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骞 徐 青
(1.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后上升为国家重大区域战略。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都是以河流为依托的重要经济地带和生态保护地带,在空间上均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水资源在两大战略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地位。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长江流域提供了我国36.5%的水资源,是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线路等我国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水源地、连接东中西部的“黄金水道”(1)解读中国:长江经济带[EB/OL]. http://www.china.com.cn/guoqing/node_7205163.htm.。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水资源状况对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指出,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两大战略区域的水资源状况却不容乐观,长江经济带的水质污染与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日趋严重。长江经济带的面积虽然仅占全国的21%,但废水排放总量却占全国的40%以上,单位面积的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2倍(2)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7.。黄河流域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黄河水资源总量不到长江的7%,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远超一般流域40%生态警戒线。此外,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受工业、城镇生活和农业面源三方面的污染问题突出,加之尾矿库污染,使得2018年黄河137个水质断面中,劣V类水占比达12.4%,明显高于全国6.7%的平均水平(3)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9,(20).。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两大战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在控制水环境污染约束下不断提升水资源绿色效率已成为解决两大战略区域水危机问题的根本途径。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的“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的“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从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总体水平、区域内部差异、效率增长驱动力量三个方面对两大战略区域总体及工业、农业、生活和生态部门的水资源绿色效率进行多层次比较。
传统上评价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是利用水资源消耗系数的单要素投入指标,如万元GDP用水量、人均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虽然以单要素投入指标来衡量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计算过程较为简便,但未考虑到产出是水资源与其他生产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用该种方法来评价水资源效率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全要素水资源效率在测算过程中考虑了除水资源以外的其他投入指标,更加符合实际的生产过程,在水资源效率评价中应用较为广泛。在早期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研究中,资源环境约束并未纳入水资源效率测度框架(Joel等,2010)[1]。伴随着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将资源环境约束纳入水资源效率评价当中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并逐渐演变成水资源效率评价的标准研究范式(杨骞、刘华军,2015[2];Song等,2018[3];杨高升、谢秋皓,2019[4];孙才志等,2020[5])。在概念界定上,与水资源绿色效率具有相似含义的概念包括“环境约束下的水资源效率”“污染排放约束下的水资源效率”“水资源环境效率”“绿色水资源效率”等。尽管以上概念名称多种多样,但它们本质上是在水资源效率测度框架中考虑了水污染等非期望产出指标。当前,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本文借鉴Hu等(2006)[6]“全要素用水效率”的思想,综合考虑水资源的经济和生态效益,采用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概念以凸显新时代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特征。
在测度方法的选择上,随机前沿分析(SFA)和数据包络分析(DEA)是评价全要素水资源效率的两种主要方法。相较于SFA方法,DEA方法在测算过程中无须设定具体的函数形式,同时允许考虑多种投入和产出,测度结果相对更准确,应用更为广泛(Geng等,2019[7];任玉芬等,2020[8])。为了将生产过程中的“坏”产出纳入效率测度中,学者们普遍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该模型在用水效率测度中将水污染等非期望产出考虑在内(孙才志等,2017)[9]。由于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生产技术前沿面,而基于不同的生产技术前沿面测度的效率值不具有跨期可比性,为此,学者们采用全局基准技术将样本时期的所有投入产出数据构造生产前沿面,解决了效率值的跨期可比问题(刘华军等,2020)[10]。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构建全局参比的非期望产出SBM模型(Global Benchmark-Undesirable Outputs SBM,G-U-SBM)对水资源绿色效率进行测度。由于DEA属于数据驱动型的方法,数据质量以及投入产出要素的选择将直接影响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测度结果。在投入指标的选择上,现有研究将水资源、劳动和资本作为投入要素(任俊霖等,2016)[11]。在产出指标的选择上,学者们将GDP作为期望产出指标,将灰水足迹、废水排放量、废水中的氨氮排放量和COD排放量等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系统(杨骞、刘华军,2015[12];高孟菲等,2020[13];章恒全等,2020[14]),充分体现了学术界对于水资源和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水污染主要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造成的,考虑废水排放中的多种污染物可以更好地衡量水质污染的程度。由于DEA方法受到经验法则的约束,投入产出指标过多会降低模型的准确程度甚至可能造成线性无可行解。熵值法可以将多种污染物拟合成一个综合指标,可以有效克服主观赋权带来的偏差,从而提高效率测算的准确度。
