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干旱下的南方秋粮保卫战

2022-09-17 15:28周怀宗曹晶瑞
科学大观园 2022年18期
关键词:秋粮刘峰再生稻

周怀宗 曹晶瑞

傍晚7点多,酷烈的高温渐渐消退,在重庆大足区的一个个村庄里,人们开始走出户外,爬上山坡,拖着长长的管道,给田里的再生稻、山坡上的果树浇水。

气温升到40℃以来,这样的工作每晚都在进行,人们会一直浇到第二天早晨。等到太阳出来,气温急剧升高,不适合浇水时,才会离开。

年年都防汛 没想过要抗旱

7年前,刘峰钻回到家乡重庆大足区,在家福社区和明月村附近,流轉了1010亩山坡地,种植柑橘。

重庆大足区处在分水岭地带,山坡地多,常年缺水,刘峰钻看中了果园下的一条小河,可以成为果园的水源。每年七八月份,南方汛期到来时,小河涨水,有时候会漫到山坡上的果园里。水最大的一次,淹了五六十棵树,刘峰钻还要防汛排涝,“从没想过,会在这个时候抗旱。”

旱情忽然就发生了,这场波及南方多省市的高温干旱,迅速侵袭了秦岭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处于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湖北、四川、重庆、江西、安徽、江苏等地,最热的地区,高温持续时间超过30天。而此时,正是玉米、水稻等秋粮抽穗扬花、授粉结实的关键时刻。

在重庆大足区,到7月中旬,早稻就基本收获完毕,稻田里开始下一茬的生长。大足区农工委副书记王建康告诉记者,当地种植再生稻,早稻收完后,稻茬上会自然生长新一季的水稻,不用特别管理,每亩地就可以增加数百斤稻谷。但因为干旱,上百万亩再生稻,只有极少部分可以继续生长。

受高温干旱影响的,远不只重庆。在湖北浠水县蔡河镇,瞿正朋近200亩的晚稻中,有三十亩完全放弃了,“没水,地都耕不了,更不用说插秧了。”

浠水县在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有浠水、巴水、蕲水、策湖、望天湖等水源,大小支流50余条,水系密布、降雨丰沛。但7月以来,几乎没有出现有效降雨,江河缩水,长江水位下降,甚至露出江心石。持续的高温和干旱,考验着这个鱼米之乡中200多万亩农田。

秋粮在喊渴 人们等待水源

秋粮是全国粮食生产的重头部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秋粮产量占全年产量的七成。而秋粮中,水稻是关键。水稻是我国两大口粮之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近4.49亿亩,产量2.1亿吨,占全部粮食产量的近三分之一。

此次受旱情影响的长江中下游,是水稻的主要产地。其中旱情影响严重的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六省市,有4个省是粮食主产区,尤其是水稻主产区。

整个旱情影响的地方,秋粮都在“喊渴”,无论是一场降雨,还是一次干旱中的灌水再放水的“跑马水”,都能够极大地缓解高温和干旱给水稻造成的负担。

在湖北黄冈,种植户缪小雄终于等来一次浇水的机会,让他种植的几千亩水稻有了喘息的机会。这次浇水来之不易,尽管距离长江只有几十公里,周围有众多水库大湖蓄水,但水源仍旧格外紧张,“长江水都推到江心了,水离江堤有10多米,调水太难了。”他说。

在江西万年裴梅镇荷桥村,持续近两个月的高温干旱,让稻田逐渐干涸,有些甚至龟裂。当地的一处山间,灌溉农田的山泉水逐渐“缩水”,200多亩稻田受灾。“有几十亩近乎绝收。”村里的老人告诉记者。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农情数据显示,江西多地受到旱情影响,尤其正处在抽穗扬花期的中稻,影响最大。如江西宜丰县,包括2万亩再生稻在内的16.7万亩中稻中,有1.32万亩受灾。在福州市临川区,6万亩再生稻普遍存在结实率下降的情况。

