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纪录片镜头多维度运用的要点分析

2022-09-16 13:18新疆广播电视台梁蕾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2年16期
关键词:纪录片

■新疆广播电视台:梁蕾

现在网络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竞争非常激烈,面对网络新媒体更加灵活的表现手段和收视方式,传统媒体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作为信息传播时代交替的亲历者,我认为,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在节目的制作方法和剪辑方式上并没有变化,如何提高节目质量,是后期编辑永恒的课题,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

1.电视纪录片的优势

纵观电视节目的组成,在电视新闻资讯节目、电视谈话节目、电视文艺节目、电视娱乐节目、电视纪录片、电视电影、电视特别节目等等节目中,电视纪录片节目,具有一定的收视群体,因为纪录片是非虚构的电视作品,是创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个体生命、真事、真景象、真氛围而创作,能表达作者潜在的主观思想的作品,每个人可以结合个人经历,从片中感悟到不同的道理,是值得细细品味的,它不过时,每个时间段,观众都会有新的感悟,它具有永恒的价值。

2.电视纪录片镜头多维度运用的要点分析

电视节目是声画的艺术,是画面衔接的艺术,是可供人们感知、理解和欣赏的视听作品。电视节目制作主要分成三个过程:创意与选题、拍摄和后期制作。其中后期制作系统,主要有目前普遍使用的非线性编辑系统,相对于以前的线性编辑,非线性编辑系统更是让节目的制作有了飞速的发展,镜头多维度的运用更加直观、方便自由,为节目制作开创了广阔的天地。如何在电视纪录片中,多维度的运用好镜头,以下几点值得重视。

2.1 海量素材的挑选,为电视纪录片节目打下坚实基础

电视纪录片节目在明确了主题思想后,每个导演在脑海里根据现实中收集到的素材、故事,就已经有所呈现了,甚至是必要的镜头剪接,在导演心中都有了要求。在拍摄过程中,由摄影师按计划进行现场纪录,除了计划中的场景,内容的新发现,突发的意外状况,都是令导演异常兴奋的惊喜。大量的内容,大量的素材采集回来,怎样在海量的拍摄素材中挑选出最优质、最有效的画面,需要剪辑者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具美感的慧眼。画面的稳定度、清晰度、色调、构图、所展现的画面语言都是选择的重要元素,当然,如果非常重要的画面,不可多得、不可替代的场景,依然可以使用,因为它所展现的内容掩盖了画面的不足,正所谓瑕不掩瑜。纪录片素材的挑选,是影响到节目总体风格和质量的直接因素。

2.2 注重镜头语言 丰富纪录片的内涵

电视纪录片的制作,它不是镜头随意的堆砌,而是是由镜头一个一个有机组成的,每一个镜头都是有一定的意义和含义,就是我们常说的镜头语言。

镜头语言是用镜头像语言一样去表达我们的意思,就是所谓的“镜头会说话”。例如,镜头一;(全景)两人边说边走进标有“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的建筑,镜头二:(特写)一面挂在墙上的党旗,镜头三:(仰拍大景)墙上的巨幅毛主席接见库尔班大叔的照片,镜头四:(全景)两人望着照片有所回忆。这组镜头不用解说词,就可以知道,两人来到的地方是“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库尔班·吐鲁木热爱中国共产党,受到过毛主席的接见,两位来到这里的主人公和库尔班大叔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说,运用好了镜头语言,能够让观众理解你所要表述的故事,镜头语言虽然和平常讲话的表达方式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它没有规律可言,不管用何种镜头方式,都可称为镜头语言。由于每位观众的人生经历和认识的不同,吸引每位观众的内容点不同,所体会到的意义也不尽相同。著名学者冷治夫曾经说过纪录片里面的故事并不是单纯讲述出来的,而是通过镜头语言表现出来的。

2.3 斟酌画面之间的逻辑关系,让画面与内容的线索更加清晰

电视纪录片的剪辑,常用到蒙太奇手法,人们对蒙太奇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蒙太奇是指画面剪辑或音响组接的艺术技巧,广义蒙太奇是指影视作品构成形式及构成方法的总体创造思维。由于观众具有一定的视听经验和视听感受,并具逻辑思考能力,所以能够主动去寻求上下镜头之间的逻辑联系。

逻辑关系是指在人类活动中和思维活动中,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时间之间和空间之间的逻辑关系,指表示前导活动和后续活动中,一个活动的变更将会影响到另一个活动的关系。事物之间的关系虽然错综复杂,但是依据逻辑关系剪辑画面,就容易把事物之间的关系说清楚,将繁复的内容介绍得有条不紊。逻辑顺序主要分成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从结果到原因、从次要到主要、从部分到整体、从具体到概括、从本质到现象、从一般到特殊。所以,蒙太奇手法的灵活运用可以达到选择与概括、引导注意力、结构时空、创造节奏、创造悬念、创造情绪、创造思想等效果。

