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源”钱塘江诗路唱响保护、挖掘、传承三部曲

2022-09-17 07:48冯洁
浙江经济 2022年8期
关键词:诗路开化县江源

文 / 冯洁

开化县从“源头”着力,在钱塘江诗路文化保护、挖掘、传承方面下足了功夫,为钱塘江诗路文化带能级提升注入新功能

在钱塘江诗路上,位于源头之境的开化县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源头文化、根雕文化、非遗复兴……自然之源与文化之源的有机融合,成就了开化诗路文化带建设的优良基因。从“源头”着力,近年来,开化县在钱塘江诗路文化保护、挖掘、传承方面下足了功夫,为钱塘江诗路文化带能级提升不断注入新动能。

保护:生态为基,深耕国家公园体制创新

提及开化,必然会联想到一个响当当的名号——“钱江源”。身处四条诗路中线路最长的钱塘江诗路,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近年来,开化县以国家公园体制探索为主阵地,做足了生态保护这篇大文章。“钱江源”这颗浙西版图上的诗路珍珠,正不断显现出令人叹服的生态价值和人文价值。

252平方千米的钱江源国家公园,由古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钱江源省级风景名胜区3个保护地,以及连接上述保护地的生态区域整合而成,区域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寻迹钱江源,可见万物竞放、万绿交融。野含笑、香果树、南紫薇……这里是珍稀野生植物种群的集中保留地;黑麂、白颈长尾雉、中华穿山甲、亚洲黑熊……这里是珍禽异兽的栖息地。5120余种生物,占据着各自的生态位,覆盖着海拔170米至1260米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共同构建出钱江源富有多样性的自然生态系统。

如果说钱江源的“绿”是“天赋异禀”,那么崇尚、尊重自然的环保观,则可以视作是开化县孕育出钱江源国家公园的独有人文基因。对生态的坚守,在钱江源这篇土地上古已有之。“荫木禁碑”“禁采矿碑”“放生河碑”……这样的古碑,在开化县境内已被发现多处。循着碑文的残迹,依然能感受到世世代代开化人的护土之心。在开化县长虹乡星河村莘田自然村榨油厂的东墙上,嵌有一块名为“荫木禁碑”字样的石碑。碑文内容依稀可见,大体记载了严禁盗砍山林、树木的村规民约。仔细辨别,还能看到“清乾隆四十一年岁次丙申二月”的落款。

“历史上的开化森林资源丰富,政府和民间为保护森林做出了许多努力。”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开化,至今仍保留着许多与保护自然生态有关的传统民俗活动,如保苗节、祈水节、“杀猪禁渔”……均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始于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的“香火草龙”,就是祈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一种民间娱乐活动,如今已成为当地苏庄小学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生态保护的人文基因,不仅体现在对古老传统的传承中,更体现在国家公园体制探索的每一步实践中。在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流传着这样四句话——“保护做加法”“项目做减法”“功能做乘法”“环境做除法”。简单的加减乘除,道出了钱江源人对生态保护的执着态度。“概括起来说,就是要通过落实最严格的保护举措,最大程度上减少人为因素对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的干扰,发挥科研和环境教育的功能与价值,尽可能清除一切非自然状态的行为。”其负责人解释。

钱江源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护林员、河长……在钱江源这片生态净土上,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化职业。据了解,在钱江源国家公园,目前共有100多名专兼职护林员,许多护林员已有30多年“工龄”,其中不乏一批知名的农民科学家。

社区协同,让每一位普通群众都参与到国家公园的建设与生态保护中来,则是开化县深耕国家公园体制创新更进一步的有力举措。为破解集体土地统一管理的难题,2018年,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创新开展集体林地地役权改革,在不改变土地权属的前提下,让村民按照正负面清单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每年为原住民增收近2000万元。2021年9月,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非政府组织平行论坛上,这一探索实践成功入选19个生物多样性100家全球特别推荐案例之一。目前,钱江源国家公园内共有21个行政村,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年行动计划所设定的57项具体工作任务,就有9项与社区发展直接相关。

有了每一位普通群众的深度参与,共建国家公园、共享建设红利,或将成为开化县深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共同富裕先行的一项生动实践。

挖掘:无中生有,打造“根缘”文化先行地

水之源,成就了开化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根之源,则是开化县“无中生有”的又一个文化奇迹。

开化的根雕艺术历史可追溯至1400多年前的唐代,与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青田石雕并称为浙江的“四雕”。不过,成为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还要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彼时,开化周边的黄山、千岛湖、婺源和三清山在国内都已小有名气,在发展旅游产业方面,无论是靠“山”还是靠“水”,开化的优势显然都不够突出。另辟蹊径发展根雕产业,成为开化县审时度势作出的发展决策。

在这场寻“根”之旅中,当地根雕艺术大师徐谷青无疑是一位灵魂人物。醉心于根雕技艺,早年师从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肖峰和著名根雕艺术家胡仁甫,徐谷青在上世纪90年代就国内根雕界拥有不小的知名度,其所创办的开化根雕厂也成为开化根雕产业的“星星之火”。在当地政府不遗余力的扶持之下,在徐谷青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雕琢”之下,开化根雕文旅板块迅速崛起。衢州醉根艺品有限公司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根雕企业,开化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也在2013年成功获评全国5A景区。

