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梅,郑红军,喻三鹏,胡凯,刘童童,王芳,张念念,邱建生*
(1.威宁县林业局,贵州 威宁 553100;2.毕节市林业局,贵州 毕节 551700;3.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 贵阳550025;4.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05)
树蜂(wood wasps)是膜翅目(Hymenoptera)中的原生植食性昆虫类群,分布于北美、欧亚大陆、北非和日本[1]。在分类上,属广腰亚目(Symphyta)树蜂总科(Siricoidea)树蜂科(Siricidae)[2-4]。该科目前全世界已知有2个亚科10个属122种,其中树蜂属(Sirex)在全世界记录26种[5-7],属内的松树蜂(S.noctilioFabricius)是著名的世界性入侵害虫,在全世界表现出对松属植物极大的危害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树蜂科在中国共发现6属55种,过去在分类上并不引人注目,但自从2013年在黑龙江省发现松树蜂入侵并开始传播后,松树蜂的分类鉴定开始受到重视。但在树蜂属内,由于存在体颜色不稳定,大小差异大,雌雄异形的情况,使得利用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变得十分困难[7]。Schiff等[6]采集了近40种树蜂,发现很难利用形态学进行准确的分类。如松树蜂在世界范围内就有两种色型[6],但在国内采集到的标本色型稳定[7]。新渡户树蜂(S.nitobeiMatsumura)在形态上的变异更大,卢钟宝[5]的研究中,对Maa[8]描述的中华树蜂(S.sinicus)和萧刚柔[9]描述的红腹树蜂(S.rufiabdominis)进行了修订,指出两者均为新渡户树蜂的异名。松树蜂与新渡户树蜂在形态上极为相似,在野外,新渡户树蜂和松树蜂可共同危害樟子松,并且可在同一株松树上完成其生活史[2,10]。新渡户树蜂为本地种,松树蜂为国际性检疫外来有害生物[11]。由于形态特征具有相似性,对松树蜂的野外监测显得十分困难。2021年,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国有沙子坡林进行枯死木现场调查时,发现一种危害华山松的树蜂,通过形态鉴定,确定为新渡户树蜂,系新渡户树蜂在贵州新纪录,本次在贵州发现的新渡户树蜂雌虫与其他区域发现的新渡户树蜂一致,但雄虫则存在较大变异,特对其特征作详细描述,供大家参考。
特征简述:体圆筒形,体蓝黑色,具蓝紫色光泽。
雌虫:体长22.98±1.57(n=2)mm,稍大于雄成虫;两对膜翅,翅展36.44±2.41(n=2)mm,体蓝黑色,具蓝金属光泽(图1);头部蓝黑色,宽3.55±0.06(n=2)mm,有密集刻点,间隙较小,颊刻点细密,颊基部刻点少,3个单眼,1对复眼,触角窝距1.34±0.05(n=2)mm(图2,A);中胸盾片刻点细密(图2,B);背板刻点粗密,形状不规则(图2,C);腹部共10节,第1节蓝黑色至黑色,第8节和第9节较大,第10节为尖锐的角状凸起,端部形成一个短管,腹部背板第1节具少量刻点,第9节背板中凹基部宽约等于纵长的4/5,约为背板中凹基部最大宽度的3/4,纵长稍小于角突的长度,角突从背面看较短,两侧边缘内凹,中轴纵长小于第9腹节和第10腹节连接处的宽度(图3,A);产卵器针状,休止时置于产卵鞘内,产卵管鞘长为体长的1/2或稍长,为前翅的1/2~2/3倍;产卵管鞘前端和后端之比为0.95~1.08;产卵管基部有节间环;从第2个节间环开始具刻点,一共32~35个刻点(图3,B);产卵管刻点大,产卵管中部刻点长度约为节间长度一半,刻点长度和宽度接近等长,刻点宽度约为产卵管直径的一半(图3,C);雌成虫前翅长16.98±1.06(n=4)mm,宽4.81±0.7(n=4)mm,后翅长10.70±0.25(n=4)mm,宽3.81±0.68(n=4)mm,前翅3A翅脉缺失,前翅和后翅的基半部透明,端半部褐色(图4)。