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东
(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1)
现阶段,混凝土结构在我国工程建设中占据主导地位,对结构安全性、稳定性、耐久性具有重要作用[1-2]。因此,该文对公路工程拌和站混凝土质量控制进行深入探究,分析了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制定了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对提升混凝土拌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混凝土拌和强度不足,可能是由于实验室采用的试配材料和现场材料性能不同,或试块未按规范要求进行养护。
(2)拌和时未考虑砂石等材料的含水量变化。
(3)施工时随意增大水灰比。施工工艺及原材料相同的状况下,混凝土强度是由水灰比决定的,水灰比越大,混凝土强度越低[3]。
(4)材料质量不达标;外加剂使用过量。
基本原则:原材料性能优良,产地固定,最大程度降低质量风险,各类型原材料基本要求及控制措施如表1所示。
表1 混凝土原材料的基本要求及控制措施
混凝土拌和的主要机械是拌和机,其性能好坏、计量器具的精确与否,均会对混凝土拌和质量造成影响。拌和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控制:
(1)确保骨料、水泥、水、外加剂等各种材料称量设备的精确性,按时检查各设备零位、量程及称量精度等相关指标,科学实施校准。
(2)实时检查投料、卸料装置工作性能,防止出现漏油、卡顿现象,降低配料精确度。
(3)在骨料配料机不同投料口位置设置中间隔板,避免材料混合影响级配,并安装筛网进行过滤,防止大粒径物体进入,影响拌和质量。
(4)拌和机应实现智能化操控,降低人为操作造成的计量误差影响。
(5)科学确定拌和时间,以有效确保拌和质量,提高拌和效率。
(1)强度与灰水比法则。按照强度与灰水比公式计算水灰比。针对高性能混凝土,将矿物细掺料用作胶凝材料,需计算其水胶比。强度裕度系数取1.1,标准差σ取6 MPa。结合实际情况能够看出,52.5水泥的强度与灰水比计算与实际存在较大差距,而42.5水泥的强度与灰水比计算与实际基本一致,具体情况如表2及表3所示。
表2 52.5水泥混凝土配制强度和水胶比关系
表3 42.5水泥混凝土配制强度和水胶比关系
(2)石子固定体积率法则。该法则主要适用于强度超过C50的混凝土,强度较低的混凝土存在一定差异,基本原理为1 m3混凝土中石子含量为0.4 m3,接近最优含石率,含石率与粗骨料比重之积为每立方混凝土石子用量。砂用量主要根据混凝土拌和物具体容量计算得出。通常状况下,高强度混凝土容量为2 430~2 450 kg/m3。砂用量=1 m3的混凝土容重-(水泥+掺合料+石+水),按照该法则能准确计算砂率和浆集比[4-5]。
(3)最小单位用水量法则。水胶比和原材料不变的条件下,确定达到混凝土最佳性能的最小用水量。高性能混凝土采用增减减水剂用量来控制坍落度,相较于恒用水量法,该方法更加准确、高效。
(1)选用含泥量小、粒径均匀、级配标准的河砂,达不到标准要求可适当调整。
(2)水灰比恒定法则。控制用水量和减水剂,当用水量仍有调整空间时,应优先对其实施调整,然后再考虑增加减水剂。准确计算理论用水量,将混凝土坍落度误差控制在±2 cm范围内,超过1 cm增加2.5 kg水,因此通过坍落度可增减5 kg水;1%含水率偏差造成5~7 kg水偏差,二者叠加存在超过10 kg调整空间[6]。
(3)坍落度应考虑运输损失,当运距较短时可忽略不计,运距较长时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计算,根据计算数据确定水、减水剂用量。
混凝土运输时,时常会存在车辆故障、交通拥堵、恶劣气候状况等不可控因素,处理不当极易对混凝土质量造成影响。因此,混凝土运输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定期对运输车进行维护和保养;2)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输体系,确保道路通行顺利;3)夏季高温天气应尽可能采取夜间施工。
产品质量是由其质量检测数据反映出来的,是实施质量管控的基础,比如某项目混凝土拌制,强度为C60,浇筑方量9 800 m3,经抽样获得120组28 d标准强度值,通过计算得到平均强度及标准差,并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所得平均强度与配制强度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应找出偏差原因,并对其均匀性实施分析,进而确定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等[7]。混凝土强度分析数据如表4所示。
表4 混凝土强度统计数据
针对混凝土用量较大、施工周期较长的工程项目,可通过控制图法对混凝土强度实施控制。控制图形式多样,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实施控制时应使用平均强度及极差控制图。
6S管理理论脱胎于5S管理理论,是一种起源于日本的新型企业管理理论。6S管理理论主要包含六大要素: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su)、安全(Safety)和素养(Shitsuke)。拌和场施工现场整理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现场物品归类。将施工区域内的所有物品分成“重要”“次要”两种类型,并将次要物品全部清出现场。科学完善施工工序,杜绝残次品产生,并清除现场不常用机械,防止对现场环境造成影响。
(2)现场物品归类的基本原则:1)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及物品急需程度,合理组织物品进场及存放情况;2)易燃、易碎物品应科学搬运,根据自身性能合理安排存放位置;3)材料存取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填写材料入库及领用单;4)根据物品使用情况科学进行分类存放,使用次数较高的物品放在较近且易取用位置,不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较远位置[8-9]。
(3)为防止施工材料随意堆放,现根据6S整理办法规定,施工现场主要施工材料要严格按照下列方法存放:1)碎石、砂等集料,要离拌和机最短距离内,依次建立单独的干爽室内料仓存放,防雨措施安全、可靠;2)减水剂之类其他材料,禁止直接堆放于地面,以免受潮生锈;3)钢筋应该堆放在承托架上,避免受潮和生锈。
(4)清扫施工现场,保持现场环境清洁:整个工作环境的清扫,做好办公区域的清扫工作。在施工区域,保证施工道路畅通,机器设备安全干净,材料整洁。具体措施:1)维持好整理整顿的工作成果;2)建立清扫责任区,各司其职;3)调查污染源,减少污染。
强化质量监督人员责任意识。现场质监人员应当具有积极负责的责任意识,根据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对现场质量实施巡视、检查。关键工序、重要环节应进行旁站监督,切实做好施工过程控制,确保工程施工质量。针对质量不符合标准要求的状况,及时报告,并限期整改。
综上所述,该文全面分析了混凝土质量影响因素,分别从原材料控制、拌和机械选择、配合比设计、运输等环节对混凝土质量实施控制,提出了拌和场混凝土质量控制技术及质量保证措施,对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