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均,邵丽,于爱兵,冯连军,文静波
(1.宁波大学,浙江宁波 315211;2.温州大学,浙江温州 325005;3.宁波环甬润保涂层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宁波 315201;4.芜湖美达机电实业有限公司,安徽芜湖 241101)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由李克强总理亲自提出,并由教育部、发改委、工信部等国家十二部委协同举办的大学生双创盛会。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8月15日给第三届比赛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回信中,勉励当代大学生基于国情民情发挥自己的创新创业才干[1]。2020年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共有来自117个国家和地区,4186所高校的147万个项目、逾637万人报名参赛,其已成为中国大学生乃至世界大学生影响范围最大、覆盖面最广的高校双创比赛[2]。本文以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互联网+”大赛)高教主赛道创意组金奖项目 —— 华涂科技/国内首家高性能车用轴瓦涂层材料提供商(以下简称华涂科技)为例,面向宁波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设计相关问卷调查报告,以头脑风暴行为分析“互联网+”大赛对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影响。
华涂科技创业团队共计14人,其中硕士生2人,本科生12人。其中工科背景学生4人,主要以材料、机械专业为主;文理科背景10人,主要以财会、法律、艺术设计、工商管理为主。以组会、团队讨论形式的头脑风暴是创新思维能力评价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头脑风暴来简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3]。由于团队成员所属专业不同,为缩小篇幅,问卷调查选取机械工程、法律专业作为工科和文科进行调研试验,以研究生和本科生为对象,如表1所示,简要设计如下调查报告。
表1 面向两种专业的本、硕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以匿名的形式,其对象主要是以华涂科技创业团队成员所在年级的同学为主,以减少其他因素对问卷调查的影响。华涂科技创业团队成员共计14名,为此面向机械工程、法律学本科生及硕士生随机发放调查报告各14份,共计56份调研试验报告。
面对当今科技发展的总体趋势,世界各国都在将科技创新纳入国民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实现科技创新就要充分地结合科技创新人才,高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一环,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主体,要不断地增强和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强化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培养和实现科技型创新思维、优化创新机制等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进一步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思路,继续推进全年龄段的素质教育,适应社会新经济发展模式下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及具体的要求,要以达到增强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等,这样对于提升学生的沟通和协调组织能力具有积极意义。结合相关实践调研,对调研的数据分析,得出以下数据分析:
根据调研报告试验结果与华涂科技竞赛团队成员情况,对研究生及本科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初步评估。根据记录,华涂科技团队在校赛阶段,为准备答辩资料和参赛文件由指导老师要求被动参与组会讨论头脑风暴1次/周,团队成员在与指导老师头脑风暴后,又脱离指导老师主动头脑风暴1次/周。在省赛阶段,华涂科技团队由指导老师要求被动参与头脑风暴2次/周。在自主修改及提高阶段,以线上、线下形式头脑风暴2次/周。在国赛阶段,华涂科技团队由指导老师不定期要求参与讨论、集思广益讨论参赛细节,特别是冲刺阶段几乎每天都参与头脑风暴活动,约5.5次/周,综上得出华涂科技头脑风暴人均3.83次/周,其中主动头脑风暴次数占比60.87%,华涂科技团队具有积极主动的头脑风暴行为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校赛、省赛及国赛阶段均是获得金奖。
通过调查报告数据分析,机械本科生参与老师项目并被动要求头脑风暴2人,频率为0.5次/周,主动寻求老师或团队头脑风暴2人,频率为0.25次/周,3人主动寻求同学讨论班级或社团头脑风暴,频率为0.5次/周,如图1所示机械工程本科生头脑风暴人均0.21次/周。机械工程硕士研究生5人被动要求参与导师组织的头脑风暴1周/次,8人被动要求0.5周/次,人均被动0.64次/周,调查报告显示机械专业2名硕士研究生主动寻求同学讨论课题遇到的问题2次/周,3人主动头脑风暴1周/次,9人0.5周/次,人均0.82次/周。