赴田间驰援 专家田间指导

农业农村部公开发布的消息显示:“高温干旱已成为影响南方秋粮丰收最大的威胁。”为此,在中央气象台发布高温预警的同时,农业农村部也开始部署抗旱夺丰收工作。到8月中旬,来自全国农业科研单位的10多个专家组、各省包片联系工作组已进入田间地头,指导抗旱。

高温仍在继续。在湖北,气象数据显示,持续的晴热高温天气可能持续到8月底。在重庆,刘峰钻手机上的天气预报显示,晴天至少要持续到8月29日。“干旱高温的影响有三个特点,受灾程度旱地重于水田、丘陵重于平原、中稻重于晚稻。”在湖北调研旱情、指导抗旱的专家组总结道。

“个别地方,旱情还是很严重的。”在重庆指导抗旱的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副所长陈昶说,“当地的早稻收获较早,影响不大,但再生稻受到了影响。此外,山坡地上的经济作物,如柑橘、花椒等,影响较大,有些树叶、果实都干枯了,手一捏就碎了。”

在刘峰钻的果园中,许多挂在枝头的果子,在酷烈的阳光中变得焦黑一片,“七八月份是中稻的关键期,也是橘子的关键期,正是果实膨大的时候。”刘峰钻说。来自中国农科院的专家为刘峰钻支了很多招抗旱,比如搭黑色的防晒网、定点浇水、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等。

“在干旱时,叶面喷施一定的生长调节剂,有助于提升抗旱效果。”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王克如介绍,“比如喷施钾肥,可以帮助植株提升抵抗力,在高温干旱中能坚持更长时间。”

在江西,专家建议,除保水源、灌深水、防病害之外,必须重视灾后管理,中稻也可以适量增施氮肥,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旱情造成的损失。

找水是关键 有人早有准备

8月25日,一位湖北种植户,走进自家的稻田中,一个月前插秧的晚稻,虽然还是绿茵茵一片,但没有长大多少。稻田中没有水,露出干涸的土壤,他用脚尖踢开土壤表面,几厘米的土层下,仍然是干的。“这块地的土是沙质的,所以没有裂开,普通的地里,土都裂开了。”

种植户告诉记者,地里的裂缝很宽很深,“抽烟的人,烟掉进裂缝都拿不出来”。

怎样抗旱救灾?最关键的还是水。

在江西万年县荷桥村,村书记邵波春告诉记者,这是一场真正的硬仗,从县到乡,再到村里,都在到处找水、抽水、浇水。

这样的场景,在此次南方旱情影响的每一个地方都在上演,在江西瑞昌,消防车为丘陵地带的村民们送去了生活用水,而政府同时投入1000多万元资金,用于购买各种抗旱设备,建设泵站。同样在江西的宜丰县,仅新购买的小型抽水泵就有170台。

在四川广元市朝天区,旱情中的人们,在一个地下溶洞中找到了水源。用一周时间在溶洞内安装了一台深井泵,并用60多米的钢缆架引管道将水抽到地面两个10立方米的蓄水桶内,再由消防车将水运向各村。

在江苏盱眙县牌坊村,村民们将原有的水井重新整理,打得更深,用地下水灌溉稻田,缓解了大部分稻田的旱情。

也有地方早有准备。在高温干旱的核心区重庆大足区,早在五六月份,就早早把全区大大小小的水库水塘灌满了。

“2006年川渝大旱之后,我们这里就修建了很多人工水库,今年五六月份的时候,预报南方可能少雨干旱。我们就把大小水库、各种水塘全灌满了。”王建康说。

“在40℃的高温中,水是热的,土壤也是热的,这样的情况下浇水,效果可能适得其反,造成作物根部受损等问题。”

刘峰钻回忆,大足区最后一场透雨,还是6月24日下的,此后又下了两次小雨,但都不是有效降雨。到7月份,各个水库中开始抽水抗旱,“调水可能远一点儿,但至少能找到水”。