从水资源绿色效率的研究部门看,多数研究基于工业或农业部门对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和评价(雷玉桃、黄丽萍,2015[15];佟金萍等,2020[16];Wang等,2015[17];杨骞等,2017[18];马剑锋等,2018[19]),这为研究区域水资源绿色效率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鲜有学者从水资源利用的多部门视角研究区域用水效率,也尚未发现有从工业、农业、生活和生态部门来考察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水资源绿色效率的研究。从区域研究视角看,多数研究基于国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划分的三大地区、四大地区、六大地区和八大地区来研究不同行业的水资源利用效率(马海良等,2015[20];孙才志等,2018[21];邓光耀、张忠杰,2019[22];韩颖、张珊,2020[23];张国基等,2020[24])。以上研究有利于掌握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区域特征和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相继提出。与此同时,有关我国重大战略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研究也逐渐涌现出来,如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地区、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研究(卢曦、许长新,2017[25];赵姜等,2017[26])。上述文献从不同区域视角丰富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研究,但尚未发现对不同国家战略区域水资源绿色效率进行比较的相关研究。
本文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的“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的“黄河流域”为研究样本,在数据包络分析框架下构建G-U-SBM模型和全局参比的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方法,采用全要素水资源效率的测度思路,对两大战略区域的水资源绿色效率进行科学测度和比较。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采用熵值法将废水排放中的12种污染物拟合成水污染排放指数作为非期望产出,从效率水平、内部差异、效率动态变化及驱动力量等多个维度对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及其工业、农业、生活和生态四部门的水资源绿色效率进行综合比较。
1.全局参比的非期望产出SBM模型
本文构造全局基准技术下包含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的环境生产可行性集(Environmental Production Possibility Set,EPPS)。假设有k(k=1, …,K)个决策单元和t(t=1, …,T)个时期,决策单元k投入I种要素xi(i=1, …,I),生产M种期望产出ym(m=1, …,M)和Q种非期望产出bq(q=1, …,Q)。对于每个时期T,满足闭集和有界集、投入和产出可自由处置、零结合以及产出弱可处置性等条件的全局基准下的环境生产可行性集如式(1)所示。式(1)若增加∑∑λ=1的假设,则代表环境生产可能性集满足规模报酬可变的假设(Variable Returns to Scale,VRS),若去掉该约束条件,则表示环境生产可能性集满足不变规模报酬假设(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CRS)。当两种规模报酬假设下得到的结果不同时,应当选用VRS假设的结果。因此,本文均在VRS假设下进行后续的模型设定及实证分析。
(1)
G-U-SBM模型的分式规划模型如式(2)所示。需要注意的是,式(2)为分式规划模型,在实际的具体测算中可以通过将其转换为线性规划模型求解。
(2)
2.全要素水资源效率测度方法
借鉴Hu等(2006)[6]的测度思路,全要素水资源效率(Total Factor Water Efficiency,TFWE)可以表示为用水量的实际值与目标值的比值,具体测度方法如式(3)所示。
(3)
从式(3)可以看出,TFWE位于0-1之间,TFWE越大,用水效率越高,反之则越低。若TFWE=1,即松弛量为0,则意味着水资源没有过度投入,该DMU位于生产前沿面上。
3.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可以用来分析全要素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动态变化,并且可以分解为效率改善(Technical Efficiency Change,EC)与技术进步(Technological Change,TC)。因此,本文在DEA效率测度的前提下,进一步构建全局基准技术下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4)
MGk(xkt+1,ykt+1,bkt+1,xkt,ykt,bkt)=EC×TCG
(5)
(6)
(7)
式(4)中,EkG(xkt+1、ykt+1、bkt+1)和EkG(xkt、ykt、bkt)分别表示在全局生产技术下第t+1期和第t期的水资源技术效率值。式(5)中,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解为效率改善(EC)与技术进步(TC),EC体现了“追赶效应”,TC体现了“前沿转换效应”。