后足蓝黑色或黑色至红褐色,胫节与跗节的连接处红褐色,前跗爪红褐色(图5,A,A-1);后足第2跗节垫的长度为跗节长度的0.8倍(图5,B);从侧面看,后足跗节第2节长为高的2.0~2.5倍,差不多等于第3跗节和第4跗节的总长度(图5,A)。触角黑色,长11.34±0.30(n=4)mm,节数不稳定,20~21节(图6,A,B)。
(注:A,雌成虫正视图;B,雌成虫侧视图。)
(注:A,头;B,胸;C,背板)
(注:A,腹部背面;B,腹部侧面;C,产卵管中部)
图4 雌成虫翅
(注:A,后足;B,后足第2跗节垫)
(注:A,20节触角;B,21节触角)
雄虫:个体差异较大,体长17.33±2.21(n=15)mm,小于雌成虫(图7);头部,胸部蓝黑色,3个单眼,2个复眼,头顶刻点粗密(图8,A,B);翅黄色半透明,翅脉黄褐色(图8,C)。前足、中足的腿节、胫节和跗节橙黄色(图8, D-1,D-2,D-3,D-4);后足腿节黑色,胫节长为胫节最大宽度的3.5~4.2倍,第1跗节长为最大宽的2.3~4.0倍(图8,D-5,D-6);腿节与胫节、胫节与跗节连接处黄褐色(图8,D-7,D-8);第2跗节垫长为第2跗节的0.8倍(图8,E);腹基部3节蓝黑色,4~7节橙黄色(图8,F),第7节端部具黑褐色带状斑,宽度占第7节宽度的1/3~1/2;第8腹节黑褐色到红褐色,具不稳定的斑纹(图9)。触角全黑色,长8.37±0.87(n=16)mm,节数不稳定18~19节,图10中,A看似17节实为18节,鞭节最后1节胰缩发育不完全(图10,A-1),图10中B为触角18节,C为触角19节。
图7 雄成虫
(注:A,头;B,胸;C,翅;D,足;E,后足第2跗节;F,腹)
图9 雄成虫第8腹节颜色变化
(注:A,17节;B,18节;C,19节)
离蛹:体呈圆柱形,前蛹和蛹为乳白色,随着发育成熟,蛹的颜色会逐渐变为成虫的颜色(图11)。幼虫寡足型,乳白至淡黄色,圆柱形,尾部有橘黄色尾突(图12,A),尾突上发育出尾针(图12,B)。
(注:A,雌蛹;B,雄蛹)
图12 幼虫和幼虫尾针
观察标本: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沙子坡林场,26.96°~27.06°N,103.91°~103.98°E,海拔2369 m。
分布:国内在贵州(威宁)、山东、甘肃、宁夏、重庆、四川、江苏、云南、河北、内蒙、北京、陕西、安徽、浙江、吉林、台湾等16个省份[5,7,12-13],国外分布于日本、韩国及朝鲜[5,10]。
讨论:本次发现的新渡户树蜂雄蜂远多于雌蜂,Morgan[13]、卢钟宝等[12]研究也表明,新渡户树蜂雄蜂均多于雌蜂,且雄蜂比雌蜂羽化时间早,羽化后的雌蜂为性成熟雌蜂,不需要交配即可产卵,存在孤雌生殖,这可能是雄蜂多于雌蜂的原因。
新渡户树蜂为首次在贵州发现,雌蜂、雄蜂触角节数不稳定,雄蜂第8腹节颜色变化较大,这可能是与其入侵环境相关,Gao等[14]预测了新渡户树蜂在中国的适生区,结果显示北京、天津、河南、山东、辽宁、重庆为新渡户树蜂的高适生区,贵州为新渡户树蜂的低适生区甚至非适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