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静 沈 昀
1.江苏省泗洪医院药剂科,江苏泗洪 223900;2.江苏省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泰州 225300
慢性乙型肝炎为临床常见疾病,多由乙肝病毒感染所引起,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患者发病后多出现肝区疼痛、恶心、乏力等症状,若未得到及时治疗,病情持续发展会损害患者肝脏,引发炎症反应,进而使肝功能受损,出现肝源性糖尿病、肝硬化等并发症,严重可导致肝癌的发生,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为临床常用于治疗乙型慢性肝炎的药物,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启动及聚合酶逆转录具有抑制作用,可减少肝纤维化及肝脏组织受损情况,对于肝脏病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有研究证实,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采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的过程中会出现耐药性。因此本研究将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旨在进一步探究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江苏省泗洪医院治疗的82 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1)与对照组(n=41)。研究组中,男26 例,女15 例;年龄18~71 岁,平均(42.36±1.69)岁;病程1.6~9.9年,平均(5.5±1.5)年。对照组中,男25 例,女16 例;年龄19~70 岁,平均(42.31±1.88)岁;病程1.3~9.8年,平均(5.43±1.62)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江苏省泗洪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诊断标准患者;②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患者;③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中所用药物过敏患者;②精神障碍疾病患者;③依从性差者。
对照组采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Patheon Inc;国药准字:H20180060; 产品批号:14202856835;规格:25 mg×30 s)治疗,每次25 mg,每日1 次。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注射液[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160001;产品批号:145722603;规格:180 μg(66 万U)/0.5 ml/支]治疗,每次180 μg,每周1 次。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 个月。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hepatitis B virus-DNA,HBV-DNA)水平、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复常率、患者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血清转阴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以及并发症情况。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12 个月的HBV-DNA 水平。HBV-DNA 水平检测方法位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应用荧光定量基因分析仪,采取荧光标记法进行检验。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12 个月的ALT 复常率,ALT 复常标准为<50 U/L。③分别于治疗6、12 个月对两组患者HBeAg 血清转阴率及HBeAg 血清转换率进行比较。HBeAg 血清转阴率是指HBeAg 消失但不产生HBeAg;HBeAg 血清转换率是指HBeAg 消失且产生乙型肝炎e 抗体 (hepatitis B e antibody,HBeAb)。④不良反应包括脱发、轻微肾小管损害、恶心、头痛头晕等。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BV-DNA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6、12 个月HBVDNA 水平逐渐降低,且研究组治疗12 个月的HBVDNA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HBV-DNA 水平的比较(×104 IU/ml,±s)
两组治疗12 个月的ALT 复常率高于治疗6 个月,且研究组患者治疗6、12 个月的ALT 复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6、12 个月ALT 复常率的比较[n(%)]
研究组治疗12 个月的HBeAg 血清转阴率、HBeAg 血清转换率高于治疗6 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治疗12 个月后的HBeAg 血清转阴率高于对照组,治疗6、12 个月的HBeAg 血清转换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HBeAg 血清转阴率及HBeAg 血清转换率的比较[n(%)]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n(%)]
慢性乙型肝炎为临床常见传染性疾病,其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能够通过血液、性接触及母婴等途径进行传播,病毒传播越旺盛,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造成的损伤越严重。针对乙型肝炎患者,需对其进行长期治疗,通过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及传播,达到预防患者肝功能进一步恶化的目的,并防止原发性肝细胞癌及其他不良情况的发生,从而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为逆转录酶抑制药,在口服之后会被迅速吸收,其酶学及化学稳定性较强,该药物活性代谢产物可迅速积聚于细胞内,因此在细胞内重摄取也明显增快,进而发挥其强效的抗逆转录病毒作用,起到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是目前临床公认的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的重要药物之一,其具有HBeAg 血清转换率高、临床疗效确切等优点,能够直接对患者机体的病毒复制进行抑制,增强患者机体抗病毒能力,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12 个月后HBVDNA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应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较好的抗病毒效果。究其原因,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为转逆录酶抑制剂,进入患者机体后可对患者肝组织炎性坏死情况进行调节,进而阻止肝纤维化发展,抑制HBV 复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可对宿主病毒免疫功能进行清除,抑制病毒的基因复制,因此具有双重机制的抗病毒活性。有研究表明,谷丙转氨酶为临床上应用较广泛且敏感的肝酶, 当患者机体内肝细胞发生迅速死亡情况时,其体内ALT 水平远超出正常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6、12 个月后ALT 复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可明显提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ALT 复常率,改善患者肝功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 血清转换是提示其停药的重要指征,若患者在发病早期即实现HBeAg 血清转换,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患者临床疗效。研究组治疗6 个月后HBeAg 血清转换率高于对照组, 研究组治疗12 个月后HBeAg 血清转阴率、HBeAg 血清转换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联合可明显提升患者临床疗效。有研究将替诺福韦与干扰素α 联合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显著提升了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本研究结果相符。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较少,用药安全性较高。分析原因可能为,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在用药后72 h 后约80%的药物已随尿液排出有关,此外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耐药性不明显,且具备较好的耐药屏障,因此可明显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采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临床疗效较好,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用药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