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要人安保面面观

2022-09-15 08:07李皛
现代世界警察 2022年9期
关键词:政要安全局安保

一、安保部门基本情况

1957年10月29日,24岁的以色列公民摩西·多克用手榴弹袭击了以色列议会会场,导致时任以色列总理大卫·本·古里安和两名内阁部长摩西·夏皮拉、戈尔达·梅厄受伤,此事件促使以色列政府完善本国政要的安保体制。由以色列主要情报机构之一的安全局负总责,在其三大主要行动部门之一——负责全球范围内以色列政府人员、机构、国际航班和其他重要设施安保工作的安保部门(另外两大行动部门为阿拉伯事务部和以色列及外国事务部)之下,设立专门负责国内政要安保的“730单位”。1972年9月,11名以色列运动员在慕尼黑奥运会期间遇袭丧生,促使以色列政府进一步强化安保措施,1975年通过第411号决议,明确要求“730单位”负责本国40余名政要的人身安全。1995年11月4日,时任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遇刺身亡,以色列安全局备受指责并受到严厉调查,其后对组织结构和安保措施进行了大幅调整。1998年,时任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组织了一个由摩萨德前负责人那胡姆·阿德莫尼领导的特别委员会,负责确定新的政要安保体制,其建议将“730单位”的资源和精力集中在少数最重要的政要身上,部长级官员则由政府出资购买私营安保公司的服务,情报机关和军队首脑的安保工作由其各自部门的安保单位负责。此后,该特别委员会作为常设机构负责就以色列政要及其亲属应享有的安保服务向政府提出建议。

2001年10月17日,以色列右翼党派代表性人物、旅游部长雷哈瓦姆·泽维遇刺身亡,安全局和“730单位”事后辩护称泽维部长对自身安全盲目自信,拒绝接受安保服务,甚至故意误导安保人员,导致了悲剧发生。随后以色列政府要求“730单位”负责以色列所有部长级官员及其他主要政治人物的安保工作,其必须接受安保服务或须以书面方式拒绝。然而“730单位”资源和精力有限,面对不断膨胀的安保任务不堪重负。

以色列安全局标志

2004年,以色列政府决定将多数部长级官员的安保工作移交给各部的安保部门。2013年,以色列政府在总理办公室成立了“马根单位”,该单位雇用的安保人员经过“730单位”培训后,在其指导下负责部长级官员、部分政要家庭成员及其他被指定的重要人员的安保工作。“730单位”则直接负责被视为“以色列国家象征”和“掌握事关国家安危的秘密信息”的少数政要,包括以色列总统、总理、国防部长、外交部长、议会主席、反对派领袖、最高法院院长等人的安保工作,其中总理和“必要情况下”的国防部长在离任后也将受到长期保护。现任和候任总理享有最高级别安保,但具体安保方案将根据现实威胁调整。

除此之外,以色列政府于1958年成立了议会卫队,辖有数百名武装人员,负责保卫议会场所及其周边地区,以及议会成员的安保工作。该部队由一个独立的司令部领导,直接对议会主席负责。

“730单位”和议会卫队等专门安保机构与以色列安全局其他部门、以色列军事情报局、摩萨德等情报机构和军队、警察等各强力机关保持密切合作和分工协调,共同履行不同场合下的政要安保工作。

以色列议会卫队安保人员正引导搜爆犬进行检查

迄今为止,以色列安全局各单位的人员组成、机构设置、具体任务等信息高度保密,该局所有工作人员在离职前连姓名也不能向外界披露,仅在近年来开始公布局长的任命情况。2016年5月,“730单位”首次面向公众发布了该单位的宣传片,此外仅有媒体的零星报道,但一般认为,“730单位”拥有数百名安保人员,总部机关位于以色列安全局在特拉维夫北部的办公设施,并在内盖夫地区建有培训基地。

