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怡达
(广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市政三分院,广东广州 510000)
2021年1月24日,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以碧道建设为引领全面加强广州防洪排涝基础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通知要求从严格源头管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洪涝综合防御体系等多方面,全面提升广州市防洪排涝基础能力;要求严格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设置海绵城市(含防洪排涝风险评估)专篇,作为规划条件发放的依据。同年3月,广州市水务局印发了《广州市城市开发建设项目海绵城市建设——洪涝安全评估技术指引(试行)》(穗水规计〔2021〕10号),明确策划方案(针对城市更新项目)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开展洪涝安全评估的内容深度及技术要点。
本报告以广州市某片区城市开发的洪涝安全评估为研究样本,洪涝安全评估将依据现状及规划的下垫面变化情况,结合片区所在流域的参数进行洪涝安全计算,确定水务设施建设标准,给出评估结论与建议[1]。
1.1.1 项目区位
项目片区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北部凤尾村范围内,四至范围为西至创新大道,北至佛公路,东至九龙大道,南至康辉大道。
1.1.2 流域及水系情况
项目片区位于流溪河流域,属于凤尾坑排涝片2号排水分区,排水体制为自排式分流制。项目片区范围外北侧有南村河、西侧有黄枝窿水库、南侧有挡丫窿湖,项目片区范围内涉及凤凰河及其支流黄枝窿水,最终汇入流溪河。
1.1.3 气候特征及地形地貌
项目片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热源丰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22.1℃,年平均降水量为2493.0mm。雨量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9月,其中4—6月为前汛期,主要是锋面降水;7—9月为后汛期,主要是热带气旋降水。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雷雨大风、高温、低温阴雨等。
现状整体为低丘缓坡地形,其中西部和中部存在部分山体,北部和南部地形较为平缓。主要由于地块内地面高程大多介于24.23~76.20m。
1.1.4 土地利用情况
项目片区面积共计183.77hm2,现状为林地、园地、耕地等农林用地为主,城乡建设用地面积43.31hm2,非建设用地面积140.47hm2;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规划后建设用地面积130.83hm2,非建设用地面积52.94hm2。
1.2.1 市政管渠
给水方面,现状九龙大道下DN1200给水主干管及康耀大道下DN1000给水管道满足项目地块开发建设后用水需求,现状市政道路下给水主干管水压稳定,约为0.50MPa,满足市政管网消火栓最小压力0.14MPa的要求。
污水方面,现状康耀大道下d500~d800污水管收集转输项目地块内污水后,通过九龙大道下d700~d1000污水主干管输送至九龙水质净化三厂进行处理,出水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后排放。
雨水方面,北侧有南村河,西侧有黄枝窿水库,南侧有挡丫窿水库,东侧有凤凰河,均可作为雨水排放的受纳水体。现状康耀大道下敷设有d1000~d1800雨水管道,收集周边地块雨水后,就近排入凤凰河。
1.2.2 市政设施
项目片区范围内无相关给排水市政用地设施分布,现状给水水源和污水终端处理设施主要由范围外的穗云水厂和九龙水质净化三厂提供服务。
1.2.3 闸泵工程
项目片区范围内不涉及水闸、泵站工程。
1.2.4 海绵设施
海绵城市中的海绵载体主要包括山、水、林、田、湖、草这六大天然海绵体,以及道路、广场、小区、公园等人工海绵体。
项目片区范围内现状以园地、林地等非建设用地为主,控规调整开发建设应遵循生态本底保护的原则,充分布置海绵措施,实现开发前后的径流控制。
根据市、区的河涌水系规划、防洪(潮)排涝规划、给排水专项规划、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等相关上位规划,以及现状建设情况,确定各类水务设施的规划建设标准[2]。
2.1.1 防洪标准
凤凰河设计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现状堤防已达标;南村河设计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规划近期(2021—2025年)实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黄枝窿水、挡丫窿水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规划远期(2026—2035年)实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