本文以2011-2017年中国大陆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不包括西藏)的投入产出数据为样本,采用G-U-SBM模型和全局参比的Malmquist指数对中国分省、长江经济带及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绿色效率进行测度和分解。根据《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长江经济带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和贵州11个省(市)。对于黄河流域的省份划分,现有研究对是否将四川省纳入黄河流域存在争议,部分学者在对黄河流域的研究中未包含四川省(金凤君等,2020)[27],还有学者将四川省纳入黄河流域开展研究(徐辉等,2020)[28]。黄河仅流经四川省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这两个自治州的人口和经济总量约占黄河流域的0.7%和0.3%,对黄河流域整体水资源利用的影响较小。四川省主要受长江水系的影响,《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已将四川省纳入长江经济带中,国家最新发布的《全国重点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并未将四川省纳入黄河流域的省份范围。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8个省份作为黄河流域的样本省份。
参考已有文献,本文选取劳动、资本、水资源作为投入要素,选取地区生产总值作为期望产出,选取用熵值法将废水中的12种污染物拟合成的水污染排放指数为非期望产出。样本数据处理及来源如下:(1)劳动投入。选取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的年末总数来表征劳动投入。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2)资本投入。以资本存量表征资本投入,Ki,t=(1-δi,t)Ki,t-1+Ii,t,式中Ki,t和Ki,t-1分别表示第i个省区t时期和t-1时期的资本存量,Ii,t表示以不变价衡量第i个省份t时期的投资总量,δi,t表示第i个省区t时期的资本折旧率。式中涉及的三个重要变量,主要参考单豪杰(2008)[29]的做法进行处理:首先,本文以“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作为每年的名义投资总量,并利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作为投资品价格指数,换算成以2011年不变价计算的分省年度实际投资总量。其次,关于基期(2011年)资本存量的确定,本文认同单豪杰“经济稳态的情况下存量资本的增长率与投资增长率是相等的(ΔK/K=ΔI/I)”这一假定,采用2011-2015年实际投资增长率的几何平均值(gi)代替2011年的存量资本增长率,并进一步通过公式Ki,,2010=Ki,,2011/(δi,,2010+gi)求得2010年的实际资本存量,其中Ki,,2011为2011年的实际资本形成总量,是借助“名义资本形成总量”与“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换算成以2010年为基期的代理变量。借鉴单豪杰的做法,我们将各省份的资本折旧率统一设定为10.96%。计算过程所用到的名义指标与指数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3)水资源投入。以工业、农业、生活和生态用水总量表征水资源投入,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4)期望产出。本文选取地区生产总值表示期望产出,为了消除价格变化对期望产出数据的影响,根据地区生产总值指数计算各地区每年相对于2011年为基期的生产总值增长率(2011年为1),再利用2011年的名义地区生产总值与该指数相乘,进而得到以2011年为基期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名义地区生产总值与地区生产总值指数均来自国家统计局。(5)非期望产出。以水污染排放指数代表非期望产出,采用熵值法将废水排放中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石油类、挥发酚、铅、汞、镉、总铬、砷和六价铬等12种污染物拟合为水污染排放指数。废水中12种污染物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为掌握全国、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变动情况,本部分对全国和两大战略区域总体及农业、工业、生活、生态四个部门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演变趋势进行描述。
1.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总体演变趋势
图1描述了全国、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水资源绿色效率的逐年演变趋势,体现了全国和两大战略区域水资源绿色效率在样本期内的追赶和反超态势。2011-2017年三者的水资源绿色效率总体呈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2%、5.4%和3.0%。黄河流域的平均水资源绿色效率高于长江经济带,一方面在于水资源禀赋越少的地区越有利于水资源的集约利用,尽管黄河流域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比长江经济带要少,但流域内的水资源利用较为集约;另一方面,本文在水资源绿色效率测算中考虑了水污染等非期望产出,而与黄河流域相比,长江经济带的水质污染形势更为严峻。2011-2015年,全国、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水资源绿色效率均呈现稳步增长态势,黄河流域水资源绿色效率水平处于领先地位,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绿色效率落后于全国平均和黄河流域。2016年以后,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绿色效率赶超全国平均与黄河流域,原因主要在于2014年长江经济带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的重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2016年后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反超是这一战略实施效果的体现。
图1 2011-2017年全国、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水资源绿色效率的逐年演变趋势
图2为2011-2017年工业、农业、生活、生态四部门水资源绿色效率均值。根据图2,农业部门水资源绿色效率低于工业、生活、生态部门,长江经济带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黄河流域。从工业部门看,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绿色效率高于全国平均,黄河流域水资源绿色效率低于全国平均;从生活部门看,黄河流域高于全国平均,长江经济带低于全国平均;从生态部门看,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均低于全国平均。以上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工业部门的水资源绿色效率较高,而黄河流域农业、生活和生态部门的水资源绿色效率较高,原因在于长江经济带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加强高耗水行业用水定额管理,推进工业水循环利用,加强重点污染物防治,对其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而黄河流域内部水资源尽管相对短缺,但区域内水资源节约和保护意识相对较强,利用方式较为集约。此外农业部门水资源绿色效率明显低于其他三个部门,这是由于农业是四部门中需水量最大的部门,并且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因而全国、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农业部门的水资源绿色效率相对其他部门较低。
