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路径探究

2022-09-13 13:40高翔集宁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艺术评鉴 2022年16期
关键词:钢琴思政专业

高翔 集宁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坚守教育阵地的中心堡垒,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体现在思政课程理论层面,更要体现在各类专业课程当中。

一、钢琴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关系

在当前高校艺术类专业教育中,钢琴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不仅决定着钢琴学科建设的发展与钢琴专业学生的质量,同时在声乐、舞蹈等其他专业的课程建设中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自1927 年中国第一所独立建制的国立高等音乐学府——上海音乐学院成立以来,钢琴专业教学的重点一直在于如何提高学生的演奏技术能力与音乐表现力;以西方各时期钢琴作品为主要教学曲目,民间音乐的选用比较少,到目前也依然没有太大改变。

结合当前教育目标与育人思想考虑,致力于专业研究固然是正确的,但是随着教育意识与理念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专业学科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与技能的任务,更是提升教师与学生自身修养与思想高度的阵地。课程思政正是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新举措。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性的课程观念,以立德树人为标准,旨在实现显性和隐性教育的融通,即在专业学科的教学中将思政教育内容引进来,与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融合。所以钢琴专业教学显然不能继续停留在单纯培养学生的演奏技巧上,而是应该在遵循专业特点的前提下,从钢琴教学中发掘思政元素,教授学生知识与技能,同时唤醒学生内心的真善美,提高道德修养,培养家国情怀。

从各自的角色来看,课程思政强调思想价值引领作用,钢琴专业课强调专业技能培养,二者不可相互取代,但需相辅相成。作为高校钢琴专业教师,我们应当在教学中尝试以多样化、多手段来探索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的契合点,利用多元教学模式加强钢琴课程的文化传导作用,探寻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的多种途径,明确课程思政与钢琴专业课各自的特点,并加以融合利用。

二、如何在钢琴专业教学中挖掘思政元素

笔者在教学中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实验,探索出课程思政与钢琴专业课程可以互相结合的契合点,并分别加以说明。

(一)在作品讲解中灌输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题材是钢琴作品中常见的创作主题,是将思政内容融入钢琴专业课的经典教学案例。例如钢琴专业学生耳熟能详的《黄河钢琴协奏曲》,取材于抗日救亡歌曲《黄河大合唱》,运用了西洋古典协奏曲的创作手法,音乐上又融入了船夫号子等中国民间传统音乐元素,其恢弘的结构和壮阔的意境表达出了中华儿女强烈的救国之心。特别是第四乐章《保卫黄河》的旋律主题,斗志昂扬的进行曲风格描绘出硝烟弥漫中人民前赴后继、英勇不屈的抗战画面;同时《东方红》旋律又将整首作品的情绪推向最高潮,向全世界宣告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才能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在讲授和鉴赏这首作品时,教师除了讲解技术技巧训练以外,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授课的另一重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爱国主义热情通过旋律的发展变化体会与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更加深入具体地了解人民为了祖国的统一和解放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努力;乐曲精妙地把《东方红》和《国际歌》的主题旋律结合在一起,以耳熟能详的旋律歌颂了世界人民大团结,中国人民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付出了很多努力,这是引导学生坚定民族自信、维护民族团结的经典教学案例。

另外,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不只通过中国钢琴作品这一途径进行,音乐史上也有许多西方作曲家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下了对祖国和平的期待与民族团结的维护,这种深厚的爱国情怀同样值得我们赞扬与歌颂。例如俄罗斯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三部著名的钢琴协奏曲,强烈的斯拉夫音乐风格渗透着深厚的民族情怀与对祖国命运的忧虑;波兰作曲家肖邦,在华沙沦陷后精神受到强烈刺激,他的作品中经常充满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悲情主义,特别是波兰舞曲的创作贯穿于他的一生,始终饱含热切的民族情怀与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以上这些都是在钢琴教学中值得教师深刻挖掘与思考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需要教师以作品与作曲家的创作背景为基础,在授课过程中贯穿以文学历史背景知识的讲解和情绪的感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信心,达到以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二)在基本功练习中培养吃苦耐劳的品格

演奏技术是驾驭一切美妙作品的前提。众所周知,钢琴演奏技术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练习方能有所进展,历史上优秀的演奏家无一不是经过了多年的磨练与坚持才克服了大部分技术困难,达到炉火纯青的演奏水准。所以引导学生如何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耐心苦练基本技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坚毅的学习品格,既是钢琴专业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思政教育的良好方式之一。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练琴习惯为前提,可以将长征精神、工匠精神、三牛精神等优秀思想精神融入到课程中,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地坚持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精神品格。少年强则国强,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进步,高校钢琴教育教学也正在紧密结合时代的特征与需求,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为学生将来步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长远来看,从思政的角度出发,要鼓励大学生延续和传承吃苦耐劳的品格与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不仅有助于指导当下学生的学习,更有助于使学生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迎接未来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从而促使社会获得更加强劲的发展动力。

