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铎波 张 敏 朱沙利▲ 张 颖
1.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浙江绍兴 312000;2.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康复中心,浙江绍兴 312000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为疼痛科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疼痛性疾病,主要因肌肉、筋膜出现慢性无菌性粘连、炎症,导致粘连组织卡压、致痛物质刺激感觉神经末梢所致[1]。其病变可位于机体的各个部位,但好发于颈、肩、腰背[2]。该病具有病情缠绵不愈、反复发作的特点,临床症状以疼痛为主,可伴有局限性激痛点,或可触及条索状硬结,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3-4]。临床治疗该病的方法较多,痛点注射的应用广泛,虽能使患者的疼痛得到一定的缓解,但远期疗效不佳,复发率高,导致其应用受限。中医在疼痛性疾病的治疗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尤其是针灸治疗,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特点。本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银质针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效果及疼痛缓解作用,就180 例患者的病历进行分析。
选取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诊治的180 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将入院顺序编号,再对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 组与B 组,每组90 例。A 组男46 例,女44 例;年龄28~76 岁,平均(44.95±6.62)岁;病程3 个月~9 年,平均(4.06±1.97)年;病变部位:颈部34 例、肩部25 例、腰背部20 例、其他11 例;病因:劳累44 例、受寒36 例、其他10 例。B 组男48 例,女42 例;年龄28~77 岁,平均(44.93±6.65)岁;病程3 个月~9 年,平均(4.08±1.92)年;病变部位:颈部35 例、肩部25 例、腰背部20 例、其他10 例;病因:劳累44 例、受寒37 例、其他9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症状、查体等检查证实,西医符合《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诊断与治疗》[5]相关诊断标准,中医符合《中医筋伤学》[6]相关诊断标准;②病变部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阴雨天、劳累后症状加重;③对研究内容知晓且同意。
排除标准:①因骨结核、非特异性炎症、骨质疏松等因素引起的疼痛;②主要脏器的严重疾病;③孕产妇;④对治疗方法存在禁忌证。
A 组:予以臭氧注射治疗。常规消毒铺巾,对各个痛点进行皮内注射局麻,操作者一手触及痛点,另一手握球后针头垂直刺进皮肤,注入医用臭氧2 ml 与利多卡因(山西晋新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10327211)1 ml,治疗后以酒精认真消毒穿刺处,敷料覆盖。1 周治疗2 次,治疗2 周。
B 组:予以臭氧注射治疗联合银质针治疗。臭氧注射治疗方法同A 组。银质针治疗方法:对颈、肩、腰背部进行银质针导热治疗,每部位2 次,间隔1 周以上。取俯卧位或颈部前屈坐位,明确压痛点,第一批进针点中,颈肩部:于C2~T6棘突旁椎板处布针,棘突两侧旁开0.5~1.0 cm 至骨膜;腰背部:于T12~L4夹脊穴及相邻两夹脊穴之间定位。第二批进针点均选择硬结、条索、病变区肌筋膜骨指点压痛点群。以医用定位笔作标记,针距1~2 cm;以0.5%碘伏局部消毒,以0.5%~1.0%利多卡因于标记点进行局麻;运用无菌、长度适宜的银质针刺进皮肤,刺入深度以患者有强烈针感为宜;连接巡检仪(温度100℃)对针尾加热,15~20 min 后起针,加热过程中维持针和表皮接触部位的温度为42℃左右。针眼部位以0.5%碘伏消毒,无菌敷料包扎,提醒患者针眼处3 d 内不可触水。
(1)总体疗效: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于治疗后进行评估,分为①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功能复常;②显效:症状体征明显缓解,功能活动基本恢复;③有效:症状体征有所缓解,功能活动有所恢复;④无效:未达以上标准或病情加重。(2)疼痛程度:于治疗前后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估,分值为0~10 分,评分与疼痛程度呈正比[8]。(3)疼痛介质:包括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于治疗前后采血,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放射免疫法进行检测。(4)炎症因子水平: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分别于治疗前后采血,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进行检测。
运用SPSS 20.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B 组总体疗效优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例)
治疗前,两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VA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B 组低于A 组(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分,)
注 VAS:视觉模拟评分法
治疗前,两组5-HT、PGE2、ET-1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5-HT、PGE2、ET-1较治疗前均降低,且B 组低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介质比较(ng/L,)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介质比较(ng/L,)
注 5-HT:5-羟色胺;PGE2:前列腺素E2;ET-1:内皮素-1
治疗前,两组TNF-α、IL-1β、IL-6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1β、IL-6 较治疗前均降低,且B 组低于A 组(P <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ng/L,)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ng/L,)
注 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1β:白介素-1β;IL-6:白介素-6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患病率高,可达30%~93%[9]。该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应积极治疗[10]。臭氧注射治疗的效果较好,可使臭氧于肌筋膜内充分扩散,继而达到清除炎症的作用[11]。医用臭氧为强效的抗氧剂,几乎对所有病原菌都有杀菌功效,既能破坏病原菌结构,还能避免耐药性问题,且其弥散性好,肌筋膜内注射给药,可进一步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减轻炎症反应,且能提升一氧化氮水平,增加氧供,促进炎症快速吸收[12-14]。臭氧作用于肌筋膜内,还可发挥良好的镇痛作用,因此能够明显减轻肌筋膜疼痛症状[15]。中医理论中,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属“痹证”范畴,具有缠绵难愈的特点[16-17]。其病因病机多和外伤、慢性劳损、外感风寒、正气不足有关,外邪积于筋脉筋肉,导致经络、肌腠受损,气血阻滞,“不通则痛”[18]。湿邪积于体内,脏腑经络受损,继而出现气血双亏、运化失衡;同时邪伤正气,气血耗损加剧,血瘀络阻,日久生病。因此该病治则活血行气、温经散寒、通络止痛[19]。银质针疗法有消除炎症的作用,针尖温度维持在42℃左右,可通过热能达到很好地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无菌炎症病变的作用,且能增加局部血供,松解肌肉痉挛[20]。银质针治疗可对肌肉痉挛发挥持久的松弛作用,治疗后可形成良好的血液循环,具有效果持久的特点[21]。该疗法还有促进血管再生的作用,可消除肌肉缺血缺氧导致的疼痛[22]。
本研究结果显示,B 组总疗效优于A 组,提示在臭氧注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银质针治疗该病,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效果确切。B 组治疗后的VAS 评分、疼痛介质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低于A 组,显示B 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效果优于A 组,提示联合银质针治疗可进一步提高镇痛效果,减轻患者疼痛,与邓寒冰等[23]报道一致。B 组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A 组,提示B 组的炎症反应改善效果更佳,提示加用银质针治疗可有效抑制促炎因子的生成,继而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与郝龙等[24]报道相同。炎症因子水平降低也是B 组患者疼痛缓解效果更佳的主要原因之一,原因在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发病与进展和炎症因子生成有一定的相关性,而TNF-α、IL-1β、IL-6 是在机体应激状态下产生的,是评估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也是机体组织发生疼痛的相关影响因素;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可使炎症反应减轻,使疼痛缓解[25]。
本研究缺乏对患者远期疗效的评价,患者预后情况如何未知,需要对患者进行随访与观察,评估其远期疗效,以完善研究结果。
由上综合分析认为,银质针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疼痛介质与炎性因子水平,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