图2 2011-2017年全国、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的四部门平均水资源绿色效率
2.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四部门演变趋势
图3描述了2011-2017年全国、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工业、农业、生活和生态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演变趋势。可以看出四部门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变化趋势存在显著差异。从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看,三者均呈快速增长态势,长江经济带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在样本期内始终高于全国和黄河流域,年均增长率为5.69%,这说明尽管长江经济带在不断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工业生产排放的废弃物会污染环境,但自2012年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来,其通过各项技术研发减少了污水排放,使得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不断提升。全国、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的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整体呈波动增长态势,2011-2016年黄河流域的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显著高于长江经济带,2017年长江经济带反超黄河流域,两大战略区域的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分别为0.57和0.52。因此,提升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是两大战略区域水资源绿色效率提高的关键。全国、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生活水资源绿色效率均呈良好的增长态势,黄河流域的生活水资源绿色效率一直高于长江经济带,2013年以后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三者之间的差距呈“缩小—扩大—缩小”的变化态势,原因在于黄河流域生活用水量相对较少,并且区域内部节水意识相对较高。2011-2013年,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水资源绿色效率呈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2014年起呈快速增长态势,而黄河流域的生态用水效率在样本期内呈波动增长的态势。值得注意的是,黄河流域的生态水资源绿色效率自2015年开始出现下降态势,在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过程中要保障流域内生态环境用水,重点关注生态水资源绿色效率。
图3 2011-2017年全国、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四部门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演变趋势
本部分测算2011-2017年两大战略区域内部总体及四部门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泰尔指数(见图4和图5)。根据图4,从差异演变趋势看,样本考察期内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水资源绿色效率泰尔指数呈现下降趋势,这说明随着国家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两大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落后省份的水资源绿色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区域内部之间的水资源绿色效率差距逐渐缩小,两大战略区域内部水资源绿色效率的省际协调性在不断增强。
图4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泰尔指数
从差异程度上看,2011-2015年,黄河流域水资源绿色效率的省际差异高于长江经济带,2015-2017年,长江经济带的省际差异略高于黄河流域,并且自2014年起,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泰尔指数下降趋势并不明显,这说明长江经济带自2014后的省际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差距没有逐步缩小。上述表明在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坚持不同省市的水资源绿色效率在协调中提升,在提升中协调的思路,推动形成具有较高区域协同性的水资源利用新格局。
图5报告了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四部门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泰尔指数。从图5中可以看出,两大战略区域工业、农业、生活和生态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泰尔指数整体均呈下降态势。从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泰尔指数来看,黄河流域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泰尔指数下降幅度最大,虽然黄河流域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泰尔指数远远高于长江经济带,但近年来二者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两大战略区域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泰尔指数在四部门中最高,这是由于黄河流域和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三大地区,农业生产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在水资源的利用方式也不尽相同。