(三)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感知与建立审美

古人有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作品实现其社会教育功能的方式之一就是由共情感受到蕴藏在作品中的“不言之理”。音乐艺术具备很强的抒情特征与共情特点,所以和学生共同探究乐曲的情感价值体验是钢琴专业课上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音乐作品先“动之以情”而后“晓之以理”的特性,也是钢琴课程思政建设要遵循的特点与方法之一。

例如学生在学习演奏储望华 《解放区的天》《翻身的日子》等作品中,可以通过生机勃勃的节奏与活泼的跳音启发学生对其蕴含的音乐性进行赏析,从而发自内心地体会作曲家代表的人民群众对祖国解放、人民翻身做主人的激动与喜悦。叶小纲的钢琴现代独奏作品《纳木错》,在节奏、和声与调性布局方面充斥着民族特色与现代作曲技法的碰撞。协和与不协和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奇妙又斑斓的音响效果,很容易将思绪带入想象的空间。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对音色、和声以及踏板的处理,引导学生感知自然风光的魅力,沉浸于藏北高原的遥远与圣洁当中,从而进一步地思考如何改善触键与音色,让音乐通过想象而得到无限延展。还有但昭义由声乐作品《那就是我》成功改编成钢琴独奏作品的乐曲《思恋》,通过多声部的和声发展与细腻的旋律表达了离乡多年的游子对妈妈的思恋和对家乡的热爱。乐曲中丰富的节奏类型与丰满的和声效果突破了原先歌曲的结构与内涵,充分突出了钢琴演奏技巧的优势与渲染意境的效果。教师在指导学生演奏时,可以由结构上的层层递进启发学生,让学生体验全曲感情涌动的脉络与变化,体会思乡之情宛若清澈蜿蜒的 “小河”变成“炊烟”,再到明亮闪烁的“渔火”与“明月”,最后以近似于呐喊的饱满情绪告诉妈妈 “如果你听到远方飘来的山歌,那就是我”,使音乐从对景物的思念汇聚成内心里对母亲和家乡的惦念。

钢琴的演奏过程总体来说是通过机械的身体运动,将脑中的音乐外化,以表现出形形色色的美感,使演奏者自己和听众的内心产生共鸣与共情。美育与美学是现阶段高等教育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与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即音乐作品存在的意义除了创造美的音响效果之外,还有诠释时代意义与传递思想价值的作用。美学的建设对音乐艺术的良性发展具有长足的支撑意义,因此在钢琴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开发想象空间,对推动美学研究和美育建设大有裨益。

(四)重视中国钢琴作品在教学中的运用

中国钢琴作品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音乐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历程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中国新文化运动后社会思潮剧烈变革的晴雨表,也体现出民族整体的审美观念和浓郁的中国美学气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钢琴教学活动担负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特殊历史使命,对鼓励坚定文化自信能够起到强劲的助力作用。因此应该一改中国钢琴作品在钢琴专业教学中的弱势地位,重视中国作品在教学选曲时的应用。钢琴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应用与挖掘,特别是对于根据部分中国古曲或者民族器乐作品改编的钢琴作品,尤其应该研究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例如根据琵琶名曲改编而成的钢琴作品《十面埋伏》,这首曲子以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楚汉之争为背景,以丰富灵动的节奏与扣人心弦的音律再现了垓下之围的历史场景。在这首作品里,钢琴通过模仿琵琶的演奏技法,展现出“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声”声声入耳的音响效果,不仅鲜明地体现了民族音乐的特征与韵味,生动地将这一著名历史场面还原在人们眼前,还能够在一饱耳福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对历史进行思考,达到“以史为镜”和“以人为镜”的教育目的;还有王建中根据古琴名曲《梅花三弄》改编而成的钢琴独奏作品,通过钢琴这一西方乐器描绘了梅花高洁清凛的艺术形象,以钢琴演奏技法再现了古琴借物抒怀、虚实相济的韵味与魅力,不仅将中国古曲的艺术特色与民族神韵栩栩如生地表达出来,更从精神层面歌颂了“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与“香自苦寒来”的坚毅品格,展现了我国花中君子不畏严寒、坚贞独立的优良气韵。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意蕴深远,璀璨流芳,集中体现了我国的民族审美与东方神韵,教师在讲授中国钢琴作品时,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文化积累,让学生在深度体验中获得思想上的熏陶。另外,师生互动交流也是钢琴课程思政不可忽视的细节之一,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中国钢琴作品时,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强化与改进学生对作品理解的情感体验,最终帮助学生将其主观情感体验与作品的精神主旨有机结合起来,升华为自己独特的演奏体验,达到中国钢琴作品以情动人的艺术宗旨与思政教育以德树人的目的。

