差t检验中说明在青少年和青年中对糖分的依赖均无显著性差异;中年(Q17)和老年(Q24)对糖分的依赖度有显著性差异,拒绝原假设,均值方差t检验中说明在中年和老年中对糖分的依赖均有显著性差异。
表1 t检验表
由降维的方法,通过二维图将各变量之间以及不同属性变量之间的关系清晰地展现出来。本文针对糖尿病与摄糖关系的对应分析和减糖行动及其阻力之间的对应分析展开研究。
由图2可知,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理由。我们应增强控糖意识,寻求同伴一同减糖。将“减糖行动”转变为一种习惯,在适合的时间与合适的人一同行动。
图2 减糖行动对应分析图
通过二阶聚类得到以上图3,在模型概要中显示该模型执行了两步聚类,输入了5个变量,得到15个聚类。另外,其聚类质量为良好。在预测变量重要性视图中可以看到,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是最为重要的变量;其次是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再其次是每日吃奶类、大豆及其制品以及食物多样、谷物为主、粗细搭配;最后是三餐分配合理、零食适当摄入。
图3 预测变量重要性图
图4 烹饪方式分析桑基图
烹饪方式的选择对于糖类的摄入和代谢都有着较大的影响。通过数据可以发现有大多数人选择煎炸,油脂在煎炸过程中会发生复杂的品质变化,产生很多极性物质,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不到半数的人选择红烧,红烧的食物往往会有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我们人体有极大的危害。较少的人选择蒸煮,蒸和煮虽然色香味稍逊色于煎炒出来的食物,但是营养素却保留得非常完整,极易被人体所吸收和消化,是一种健康烹调方式。很少有人选择勾芡,勾芡可以使卤汁更加浓稠,增加卤汁对原料的附着力,从而使菜或汤汁的黏性和浓度增加,改善菜肴的色泽和味道,营养物质不会流失,还能保护胃黏膜。
3.1.1 居民健康问题有待重视
疫情使人们意识到了加强自身免疫力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因此,要始终把健康放在第一位。在日常生活中要通过了解食物相关营养成分表,做好饮食搭配,也要加强锻炼来提高自身免疫力。
3.1.2 正确控糖意识有待提高
此次调查过后,我们得到一条很明显的结论:人们控糖意识存在偏差问题。因此我们“增强控糖意识”的大业仍任重而道远。提高人们正确的控糖意识,进行正确的规范劝导,是预防相关疾病发生最强有力的措施。总结出正确的控糖规律,规范出正确的控糖行为,提高正确的控糖意识,降低患糖类疾病概率。
3.1.3 传统的饮食习惯有待改善
健康生活,即刻开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现在许多人由于错误的饮食营养认知或一些不良饮食态度而出现营养缺乏或营养过剩的问题,使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难以尽快提高。因此我们更要关注平时的饮食习惯,加强锻炼,保持心情愉悦,在传统的饮食习惯上做到健康、科学。
3.2.1 增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健康意识
据我国最新膳食指南中推荐我们每天摄糖量和调查显示,人们每天的摄糖含量已远超 50 克。这也就可以看出,居民的健康意识还是有待提高,所以,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向家人朋友宣传有关糖的知识,也要呼吁学校、社会等共同宣传,加大宣传力度,从而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和控糖意识。
3.2.2 告别精加工,避免依赖加工产品
过分的加工会使食物自身的营养成分大量流失,同时,加工食物添加了大量的食品添加剂甚至有塑料成分,长期大量的摄入最终就会导致体内毒素积累过多而生病。因此,居民要远离精制糖、加工食物,还要少吃油腻食物,避免依赖加工产品,减少食品的制作工艺,保证食物原生态。
3.2.3 讲粗细搭配,养成健康饮食习惯
切记少吃含糖量过高的食物,平衡膳食规律作息,多做些户外运动等。同时,改变烹饪方式也是一个有效地改善健康饮食的方法。减少油炸、油煎、熏煮等食品的摄入,多吃些清蒸食物,少油、少盐、少淀粉,增加粗粮的摄入,减少精细面制品如面条、包子等。加强体育锻炼,规律作息,养成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