蒙太奇手法和镜头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画面剪辑中需要掌握的最基础的能力,掌握了这些最基础的知识,在选择多方位镜头剪接的时候,所表达的画面、故事就会变得流畅,舒适很多,不会显得突兀,与故事格格不入,不知所云。所以,通常我们在剪辑节目的时候,会有环境介绍的画面,地标性的画面,当地人文特色的画面,能表现主人公特点的画面,这些都是与节目主题有逻辑关系的画面,虽然画面里的人物、场景不一样,但是他们的逻辑关系是连贯的,同样可以用来表达想要突出的内容和效果。

2.4 利用镜头景别、角度多方位的变化,增强画面信息量

景别是指画面中视觉距离的远近和主体范围的大小。一般全景介绍环境,中景、近景介绍人物,特写烘托情绪等等,在剪辑者手中,每个镜头都会被赋予不同的意境。剪辑时合理运用这些镜头,就可以达到丰富的视觉感受,传递各种信息的运用。纪录片《翻山涉水上学路》是德国团队利用五六年时间走遍了全世界,最后选择在埃塞俄比亚、尼加拉瓜等10个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拍摄了一条条凶险的上学路,记录了一群为了改变命运,每一次上学都是拿生命在冒险的孩子。为了真实记录孩子上学之路的危险,摄制组拍摄了多角度、多景别的镜头:暗藏凶险的小路,孩子惊恐的面孔,充满恐惧的脚步特写,灌木林中一条小路的大景,作为唯一交通工具的破木船,必须逆流而上的河流,水下摄影机拍摄的未知世界,抓拍的具有攻击性的野生动物等等,丰富多变的镜头,仿佛让人身临其境,触目惊心的印象让人更能深刻的领悟到其中的内涵。这部纪录片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大家都说,如果您的孩子不爱学习,就带他看纪录片《翻山涉水上学路》,它没有强加自己的观点,逼迫观众的认同,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触发观众心底的情感神经,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所以说镜头里的信息量够大,所展现的视角越多,平角度、俯角度、仰角度、鸟瞰等特殊角度,就可以更好的配合解说词,突显寓意,可以极大的满足观众多方位了解现场的好奇心。这对于后期节目剪辑来说,也是增加了很多选择,非常有助于提高画面的表现力。反之,单一简单的镜头,已经很难以满足我们现代人的审美要求了。

现在的画面剪辑中,运动镜头的运用越发重要,它可以调节节奏,活跃气氛,缓解视觉疲劳,增强现场感,所以是不可或缺的镜头视角。运动镜头运动可以是画面内部运动和画面外部运动,通常有推、拉、摇、移、跟、升降等镜头,随着观众对视频接受范围的提高,以及求新求异的心理,电视纪录片的剪辑风格也是变化多端,将更多的视角融入节目之中,跟拍、(第三视角)移动拍摄、航拍、自拍等等,让电视纪录片节目显得更加丰富多彩。新疆广播电视台制作的《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系列节目中,就采用了主人公自拍的方式,让主人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体现全疆各地老百姓的生活变化。在剪辑过程中,主人公自拍的镜头,加上第三视角的镜头,交替剪辑,有主观镜头,有旁观者视角,还有介绍环境的高空航拍镜头,视角多变,整体、细节表现细腻,主人公既是生活的亲身经历者,又是家乡情况的介绍者,节目节奏轻松明快,信息点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获得了新疆新闻一等奖。

因此,剪辑的时候,利用复杂多变的场面调度和镜头调度,交替地使用各种不同的景别,及运动镜头,可以使纪录片的叙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人物关系的处理更具有表现力,从而增强节目的感染力。

2.5 力求画面美感,讲究镜头的环境、氛围、色调的协调性,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不同的画面衔接,会达到不一样的视觉效果,极具美感、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是电视纪录片剪辑中的首选。在剪辑过程中,镜头所处环境、氛围要一致,例如,发生在春季的故事,就要把表现春天事物的元素剪接在一起,出现的人物也应具有春天特征;有时为了渲染情绪,剪辑人员经常进行调色处理,例如展现回忆的段落时,调成老旧的色调;展现逝去的人物时,使用黑白色;展现温馨幸福时,调成暖色调;展现冷酷无情时,选用冷色调,相同色调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当然,色调的变化也要有过渡,如果画面色调不一致,会显得特别突兀,导致时空错乱的感觉。