图1 头脑风暴数据对比
作为文科法律专业的本科生其头脑风暴行为比工科机械工程专业更多,机械专业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机会进入实验室进行试验,文科法律专业则更加注重于案例讨论等头脑风暴行为。调研数据表明法律学专业,3人主动寻求头脑风暴0.25次/周,4人主动0.5次/周,7人共计2.75次/周。4人被动头脑风暴0.5次/周,2人0.25次/周,法律学本科生人均头脑风暴为0.38次/周。法律学专业的硕士的8人被动学术例会讨论、案例分析等头脑风暴行为1次/周,6人被动要求0.5次/周;5人主动头脑风暴1次/周,7人主动头脑风暴0.5次/周,2人主动0.25次/周,法律学硕士主、被动头脑风暴人均1.07次/周。
基于校赛特等奖、省赛特等奖及不断累积的成果,华涂科技团队成员对于整个阶段满意度调查结果为主动1.33分,被动1.42分,校赛阶段虽然被动头脑风暴次数少,但由于未获得奖励,团队的主动头脑风暴满意度较低,其中被动头脑风暴满意度为2.42分,主动头脑风暴满意度为2.50分,说明奖励等外部刺激对于团队成员对于头脑风暴行为具有较大的影响。而机械本科生对于被动头脑风暴行为。机械本科生对于被动头脑风暴1人给出4分,8人给出3分,3人给出2分,2人给出1分,如图2所示,其满意度均分为3.29分。对于主动的头脑风暴,4人给出1分,9人给出2分,1人给出3分,其满意度均为1.79分。而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生被动满意度均分为2.07分,主动头脑风暴满意度均分为2.00分。相对于本科生,研究生更加依赖导师的被动组会,而本科生无专门的导师监督,对于学院、学校要求的被动头脑风暴的满意程度比自由漫散的头脑风暴低。调研数据显示,法律学本科生被动头脑风暴满意度均分为2.43分,主被动头脑风暴人均满意度2.14分,硕士生主动头脑风暴满意度为1.86分,被动头脑风暴人均满意度2.07分。
图2 满意度调查数据对比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已成为国内大学生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竞赛,涉及团队协作、实践动手、理论研究等方面,参与比赛的同学得到了全面地培养和提升[4]。根据重大成果调研数据,机械专业本科生获得国家A类竞赛金奖以上数据为0,有2名研究生同学发表学术论文、2名研究生同学申请专利知识产权。由于学科差异,文科法律专业的本科生取得重大成果数量为0,仅有2名硕士生同学发表论文。而华涂科技创业团队文理科同学在一年的竞赛时间内发表学术论文1篇,申请知识产权21项,授权获得10项专利和软著。根据头脑风暴次数和满意度调查显示,头脑风暴次数越多、满意度越高则得到的创新思维能力越好,取得的成果则更加丰硕。基于以上分析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
1.“互联网+”竞赛作为外部激励,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自主或非自主的头脑风暴行为。
2.“互联网+”竞赛提高了参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比赛的推动下学生能够取得更多的成果。
创新竞赛仅仅是一种模式和方法,真正能够推动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提升的还包含有很多内容,例如让大学生经历社会的洗礼,积极参与到相关项目的真实研发和考验中,通过不断地更新方法才能够不断地解决相关问题,必定能够推动前沿理论及思路方法的实践与应用。一定要把握好大学的前沿知识体系,要走在科学与理论的最前沿,大学生的创业创新大赛为解决这些前沿问题提供了必要的思路,参赛人员要依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设计思路、解决方法等,借助于计算机等进行合理性和创新性的建模,实现对结果及数据的清晰表达[5-8]。还要做好企业引进与引入的制度,企业参与是创业创新大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关键举措,是最为深刻的改变世界的力量,不再是资本,而是知识,真正践行知识就是力量的理论论断。在常规教学中,学生多是通过教师的讲授来锻炼思维能力,不少教师采用“喂养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得高校学生所接受的创新教育偏向于对既定知识的掌握,轻实践和交流。而在创新教育中,许多思维方式和方法是需要广泛交流、相互启发的。如锻炼创新思维所采用的训练方法“头脑风暴法”“和田法”等均是需要广泛集体交流[9-10]。相比于理论讲授来说,创新竞赛在团队交流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以“挑战杯”大赛为例,参赛者均为团队,获胜者也都是分工明确、合作默契的出色团队。在竞赛中,优秀竞赛成果的展出对参加者来说都是一种交流。通过对同龄人创新成果的观摩,可以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在近期的河北省挑战杯比赛中,精美的版面设计、令人惊喜的成果都体现了大学生的独特创新思维,有效地激发了参观者的创新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