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宇,胡小刚,任 敏,邢昌翠,龚 婷,刘 玲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转移与个体化诊治转化研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30)
肿瘤化疗药物毒性高,治疗指数低,不稳定,种类繁多且用药方案复杂,用药风险高[1]。不同疾病状态选择药物的种类、剂量、给药方式及方案不同,一旦发生用药错误,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进度,更有可能导致严重毒副反应甚至死亡[2-3]。既往研究显示,超过60%的医疗事件与用药错误有关,而肿瘤化疗的用药错误56%发生在给药阶段[4]。因此,积极关注化疗药物临床给药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基于信息技术创建的移动护理工作站或护理信息系统,在采集患者信息、执行医嘱、生成护理记录等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5-7]。本研究中评价了基于药师视角创建的化疗药物安全使用智能提示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在护士站的应用效果,系统可智能化提示护理人员化疗药物的使用情况,规范使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现报道如下。
建立化疗药物临床安全使用系统提示数据库:药师团队将我院使用的化疗药物特殊滴速、避光滴注、成品储存时间、特殊输液器、给药顺序、给药途径、输注时间、药品不良反应(ADR)、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按药品说明书,以及《临床药物治疗学》《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临床静脉用药调配与使用指南》等进行整理,形成化疗药物临床安全使用提示数据库。
系统运行流程:利用计算机原理和技术,在静脉调配管理系统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平台交互的方式,增加化疗药物输注要点维护模块,药师在不改变原有操作习惯的前提下,将化疗药物临床安全使用提示数据录入系统维护模块,根据规则关系将输注要点与化疗药进行匹配。移动护理工作站建立链接,与静脉调配管理系统进行交互,读取患者输液信息及化疗药物安全用药引导数据,进一步在手持智能终端(PDA)中增加“化疗药物查询”条目,通过PDA扫描输液标签上系统生成的二维码,将化疗药物临床安全使用提示数据展示在PDA移动客户端,详见图1。
图1 化疗药物临床安全使用系统构建流程环Fig.1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system for clinical safe use of chemotherapeutic drugs
选取本院使用量排名前20的化疗药物,制作成调查问卷。根据使用时间段分为2020年5月至10月(使用前)和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使用后),对我院400名护士开展问卷调研,评价化疗药物安全用药系统的应用效果。问卷内容设计咨询了3位在化疗工作及临床用药方面经验丰富的药学、护理专家,充分听取意见和建议,拟订问卷内容。主要分为3个部分:1)使用该系统前后各化疗药物知识掌握情况,包括避光输注、成品储存方式等6个方面,通过回答不知晓、少部分知晓、大部分知晓、完全知晓了解掌握情况。2)使用量排名前20的化疗药品规范使用实践操作情况,包括避光、成品储存方式、成品储存时间、输注时间、给药顺序,通过回答具体药物的实践操作,计算回答正确率及错误率。3)系统使用后满意度调研,包括便捷性、提升工作效率、减轻用药知识掌握的压力、促进药物使用规范性、保障给药安全、促进药学知识掌握、提升药学服务、总体评价8个方面,通过回答满意、较满意、不太满意、不满意进行满意度调查。采用“问卷星”制作并发放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为100.00%。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McNemar检验,配对的有序计数资料行Wilcoxon符号秩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使用时,护士将PDA对准输液袋上静脉调配管理系统生成的二维码,即可出现本袋液体对应患者信息及化疗药物临床安全使用提示数据,包括化疗药物是否避光、成品储存时间、成品储存方式、输注时间、输液器类型、给药顺序、ADR等。操作步骤见图2。
图2 化疗药物临床安全使用系统操作步骤Fig.2 Operation steps of the system for clinical safe use of chemotherapeutic drugs