现在,节目中经常使用极致镜头,极致镜头是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例如,视野所达不到的高点,视力所看不到的微距,日常难以发现的角度,以及带有极致主观体验感的镜头,都是非常吸引观众眼球的。画面首先是由摄影师赋予了它独特的魅力,其次就是后期剪辑巧妙的组接时,又赋予了它鲜活的生命力,这些有活力的镜头组成了吸引观众的饕餮视觉盛宴。

2.6 把握电视纪录片镜头剪接整体节奏,烘托节目细腻情感氛围

节目的节奏不仅是影视艺术形式美的要素,还是作者主观感受的体现。一部纪录片含有内在情绪节奏,表现为一定的情绪基调,隐含在作品中,还含有外在视觉、听觉节奏,包含解说、同期声、音乐等。内在节奏决定外在节奏,外在节奏是内在节奏的外在表现,二者相辅相成。作为后期制作者,在和导演沟通后,也是为了节目既定的风格而进行二次创作,需要把握电视纪录片的整体节奏,根据故事的发展进行剪辑。节目时而舒缓,画面一幅接一幅稳定清晰、娓娓道来的叙事;时而紧张,画面节奏短暂动感,故事环环紧扣;时而安定和谐,推拉摇移舒缓暖心;时而矛盾激烈,聚焦人性百态;牢牢抓住观众收视心理。

音乐也要根据纪录片的内容来选择,用以抒发情感,与观众产生共鸣,而且,画面的剪辑也要和音乐的节奏配合,镜头的长短,推拉摇移的运用,剪接的快慢,衔接点的过渡,都要经过精心的研究推敲,综合各方面的元素最终确定下来,为纪录片所表达的主题服务。在《一颗红心永向党》节目中有这样一幕,寻访库尔班大叔故事的画家,找到了和库尔班大叔一同工作过的战友,大家在一起回忆库尔班大叔的事迹,片中采用了同期声配老照片的形式回忆,当老人们唱起《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这首歌,发出开心的笑声时,节目把笑声和渐起的战士合唱歌曲叠化在一起,笑声渐渐隐去在战士的合唱中,引起联想,让大家感受到了老战士们的回忆和那个年代大多数人的共同情怀。我认为声音和画面的细节处理,为整个片子增色不少,这部电视纪录片获得了“第27届中国纪录片十佳十优”暨“理想照耀中国”—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优秀作品奖。

音乐是调节影片节奏的重要手段,但是,有些纪实类纪录片很少使用音乐,只在渲染情绪的时候使用,有些纪录片甚至没有音乐,全片真实记录,朴实无华,让观众毫无距离感,完全融入纪录片,仿佛身临其境,这要根据导演所确定的风格而定。

2.7 电视纪录片声画关系的巧妙运用,在细节中提高节目质量

电视纪录片的声音和画面是不可分割的,是直观的视听感受。声画关系包括:第一种,声画同步,即画面的内容就是发声体本身;第二种,声画分立,即画面内容不是发声体本身,但表现的是和发声体相对应的人或物。第三种,声画对位,属于声画分立状态下的艺术观念和艺术技巧,是指声音和画面分别表现不同的内容,分头并进而又殊途同归。用这种看似互不相关的关系表现特有的意味,可以说声画对位是声者与画面剪辑上的蒙太奇手法,出其不意的声画组合常常使剪辑达到更高的艺术效果。声画关系的理解让剪辑思路更清晰,但是纪录片节目更应注意声画关系的细节处理。在制作节目时,大家常常非常重视画面的剪接,但是忽略了声音的使用和衔接,其中解说、同期声和音乐的剪辑应是连贯的,场景转换时也应是缓慢过渡的、合理的,让观众自然而然的得到主人公所表达的信息,融入主人公的环境、情感,声音与画面关系突然的断裂,会影响画面的可视性、连贯性、与表现力,降低纪录片的整体质量。

3.总结

电视纪录片节目后期制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高质量节目的有力保障。电视节目具有传递资讯、表达民意、提供娱乐、传承文化、舆论监督等功能,尤其是电视纪录片节目,讲究在真实的故事之中,获得对人性心灵与生命的感悟,作为节目制作者,要深入挖掘故事的内涵意义,宣传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思想,满足大家的文化需求,为大众服务。既然肩负着这样神圣的使命,我们就要努力提高美术、音乐、文学、心理学、电脑技术、逻辑学等等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对社会负责的公德心,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制作出高质量节目,为广大人民服务。

猜你喜欢
纪录片
超赞的自然纪录片
Rough Cut
一部微纪录片的感悟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时尚纪录片的生意经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聚焦《歌剧院》:新纪录片讲述大都会搬迁史
论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