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旅游促进农民可持续增收的路径研究
——以连南瑶族自治县为例

2022-09-09 04:33:30
北方经贸 2022年8期
关键词:瑶族景区民族

潘 芮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民族学院,广州 510665)

一、引言

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民族地区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等原因,经济条件较为落后,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区域,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增长、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农民增收则是最迫切的任务之一。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随着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异质民族文化为核心的旅游产业成为带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乡村振兴的本质即是为农民而兴,农民增收是其必然要求,以旅游促进民族地区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潜力。

有学者认为,乡村旅游产业的兴起是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周璐(2017)指出,全域旅游产业的发展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庞卫花(2019)认为在全域旅游的政策支持下,旅游业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升中扮演重要角色。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农业人口劳动力的转移,从事旅游服务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居民收入水平(薛品,2019)。同时旅游产业也是民族地区降低贫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张大鹏(2020)测度武陵山片区的旅游减贫绩效;向羽(2021)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对贫困减缓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如何实现农民的可持续增收仍是重要议题。本文以连南瑶族自治县为例,探讨旅游产业对农民可持续增收的路径,以期对其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可持续增收提供对策建议,为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二、连南瑶族自治县旅游发展条件

(一)开发基础:自然资源优势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形成的历史积淀,是旅游资源开发和内涵保障的基础。连南瑶族自治县生态环境优越,拥有瑶族刺绣、长鼓舞和耍歌堂等标志性民族技艺,是筑牢粤北民族地区生态屏障和弘扬瑶族文化的重要区域。以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连南县总人口的56.2%,过山瑶婚俗、排瑶丧葬、排瑶歌舞是瑶族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千年瑶寨便是瑶族人民生活聚居的地方,村寨以石块铺路,依山而建,古朴雅致的民居建筑、别具特色的服饰银饰均是排瑶文化的生动体现。其所具有的民俗文化资源是向外界展示瑶族风情的重要依托,也是游客感知瑶族文化的关键途径,自然风貌和资源特点是连南瑶族自治县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基础。

(二)发展关键:农民现实需求

连南瑶族自治县群峰叠嶂,相对处于封闭的地理环境,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沿袭已久。随着全域旅游的发展以及部分农民通过务工等形式获取了收益,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渐趋形成,提高收入、转变单一务农方式是农民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连南旅游为农民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可能性。在民族文化旅游、非遗传承热潮的带动下,村民们通过制作瑶族手工艺品、售卖特色农产品、表演风俗节庆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农民创收以农民为主体的利益需求,是推动连南旅游发展的有效因素。

三、旅游产业和农民收入现状

(一)旅游经济发展向好

连南瑶族自治县旅游总收入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见图1),自2005年的0.46亿元至2011年的0.41亿元,其间总体平稳,旅游总收入略有下降。从2011年开始,连南瑶族自治县的旅游总收入呈现出大幅上升态势,至2019年达到19.26亿元,旅游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6.03%。

图1 2005-2019年连南县旅游总收入

旅游产业的联动能力强,可以带动餐饮、零售等服务业的消费增长,从而扩大第三产业在总产值中的比重,旅游产业对于促进连南瑶族自治县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产业结构优化、释放消费增长空间产生着积极意义。连南县工业基础薄弱,旅游总收入的增加有利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使得旅游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

(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农民是连南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缔造者,也是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行动主体。旅游产业的兴起带动了餐饮、民宿的发展,以多种渠道促进居民就业的方式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农村人均纯收入是有效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连南县农村人均纯收入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从图2可见,连南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2638元提升到2019年的14257元,增加了5.4倍。

图2 2005-2019年连南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连南瑶族自治县农业生产历史悠久,但单独以农业种植等生产方式对于农民稳定增收较为困难,以发展旅游业为基础,联动相关产业为创造就业岗位、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具有重要作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稳步提升,也是就业状况和产业发展良好的重要体现。

四、旅游对农民增收的驱动逻辑

(一)直接增加村民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收入

旅游产业在民族地区的发展为村民增加了就业渠道,提升了其收入,为改善村民生活水平、实现美好幸福生活贡献了重要力量。连南瑶族自治县自然环境、文化资源的禀赋催化发展了瑶族村寨的保护建设、瑶族传统节日的大型展演是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的重要支撑。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也是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推动连南瑶族自治县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政府也采取多项利好政策促进村民参与到千年瑶寨的建设中来,景区每年的门票收益旅游公司会给予当地村民一定的分红。原本单独依靠农业生产的村民通过在景区工作增加了工资收入,经营餐馆民宿、售卖瑶族服装饰品是增加经营性收入的有效渠道,从纯农业生计向旅游经营生计的方式转变,可见旅游的发展对于当地农民传统生计模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二)间接提升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主要以民族文化作为旅游吸引物,包括民族服饰、建筑、饮食、节日等多种形式传递该民族所拥有的民族性格和价值观。千年瑶族村寨是连南标志性景观,农民作为瑶族文化持有者,是推进连南瑶族自治县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向外界展示瑶族形象,提升该地区凝聚力和自豪感的责任。村民文化水平程度不高,通过连南瑶族自治县近年来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的培训,有利于加强农民的职业素养。旅游公司与当地政府在协调利益分配、景区开发等模式方面,在实现了旅游产业的总体发展规划后,村民也成为了旅游共同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参与村寨等景区开发,政府制定相关村规民约和政策文件规范对瑶族文化形成保护,政府对村民经营的民宿餐馆不收取租金,民宿的装修费用由村民支付,完全由村民自负盈亏。