化疗药物ADR发生情况及护理人员对化疗药物知识掌握情况:护理人员对化疗药物安全用药系统的使用率为96.00%,使用情况良好,覆盖率广。使用前病区化疗药物ADR发生率为0.120 9%(51/42 194),使用后为0.098 1%(43/43 839),使用后化疗药物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使用前降低了18.86%。ADR包括骨髓移植(严重)、肝功能异常(严重)、心慌(严重)、呕吐(严重)、痒(一般)、麻木(一般)、气促(一般)、过敏(一般)等。使用后,400名护士对化疗药物避光输注、成品储存方式、成品储存时间、输注时间、特殊输液器、给药顺序的知晓率较使用前均显著提升(P<0.01)。详见表1。
表1 护理人员化疗药物知识掌握情况(%,n=400)Tab.1 Knowledge of nursing staff on the chemotherapeutic drugs(%,n=400)
化疗药物规范使用实践操作情况:使用后,护理人员在实际使用化疗药物过程中的不规范现象明显好转。由表2可知,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注射用达卡巴嗪、注射用异环磷酰胺、注射用硫酸长春新碱避光输注情况较系统使用前回答正确率显著提高(P<0.01);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注射用环磷酰胺、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成品储存方式较系统使用前回答正确率显著提高(P<0.01);注射用硫酸长春地辛、注射用地西他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成品储存时间较系统使用前回答正确率显著提高(P<0.01);注射用盐酸托泊替康、注射用盐酸伊立替康、多西他赛注射液输注时间较系统使用前回答正确率显著提高(P<0.01);IP方案、AT方案、PC方案、LV/5FU方案化疗药物给药顺序较系统使用前回答正确率显著提高(P<0.01)。详见表2。
表2 护理人员化疗药物规范使用实践操作情况[使用前/使用后(%),n=400]Tab.2 Standardized use of chemotherapeutic drugs by the nursing staff[before/after(%),n=400]
满意度评价:400名护理人员满意度为98.50%,无不满意和不太满意。其中,便捷性、提升工作效率、促进药物使用规范性、提升药学服务方面的满意度均超过95%。详见表3。
表3 护理人员满意度评价(%,n=400)Tab.3 Satisfaction of the nursing staff(%,n=400)
目前,药师主要参与处方调剂、前置审核、处方点评、查房会诊和ADR监测等[8-10]。对于如何规范护士正确使用抗肿瘤化疗药物,缺乏最大限度提高肿瘤治疗有效性、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快速且高效的参与机制。根据前期需求调研结果,护士使用化疗药物的规范性尚需进一步加强,存在不知晓化疗药物成品储存时间、成品储存方式等药学知识,对暂存化疗成品液体储存方式及存放时间、化疗药物输注时输液器类型、化疗药物输注顺序,以及对成品液体是否避光、化疗药物输注时间、化疗药品输注顺序均表现出极大需求。
信息化技术为医疗健康带来了新的契机,“互联网+药学服务”已成为智慧医疗的新形态[11-13]。基于“互联网+”的化疗药物用药信息提示方法,目前多在输液标签中以符号、图形或下划线对高危药品或非整剂量进行提示[14],提示内容单一,提示对象仅为排药或配置人员,对临床用药提示效果不大。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常规工作流程中增加信息系统提示[15],流程复杂,且患者仅在PIVAS输液区使用,地点较局限;输液标签以文字形式对用药特殊注意事项进行提示[16],但标签大小限制了提示内容。本系统通过平台间的交互,只需药师在后台进行维护,护理人员即可使用PDA扫描输液标签上的二维码,实时、实地获得详尽的化疗药物临床安全使用数据,除提示常规溶剂种类、溶剂体积、浓度外,还包括成品储存方式、成品储存时间、ADR、输注顺序等,提示内容全面,操作简单,可随时根据临床需求进行个性化调整。
本研究中通过对比该系统使用前后护理人员化疗药物规范使用情况、化疗药物知识掌握情况、使用满意度等指标,评价化疗药物安全使用系统用于护士站的效果,旨在达到规范使用抗肿瘤化疗药物,减轻临床护士工作压力,促进患者用药安全的目的。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理人员对化疗药物知识掌握情况较该系统使用前显著提升(P<0.01),化疗药物规范使用实践操作情况较该系统使用前显著提升(P<0.01),系统使用整体满意度高(98.50%)。
本系统是基于数据库建立的,需要重视数据更新维护问题,当药品品种或规格等发生改变时,应进行安全数据维护;由于药品说明书存在不定期更新情况,当药品说明书中相应内容变化时,也需及时对安全数据进行相应更新、维护;系统提示的化疗药物安全使用信息层次不够丰富,后期可考虑对特定人群、年龄段等进行个性化展示,并需扩大药品种类。