防高温热害 农户彻夜浇水

在旱情中,影响农作物的,不仅是干旱,还有高温。

“今年的南方旱情,影响之所以这么大,长时间持续的高温也是重要原因。”陈昶说。“水稻成熟时需要高温,但在孕穗、抽穗、扬花时,过高的温度会导致花粉减少、失去活性,进而难以授粉,最终降低结实率。”中国农科院中国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员唐伟说。

玉米也是如此。8月中旬,四川遂宁一位70岁的老人,赤膊赤脚在田里收玉米的视频引发关注。视频中收获的玉米,有些只有极少的玉米粒,但老人依旧在40℃以上的高温中,坚持颗粒归仓。王克如说:“视频中的玉米缺粒,初步判断,确实和高温相关,是高温为主、叠加干旱所致。”

事实上,这样的劳作不仅艰辛,也同样危险。过高的气温,时刻威胁着人的安全,也威胁着农作物的安全。尤其是正在生长阶段,尚未成熟的作物,人工浇水、降温、抗旱,几乎难以在白天作业。

“在40℃的高温中,水是热的,土壤也是热的,这样的情况下,浇水,效果可能适得其反,造成作物根部受损等问题。”陈昶说,“所以,很多地方的抗旱浇水,都是夜里进行。”

在重庆大足区,水源的充足,让许多原本无望的再生稻,有了重新生长的可能。王建康告诉记者,当地具备灌溉条件的稻田中,都是积极抽水浇水,挽救再生稻,“一般晚上七八点开始浇水,早上天亮后就停。”王建康说,当地还发动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夜间帮助农户浇水抗旱,早上7点左右停工后再去上班。

六十年一遇 极端天气超预计

据国家气候中心近日监测评估显示,从今年6月13日开始的区域性高温事件,综合强度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

温度之高、持续时间之长,降雨量之少,都突破了常规的认知。“六十年没见过这么大的旱情”,采访中,这也是农户们普遍的认知。

“极端天气变得越来越频繁,这是未来我们必须要面对的。包括去年夏天河南的暴雨,秋季北方的汛情,今年夏季南方的旱情,都是许多年未遇的。这些极端天气,不断提醒我们,必须做出一些超常规的准备。”中国农科院灌溉所研究员王晓森说。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技术不断进步,设施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正在快速提升,但即便如此,极端天气仍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在未来,应对反常天气,或将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一环。王晓森说,“未来的农田水利建设,在常规的基础上,应该充分考虑极端天气的影响。常说旱能浇、涝能排,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更多的准备。”

大旱加长旱 我们要怎样准备

从6月中旬开始,一直到8月下旬,两个多月的高温干旱,正在考验着今年的秋粮生产。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16日,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长江流域12个省市,截至8月22日,南方农作物因高温热害和干旱,受灾4524万亩。

4524万亩意味着什么?以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看,2021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7.64亿亩。

4524万亩的受灾面积,相较整个粮食面积占比并不大,“例如重庆,总体而言,旱情对经济作物影响较大,对秋粮生产影响很小,秋糧生产仍有保障。”陈昶说。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各地农情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以旱情影响较大的湖北为例,因旱受灾面积707.4万亩,成灾299.6万亩,成灾面积只有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4%左右。

但对每一个种植户而言,旱情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位于湖北的瞿正朋告诉记者,30亩放弃插秧的晚稻,只能在旱情过去后,补种一些其他作物。位于重庆的刘峰钻则表示,部分干枯的橘子树,不仅今年没有收成,还可能影响明年。

“在战略上,要做好抗大旱、抗长旱的准备。”在新京报此前的采访中,一位防洪抗旱减灾中心的专家表示。

◎ 来源|新京报

猜你喜欢
秋粮刘峰再生稻
“稻+再生稻+马铃薯”种植模式适用栽培技术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排涝抢收多措并举 确保秋粮稳产增产
抓好“双减双抢”确保秋粮归仓
2020年秋粮收购总体进度快于上年
History of World Smile Day
陌上
尽心尽责抓好秋粮收购
粮食 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创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