图5 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四部门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泰尔指数
长江经济带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泰尔指数一直高于黄河流域,说明长江经济带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的省际差异较大,需要重点关注农业用水的区域协调性。从生活部门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泰尔指数来看,2011-2012年黄河流域生活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泰尔指数高于长江经济带,此后长江经济带生活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泰尔指数一直高于黄河流域,并且二者都维持在较低水平,说明两大战略区域生活水资源绿色效率的省际差异在四部门中最小,原因在于两大战略区域内部的生活水资源用水量相对稳定,各省份之间的差距在短期内变化较小。就生态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泰尔指数而言,长江经济带自2013年起呈现不断下降的良好态势,而黄河流域在样本考察期内的变化幅度较大。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起黄河流域生态水资源绿色效率的省际差异出现持续扩大的趋势,并于2017年超过长江经济带生态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泰尔指数。以上表明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生态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区域内部差异。
为揭示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水资源绿色效率增长的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力量,本文利用Malmquist指数测算了两大战略区域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动态变化,并将其分解为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两个部分,以揭示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水资源绿色效率增长驱动力量的差异。
1.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动态变化
表1报告了2011-2017年全国、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四个部门水资源绿色效率的Malmquist指数。整体来看,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绿色效率的累积Malmquist指数达到1.4167,这意味着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绿色效率的累积增幅达到41.67%,超过了全国39.57%的累积增幅。然而,与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绿色效率的高增长态势相比,黄河流域水资源绿色效率的累积增幅仅为31.64%,低于长江经济带。从平均增长速度看,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平均Malmquist指数为1.0598,这意味着长江经济带的水资源绿色效率实现了5.98%的年均增长,超过了全国5.71%的平均增速,而黄河流域水资源绿色效率年均增速为4.69%,低于全国平均增速和长江经济带。从分部门看,全国、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的累积增幅分别为49.17%、43.82%、41.51%,年均增速分别为6.89%、6.24%、5.96%。长江经济带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的累积增幅为54.59%,远远高于全国(38.32%)和黄河流域(20.01%)的累积增幅,黄河流域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平均增速最低为3.09%。在生活水资源绿色效率方面,黄河流域的累积增幅和平均增速都远远高于全国和长江经济带,全国和长江经济带的累积增幅都在30%-40%之间,而黄河流域的累积增幅为54.52%。而在生态水资源绿色效率方面,黄河流域的累积增幅和平均增速仅为5.96%和0.97%,远不及全国和长江经济带的1/6。
表1 2011-2017年水资源绿色效率的Malmquist指数
2.水资源绿色效率增长的驱动力量
表2报告了Malmquist指数的分解结果。整体而言,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对全国、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绿色效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效率变化对全国的影响依次高于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技术进步对长江经济带的影响依次高于黄河流域、全国。原因在于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创新水平都显著强于黄河流域,在水资源利用方面,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利用技术较为先进,并且能在长江经济带的大部分省份进行迅速推广和使用,因而,技术进步和效率变化对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绿色效率的促进作用高于黄河流域。从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来看,全国、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的技术进步均呈正向增长,而在效率变化方面,只有长江经济带出现恶化,其效率变化年均下降0.85个百分点。从农业水资源技术进步来看,全国、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技术进步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35%、4.57%和3.63%,全国、长江经济带的效率变化分别年均增长2.13%、2.83%,只有黄河流域的效率变化出现负向增长。在生活水资源绿色效率方面,全国、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的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均大于1,但技术进步的增速均远远高于效率变化,说明技术进步在推动生活水资源绿色效率增长中发挥主要驱动力量。在生态水资源绿色效率方面,全国和长江经济带效率变化的年均增速分别为6.65%、8.09%,而黄河流域效率变化的年均增速仅有3.63%。三者的技术进步均呈现负增长态势,说明技术进步对生态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增长具有阻碍作用。