五、旅游促进农民可持续增收的困境

(一)民族旅游资源成果转化不够

创新旅游产品是增加客源的主要吸引力,旅游产品种类较少不利于形成景观的规模性开发,也是制约旅游开发程度的重要因素。连南瑶族自治县目前的主要景区是广东瑶族博物馆、千年瑶寨,油岭古寨(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尚未完全开发),将其与其他开发程度较高的旅游资源对比来看,连南景区开发程度较低。同时生态优势和文化资源的相互结合水平较低,瑶族民族文化特色挖掘有待提升。如千年村寨中瑶族酒坊的公开展台只剩一些工具,未能真正使游客参与其中,瑶族扎染、织布等工艺技术在景观游玩中体现不足,瑶族服饰、银饰的售卖与其他民族地区略有相似,瑶族文化的原真性受商业气息的影响较大。对于旅游景区特色项目和产品的开发在整体上以瑶族文化等为核心的产品相对缺乏丰富的形式。

(二)资金、人才支持相对缺乏

充足的资金和人才支持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保障,连南瑶族自治县具有资源禀赋,但是旅游开发资金较少,吸引外商投资建设的能力有限,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因,留住人才较为困难。瑶寨景区内一些节目表演请专人培训的费用较高,同时举办大型民族文化的节日庆典活动较少,景区对外宣传推介的费用相对缺乏,对于完全激发旅游产业活力具有重要约束影响,旅游产业在第三产业的贡献程度虽在提升,但是主体地位提升有待加强,资金和人才不完备不利于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抗风险能力也较低。这是民族旅游仍需加快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旅游产业规模性和整体性的阻碍之一。

(三)公共基础设施较为滞后

旅游产业相关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是增强游客旅游体验感的有效因素,在景区间公路连通、景区内部服务设施完善和旅游目的地打造等方面,连南旅游产业缺乏较为系统化的配置。对于景区的污水、垃圾处理等仍不到位,因为连南旅游景区多为山区,如千年瑶寨需爬越层层石阶,餐馆食物采购、商店商品等背上去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同时垃圾废物的处理也有一定的难度。公厕数量少且距山上的旅游观光区较远,游客的活动和休憩场所有限,遇上节假日等人流量较大的时期,停车位不充足等问题凸显。开发的范围较小,自来水的供应不算充足,景区公厕用水和餐馆民宿等用水遇到旅游旺季易中断。

六、旅游促进农民可持续增收的实践路径

(一)升级旅游产业要素,创新产品主题

推动连南旅游数据服务平台的建设,将交通、客流信息等纳入其中。将数字旅游的理念贯彻在升级旅游产业要素上,电子讲解、智能导游、线上体验的功能,改变传统的旅游方式,实现空间环境和文化内涵的消费场景快速通兑,在丰富游客体验度和参与度的基础上,丰富瑶族文化展演环节的节目形式,为延长游客的旅游周期提供了可能性。围绕瑶族旅游资源,增加智能导游线上体验的功能,促进已有旅游项目的整合以深度开发旅游产品,实现更高层次的旅游发展水平。搭建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平台,扩大数字、互联网在旅游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游客的参与和体验性。注重旅游活动的人文化,促进瑶族医药康养和特色饮食文化的结合。

(二)引入多方力量,多渠道筹措资金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加强资本引入,增加可获得的投资。政府主导是推进连南瑶族自治县旅游建设的重要力量,提高村民的参与程度,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村民的利益协调作用也同等重要,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注入连南旅游开发,吸纳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拓展农民参与旅游建设的形式,在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上,避免外来资本把控旅游资源和旅游权益的局面。旅游企业、政府是开发旅游资源的关键力量,在尊重农民意见的基础上,应完善各种利益的协商沟通,以瑶族文化+生态环境的旅游业适合连南瑶族自治县的发展,并有望成为经济的增长极,因此加大政策支持、引入资金投资是帮助解决和优化其发展旅游业的要素条件。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连南县应抓住粤北生态区建设的机遇,加快县、乡道路联通的交通网络,为发展全域旅游提供支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供水供电网络的覆盖,停车场等地的提升和规划,要重点加快垃圾和污水的集中处理,加强景区的设施管护,维护景区环境,不断强化旅游服务功能,完善旅游接待的流程,从多方位提升旅游的接待能力。在景区的关键地点增加路标指示牌,加大停车场位的扩建,保障景区内部的水源供应,提升民宿的居住条件,为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做出有益探索。

七、结语

解决农民就业增收问题有利于缩小连南瑶族自治县城乡收入差距,旅游在增加收入、提升就业岗位和扩大消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造血式增长的内生动力,也有助于提高农民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民族地区旅游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其由农耕经济转向旅游经济的重要动力,要实现旅游促进农民可持续增收,保持民族文化原真性、关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引入资金投入是旅游开发的应有之义。

猜你喜欢
瑶族景区民族
我们的民族
瑶族织锦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云南画报(2021年6期)2021-07-28 07:10:34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4:52
瑶族舞曲
『摘牌』
杂文月刊(2019年24期)2020-01-01 08:32:10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摘牌”
某景区留念
杂文月刊(2018年21期)2019-01-05 05:55:28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