综上,想要从钢琴专业课中挖掘思政元素,中国钢琴作品是一个很好的契合点,无论是取材于革命历史歌曲的钢琴作品,还是取材于民族器乐曲与传统戏剧的钢琴作品,亦或是新中国之后的原创钢琴作品,都具备很强的思政兼容性,非常有必要在教学中加以重视。所以钢琴专业教学时应当完善教学曲库,选取最具时代意义与文化价值的中国钢琴作品,使学生通过专业学习深入体会文化的“传承与扬弃”。

(五)加强文化素养的积累

文学和艺术是相互滋养、相辅相成的并蒂之花,众所周知,有相当一部分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文化功底并不是很扎实,不得不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身艺术类专业的学习。所以钢琴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将作品涉及到的文化知识与历史背景作为授课内容的一部分讲授给学生,通过对各历史时期的梳理,让学生体会不同时期的审美情趣与音乐风格,提高学生的文学赏析能力,并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养成加强文化素养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思政教育的时效性。例如上文提到过的中国钢琴作品《十面埋伏》,为学生展示这首作品时,教师可要求学生首先了解作品的楚汉之争历史背景,以及一系列相关历史事件,让学生对作品先有整体的认知,然后再进行具体的专业学习。再例如上文提到的钢琴作品《梅花三弄》,学习作品前,教师可与学生共同赏析关于梅花的古诗词,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等,先树立起梅花的艺术形象,再通过对诗词的了解与学习,不断激发学生演奏中的灵感,这样不仅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钢琴专业课堂上也实现了知识的互通与转化,有助于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形成育人合力。另外,鼓励加强文化知识学习还有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把握时机将德育教育及时化、文字化。例如让学生定期分组选取部分音乐作品,以交流报告的形式对其艺术价值与思想价值进行解析,通过撰写、试讲、分析等方式来辅助学生学习,从多角度锻炼学生的科研、写作、表达等综合能力,为社会培养符合职业需求的应用型音乐人才。

(六)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传道受业”的角色上,特别是高校教师,要坚持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传“道”者先明道理,只有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与政治站位,努力成为正确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才能更好地担当起大学生思想与体魄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课程思政不仅仅要融入到教学中,更重要的是渗透到高校教师的日常思想与行为准则里。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师德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在教师的职业发展以及实现教师队伍高素质的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坚持以德立身、以德治学、以德施教,坚持自身师德师风建设,才能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以德育人。所以课程思政不仅仅是对教学过程提出了新要求,更是对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制定了更高标准。从自身出发,教师应当注重自我修养的提升,提高政治站位,陶冶高尚情操,积极投身于道德建设的实践活动;从当前教育环境出发,通过推进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宣讲、业务转型培训、激励科研创新、完善对教师师德师风的考核奖惩机制等形式不断提高高校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

因此,课程思政不仅仅是针对学生开展的教学新模式与教育新思维,更是推动教师自身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契机与新模式。作为高校专业教师,我们要积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从各方面努力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与政治修养。

三、结语

唐朝思想家与文学家韩愈认为教师的责任在于多维度、全方位地培养合格人才,故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概括了教师教育的本质内涵。所谓“道”,古人指万物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以及为人处世依据的行为规范,为传道受业的教师提供了培养人才的标准与理念。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既要做学问之师,又要做品行之师”,这就要求作为高校钢琴专业教师的我们不仅要提高学术专业水准,更重要的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在教学活动中注重细节,将思政教育寓于专业教学中,既要以学术造诣提升学生的学识,又要以人格魅力感化学生的心灵。

课程思政既是当前教育环境的新要求,也是人才培养的新方向。关于钢琴课程思政的理解,我们不能将其简化为“钢琴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是一种具备传授知识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的新的教育理念,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同时“课程思政”也是一种在教学设计上将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目标之一的教学思维方式。所以钢琴专业教师要在遵循专业特点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充分发挥思政与钢琴专业课程各自的特点,在专业教学中合理浸入思政教育,使两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形成育人合力。至于如何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就要不断地从钢琴教学中发掘思政元素,探求思政融入专业课的契合点,加强钢琴课程的文化传导作用,科学地、规律地完成两者的结合。从长远意义来看,钢琴课程思政不仅是新时代 “立德树人”的新导向,有利于在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上对教师和学生同时起到双向推动作用,教育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能够从新的层面促进钢琴专业教学的发展与改革。

猜你喜欢
钢琴思政专业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纸钢琴
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