二、工作方法与能力建设

以色列安全局认为,安保工作的三个组成部分是情报、预防和对策。作为政要安保工作的最高责任单位和领导者,安全局充分发挥其作为情报机关的长处,实现对安全风险的及时预警乃至“先发制人”予以排除。安全局与军事情报局和摩萨德密切合作,通过大规模使用卧底特工和线人,全面部署高科技间谍手段,以及常态化的严密边防管控,配合主动出击的“特别行动”,防止外部安全威胁的渗入;在国内,安全局则与警方、检察机关、社会组织密切合作,在日常全面贯彻严格的社会面安全防范措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法律授权,使用各种高技术手段采取行动,及时甄别、管控、清除内部安全隐患。在政要的活动场所,也部署有多层“安全圈”,由埋伏的情报单位和特种作战小组、狙击手、警犬、侦察无人机、监控设施、警察和私营安保单位组成外围保护;在“高威胁”环境下还将部署军队和重型武器,如为防范可能的火箭袭击,将部署巡逻战斗机和“铁穹”防空系统;如可能遭到敌对势力的大规模袭击,则将部署成建制的以色列国防军野战部队。多数针对以色列政要的袭击在密谋阶段就已被情报机关和其他强力部门挫败,如2018年6月,安全局披露其与警方合作破获了一起外国敌对势力指使以色列公民企图暗杀时任总理内塔尼亚胡、耶路撒冷市市长尼尔·巴尔卡特和美国、加拿大外交人员的案件,逮捕犯罪嫌疑人三人。主要负责政要贴身安保的“730单位”及其他安保人员则构成“目视距离以内”的 “最后一道防线”,防范“万无一失”之下的“万一”。

“730单位”安保人员正在进行射击训练

“730单位”安保人员正在进行室内近距离战斗(CQB)训练

“730单位”的招募对象往往具有情报单位及军警特种部队的服役经历,但无论这些人员已经具备多么高超的战斗技能和战术素养,仍必须完成针对政要安保场景的专门训练,强化区域和人群控制、风险识别、快速反应、近距离战斗、格斗、特技驾驶、紧急救护,以及在危急情况下采取以保护对象而非本人的生命安全为优先的“反本能”行动的训练。总理安保人员的培训时间在一年以上,考核合格后从外围安保做起,逐步进入核心团队。安全局安保部门和“730单位”培训体系的奠基人是该局首任首席枪械教官、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大卫·贝克曼,在他的影响下形成了今日风靡全球安保领域的“以色列式”轻武器战术风格,特别是点射技巧尤为国际同行所称道。

“730单位”安保人员使用的武器装备较为常规,主要是“格洛克”17/19C系列手枪、M4系列自动步枪,以及各种高技术观通器材。近年来,随着无人机等新型威胁的出现,安保人员也开始装备一些特殊装备,如中国“海康威视”公司出品的反无人机干扰器等。目前总理等顶层政要主要配备“路虎揽胜”防弹越野车和“奥迪A8”防弹轿车,次一级政要则配备“丰田”防弹越野车和“斯柯达Superb”防弹轿车,此外还备有防弹衣、防弹演讲台、可展开为防弹板的公文包等防护装备。

“730单位”高度重视格斗训练,其主要采取由以色列国防军首任首席体能与格斗教官、匈牙利犹太裔格斗家伊米·利希滕菲尔德开创的一种综合格斗术——“玛伽术”,除徒手格斗外还有体能、游泳、摔跤和冷兵器训练。经过长期发展,该格斗术已融合了世界上各种武术的优点,但其主要特色在于讲究实用,以使目标在最短时间内丧失行动能力为唯一目的。

除战斗能力和战术素养之外,社交能力和心理建设对于政要安保人员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安保人员必须能随时主动协调保护对象的个人需求、生活习惯与安保需要之间的矛盾冲突,也要尽可能减少安保工作对公众的影响,维护政要公众形象。安保人员要在增强威慑力与减少暴力性和强制性之间保持平衡,除严格执行纪律和操作规范外,个人心理素质也十分重要。心理素质也对战斗能力产生直接作用,“730单位”的入职门槛包含性格测试,以判断对象是否具备在高度压力下保持镇静、体力和技能的能力。

“730单位”安保人员正在进行排爆演习

“730单位”安保人员正在进行格斗训练

执行任务中的“730单位”安保人员

三、安保工作重心的转变

20世纪90年代以前,安全局安保部门的重点在于海外“反恐”,受其影响,“730单位”的安保策略和对安保人员的技能要求也偏重于此。1969年,安全局特工莫迪凯·拉希姆作为以色列航空公司432号班机的随机安保人员在苏黎世克洛藤国际机场,单枪匹马持手枪与四名装备自动步枪和手榴弹的劫机者战斗,击毙其中一人,成功阻止劫机者登机,事后拉希姆被任命为时任以色列总理戈尔达·梅厄的贴身保镖。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以色列对外关系的“正常化”,安全局安保部门已较少执行此类因未经当事国允许使用武力而易引起外交和司法问题的行动。但在国内安保工作中,长期以来主要针对外部安全威胁和“御敌于国门之外”的传统形成的路径依赖和工作作风,使其未能充分适应安全形势的变化。