表2 2011-2017年水资源绿色效率的Malmquist指数分解结果
本文基于2011-2017年投入产出数据,利用全局参比的非径向SBM模型测度了全国、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绿色效率,在此基础上从效率水平、内部差异等方面对两大战略区域水资源绿色效率展开比较研究,并通过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方法揭示两大战略区域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量。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从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整体水平来看,样本考察期内黄河流域的平均水资源绿色效率高于长江经济带,2016年起长江经济带的水资源绿色效率实现反超。从四部门水资源绿色效率水平来看,两大战略区域的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在四部门用水中最低,样本期间长江经济带的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高于黄河流域,黄河流域农业、生活和生态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均值高于长江经济带。总体而言,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绿色效率提升的幅度高于黄河流域,年均增幅分别为5.42%和3.00%。(2)从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区域内部差异看,整体而言,黄河流域水资源绿色效率的省际差异大于长江经济带,但2014年以后,两大战略区域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泰尔指数差距逐步缩小,2016-2017年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绿色效率的省际差异均大于黄河流域。分部门来看,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的省际差异远远高于工业、生活和生态水资源绿色效率的省际差异,长江经济带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泰尔指数最低,而黄河流域生活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泰尔指数最低。(3)在水资源绿色效率增长的驱动力量上,技术进步是两大战略区域水资源绿色效率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技术进步和效率变化对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绿色效率增长的促进作用高于黄河流域,但对两大战略区域工业、农业、生活和生态部门水资源绿色效率增长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具体而言,技术进步对长江经济带工业和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增长的促进作用高于黄河流域,但都抑制了两大战略区域生态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增长。效率变化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活和生态水资源绿色效率以及黄河流域工业、生活和生态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抑制了长江经济带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与黄河流域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增长。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得到如下政策建议:(1)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两大战略区域取对方之长补自己之短。黄河流域可借鉴长江经济带的工业用水模式与经验,不断提升区域内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如推广工业节水减污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淘汰高耗水高排污产业。在农业、生态和生活用水方面,长江经济带要以黄河流域为标杆,不断提升区域内农业、生态和生活水资源绿色效率,例如发挥水价对水量的配置机制,引导并强化居民节水意识。(2)大力推进农业部门节水,提升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农业用水应是当前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用水管理的重点关注部门。长江经济带应适当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优化农业投入要素的资源配置,进而提高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黄河流域的农业要加大灌区现代化建设的投资力度,因地制宜推广喷灌、滴灌等先进农业节水技术。(3)进一步缩小水资源绿色效率差距,实现区域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协同提升。不断缩小区域内部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差距,两大战略区域要注重邻近省份的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内工业、农业、生活和生态水资源优化配置,重点关注区域内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的省际差距。(4)不断提升水资源绿色效率水平,实现技术进步与效率提升对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双重驱动。黄河流域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促进水资源技术效率由低水平向高水平的转型,实现水资源技术进步与效率提升对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双重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