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梦雯 黄阳
▲ 建德草莓师傅传授种植技艺
▲ 建德豆腐包厨艺培训
杨村桥镇是浙江省著名的草莓种植发源地和生产基地,草莓产业保持40 余年长盛不衰,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标杆产业。通过草莓小镇建设,杨村桥镇草莓产业逐步形成文旅休闲、草莓采摘、科创研学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成为富民增收的农业支柱产业。
“莓二代”徐铭廷是一名90后返乡创业青年,父母亲戚都是地道的莓农。“我现在有70 亩草莓基地,都是从村里租用来的标准地,种植门槛低,设备也齐全,镇里还有扶持优惠政策,好的棚每亩能有四五万元收益。经过这几年的种植,不仅在村里造了新房,还在城里按揭买了房呢!”徐铭廷笑着说。
徐铭廷口中的草莓标准地,正是建德市在全省标准地改革中的一次创新探索。草莓标准地就是采用统一流转土地、统一规划和建设钢架大棚等设施,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品牌销售的模式。相比以往莓农“自租自管”的种植方式,草莓标准地构建了以“政府主导、国企主建、镇村主管、市场主体主营”的产业共富模式,更好地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双增收”。
近年来,建德草莓不仅在“标准地”模式上进行迭代,还在“科技强农、机械强农”的“农业双强”上进行再创新,通过创建“建德数智草莓”平台,实施“1+6+N”模式(1 个产业大脑、6 个场景、N 个应用),实现草莓产业全过程数字化。2022年,建德市力争在杨村桥、大同、航头、梅城等8 个乡镇,新建草莓标准地3760亩,持续扩大全市草莓标准地面积,形成以杨村桥草莓小镇、大同西乡草莓园、航头蔬果产业园、更楼更有味草莓精品园、梅城千鹤一线红共富草莓园、乾潭共富草莓产业园等多个园区为中心的草莓产业发展新路径。
“不曾想,小时候爱吃豆腐包的我,如今成了7 家建德豆腐包连锁店的小老板;不曾想,30岁刚出头的我,竟能带着几十名70 后叔叔阿姨,靠技能和手艺走上一条致富路;不曾想,如今豆腐包制作也有了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结束一天豆腐包生意经营的90 后创业小伙吴杭在回家途中向建德人社局工作人员发了一长串语音留言。
实现共同富裕,需要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近年来,建德市针对山区县市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有限、低收入人群年龄结构偏大、受教育程度较低的难点,立足地方特色产业“建德豆腐包”“建德草莓”“建德家政”就业需求量大、规模经营适度、可复制推广的特点,打造以“建德草莓师傅”“建德豆腐包师傅”“建德阿姐(家政服务人员)”等为代表的“建德师傅”培育体系,走出了一条建德特色的技能致富道路。而吴杭就是通过“建德师傅”培育行动实现创业致富的代表之一。
建德市以技能培训为抓手,夯实“建德师傅”就业增收基础,构建市、镇、村三级培训体系,打造18 个实训基地,在职校技校设立“建德师傅”专业科目,通过课堂授课、田间教学、名师带徒等方式,目前累计培育草莓师傅5730 名,豆腐包师傅1970名,阿姐530 名,带动就业1.6万人,人均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建德市创新编制并通过省级“建德草莓种植”“豆腐包制作”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实现“师傅”技能可评价、可参照、可学习,今年以来共发放证书近1000 本。
同时,建德市整合农业文旅、劳动社保、金融财政等政策资源,为“建德师傅”提供创业支撑。草莓标准地为草莓师傅提供“拎包入驻”式轻资产运营;建德市政府制定出台豆腐包产业发展推广专项补助政策为“豆腐包师傅”创业提供最低利率信贷支持,目前已兑现示范店补助资金97 万,发放银行专项贷款500 余万元;创建“浙有她”数字服务平台,智慧服务引导阿姐就业,打造“阿姐驿站”并提供就业指导、回炉培训、法律援助、心理疏导、健康娱乐等各项服务。目前,建德草莓产业已实现年产值超40 亿元,豆腐包年营业额逾2 亿元,家政服务年产值达5000 万元。在“建德师傅”的带动下,建德农村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建德的“扩中提低”工作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促进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范老师,我这个田野的全景好看吧?”“范老师,太阳太大、照片太亮了要怎么调整呢?”在建德航头镇航川村老村委楼前,村民们正津津有味地听着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建德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范胜利的手机摄影课,热辣的阳光也抵挡不住村民们学习摄影的热情。
过去,范胜利在乡村采风拍照,大家都叫他“范老师”,而如今,范胜利还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建德市第一批选派下乡的“文艺导师”。范胜利摄影课自今年4月的“第一课”开始,几乎场场爆满。范胜利说:“我们的摄影课程就是从百姓的需求出发,助力其精神富有,但不仅仅局限于精神层面,更多是希望通过艺术来启发村民对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的思考,让村民通过学习拍摄的技术,慢慢成长为媒体人,运用社交平台来宣传本村的产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共同创造航川共同富裕的全过程中。”
共同富裕文化先行,“文艺导师”就是带领村民实现精神共富的一次尝试。文艺工作者在农村广袤的土地上开展文艺乡建,文艺的种子在村民心中生根发芽。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德市启动“文艺导师”项目,通过导师走亲、导师互帮团、导师“师带徒”等方式,按照“一村一策、双向选择”原则,精准匹配乡村文化需求,选派专业的文艺工作者下乡担任“文艺导师”。目前,建德市已选派“文艺导师”48人、组建48 支农村文艺队伍,培养230 余名“农民文艺骨干”,累计开展文化活动280 余场(次),基本实现“文艺导师”服务在建德全市域覆盖。
近年来,建德市始终立足建德自身发展特色,挖掘“建德元素”、打造“建德标签”,绘就更多建德“幸福宜居”共富图景,探索更多可推广、可复制的共富新模式、新路径,为实现全省“两个先行”总目标贡献更多建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