1995年11月4日,时任以色列总理拉宾遇刺身亡被认为是安全局和“730单位”迄今为止的最大失败。当晚拉宾在参加公众集会后离场时,一位极右翼小团伙成员、25岁的依加尔·阿米尔从侧后方从容接近四位贴身保镖护卫下的拉宾,并在被其中一名保镖制伏前开枪三次,拉宾身中两弹,重伤不治。事后,以色列政府对安全局展开了严厉调查,该局局长卡米·吉隆和安保部门负责人德罗·伊扎基辞职,“730单位”负责人本尼·拉哈夫及多名安保人员被认为“未能履职尽责”而遭免职。调查结果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色列安全局已察觉到国内安全风险的快速上升并采取了若干对策,阿米尔此前已被列入数十名须监视的“危险分子”之一,但最终未能阻止刺杀的发生。刺杀发生时,率先作出反应的安保人员没有选择向阿米尔开火,而是通过搏斗将其制伏,在这一过程中凶手又射出两枪。该安保人员声称根据其接受的训练,鉴于当时与凶手的距离,拔枪射击需要的时间更长。但外界对此表示质疑,因“730单位”的射击训练以其对快速反应的高要求而闻名,批评人士指出,在拉宾遇刺案中,安全局和安保人员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以色列情报和安全机构未能真正摆脱“以色列犹太人不是威胁”的长期思维惯性。

拉宾遇刺后,“730单位”进行了全面整改,首先是被划拨了更充沛的资源,短期内得到了数亿美元经费。而编制的大规模增加甚至令安全局感到困扰,该局为使其情报工作的重心不致偏移,曾向政府提出将“730单位”转隶警方的建议,但未获批准。“730单位”的安保学说被重建,“视线所及的每一个人都是潜在威胁”成为新的座右铭,受保护政要,特别是总理,将避免出现在任何未经“过滤”的公众场合。安保行动获得了更高的权限,在对预定场所进行“过滤”时,警方被授权对擅自进入的任何人采取强制措施;在总理出行时,警方将封闭道路,并拖走在政要车队路线上的车辆,甚至可以强行进入可疑车辆内部进行安全检查。

安全局和“730单位”会根据政要的职级、威胁程度和每次活动的特点,在充分的情报支持下制定专门的安保方案。如按地理区域划分可分为国内腹地、边境受威胁地区和国外等类型;按具体场所可分为封闭式建筑内、封闭式院落内、经“过滤”的开放性场所、可能接触未经安检人员的场所等类型;交通路线则可分为城区主干道、市区道路、郊区道路、野外、铁路、航空、跨境线路等类型。

刺杀拉宾的凶手依加尔·阿米尔

内塔尼亚胡的保镖曾使用的“海康威视”反无人机干扰器

以色列前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妻子沙拉·内塔尼亚胡正在安保人员护送下离开她的“斯柯达Superb”防弹轿车

“730单位”安保人员正在护卫以色列现任总理亚伊尔·拉皮德

在实际操作中,安保人员需要处理各种复杂情况,如以色列前总理内塔尼亚胡曾需要在一栋暴露在街道上的建筑物内发表演说,为防范汽车炸弹袭击,安保人员用满载沙子的卡车包围了该建筑物。在拉宾遇刺后,安保方案必须包含确保与总理接触的所有人都必须接受过安检的内容,但在国外,以方安保人员往往无法控制局面。在2015年1月11日法国巴黎“共和游行”现场,内塔尼亚胡与80多位各国政要肩并肩出现在户外公共场所,“730单位”要求贴身安保人员始终把手放在内塔尼亚胡肩上,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立刻将其按倒在地进行保护。

所有安保方案都包含欺骗性要素,以使潜在袭击者偏离目标或诱使其暴露。安保方案还包括紧急情况下的逃生路线和预设安全地点,以及通往最近医院的快速路线,并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确保一架直升机随时待命。在必要情况下,政要的活动日程将完全保密,活动结束后才允许媒体报道。