2.1.2 排涝标准
凤凰河排涝片区现状排水模式以自排体系为主,由于各支流两岸地势较高,基本没有排涝问题,排涝形势保持不变。设计排涝标准为50年一遇,并采用100年一遇校核。
2.1.3 雨水管渠设计标准
根据《广州市防洪防涝建设标准指引》、《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4—2021)和《广州市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的要求,新建、扩建和成片改造区域的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不得小于5年,重要地区(含立交桥)的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不得小于10年,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地下通道、下沉式广场等地区的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宜选用30~50年。
2.1.4 海绵城市建设标准
根据上位规划及《广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建设管控指标分类指引(试行)》(穗水河湖〔2020〕7号),确定项目片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为80%,对应设计降雨量为36.6mm,年径流污染削减率为52%,下沉式绿地率为50%,透水铺装率为70%,室外可渗透地面率为40%,单位硬化面积调蓄容积为500m3/hm2,相关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项目片区海绵城市建设指标
项目片区地块最低场坪标高按不低于30.35m控制,整体为30.35~44.30m,与周边现状及规划道路相协调,同时均高于周边水系的设计洪水位:凤凰河设计工况下洪水位(25.11m)、南村河设计工况下洪水位(26.91m)和黄枝窿水设计工况下洪水位(30.01m),并留有充足的余量。在按照规划竖向标高方案实施后,项目地块内不受凤凰河、南村河、黄枝窿水河道洪水位影响。
给水方面,经计算得项目片区最高日用水量为8774m3/d,就近从现状康耀大道下DN1000给水主干管、九龙大道下DN1200给水主干管接驳用水,完善片区内支管,满足地块开发建设后的用水需求。
污水方面,经计算得项目片区平均日污水量为7133.79m3/d,排入康耀大道现状d500~d800污水管及九龙大道现状d700~d1000污水管。
雨水方面,采用当地暴雨强度公式计算,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为5年,重要地区(含立交桥)的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为10年,地下通道、下沉式广场等地区的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为30年。结合规划道路和地形设置d600~d2000雨水管渠,保证雨水以重力流形式就近排入附近水体。项目片区西侧紧邻几座山峰山脚处新建两处1.5m×1.8m截洪沟顺着地坡排放分别至南村河和黄枝窿水库。
根据下垫面分析计算,项目片区开发前雨量径流系数为0.39,流量径流系数为0.44;开发建设后考虑海绵设施的雨量径流系数为0.49,流量径流系数0.53。按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单位硬化面积调蓄容积、建设后雨水径流量不超过建设前3种方法取最大值计算得项目片区内需配建的总调蓄容积不应低于46560m3[3]。
项目片区范围内规划建设调蓄容积54634m3,完成目标值46560m3。调蓄设施可采用景观水体、调蓄池等,绿地作为调蓄设施时可采用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其中景观水体调蓄容积27702m3,规划景观水体面积27702m2(按调蓄深度1m计);建设用地(含公园绿地)调蓄容积26932m3,规划采用下沉式绿地面积134662m2(按调蓄深度0.2m计),各地块调蓄容积分配如表2所示。
表2 项目片区调蓄设施规模统计
根据《广东省暴雨参数等值线图》确定本项目的设计暴雨参数[4],结合项目片区参数,构建地表-管网-河道耦合模型[5](图1)。在100年一遇暴雨规划工况条件下,项目地块范围内无淹没区域。大部分排水管网的满管度=1,但水位未超过雨水井节点地表高程。地表未有超过0.15m积水,满足城市一般道路积水深度不超过0.15m标准及居民住宅和工商业建筑物的底层不进水的标准。
图1 项目片区排水通道模型
洪涝安全评估,首先应收集详实的基础数据,对项目片区的现状基本情况进行准确研判;其次要把握准上位规划和相关标准的要求,明确项目片区的规划建设指标;最后应结合项目的用地、路网、竖向、洪水位等规划条件,因地制宜设置水务设施,并采用模型进行复核,确保项目片区有效应对洪涝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