步入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随处可见姿态各异、惟妙惟肖的根雕艺术“大制作”。随形就势、顺势而为的雕刻技艺,不禁让人陷入似根非根、似石非石的幻境,构成了一幅幅天人合一的恢弘画卷。

以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为核心,开化县走出了一条“根雕+文化+旅游”的文旅融合之路。以根雕为载体,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集聚了以根雕销售、旅游购物、住宿餐饮等服务业为主的企业355家、个体工商户451家,带动周边就业近万名。2021年,开化县旅游增加值为15.9亿元,同比增长9.05%,占GDP比重11.13%,成为这一山区县迈向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以根雕文化产业为核心而建设的开化根缘小镇,成为全省第三批命名验收的省级特色小镇,并在全省特色小镇“亩均效益”评价中连续三年上榜“领跑者”名单。

“世界根雕看中国,中国根雕在开化。”如今的开化,已成为全国根雕产业的“大本营”,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根雕专业委员也落户于此。“醉根诗会”、“醉根论坛”、“醉根杯”根雕现场创作大赛、“中国根雕艺术文化节”、“一带一路”国际根艺文化交流周活动……大大小小的高层次根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让开化“根雕艺术之乡”的盛名在全国及全球广泛传播,不仅带旺了人气,也带来了更强的聚集效应。

“2021年,为迎接建党百年,我们邀请了国内根雕界顶尖艺术创作团队100余人同场创作,仅耗时3个月,就创作完成了500余件红色文化主题根雕作品,建成国内体量最大、内涵最丰富的红色文化题材根雕艺术博物馆。”开化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国内一批又一批根雕艺术家在这里扎根。据统计,境内现已集聚各类根雕企业30余家、从业人员近2000名,年产根雕作品30万件、年产值达2亿元以上,成为全省、全国根雕文化艺术产业的重要集聚区。

传承:古今融合,复活千年古纸“开化纸”

“洁白坚韧的上等开化纸”“开化纸,清初最好的纸张”“细腻、柔软、不易折毁、可久藏的开化纸”“清代最名贵的纸”……关于开化纸的记载与描述,在许多史料中都可寻到踪迹。据《中国印刷史》记载,“开化纸,产自浙江省的开化县,因此得名”,又称“藤纸”“开花纸”“桃花纸”。

“蔓衍空山与葛邻,相逢蔡仲发精神。金溪一夜捣成雪,玉版新添席上珍。”清代康熙年间开化教谕姚夔所作这首《藤纸》,描写的恰是当年开化马金溪两岸晾晒开化纸的繁荣景象。清末时期,随着民间抄纸逐渐走向没落,曾盛极一时的开化纸工艺也逐渐失传。

失传百年的工艺是否还能“复活”?2010年,作为开化纸传统技艺传承人的黄宏健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漫长探索。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院长杨玉良及其团队的技术支持下,历经十余年1500多次的实验,黄宏健终于研制出了和古纸高度接近的“开化纸”。

走进位于开化县华埠镇马金溪畔的开化纸传统技艺研究中心,黄宏健正在专注调试用于开化纸生产的半自动化设备。“这里原来是华埠镇皂角小学,政府为了支持我们研发开化纸,专门进行了改造提升,同时还提供了专项经费补助。”黄宏健表示,开化纸的复兴绝非一人之功,它离不开一批有情怀的院士专家的长期支持,更离不开政府的关心扶持。

据了解,“复活”后的开化纸已大量用于典籍印刷。而在典籍印刷用纸基础上,黄宏健还相继研发出古籍修复用纸、书画用纸、版画用纸等纸种。2021年庆祝建党百年期间,开化纸印制的凹版印刷作品《红船,一大会址,天安门》惊艳亮相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受到多方关注。

“相比宣纸,开化纸在颗粒度方面比较细腻,纸张更薄、显黄,在创作过程中墨色很润,不易晕染。”黄宏健从陈列柜中拿出一张已被使用过的开化纸,反复揉搓,却不见破裂。“这就是开化纸最大的优点,别看它薄如蚕翼,却坚韧无比。正因如此,开化纸的寿命可以达到千年以上,具有很高的保存价值。”

关于开化纸的探索仍在继续。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基因的开化纸,在今人的匠心传承之下,正彰显出巨大的时代价值,成为钱塘江诗路文化带上令人称道的非遗奇迹。

猜你喜欢
诗路开化县江源
“同题赛场”走进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二)
“同题赛场”走进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二)
润江源
幸福开化:钱江源起的好地方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世界之窗 钱江源,探路国家公园
绿色中国自然大课堂钱江源开讲
文旅融合视角下浙江诗路文化资源的开发研究
“诗路义乌”诗词曲大赛启事
浙江省新昌县七星中学诗路文学社
踏遍青山人未老——记开化县林场退休职工、全国绿化劳动模范余贵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