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倩倩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把物联网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当前,我国正大力实施两化深度融合战略,物联网开始在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过程中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以智慧病房为切入点,探究物联网在智慧病房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和应用实践,进一步推进智慧病房优化提升的举措,以及未来医院病房管理的发展方向。
物联网到底是什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及业界表述可知,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把所有物品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网络。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三个重要特征。
当下,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医院规模也快速扩张,但医护人员的补充相对不足,这就造成了较大的医护压力。在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医护工作者往往连轴排班,休息时间无法得到充分保障,将会影响到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甚至整个医院的正常运转。同时,病房还存在着一些管理构架复杂、分管岗位不清晰、环境嘈杂无序、服务效率不高等问题,最终导致患者满意度低,影响整体医疗服务质量。对此,我们迫切需要优化就医环境和提高院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借助科技的手段来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将物联网应用到病房管理建设中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破解之道。
我们可以通过打造院内物联网,推动智慧病房建设,以辅助医疗供给为目标,以物联医疗设备为载体实现患者与医护人员紧密互动。同时,注重对临床数据的底层逻辑关系的建立,强化实时数据的获取、整合和挖掘,为临床诊疗和护理提供精准辅助决策。不断推进病房的物联网设施与医疗信息系统数字化联动,进一步“解放”医护人员双手,提供更高效优质服务。物联网在智慧病房的应用不仅可以为医护人员减负、提升医护人员工作效率,也能改善医患关系,打造良好安静的病区环境,有效提高患者的就诊体验。
我们很多呼叫设备目前功能单一或者无法准确反映客观真实的输液情况,常常造成护理人员来回奔波,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工作负担,同时呼叫铃声此起彼伏地在护士站响起,不仅给护理人员增加了“接收工作量”,也无法创建无铃声病房,从而导致患者在医院就医的体验感较差。借助无线输液监控系统则可对临床静脉输液的滴速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无线物联网平台实时回传给物联网数据采集引擎,并在统一监控界面上实时呈现,医护人员可随时掌握输液进度。一旦出现异常,该系统可及时报警,结合移动终端提醒到主管的医护人员及时处理,同时监测仪发出声音报警,提醒患者和家属须要换液。这不仅有效拉近医护人员和患者彼此距离,也让病区护理服务更加到位。
我们现在大型医院很多设备都分布在各个科室及楼层,医护人员需要每日清点科室的设备资产并进行手工记录,并且当有设备紧急需要被调度使用的时候都是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同时,随着医院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院内贵重的移动设备日益增多,这么庞大的资产设备给医院设备资产管理科带来不小的管理和盘点压力。
对此,我们需要借助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对院内的设备资产定期盘点定位,实现精细化管理。物联网资产定位管理系统基于医疗专用无线物联网平台及医疗定位网设计,使用定位技术,并将移动资产、固定资产和基础资产分别绑定资产标签,分别匹配归属科室和具体责任人,达到房间级定位精度,可顺利查找设备资产的具体位置,统计资产甚至是分析使用情况。
目前,测量患者生命体征工作量在整个护理工作量的占比非常大。大多数病房主要采用的方式是由护士拿着传统的体温计、血压计或者其他设备去到患者身边测量后,并手工记录或者是用移动终端录入设备数据。这种工作模式,护士需要经常来回病房并且数据的二次录入也会造成数据错误。生命体征监测系统以生命体征监测系统管理软件和物联网数据引擎为软件平台,探索以无线智能床垫和体温标签为硬件平台,依托无线物联网平台系统,通过无线智能床垫,可以对患者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动态采集和分析,并将体征数据进行标准化转化,实现床位监测、异常事件实时报警提醒。达到在床即监测的宗旨,分析报告等自动插入护理记录中,为临床科室的教学科研提供全新的数据支持,增强医院在智能化护理方面的现代化标准。
当然,基于物联网的体征数据现在还处在测试阶段,还不具备医学认证资格,希望能够在未来生产出更精确的终端真正应用于临床,服务患者的同时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在医院一些地方,对环境有着较高或特殊要求,比如病房、手术室、设备机房、输血设备、检验设备等。但通过人为的监控记录,往往达不到精准性和理想预期,无法及时发现特殊环境存在的问题,如温度、湿度、噪声、光照、CO浓度、TVOC、PM1.0、PM2.5等环境数据。这就需要我们借助科技手段,给患者营造出舒适就医环境,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院环境监控系统应用就是一种医院环境管理有效的手段。 通过医院环境监控系统,能够及时发现房间内环境指标的异常,随时发现问题,立即转告有关科室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可以帮助维护人员进行合理的调整,满足患者康复的需要,让医院公共区域保持在更舒适的环境中。
如围手术期管理系统、胸痛中心创伤中心脑卒中时间管理系统、特殊人群行为轨迹记录等对时间位置信息敏感度高的地方都是基于物联技术值得探索的方向。
智慧病房的智慧不但要体现在为医护人员减负、提高工作效率、缓解人力不足、环境优化和精准化服务上,更要体现在患者的良好体验和医疗便利上。这就要求我们在软硬件设备的引进及研发过程中,要力求系统和设备操作简便,并易于维护和优化升级。同时,每年要安排合理的资金、人员进行定期进行维护。
要定期开展系统操作培训,确保医护人员都会用、也用得好,而非让设备、系统等操作成为医护人员及医患的负担,事与愿违。
要强化各科室的沟通与交流,要树立智慧病房的建设是靠各科室所有人的力量而非只是信息中心独自推动的观念,只有大家不断地沟通,才能有思想的碰撞,才能更好地根据各科室的业务需求迭代、简化系统操作,借助科学技术的力量解决更多医疗的实践难题,让智慧病房越来越智慧。
在《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文件中有提到,在公共卫生方面,政府鼓励医疗机构结合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智慧病房、远程会诊等实际需求,积极推进医疗智能化基础设施升级。这其实就给病房管理指明了发展方向,要积极借助应用软件开发、数据库、物联网、信息集成等技术,打破传统住院诊疗模式限制,并不断优化升级软硬件设施,以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住院诊疗服务目标,不断推动医疗业务及病区管理向数字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转变。
如今,信息化、智能化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旋律,物联网在医疗领域已开始崭露头角。本文立足目前医疗领域现状与需求,主要从物联网的基本内涵与应用价值、物联网在智慧病房的具体实践、优化提升举措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讨论了物联网在医疗领域特别是智慧病房的应用研究及产生的积极作用。希望全社会能够继续携手努力,为推动物联网在医疗领域全面、深入应用打下更坚实的基础,让智慧病房遍地开花,全方位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