四、现状与问题

在特殊的地缘环境下,以色列成为自“二战”以来少有的长期保持情报机关和军队等强力部门处于积极活动状态的发达国家,其能力得到广泛认可。就以色列的政要安保而言,确实表现出了应对特定威胁的丰富经验和较高效能,以“730单位”为代表的安保队伍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和高度的职业素养。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时任战略事务部长和公共安全部长吉拉德·埃尔丹的主导下,以色列推行了大规模的安保服务市场化改革,催生出大批国际化安保公司,众多强力部门的离职人员“下海创业”,其中包括多名以色列安全局及其安保部门和“730单位”的前负责人和高级特工。这些人的实战成绩成为最好的广告宣传。在成功的商业运作下,今天以色列各大安保公司及其主张的安保策略、培训方案等已在国际市场享有强势话语权,又反过来加强了有关以色列强力部门的神话。

但以色列毕竟只是中小国家,情报机关、“730单位”和其他安保部门资源有限,其特色战略战术和能力要求往往是适应以色列特殊安全环境和社会情况的产物;其在高新科技手段应用上颇有心得,但高度依赖与域外大国的合作和技术引进;其历史上的成功离不开在以色列公众普遍安全焦虑下所被赋予的政治特权,对其他国家的借鉴意义有限。总体而言,以色列政要安保自初创以来,在很大程度上仍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学生”,光环之下有着突出的局限性。

就“730单位”而言,人力不足已经严重制约其能力的发挥。拉宾遇刺后,特别委员会在调查后认为,为较好地完成对部长级及以上官员的安保工作需要约1300名以上的特工,而这对“730单位”而言是不可能做到的。相比之下,仅主要负责美国“第一家庭”安保工作的美国特勤局就拥有超过2000名特工。为尽可能满足任务需要,“730单位”一度采取由一个安保团队同时为多名政要提供安保服务的弹性工作模式,不仅导致了安保人员的工作强度极大,而且在泽维部长遇刺身亡后被认为是不可取的。此后“730单位”不得不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少数最高级别官员身上,将其他政要安保工作交由“马根单位”等受其指导的独立部门负责,而这又带来了很多问题。

安保人员贴身护卫中的以色列前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作为隶属于总理办公室的部门,“马根单位”被质疑过于“靠近政治”,将安保服务作为赠予政客的“佣酬”。自以色列前总理内塔尼亚胡卸任以来,是否由“马根单位”继续为其近亲属提供安保服务的决定几经反复,被视为政治斗争的一部分,引起了对政要安保人员“纯粹的专业精神”的质疑。而且时至今日,“马根单位”也已拥有数百名特工,难以通过扩大规模提升能力范围。在种种掣肘之下,安保部门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更大压力。近年来,以色列国内政治极端化氛围上升,右翼的司法部长阿耶莱特·沙凯德和左翼的宗教事务部长马坦·卡哈娜先后遭到国内极端主义威胁,经以色列安全局评估后提升了其安保标准;以色列周边的地缘安全形势也自冷战结束以来再度复杂化,情报机构非常忧虑本国政要成为他国攻击的目标。以色列外交活动的日益频繁也使安保部门不堪重负,并产生了更多安全漏洞。2022年3月,以色列部长级官员在两周内出国访问15次,每次均须由“马根单位”分配保安小组,媒体称已使该单位“近于崩溃”。近期,有一名负责要人安保的安全局特工,被披露在多国执行任务期间,通过数字手表在社交媒体上共享其健身数据,暴露了他的姓名,以及以色列政要曾到访过的尚未公布的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以色列政要安保部门的另一趋势是逐渐“走到阳光下”。2016年5月“730单位”首次发布的宣传片即以面向社会招募新人为目标。此外与媒体的互动也越来越频繁,一些曾讳莫如深的工作细节得到披露,并着力打造自身的亲民形象。有报道认为,这种变化的一大动因是安保部门面对资源和规模局限等难以克服的困境,希望通过借助社会力量、赢得公众支持。

猜你喜欢
政要安全局安保
图看天下
跟踪导练(一)
中方:坚决反对印度政要赴中国藏南地区活动
“猴”安保
瞧这造型,政要们也是拼了
干什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